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沃土上盛开的花儿

2023-08-06 12:55王玉兰
雪莲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城演唱会花儿

同仁县保安堡永安村(今保安镇新城村)是著名的“花儿王”朱仲禄先生的故里。这里地势平坦广阔,群山环抱,围拢着的新城村极像个摇篮中酣睡的婴儿。作为传统村落,其古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影响了朱仲禄先生的一生,并为其后来成为享誉全国的“花儿”传承人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说到朱仲禄先生不得不先说说“花儿”这种极具民族特色和原生态风味的说唱样式。“花儿”作为民歌,又称“少年”,严格意义上说,男青年唱的是“少年”,女青年唱的是“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个别地区的一种演唱形式,也被誉为“大西北之魂”,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血脉,而青海就是“河湟花儿”的发祥地。同仁地区的群众把“唱花儿”称之为“漫花儿”,不拘泥于任何形式,非常自由而“散漫”,所以叫做“漫花儿”,从叫法上就道出了“花儿”的关键在于“漫”。朱仲禄先生作为演唱“花儿”的典型代表,在“花儿”这种独特音乐文化现象的演唱形式传承和唱腔风格的不断创新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花儿”这种“野歌子”从山野田间逐渐走向民间舞台,乃至登上大雅之堂,并被不同阶层的人们喜爱传唱,成为中国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千年不绝的一朵奇葩。

“花儿”歌唱艺术家朱仲禄先生是风靡全国的《花儿与少年》的创始者之一,先生自幼生长在同仁县保安镇新城村,学唱“花儿”,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風格,其声音明亮挺拔、刚柔相济、韵味地道,歌声山野气息浓厚,给人以天高气朗的浑阔清新之感。先生之所以被学界称为“花儿王”,是因为先生倾其一生所作所为均与“花儿”密不可分,也和他对“花儿”进行的一系列整理、创新工作密不可分。据资料介绍,先生对“花儿”中流传最广、变体最多、影响最大的《河州令》进行了整体细致的分类,将《河州令》按照乐曲风格等进行了初步的类型划分,并将长令《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命名为《河州大令》的同时,又把其他一些曲调分别划分为《河州二令》《河州三令》。在朱仲禄先生改编创作的众多“花儿”曲调中《下四川》和《花儿与少年》最引人注目。先生不仅唱“花儿”,还研究创作“花儿”,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据统计,先生将这种口传心授的艺术表达方式整理和新编的曲目就达到上千首,先生把“花儿”推向了世界,开拓了“花儿”走出去的先河,是“花儿”走出青海、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功臣。其一生的演唱生涯见证了“花儿”这种演唱形式从山沟走出来的全过程,如今,朱仲禄先生生活过的新城村已成为声名显赫的“花儿沟”,他创作的《上去个高山望平川》《花儿与少年》《下四川》等曲调,至今仍是“花儿”音乐中的经典作品。

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同仁地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接壤,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文化的碰撞交流之地,也是“花儿”这种民间音乐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朱仲禄先生出生、成长于“花儿”的故乡,从小受到“花儿”的滋养、熏陶并钟爱一生,先生与“花儿”结缘一生,并成为20世纪后半叶“花儿”演唱家里最杰出的代表,他无疑是一位视“花儿”为生命的人。保安新城村八十一岁的老支书唐国兴说起朱仲禄先生无限感慨:“就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样艰苦的年月里,朱仲禄始终没有放弃对‘花儿的演唱和整理,那些年是朱仲禄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后来组织上把他安排到青海省群众艺术馆工作,从此后,朱仲禄在大西北乃至中国民歌‘花儿事业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如今,保安新城村古城换新颜,“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个家(朱仲禄花儿词)”,生动地诠释了“花儿”演唱艺术的本真和朴实,可见,朱仲禄先生留给一方土地的乡土气息极浓的文化韵律依然在这片土地上回响传唱。

2012年7月26日,由青海省群艺馆、“花儿”研究会等多家单位在保安镇新城村朱仲禄先生纪念广场举行了先生塑像揭幕仪式。广场雕花立柱、青松油绿,四围矮墙古朴典雅,装饰古色古香,其中央矗立着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夏吾角亲自设计制作的朱仲禄先生半身塑像。先生塑像面容清瘦冷峻、眼神深邃明亮、情态睿智豁达。塑像正面原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题写的“中国花儿王朱仲禄壬辰年夏月吉狄马加题”十八个鎏金大字。这一切足以证明党和政府以及一方群众对朱仲禄先生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以及对其深切的怀念和追忆。塑像背面则用鎏金小字镌刻着朱仲禄先生简历:朱仲禄,1922年生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保安镇永安堡(现新城村),著有《花儿选》,被誉为中国“花儿王”“西北花儿王”。2007年在青海省西宁市逝世,享年86岁。1950年考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曾任西北歌舞团、甘肃民族歌舞团独唱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青海分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民间歌手;青海省群众艺术馆创作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副主席,青海省花儿学术研究会会长。

朱仲禄先生在从事“花儿”艺术研究中,搜集整理并出版了《花儿选》《爱情花儿》等,发表了“花儿”研究论文150多篇;在“花儿”演唱、培养“花儿”艺术人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他改编和创作的《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花儿与少年》,是我国艺术宝库中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在朱仲禄先生漫长坎坷的人生中,“花儿”成为他的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生命投入到“花儿”艺术中,不懈地传唱“花儿”、挖掘整理“花儿”、创作研究“花儿”、传授传承“花儿”,从而取得辉煌的艺术成就,对“花儿”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被誉为“西北花儿王”,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歌杰出传承人”称号,当之无愧。

先生故居静立广场一侧,故居周围人家庭院整洁、宽畅明亮。故居低矮陈旧的木制大门,似乎诉说着那些过去艰难与幸福并存的岁月,故居大门门扇紧闭,门楣、门框、门柱上已然泛黄的“瑞气临门”字样的春联印迹依稀可辨。从门外向里望去,院里长有树木两三棵,树旁牡丹开得尚好。先生纪念广场与故居相依相偎,足见这一方土地对先生平凡而又伟大的魅力人生给予的尊重和肯定。塑像底部的四方底座敦实得体,烘托出先生灵魂永守故土、血脉相连、息息相通。

广场四壁装饰墙一码的喷绘设计,绘就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杰出的传承人》《名人眼里的朱仲禄》《朱仲禄——中国花儿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花儿本是心上的话》《永安村里长大的花儿人》《花儿与少年:保安令》《此曲只应天上有》《亲身演唱体验的理论结晶》《东方音乐艺术经典〈花儿与少年〉》《河湟花儿杰出的传承者》等精选的十大主题内容,全方位总结和展现了先生一生宝贵的经验积累与精湛的艺术才华。先生故居的成功保留和先生纪念广场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大大提高了“花儿”作为一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的整体存在形象,同时也为传承和保护“花儿”艺术,打造以朱仲禄先生为核心的“花儿”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3年8月,第四届“花儿”演唱会在朱仲禄先生故乡新城村成功举办。此后第五届、六届、七届“花儿”演唱会在黄南州委州政府“政府搭台,文化引路,百花齐放”的引领下在“花儿沟”成功举办,一时间,“花儿沟”声名鹊起。此后,2018年8月,主题为“美丽青海·花儿飘香”的第十五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暨朱仲禄故乡第九届“花儿”演唱会在“花儿沟”再次响起,演唱会特意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花儿”演唱家及爱好者深入保安镇采风,并以“发扬朱仲禄精神、做好‘花儿传承保护工作”为主题,就“花儿”深度保护传承发展进行研讨。每届演唱会都以朱仲禄先生的得意弟子“花儿王子”马俊、“花儿公主”张存秀、张朵儿,索南孙斌等为首的甘肃、宁夏、新疆、陕西等省市和本省的一些重量级歌手和“花儿”新秀登台献艺,交流切磋,一次又一次向外界展示热贡这片金色谷地异彩纷呈的艺术魅力,每每“花儿”演唱会慕名而来者人山人海。

历届“花儿”演唱会的成功举办,为继续继承朱仲禄先生遗志,更好地传承“花儿”艺术文化培植了肥沃的土壤,也使“花儿”艺术得以源远流长并牢牢植根在田间地头和百姓心中。

【作者简介】王玉兰,青海湟中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青海省作协会员,黄南州作协副主席。现供职于黄南州政协文史馆。出版散文集《时光里的碎语》《一个人的河流》。

猜你喜欢
新城演唱会花儿
My Dream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长江新城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新城
春天的演唱会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小青蛙的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