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琳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晋中 030600)
21 世纪以来,生态语言学取得显著发展,“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何伟经过对韩礼德模式三个发展阶段的梳理,发现生态话语分析作为独立话语分析模式已比较成熟[1]。 基于“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生态话语分析有广泛的研究对象。 随着生态话语分析研究的发展,相关研究视角和主题也不断丰富,其中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视角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较为丰富,但大多数研究关注自然生态相关话语,对人文社会生态相关话语的研究较少。
近年来,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大学英语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开课时间较长,教学内容覆盖面较广,有利于教师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3]。 而课程内容是通过教材来传递的,因此大学英语教材在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工作中也很重要。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注重人文性和学生的人文素养[4],被很多高校广泛使用。 因此,本研究选取该教材中贴切大学生的校园主题文本为语料,以“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为指导,基于及物性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探讨文本中传达出的人文社会生态观念、意义以及传达方式。
生态话语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话语生态取向的揭示,指导人们的行为,从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发展[5]。 生态话语就包括自然生态话语与社会生态话语。 社会生态话语主要涉及社会生态系统,其在人类活动和社会环境中产生,与人际、文化习俗、科学技术信息、伦理道德观等密切相关。
对生态话语进行生态取向的判断需要生态哲学观的指导,何伟、魏榕结合中西哲学思想与中国外交核心价值观,提出“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哲学观并论证了其适用于生态话语分析[6]。 这一哲学观表现出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存,具体则表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等关系上通过包容多样性而达成的和谐共生。
及物性系统包括三个主要成分:参与者角色(participant role)、过程类型(process)、环境角色(circumstantial role),Halliday[7]将过程类型分为物质过 程(material process)、 心 理 过 程( ment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何伟、魏榕[8]在生态哲学观的指导下对及物性系统的三个成分进行了细化,增加了具有生态特征的分类。 其将参与者角色划分为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其中生命体包括个体和群体,非生命体包括物理性参与者和社会性参与者;将过程类型进一步细化并将话语分为生态有益性话语、生态模糊性话语和生态破坏性话语;将环境角色划分为自然类和社会类。 由于文章选取的文本为社会生态话语,主要涉及社会类环境角色,就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及物性视角下的生态话语分析能够揭示各类文本中蕴含的生态意识及其取向。 在教育文本的相关研究中,于晖、王丽萍[9]以教育语篇为例,探讨了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结果表明及物和作格模式相结合的分析范式适用于教育语篇自然生态教育意义的探究,对社会生态意义的研究还有待展开。 魏榕、贾培培[10]对大学英语教材的分析研究表明生态话语分析框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实用性与操作性,并且结合了课程思政教育,为教育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角度。 但从整体而言,对大学英语教材语篇的相关研究较少。 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及物性视角下对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关社会生态的文本进行分析,探究其传达出的生态观念及意义。
本研究选取的语料来自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材第三版中与校园主题相关的语篇,分别为第一册第一单元Text A 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第三单元Text A 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 B What college brings us? 以及第四单元Text A College sweethearts,共计3372 个字,共有329 个及物性小句。 整理好文本后,结合UAM Corpus Tool 3.0 与人工标注的方法对所选文本进行参与角色和过程类型标注,然后结合统计数据进行文本分析。
经过统计,文本中共有644 个参与者,其中,无生命的社会性参与者出现的频次最高,达到364次;其次是有生命的群体参与者和个体参与者,分别为140 次和136 次,两者频次无较大的差别,无生命的物理性参与者最少。 个体参与者以I 出现的频次最高,群体参与者以you、we 出现的频次最高,可见文本在强调个人意识的同时也突出了集体意识。而社会性参与者大多是以抽象名词或包含抽象名词的短语出现的,如love、responsibilities、higher education、triumph 等,能够展示出事物或关系的本质,引发读者对抽象事物包括学业、责任、感情等的思考。
在329 个及物性小句中,物质过程出现的频率最高,共186 次,占到56.53%,其次是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分别占到16.71%和13.98%(表1)。 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较少。 下面主要讨论出现较多的三种过程:
1.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包括及物性过程和不及物性过程,在文本中出现的及物性过程有180 个,其中take、use、become、come、do、study、provide、make、get 等词出现的频次较高,描述了大学校园会给学生们带来精神或物质上的益处、如何提高自身修养以及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大学生与校园、与他人、与自身的和谐,有利于大学生积极融入校园,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例1:All of them will provide you with valuable lessons, which will enrich your life.
例2:And still, you and your roommate may become best friends.
例3:Students should use the wonders of the Internet to do homework.
在例1 中,在第一个小句中,all of them 为施事,you 和valuable lessons 为受事,provide 为行动类动作过程。 表征一些经历会给大学生们带来启示,并强调发生环境是校园内,起到了鼓励学生积极融入校园的作用。 第二小句which 为施事,代指前面的启示,your life 为受事,enrich 为行动类动作过程,表征这些启示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大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持积极态度,属于生态有益性话语。 在例2 中,you and your roommate 作为施事,become 为行动类动作过程,best friends 作为受事。结合文本语境,这句话表征生活习惯不同的人也可以成为好朋友,展示出对他人的包容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生态有益性话语。 在例3 中,students 为施事,should use 为行动类动作过程,the wonders of the Internet 为受事,to do homework 为目的类环境角色,学生们应该将对网络的好奇心发挥在学业上,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具有教导意义,属于生态有益性话语。
2.关系过程
在文本中出现的关系过程共有55 个,包括25个识别类关系过程和30 个归属类识别过程,多用is、be、have 这些词来表现出某些事物的特征或者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文本中出现的识别类关系过程中,较多借助隐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一件事物来帮助描述另一件事物的特征。
例4:As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I am proud to welcome you to this university.
例5:You may be an early bird.
例4 属于归属类关系过程,将载体I 表述为proud 的属性,结合环境角色,I 在文中指校长,而表征他有这样的属性是为了欢迎学生的到来,有利于形成学生与领导之间的和谐关系,属于生态有益性话语。 例5 将you 的价值表述为an early bird,结合语境,you 指的是大学生,将大学生比喻为早起的鸟儿,通过这一具有生态有益性的价值来表征大学生正面的形象,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同时通过这个比喻也可以鼓励学生养成早起的好习惯,符合“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属于生态有益性话语。
3.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可以表征心理世界经验、描述心理活动,表示出感知者对现象的内心体验。 在以上四篇文本中表示心理过程的词语出现较多的有feel、expect、learn、study、love、think 等,涉及情感、意愿、认知心理过程,试图通过描述一些内心体验来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
例6:They feel compelled to go to college.
例7:They have learned a lot of things in classrooms that they will never use.
在例6 中,情感表现者为they,情感类心理过程为feel,现象为go to college,表征主语对上大学的消极情绪。 结合语境,文中表达出一些学生因为父母与老师带来的压力而抗拒去上大学,其产生这类情感的原因在于没有合理应对自己的压力而将这些负面情绪的起因归于他人,属于生态破坏性话语。在例7 中,前面的小句中属于认知类心理过程小句,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到很多,但后面的从句表示这些知识无法应用到实践中,可以引起学生们对学习这一行为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思考,选择学习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属于生态有益性话语。
大学生活中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不仅仅对学生个体,甚至对一个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11]。 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材以校园为主题的文本中,涉及了学生与他人、学生与自身、学生与领导、学生与校园等和谐的社会关系。 在及物性系统的参与者角色中,文本中的无生命参与者角色最多且多为抽象名词,能够引起学生对自身建设的思考;其次是群体参与者,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过程成分中,文本通过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传达出和谐的校园环境意识、良好的人际意识、良好的生活习惯意识和健康的网络意识。 这些意识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人文道德素养有一定的作用,对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