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岚岚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科 广东 广州 510060)
我国是肝病的高发国家,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老年患者是该疾病的高发群体。肝细胞癌早期临床表现不显著,容易被忽略,多数患者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1]。肝细胞癌按发生位置可划分为原发性肝细胞癌与继发性肝细胞癌。肝细胞癌的早期确诊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肝细胞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影像学和穿刺活检,穿刺活检具有创伤性,不能用于肝细胞癌的常规检查。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肝细胞癌的诊断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能够对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精准评价,从而对肝细胞癌的疗效及整体生存期进行有效的预测[2-3]。动态增强CT 和MRI 是肝细胞癌最常见的成像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提升肝细胞癌的检出率,并为肝细胞癌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为探究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应用动态增强CT 扫描以及MRI 诊断的效果,本研究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 例肝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 例肝脏病变患者,其中女性41 例,男性59 例;年龄34 ~75 岁,平均年龄(54.59±5.16)岁。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均有乏力、发热和肝区疼痛等临床表现;②临床资料完整,影像资料清晰者;③均接受手术病理检查。排除标准:①CT 及MRI 影像检查禁忌证者;② 认知功能障碍等依从性差者;③合并其他器官恶性病变者。
动态增强CT 扫描:应用飞利浦IQon Spectral 64 排螺旋CT 扫描仪,检查前禁食6 h,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检查,扫描患者腹部,扫描区域从膈顶到肝下缘。首先进行常规扫描,设定参数如下,管电流设为300 mA,管电压设为120 kV,层厚为5 mm。造影前30 min 和造影前分别灌胃500 mL 左右的清水作阴性对比剂。使用压力注射器团注法,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在此基础上,以2.5 ~3.5 mL/s 的速率对患者实施3 个阶段增强扫描,包含动脉期(20 ~30 s)、门静脉期(50 ~60 s)和延迟期(2 ~3 min),并将影像传送到工作站。
MRI 检查:应用GE Discovery MR750W 3.0T 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前禁食6 h,告知患者如何呼吸,体位调整为仰卧位,头部先进,以膈顶至肝下缘为扫查范围,在发现病变后,可以将0.2 mL/kg 的钆双胺[生产厂家: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164,规格:20 mL:5.74 g]经静脉注射,以2.5 mL/ s的注射速率为宜,对其进行三期增强扫描,其中包含动脉期(20 ~25 s)、门静脉期(65 ~70 s)、延迟期(3 min),将得到的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建立,详细观察病变直径、位置、形态等。
①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动态增强CT 扫描以及MRI 良恶性检查结果,比较动态增强CT 扫描以及MRI 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包含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 ×100.00%;特异度=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真阳性+假阴性) ×100.00%。②分析动态增强CT 扫描以及MRI诊断下肝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100 例肝脏病变患者中,59 例肝细胞癌,41 例良性肝脏病变,良性肝脏病变包括13 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28 例肝囊肿;动态增强CT 扫描恶性70 例(真阳57 例,假阳13 例),良性30 例(真阴28 例,假阴2 例);MRI 检出恶性61 例(真阳59 例,假阳2 例),良性39 例(真阴39 例,假阴0 例)。见表1。
表1 动态增强CT 扫描以及MRI 检查结果 单位:例
MRI 诊断的特异度95.12%和准确率98.00%高于动态增强CT 扫描的68.29%、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诊断的灵敏度100.00%与动态增强CT 扫描的96.61%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分析动态增强CT 扫描以及MRI 诊断的应用效能[%(n/m)]
动态增强CT 扫描:肿块边缘不清楚,有假包膜者则边缘清楚,占位效应明显;通过CT 影像学可以明显看到正常部位以及患有癌症部位的分界。肿块多数为低密度,少数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在动脉期,以门静脉为主的肝实质尚未表现出显著强化,以肝动脉为主的肝实质则表现出明显的早期斑块状和结节状强化;门静脉及肝实质强化显著,当无门静脉供血时,门静脉强化迅速减弱;在平衡期,肝实质仍维持在较高的强化水平,而肿瘤则持续增强,并表现为相对的低密度。以动脉期快速增强为主,到了门静脉期逐渐减弱,以“快进快出”的低密度病变为主,少数病变在门静脉期有轻微的高密度病变。
MRI 诊断:与CT 表现类似,中晚期肝癌的T1WI 表现为稍低或等位信号,高信号为肿瘤出血和脂肪变,坏死性囊变可出现低信号。部分肝细胞癌有假包膜,T1WI显示肿瘤周围有0.5 ~3.0 mm 厚的低信号环带。肿瘤在T2WI 上呈略高信号,而在T2WI 上,脂肪抑制序列的肿块则更清晰。如果门静脉和肝静脉扩张,可以看到软组织包块信号,说明门静脉和肝静脉已经形成了癌栓。还可能会出现转移的症状,比如腹部淋巴结肿大。病变以“快进快出”为主要特点低密度改变,在动脉期增强。小部分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在门静脉期呈稍高信号。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毒系统,肝损伤的进展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在最近几年有增高的迹象,致死率比较高[4]。肝细胞癌发生发展是一种多环节、多层次病变,如能实现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有针对性的干预,将会提升肝细胞癌的疗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影像学检查可以对肝脏病灶的形态、位置、大小、周围血供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观察,更加清晰、全面地展现出肝脏的具体状况,帮助临床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5]。由于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像学诊断手段日趋多样,动态增强CT 扫描和MRI 是目前最常见的检查手段,各种检查手段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也有较大的差别。动态增强CT 扫描具有扫描速度快、成像清晰等优点。近年来,CT 技术的发展使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使用,并逐步采用更高的时间分辨率提高检出率[6]。动态增强CT 扫描是在常规CT 扫描的基础上改进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连续性、范围大、成像质量好等优点。但是,动态增强CT 扫描的结果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出现漏诊和漏诊的现象。目前,MRI诊断对肝细胞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极大的提升,是当前肝细胞癌临床上最为精确的非侵袭性检测手段。相对动态增强CT 扫描,MRI 诊断对肝细胞癌的早期检测具有更高的优势,可为肝细胞癌的临床鉴别、分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依据。此外,通过动态增强扫描,还可以从病变周边的血供状况来判定病变的性质,从而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的准确性[7]。
MRI 诊断所显示的肿瘤血液供应模式与动态增强CT扫描并没有显著区别,但其多波段影像的优点可以得到更多病变部位的信号,因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更为广泛。MRI 诊断可以针对不同尺寸的肝细胞癌的增强特征,在血管阶段对于血液供应充足的肝细胞癌,血管阶段的成像效果更好,血管供应差的小肝细胞癌往往在血管阶段和门静脉期没有显著的增强,但是肝实质却在门静脉期有显著的强化[8]。在动脉双期,中心填充的时间分别为17 s 和24 s,在门静脉双期,中心填充的时间分别为42 s 和49 s,在静脉期,空间中心填充的时间分别为72 s 和79 s。因为动脉后期与门静脉早期时相以及门静脉中后期与静脉早期、中期时相都有不同的叠加,所以上述6 期扫描时相可以对病灶进行连续、动态的增强观察,从而可以精确地反映病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对于1 cm 以下的肝细胞癌病变MRI 诊断比动态增强CT扫描更敏感。本文手术病理结果显示,100 例肝脏病变患者中,59 例肝细胞癌,41 例良性肝脏病变;动态增强CT 扫描恶性70 例(真阳57 例,假阳13 例),良性30 例(真阴28 例,假阴2 例);MRI 检出恶性61 例(真阳59 例,假阳2 例),良性39 例(真阴39 例,假阴0 例)。MRI 诊断的特异度95.12%和准确率98.00%高于动态增强CT 扫描的68.29%、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诊断的灵敏度100.00%与动态增强CT 扫描的96.61%差异不显著(P>0.05)。主要是因为MRI 诊断肝细胞癌的优势如下:①MRI 诊断多阶段动态增强可以对每个阶段的图像进行精确的采样,从而更好地反映出肝细胞癌微小病变在各个阶段的强化特征。对于肝细胞癌的影像检查,最灵敏的时间点是肝细胞癌的肝脏血管期增强,而此点是肝细胞癌确诊的重要依据。②对门静脉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9]。在肝硬化的大范围内,肝硬化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相比,门静脉期与静脉期之间存在较大的延迟,对比剂在静脉期已经被迅速洗脱,因此,动脉期、门静脉期和静脉期的影像能够更加连续和完整地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此外,在肝组织中,局部结节样增生、腺瘤等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门静脉期的持续增强;但是在平衡期,因为造影剂的浓度会降低,所以增强度会减弱,因此没有门静脉期的图像也会导致肝癌的诊断分数降低,提示门静脉期病变增强的重要意义。③MRI 诊断在肝细胞癌病灶中与CT 具有不同的强化程度。尽管MRI 增强扫描与动态增强CT扫描的对比都是组织间隙对比,且MRI 血管期与动态增强CT 扫描血管期的对比相似,但是一些微小病变在MRI 血管期会被轻微的强化所发现,而在动态增强CT扫描血管期则会被忽略,主要是因为成像基础的不同,再加上肝脏中的脂肪被抑制,所以在增强后的信号比较突出[10-11]。
综上所述,肝细胞癌的诊断中应用MRI 诊断效果比动态增强CT 扫描更佳,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