“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要命题的多维论析

2023-08-07 02:15张晓婧
关键词:讲道理道理思政课

张晓婧

(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2022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第一站就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智慧课堂,现场观摩思政课教学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参见: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由此,“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要命题被正式提出。这一重要命题为深刻理解思政课的根本性质和教学本质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和进一步打造高质量思政“金课”提出了明确指导,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要命题的出场语境

任何一个重要命题和一种科学理论的出场都具有自身特定的语境,是在传承并超越已有理论或经验基础之上的再出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要命题的出场包含着文本语境、时间语境和空间语境三重维度。厘清和明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要命题的出场语境是深刻把握和领悟这一命题重要地位、内涵意蕴和实践要求的基本前提和必然要求。

(一)文本语境

文本是建构思想体系和理论框架的重要场域。文本语境是文本内部的语言环境,任何思想理论的生成与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文本语境。在文本语境中,从“字里行间”完整准确地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要命题的内涵,首要的问题是厘清“本质”和“道理”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对“本质”的释义为:“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2]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7 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63。“道理”一词是“道”与“理”的组合。《韩非子·解老》有言,“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3]参见:韩非.韩非子[M].长沙:岳麓书社,2015:54。,认为“理”是万物外在形式,“道”则是生成万物的根本原因。“道理”包含着多维层面,比如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人类社会的伦理规范、哲学层面的认知世界、思维逻辑中的公式定理等。总体而言,“道理”指的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事情或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理由、情理。由此可见,“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在文本中的内涵即揭示了“讲道理”是思政课课程的本质属性和运行的客观规律。

新时代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是一项铸魂育人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具有特有难度和复杂性的教学运行过程。作为一门具有特殊重要性的课程而言,其本身具有多重性质,比如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等。“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命题的概念阐述,明确了“讲道理”是思政课本身所固有的本质意蕴,是超越了思政课一般规律性特点之上的“事物中有其永久的东西”[4]参见: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42。。“讲道理”既是思政课建设的课程观,是一种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各阶段、各领域、各要素的原则和要求;又是思政课建设的方法论,是一个全面融入教学研究、课程设计、方法创新、载体拓展和教学团队建设的创新教学样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尤其强调思政课建设是自己“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是自己“必须更多强调”[5]参见: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4的工作,并且在多个重要场合对思政课教育教学进行了本源式的追问。比如,在2016 年12 月7 日至8 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6]参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是政治引导,“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5]参见: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8,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在这一时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思政课的本质”的命题,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要讲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透彻的学理、彻底的思想理论、真理的强大力量等重要论述,无疑是“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命题出场的前奏。

(二)时间语境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要命题的出场,是在贯穿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时间语境中实现的。它既是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政治传统的赓续与发展,也是对党所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境遇的深刻把握,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对思政课肩负使命的强烈呼唤。

第一,从历史延展的角度而言,中国共产党有着高度重视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优良传统。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建设思政课的历史,虽然不同时期对于思政课的教学计划与名称设置不尽相同,但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党不断推进思政课建设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在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陕甘宁边区中学、列宁小学等学校开设一系列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的课程,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不断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政治领导,在课程设置中,把“中国革命常识”“共同纲领”等课程列入中学教学计划,把“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等课程列入高等学校教学计划。1950 年至1951 年,党中央连续发布《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加强对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领导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的通知》等文件,特别强调在高校和中学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坚强可靠的接班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明确提出“马列主义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各类高等学校的必修课”[7]参见: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0。,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守正创新、持续用力。以高校思政课为例,党中央先后出台多个文件,提出明确要求。高校思政课先后经历了“85 方案”“98 方案”“05 方案”[8]“85 方案”指1985 年8 月1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98方案”指1998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1994 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进行改革。“05 方案”指2005年2 月7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新的思政课课程体系。三次较大改革。进入新时代以来,党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材的修订和完善,2018 年、2021 年和2023 年,教育部再次对高校思政课教材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修订。

第二,从现实基础的角度而言,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召唤时代的新人,召唤适应时代新人培育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明确指出“思政课建设我必须更多强调”[5]4。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国家出台一系列有关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文件,例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 年本)》《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教育部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在赴地方和学校考察调研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进课堂、会师生、听意见,反复叮嘱、殷殷期勉一定要切实办好思政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由党的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关于“一门课程”的重要会议。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5]2。2021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善用“大思政课”[9]参见: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人民日报,2021-03-07(1)。的重要指示,创造性地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为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观摩中国人民大学思政课智慧课堂教育教学,正式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命题。

第三,从培养未来接班人的角度而言,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点关注对象是青少年群体,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见证者和实践者,是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接续奋斗者,他们能否成长为新时代好青年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思想和精神一旦滑坡,向往所谓的“摆烂”“躺平”“佛系”等生活状态,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去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根据青少年成长规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这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非常重视,不仅明确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概念,而且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5]27。但是,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伴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热点事件和社会焦点问题可以迅速传播进入校园,青少年学生接受信息能力强但理性辨别能力弱,关心社会现实问题但思想不够成熟,容易受到错误思潮影响,在社会问题面前容易产生思想困惑。针对青少年成长中出现的各种疑惑问题,思政课只有通过“讲道理”进行深入解答思想谜团,才能关照青少年成长的各阶段,尤其是精神的成长,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才能成为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有力保障。

(三)空间语境

作为深刻揭示思政课本质内核的“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要命题的出场,具有因袭性,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高度重视基础上的持续深入思考。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科学研判、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掌舵领航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鲜明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战略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5]5。一方面,从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视角而言,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相互交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带来许多新问题、新困惑,亟须理论答疑、思想解惑。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泛娱乐主义、逆全球化等错误思潮的迷惑、干扰,面对网络世界各种舆论乱象的侵袭,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少年学生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重点目标人群。思政课讲好道理是应对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重要支撑。通过讲好道理解疑释惑,夯实学生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引导学生理性认识从“仰视世界”到“平视世界”再到自信自强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转化。另一方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视角而言,思政课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思政课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办学的本质特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奋斗历程、党的创新理论和凝聚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共产党兴办教育的特色和传统,又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识和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魂和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通过思政课讲好党执政为民的道理,讲清楚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凝聚政党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坚定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要命题的科学内涵

立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要命题的出场语境,进而深入剖析其理论内涵和价值意蕴,有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重要命题的内在要求。从理论上分析,“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要命题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涵意蕴。

(一)明确定位思政课性质的根本特征

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解决好培养接班人的根本问题,因而显现出与其他各类课程具有明显区别的课程属性。仅就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基本属性而言,包括政治性、学理性、价值性、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统一性、多样性、显性隐性相交织等。在诸多属性中,“讲道理”无疑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性质的根本特征。

第一,从认识论层面而言,思政课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和学科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育教学高度重视,促使两者之间呈现出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思政课建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思政课提供了坚实的学科支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实践的验证性,是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其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本身就是在追求、探索和发现客观世界及其运行规律并生成真理和道理。我国思政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教育教学运行过程中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己任,始终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魂育人的光荣使命。因此,从认识论角度而言,思政课本身蕴涵的科学的理论性决定其必然具有“讲道理”的根本要求。

第二,从价值论层面而言,思政课是一门理想信念教育课程,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10]参见: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作为新时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的集中呈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公民培育的价值理念、价值定位和价值追求。因此,从价值论角度而言,思政课“立德”的根本要求决定其必须讲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阐述其生成和践行的道理,帮助学生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价值规范。

第三,从方法论层面而言,思政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面向大中小学全体学生,是所有学段学生的必修课,课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是全国统一的,这是一种最大的统一性,但是,思政课的教学对象则是学段不同、个体不同,具有最大的多样性。可以说,思政课是在以最大的统一性来面对最大的多样性。在总体原则上,思政课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要求,落实课程建设的统一性要求。在具体落实上,为增强教学实效性,思政课教师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新时代以来,随着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内涵式发展地持续推进,全国各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方式丰富多彩、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和可复制性的优秀教学方法。但是,无论教学方式如何变化,各种变幻多样的形式中永恒的内核仍然是“讲道理”。因此,从方法论角度而言,思政课“树人”的初心使命决定其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讲道理”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提供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科学阐释思政课教学的本质要求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要命题科学阐明了思政课教学的本质要求,“道理”也由此成为蕴含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本质内容。“讲道理”至少包括重点讲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包含的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1]参见: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N].学习时报,2010-09-06(1)。。历经时代变化和社会变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依然是科学真理,显示着科学思想的魅力,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真理威力,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最核心的部分,能够集中体现其鲜明的人民立场、关于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以及历史观、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政课通过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让学生能够把握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帮助自己成长成才,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工具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二是讲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创造的深刻道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包含的道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并不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而是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2]参见: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创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3]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6。。思政课通过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尤其是最新飞跃的理论成果,让学生深刻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增进对党的百年奋斗史的了解,增强对“两个结合”的深刻领悟。

三是讲透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蕴含的智慧哲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积极历史作用、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14]参见: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诸子百家、历史典籍、古代政论书籍、古代优秀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为人为学、治国理政、民族复兴、人类发展等博大精深的智慧哲理。思政课通过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精华,提高人生修养和境界,“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15]参见: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5。;另一方面,可以抵制“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价值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干扰和侵袭,消解“躺平”“佛系”“摆烂”等消极思想对学生人生目标的错误导引,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三)有效解决思政课建设的时代难题

进入新时代以来,思政课建设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这一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思政课建设所面临的难题。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形势,要求思政课必须强调高质量导向。

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比如,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困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连接不够紧密;教师理论功底与“大先生”的要求不够匹配;学生的理论素养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高要求不够契合等。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从思政课建设的内部环境找原因。思政课建设在经历了外部因素作为动力的规模化扩张之后,新阶段的建设重心应聚焦于内部,要靠内涵式发展推进高质量建设。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注重思想性、理论性。“讲道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在要求,为解决思政课建设的难题提供了根本遵循。“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5]25思政课教师要夯实和提升自身的理论基础,用科学的内在逻辑、厚重的思想理论来回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着力为学生提供理论武器,让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力量、领悟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智慧、品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理。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过程中要扎实武装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要牢固“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5]18,这样才能践行好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更好地在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中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愿学爱学乐学、真懂真信真用。

三、“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要命题的实践理路

如何有力实现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要求,是一项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实践要求,不仅创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而且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的行动纲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创造价值。

(一)“要注重方式方法”

思政课教育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工程,方式方法是不是得当直接影响到“讲道理”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思政课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不仅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注重方式方法”,而且在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指示中,多次强调方式方法的重要性。

首先,要在讲故事中讲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16]参见:人民日报社评论部.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6。。习近平总书记本人就是善于讲故事的典范,他在不同场合所讲的故事,贯穿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智慧、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和关切人类命运天下情怀,为思政课教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示范。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要着力“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和“讲好当代青年的榜样故事”。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长征前行路上“半条棉被”的故事,改革开放路上“春天里的故事”,脱贫攻坚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战“疫”路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担当,讲述的是党与人民心连心共命运的故事,折射的是党心系人民、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杰出代表。通过讲授中华文明的故事,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可以让青少年学生领略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的民族文明史,感悟中华文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当代青年榜样的故事可以使人物的品格、精神、行为得以凸显,能够具化道德品质的抽象概念,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借由当代青年榜样的故事叙述,学生能够进入榜样人物的真实生活,在与他们的对比中审视自己的思想,进而达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榜样叙事是‘直接示范’活动,受述者与榜样人物、聆听者与诠释者之间,一旦形成理解,必将产生出一种全新的建设性的结果,这个结果会表现为对榜样精神的内化和对榜样行为的创新。”[17]参见:张晓婧,刘建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叙事的特性、主体与策略[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30-36,110。

其次,要在讲问题中讲道理。思政课教学要坚持问题导向,在释疑解惑中把思政课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一要聚焦理论问题。坚持以学生关心关注的理论问题为切入点,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讨过程中促进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在对问题层层递进的探究中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二要批判错误观点。剖析错误观点、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理论基础和思想实质,在分析批判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思政课教学会受到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和错误思潮的影响,会面临“歪道理、假道理、空道理”的挑战。这些貌似“道理”的特征或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是“别有用心,曲解事实”,或是“博人眼球,凭空捏造”。猛地听起来好像有一定道理,倘若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是唯心主义世界观、虚无主义价值观和西方各种错误思潮。思政课教师不仅不能讲歪道理、假道理、空道理,而且要理直气壮、针锋相对地批驳歪道理、假道理、空道理,让学生在诸多道理的对比中,懂得真道理和真懂道理。三要辩证认识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坚持全面、客观、辩证的观点,理性分析不同时期我国所存在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现实问题和努力方向。

再次,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讲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做法“值得肯定和鼓励”[5]17。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专门走进思政课智慧教室观摩教学,彰显了对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好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当代青少年学生是“网络原住民”,被称为“数字新青年”,他们从一出生起就处于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海量的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科技手段极大改变了青少年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教育方式和教学样态。智能技术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架座”,同时也为思政课运用先进科技手段讲道理提供了有利条件。思政课通过虚拟仿真、增强现实、全息显示等科技手段,可以打造集沉浸式、交互性、趣味性、时代性于一体的教学环境,有力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道理。例如,建立“虚拟仿真教学体验室”,开发研制一系列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教学虚拟仿真项目,可以帮助学生们在思政课堂上不仅能深刻体悟党百年间创造的精神辉煌,而且能深切感受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来之不易和艰苦奋斗的过程。

(二)“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8]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理论要去说服人就需要善于讲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同样是讲道理,有的人讲,群众爱听,乐于接受;而有的人讲,群众就不爱听,不乐于接受,甚至很反感”[19]参见: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8。。在思政课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这一现象。究其原因,除了讲道理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外,关键在于要把道理本身“讲深、讲透、讲活”。

“讲道理”不是单纯地讲政治理论、喊宣传口号和讲各种故事,而是要讲真道理、真讲道理,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思政课教师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需要具备系统思维看待讲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是一个不可分割、有机联系的整体。“深”和“透”具有贯通性,要把道理讲彻底、讲明白,必须把道理讲深入、讲透彻;要把道理“讲深、讲透”,又必须把道理讲活。思政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全学段学生,如果只是注重道理的“深”和“透”,不注重道理的“活灵活现”,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由此会对道理产生枯燥无味的感受。因而,只有将“讲深、讲透、讲活”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其次,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针对大中小不同学段学生,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有针对性和差异化地讲道理。研究学生想知道哪些道理,应该从哪些方面或角度去讲清楚道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大中小学阶段的爱国主义始终贯穿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道理,在小学阶段重点讲授爱国知识、爱国习惯的道理,在中学阶段重点讲授爱国行为规范的道理,在大学阶段重点讲爱国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道理。再次,重点在讲活上下力气。“讲活”是更深层次的“讲深”“讲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是高层次的讲活,是建立在讲深、讲透基础上的讲活,是一种更高的教学境界,是一种能够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活,是蕴含着深刻而透彻的学理的讲活。”[20]参见:刘建军.把道理“讲活”十分重要[N].中国教育报,2022-06-03(5)。

思政课教师需要针对各种道理有哪些鲜活的素材可以挖掘,把最鲜活的人和事、最典型的案例充分加以利用;需要提高话语能力,用贴近生活的朴素语言进行教学,学会“说网话”,适当使用网络语言,使学生愿意听、喜欢听;需要重点讲授诸多道理中最鲜活的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时代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理,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最新境界,需要思政课教师着力讲深讲透讲活。

(三)“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被赋予光荣的使命担当,任重而道远。“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多次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对青少年学生提出期许。“用心教”“用心悟”除了对思政课教学双方再次提出要求,更多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用心”的信任和期待。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彼此“用心”,才能构建真正的“心灵共同体”。

一方面,“教道理的人”即思政课教师要用心教,要坚定不移地信道理,这样讲起道理来才能理直气壮;要原原本本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真正爱护学生,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把各种道理精准对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以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榜样示范为例,思政课教师只有做到真信、真懂和真爱,才会产生真正源自内心的信仰力量去传道授业解惑,克服教学中的倦怠和困难,用精、气、神讲好道理,教出“走心”的课程。另一方面,“学道理的人”即学生要用心悟。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除了用脑力学知识点,更要用心悟道理。用脑学是身体的觉醒,用心悟则是精神的觉悟。道理本身包含直观的知识点和抽象的精神,学生接受道理中的知识点大多通过教师灌输,而道理中蕴含的精神则需要通过学习、思考、践行之后才能达到内心升华,做到真正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的“悟”性,强调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21]参见:习近平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勉励广大党员 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N].人民日报,2020-07-01(1)。。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用心教”,更要在社会实践中“用心教”,要善用“大思政课”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道理应用于实践中,脚踏实地在实践中真正领悟道理。思政课教学双方只有都着力于对道理的“用心”,情感交流才会顺畅和默契,才会形成合力,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才能充分展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讲道理道理思政课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讲道理”的面包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讲理的八大戒律
道理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