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肯定对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2023-08-06 22:30:09杨继龙陈刚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学业威胁

杨继龙 陈刚

(1.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2.广州市第六中学,广东广州,510399)

自我肯定对自我威胁信息的处理以及群体威胁信息的处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即有着重要的自我肯定效应与群体肯定效应,可减少或者降低不利于自身发展的防御反应。近年来,自我肯定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各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从整体上看,相关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以实验研究与文献研究为主并日益丰富。从实验研究的被试对象来看,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所涉及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6~18周岁的青少年群体。其中,作为户籍在农村但离土离乡以非农工资性收入为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其受教育问题、学业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2022年乡村教育发展报告》指出“乡村学生在心理健康和社会情感发展等方面不容乐观”[1]。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自我肯定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对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提升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因此,系统分析自我肯定对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提升所具有的积极影响,提出相应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国内外自我肯定研究综述

当前关于自我肯定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自我肯定的内涵与实验操纵、效应、机制与养成等主要方面。最新的操纵实验结果表明,自我肯定有着特定的效应发生机制与养成规律,同时也更加确信自我肯定效应的条件性,并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效应。

(一)自我肯定的内涵与实验操纵

1.自我肯定的基本内涵。自我肯定的概念首先由Steele提出,即个体面对威胁自我的信息时,通过思考与威胁领域无关的其他重要的自我价值,或从事与这些重要的自我价值有关的活动来维持自己在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社会的状态,即所谓自我整体性[2]。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肯定与威胁无关领域中的自我价值来维护自我完整性。在这个过程中那个或者那些与所受威胁不相关的资源或者信息得到肯定,而受到的威胁以及由此所带来的负性应激情绪体验和焦虑不安情绪等得到了缓解或者一定程度的降低。

2.自我肯定的实验操纵。自我肯定的实验操纵即自我肯定的实验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可以衡量、可以赋予数值特征与肯定个人自身价值的社会活动来实现。其核心在于描述和确定某种或者某些重要的个人价值[3]。石伟、刘杰等学者从文献综述的视角总结了价值量表法、排序法等自我肯定实验操作方法[4]。在此基础上王建宇进一步描述为“完成价值观量表”“写关于价值观的短文”“写重要自我领域的短文”“填写自尊量表”等方法[5]。学者孙梓淞则进一步总结为“排序法、肯定特质法、价值量表法”三种实验室研究方法[6]。这就构成了自我肯定的传统操纵范式。

3.自我肯定的操纵检验及其发展。在上述操纵范式基础上,有实验研究和现场研究将“发生自我威胁”——“进行自我肯定活动”——“衡量防御反应”作为自我肯定的操纵检验范式[7]。当然,也有研究成果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具备或者可利用的自我肯定资源产生浓厚的兴趣,其研究成果表明利用排序法、肯定特质法、价值量表法有关书写自我价值的操纵方法由于被试的自我肯定资源差异性而缺乏普遍性[8]。随着自我肯定在各个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应用,针对不同的情境与威胁发展和演进出很多具体的测量方法。

(二)自我肯定的主要效应及应用

1.自我肯定的自我威胁信息处理效应。其一,降低对自我威胁的防御反应。自我肯定理论认为,当遇到对自我价值存在威胁的信息时,人们如果能够积极、开放、客观地肯定自身的其他自我价值或者其他重要领域,则会有利于保持和维护自我完整性。同时,也将对自我积极防御反应以及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深远意义。一些研究者关于过量饮酒和对吸烟者存在较高患病风险的讨论证实了上述观点[9]。也一些研究者关于是否支持死刑、堕胎的测量分析表明对被试双方观点进行评价时,那些经过自我肯定的被试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平衡[10]。其二,降低由认知失调引起的心理压力与心理不适感,有利于舒缓情绪,降低身心压力,调节负性生活事件与状态焦虑的关系[11]。

2.自我肯定的群体威胁信息处理效应。其一,自我肯定降低刻板印象威胁。如就学业成绩而言,一些研究发现自我肯定有助于打破民族、性别、城乡身份差异等刻板印象威胁所带来的负性刻板印象[12]。其二,降低社会评价中的偏见和社会认同威胁。实验表明,群际威胁虽然是群体水平的感知,但会对个体水平的自我评价产生消极影响,通过社会认知基本维度进行自我肯定能有效缓解群际威胁对自我评价的消极影响[13]929。

3.自我肯定效应的条件性和反效应。自我肯定效应的产生是有条件性的,其在一定的条件和边界范围内发生作用。这也就是说,自我肯定所起到的效应有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消极的[14]。Sherman 和Cohen认为这是因为所谓合理化的防御反应是一种“合理化”而不是“合理的”防御反应[15],即自我肯定所产生的效应有时候仅仅是威胁信息的合理化而非有效针对威胁信息的合理化[16]。这种反效应容易出现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一是威胁信息与自我肯定的信息同属于一个领域[17];二是人们对自我肯定的效果有所预判[18];三是道德错觉造成的反效应[19]。当然,这三种情况仍然需要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应用领域进行大量的实证分析以及比较分析,以验证其适用性并彰显其多样化的显性特征。

(三)自我肯定效应的机制与养成

1.自我肯定效应的机制。其一,自我观(或者说自我概念)、自尊与情绪的中介效应[20]53。自我肯定理论认为拥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个体有着更加突出的自我完整性观念。这种自我观促使人们采用一种更加全面、客观、积极的评判目光看待自己,这对人们的心理平衡极为关键。自尊是自我肯定效应的中介因子之一,是一种调节变量[21],自我肯定能够暂时通过提升个体的自尊来降低个体的防御反应,降低其对外表可能遭拒斥的敏感性。而自尊能够减少防御机制、影响自我评价[22]。其二,信息加工的作用。自我肯定效应似乎与潜意识过程有着某种联系,经过自我肯定的个体改变了信息加工中对威胁成分的注意偏向[20]55,从而能够柔和、包容地看待和处理那些关于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的威胁信息[23]29。

2.自我肯定的训练与养成。自我肯定的养成首先表现在对自我肯定的认知方面,包括人们对认知资源的获取和处理[24],也包括人们对自我以及与他人、社会关系之间更加全面、平衡的认知(认知任务)、关注与评价[25]。其次,从个体心理层面降低对自我威胁的防御反应、心理压力与心理不适感、刻板印象威胁以及其他社会评价中的偏见和社会认同威胁。再次,促使人们产生积极、有益的创造性行为、亲社会行为以及良好的认知任务表现,如学业任务表现等[23]26。这三个方面也构成了自我肯定训练、养成的三个基本点。

二、自我肯定对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

当前自卑、孤独、心理焦虑等不良情绪构成了影响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重要心理问题。究其原因,除家庭情感功能的完整性丧失等深层次原因之外,受自我身份认同、社会认同威胁等心理问题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尝试从“内部动机”——“自我肯定”的心理干预逻辑出发[13]930,进一步讨论影响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主要心理问题,也进一步回答自我肯定能否有效应对农民工子女学业危机。

(一)影响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主要心理问题

农民工子女是指户籍在农村但离土离乡以非农工资性收入为主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多为6~18周岁的青少年群体[2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切实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27],将进一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学业问题作为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

如前所述,有调查结果表明乡村学生在心理健康和社会情感发展等方面不容乐观,也有研究表明自我暗示导致的心理自卑、自我封闭导致的心理孤独、自我加压导致的心理焦虑、自暴自弃导致的行为极端等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重要原因[28]。

进一步来讲,就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而言,除了流动、留守以及家庭情感功能的完整性丧失原因之外[29],身份歧视、刻板印象威胁、社会认同威胁等心理障碍的影响不容忽视[30]。自我肯定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于:当面临威胁时,自我肯定是一种使自我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的心理建构策略。“少年期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教育就在于对真理的认识和发展。”[31]对此,需要从农民工子女自身心理因素,即“内部动机”——“自我肯定”出发讨论其学业发展问题甚至学业危机[32]。

(二)自我肯定能否应对农民工子女学业危机

那么自我肯定能否有效应对农民工子女学业危机?答案是肯定的。自我肯定对学业成绩的积极效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实践效果加以确证。

1.对学生学业成绩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待是积极的,它会成为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人经受住挫折考验,达成最高目标。”[33]最新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自我肯定促使人们产生积极、有益的创造性行为、亲社会行为以及良好的认知任务表现,对学生学业成绩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自我肯定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有效应对农民工子女学业危机问题[23]15。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肯定心理干预策略对学生学业成绩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34]。

2.自我肯定可以转移被试更具评价优势的方面。有意识的自我肯定可以有效转移农民工子女在学业方面更具评价优势或者更具比较价值的方面。农民工子女较其他类型的学生而言,其独立性强、家庭责任感强,但也存在心理自我建构能力较差等客观情况。一方面,应肯定、放大农民工子女有关学业方面的优势,并将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于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或者产生良好的心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自我肯定来转移农民工子女更具评价优势的方面,集中注意力与学业任务本身,从而降低比较差别与差距。比如,经过自我肯定的调节作用可以缩小少数民族学生和女性学业成绩差距[35]。又如自我肯定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强弱存在性别上的差异[36]。

3.自我肯定对缩小学业表现的阶层差距具有积极的影响。大量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自我肯定干预策略也可以用来解决学业表现的阶层差异[37]或者阶层差距问题[38]。也有一些研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比如胡小勇、陈红、郭永玉等学者的大样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自我肯定对我国低阶层中学生和大学生学业成绩具有促进作用,并通过负向预测社会认同威胁负向预测了学业成绩[39]。从这一方面来讲,这是否回应了自我肯定反效应或反作用中关于“人们对自我肯定的效果有所预判”的问题?笔者认为,社会阶层的进阶问题是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充分肯定自我肯定对缩小学业表现的阶层差距的现实效用的同时,从更加深远的角度来看,也要结合必要的文化、制度、经济社会发展等“大环境要素”。毕竟单纯的自我心理建构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其解释力也是有限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说明了自我肯定效应的有条件性、其训练养成的有规律性。

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学者阎兰指出针对自我肯定训练在儿童、青少年、女性、精神病患者以及企业员工等被试对象上的训练效果显示,自我肯定训练在改善人际互动、提高自我概念方面有显著效果[40]。而自我肯定的养成离不开具体的自我肯定情境、方式、内容、时机以及文化因素[41]。也有一些实验研究表明经过自我肯定干预,个体能够缓解社会比较的威胁效应所产生的消极影响[42],缩小社会规范对被试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增强被试的亲社会行为,同时,自我肯定的预测作用因不同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源而不尽相同,并且不存在性别等方面的差异[43]。而自我肯定显著正向影响个体的任务表现,有利于学业上的成功[44]。

三、基于自我肯定的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提升策略

实践证明当人们的自我价值、自我完整性受到怀疑、威胁时,那些威胁信息会引起人们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御动机。自我肯定作为一种心理建构策略对人们面对威胁信息时的认知、心理与行为有着重要效应,也有着特定的效应发生机制与养成规律。通过适时的自我肯定可以有效促使个体相信“身处的多重关系和角色中,……与自我联结、与他人和谐共处,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45]这也就是说存在“关注自己”——“理解他人”——“理解更大的世界”这样一个自我肯定影响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可能路径。

(一)自我肯定提升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基本假设

自我肯定对于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在于面对外界消极刻板印象威胁、社会认同威胁等因素以及其他不良心理压力时,行之有效的自我肯定能够促使农民工子女更加积极灵活开放地看待自己、看待学业及其相关问题与威胁,从而充分利用其他积极的心理社会资源有效降低焦虑、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等不良心理因素对学习任务表现的影响。实验表明,进行自我肯定后被试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提高;自我肯定能促进流动儿童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层面的心理融合[46]。这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自尊自信的建立、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以及个人全面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更加宽广和深远的视野来看,在一定条件下自我肯定拓展了包括农民工子女在内的所有年轻人追求梦想和拓展生命的维度、广度、深度。

(二)自我肯定提升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主要策略

自我肯定积极效应的发生具有“情境性”,具有条件性,这构成了自我肯定的环境因素或者说影响因素即自我肯定是可以训练的,其效应的发生有着内在的机制与养成规律。这就构成了自我肯定提升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主要策略的着力之处。

1.正面、健康地认识自己是提升学业成绩的基础。自我肯定训练与养成的核心内容由认知、心理和行为三个部分组成,并在这三个方面起作用。首先是对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自我肯定是一个进步过程,需要在活动中去实现[47]。就青少年心理干预的实际效用而言,自我肯定不仅仅是一种自我心理调适的内在自觉,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通过一定程序的自我觉醒、培养和训练来养成和掌握。而自我肯定训练的秘诀在于从接受自身优缺点、鼓励自己、肯定自己、充实自己、信任自己、尊敬自己、爱自己等七个方面建立一个正面健康的自我形象[48]。农民工子女提升学业成绩首先就是要引导其建立正面健康的自我形象,客观、柔和、全面地看待自身优点、缺点、阶层、出身,做到自信自爱。也就是说要完善自我概念,保持恰如其分的自尊。在这一方面,农民工子女的监护人、学校、社会需要提高自身引导力并形成教育合力。

2.专注于学业任务本身是提升学业成绩的关键。自我肯定可以提高受刻板印象威胁的群体成员有效提高在相关任务中的良好表现。当面对学业压力、心理不安情绪影响时,自我肯定能够在自我认知层面构建一个客观、正面、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进而有助于农民工子女强化心理自我建构能力,有效化解、分散和降低比较差别与差距,强化其独立性、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从良好的心理自我暗示入手,将生活、学习中的关注重点逐步集中于自我优势、学校、学习以及相关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素养。可以说自我肯定是学生主动式生存方式的重要品格,这种状态之下的学生发展具有卓绝的内在精神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个体自信与自我效能感。而且在学校环境中,自我肯定操纵可能是提高刻板印象群体学习成绩的一种方式。就学业成绩而言,自我完整性构成了学业成功的健康的自我观与自我掌控的基础,即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学业任务本身。

3.理解他人和适应社会是提升学业成绩的旨归。如前所述,自我肯定会增加正向情绪,减少个体抵制威胁信息的防御反应,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信息,平衡地看待和处理威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讲,适应社会就是成就自己。作为一种心理干预策略,自我肯定能够促使人们采用一种更加全面、客观、积极的评判目光看待自己和自身所处的群体与世界,这对人们的心理平衡与自我完整性极为关键。这也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旨归,能籍此实现个人价值。“如果我们把生命比作一片广袤的沙漠,那么自身的努力和对自我的了解、学习,就好像在自己的沙漠里打一眼深井,而当水源从井中源源不断流出,我们就与他人和更大的世界产生了深刻的连接,这水源让沙漠变成绿洲,既滋养了大地,惠及周围的人,又滋养了自身”[49]。社交和情绪学习指向最直接的社会系统,即理解他人,这奠定了学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学业成功的终极目标在于专注于更广阔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价值。这实际上揭示了“关注自己”——“理解他人”——“理解更大的世界”这样一个自我肯定影响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可能路径。

需要指出的是,自我肯定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其作用发挥是有条件的,是循序渐进的。作为一种可以培养、训练的自我心理建构、心理调适能力,引导、帮助农民工子女乃至所有的学生逐步具备这样的基本技能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希望农民工子女能够掌握这一策略和能力,但不能仅仅止步于此,仍需要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高度,从持续关注农民工子女学业问题以及相关社会问题等方面做好大文章。

综上所述,针对影响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心理问题,自我肯定可以有效促使农民工子女正面健康地认识自己、专注于学业任务本身进而理解他人和适应社会。展望未来,进一步理解、验证以及拓展自我肯定对于包括农民工子女在内所有年轻人成长的积极作用,将有利于年轻人在逐梦之路上不断拓展自我成长的维度、广度和深度。对此,从整体上看,以下三方面尚需深入探讨和进一步确证:一是自我肯定效应的机制及其作用方式等底层逻辑需要进一步探讨;二是自我肯定的文化差异性仍需各个领域的大量实验与实证数据支持;三是自我肯定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尚不全面,比如,自我肯定、文化、阶层三者相互间中介与调节作用的发生条件、机制、验证及评价等问题。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学业威胁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艰苦的学业
人类的威胁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中学语文(2019年34期)2019-12-27 08:03:46
受到威胁的生命
面对孩子的“威胁”,我们要会说“不”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49
Why Does Sleeping in Just Make Us More Tired?
英语学习(2015年2期)2016-01-30 00:23:16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