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2023-08-06 08:16高惺惟范伟佳
银行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实体总书记

高惺惟 范伟佳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针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论断和新理念,破解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中国之题,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的人民之问,交出了“能干事、干成事”的时代之卷。

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金融的本质和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源,金融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我国金融业沿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这一正确方向前进,始终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促进金融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金融与经济二者间存在共生共荣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近十年来,我国金融发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金融体系的韧性、金融产品的多样性

及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显著增强,金融改革有序推进,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金融开放的水平稳步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用肌体和血脉间的有机关系比喻金融和经济,一方面,金融之于经济,金融能将国民经济“血脉”的资金运输到经济体的各个部分,达到服务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金融起到支撑性、服务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经济之于金融,经济的稳定也能为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障,经济起到主导性、根本性的作用。

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及市场导向是把握金融工作的四项重要原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客观分析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任务和形势后,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和重要指示,同时也明确了金融工作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此外,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遵循,也是我国金融发展最鲜明的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随着第二个百年征程的顺利开启,我国已经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前所未有的形势和挑战,这对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金融发展工做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要强化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重要论述为新阶段做好金融发展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

一方面,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能够强化全局观念、前瞻意识,推动各部门间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凝聚党内共识,提升金融政策的执行效率,使金融制度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主动消除风险隐患,增强金融体系应对风险的韧性,及时防控金融风险。党中央的领导具有统领金融与财政并发挥二者协调作用的天然制度优势,有利于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发挥“1+1>2”的作用。此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的关系能够得到更好的协调,能够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规范金融发展、服务金融市场方面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着眼全球经济金融格局作出的一系列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重要论述坚守人民主体性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虽然是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规律,但是始终强调人民主体性,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也始终坚持人民主体性立场,这在“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一句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金融一定要回归本源,“始于人民,兴于人民”。金融监管部门是切实有效保护人民群众权益、防止金融业脱实向虚的外部防线,因此不断提升监管能力,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能够减少金融风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标及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金融监管体系,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中所蕴涵的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根本保证。党领导下的金融工作历程凝聚着党探索金融发展道路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宝贵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事业萌芽逐步发展,建立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利用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经济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向社會发行人民币,初步形成货币机制,从而为发展中国特色金融事业奠定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下的金融工作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经济建设,并取得丰富经验。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下的金融体制逐渐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转型,其作为经济血脉的地位不断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成功谋划我国金融发展大局,并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内、着眼全球深入分析经济金融形势,精准把握金融的本质和宗旨,作出“经济金融共生共荣”理论判断,布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并着重强调金融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防控金融风险的任务。这是党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理论成果。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持续推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以实际行动体现“四个意识”、彰显“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要求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金融改革战略部署,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着力方向。在过去十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多次强调金融的根本宗旨和根本要义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理清了金融为谁服务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清理脱实向虚、乱加杠杆、以钱炒钱等现象,其目的就是不断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提供着力点。

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着力方向,关键要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我国拥有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一方面,金融机构要精准定位金融服务的着力点,推动畅通国内大循环,把有限的金融资源配置到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上。企业是实体经濟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近年来,金融机构等部门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服务逐渐向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倾斜,支持“两新一重”等领域,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为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运营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要找准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积极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国际循环无论是对外贸易、提升中国制造在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还是吸引外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开放程度,都需要提供配套的国际金融服务,从而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效率。第二,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如何有效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一方面,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前提条件。绿色金融是对节能、环保、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投融资项目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展绿色金融,要求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近年来,我国在做好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健全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局上进行统筹谋划;另一方面,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逐步扩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资金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同时,我国稳步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并健全退市机制,使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加便捷地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此外,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根本任务。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重大金融风险的考验,之所以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预防为先、防患未然,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筑牢金融安全网,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明确把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作为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和永恒主题。一方面,在统筹安全和发展方面,我国坚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不断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同时,我国坚持“房住不炒”总基调和推动经济结构性去杠杆,遏制住了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的势头;大力整治互联网金融乱象,使网络借贷、虚拟货币交易等存量风险大幅下降,维护了我国金融稳定。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因此,管好货币信贷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在精准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我国有计划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有效加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以数字人民币和人民币国际化为主要抓手,加快完善支付清算体系和推进支付结算手段的多元化,达到提高应急处置重大风险能力的目的。金融安全事关人民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根本任务。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根本途径。促进经济金融共生共荣,需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也需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这充分体现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围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目标,从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一基本底线,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特征。在看到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认识到发展进程中积累的结构性问题。货币供给方式、资本市场及其制度供给以及与数字变革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创新是我国金融供给的三个短板。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循环流转存在堵点、金融制度和金融结构之间存在扭曲错位问题以及当前的金融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发展新阶段对金融的需求都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因此,破解这些难题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低效金融供给、增加高效金融供给,构建金融高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第一,从国内循环视角来看,要将更多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到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找准金融服务的着力点,从而促进国内大循环的畅通;第二,从国际循环视角来看,要在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持续提高金融开放水平,增加全球要素流动性,从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第三,从制度建设角度来看,要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创新能力以适应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改革实现金融服务效率的提升和金融制度的优化,使供给体系和需求结构能够更好地匹配。

启示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才能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方向正确。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既是中国金融发展的特色,也是中国金融发展的优势。关于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坚持系统论和全局观的生动体现,是我国金融发展的科学指南。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要充分发挥和依靠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从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两个方面扎实推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方面,黨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强调党中央在金融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只有不断完善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做好金融领域的总体布局、顶层设计、整体推进,才能确保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方向正确。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领导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还需要提高党领导金融工作的能力,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做好金融系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加强金融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围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目标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沿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战略方向,以“五度”推进深化改革,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发展质量,通过补齐监管短板健全金融监管制度,有助于深化金融开放、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第一,“宽度”改革,通过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以及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建设一个更规范、更开放、更有活力、更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第二,“深度”改革,为解决我国融资环境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问题,要通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这有助于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起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三,“温度”改革,通过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效率低的难题,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第四,“亮度”改革,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监管部门要平衡好金融创新和金融安全的关系,通过创新金融监管手段、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将金融风险管控在安全范围内。第五,“广度”改革,要推进资本账户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增强人民币在计价结算等方面的国际话语权,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根本保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风险易发高发期。因此,必须要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金融监管和金融法律体系,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首先要强调党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要立足国内实际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模式。其次要重视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两者之间的平衡。金融监管部门在创新金融产品、创新监管手段时,应做到既能鼓励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创新,又能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此外,金融监管部门还要进一步强化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的统一,采用宏观监管和微观监管结合的制度架构,提高监管的影响力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其中高惺惟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孙 爽

976639255@qq.com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实体总书记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