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2023-08-06 06:46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庵杰中心学校陈立山
天津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整本书绘制导图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庵杰中心学校 陈立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落实,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语文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落实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路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优秀的思维辅助工具,在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更有层次、直观地进行阅读与思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加深对整本书内容的把握与内涵的理解,将阅读效果最大化。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应当正确、深刻地认识思维导图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也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实践策略让思维导图真正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发挥奇效。本文围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详细地论述了其意义、实践原则及具体实践路径,以期让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降低阅读难度

阅读看上去简单,实则并非一件易事,要想真正读懂、读透一本课外读物,让每一本阅读文本的价值都发挥到最大化,学生应全面把握文本大意、中心思想、作者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然而,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时期,如果运用传统的阅读方式,则很难全面地理解并把握阅读文本,不少学生甚至出现边读边忘的情况,导致阅读效率低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备受打击。思维导图在阅读活动中的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降低阅读难度,学生能够轻松、简单地把握文章主干、梳理文章枝干,使整本书的情节发展都能在思维导图中得到直观体现,从而降低阅读难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一边读书,一边绘制思维导图,一边阅读,一边理解,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增强阅读信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细化阅读习惯

阅读一本书是一件人人都会的“小事”,但是很多学生却很难做到真正读好一本书,一些学生虽然读完了一本书,却依然对文本大意含糊不清,还有一些学生读书速度很慢,不少地方都需要反复阅读,这些情况本质上说明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佳,而思维导图的引入,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思维导图是对阅读内容的框架构建,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框架直观形象地对阅读文本进行整体理解,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留意书中的关键词与关键段落,这就需要其在阅读活动中集中注意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也不落下一个情节变化,实现高效阅读。同时,要想搭建完整的思维导图,需要学生梳理文本中的逻辑关系,对阅读内容进行透彻分析与细化,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养成会找关键词句和主动寻找关键词句的好习惯。

(三)深化阅读理解

面对同一本课外读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想与体悟,有的学生只能读出表面含义,有的学生却能够准确地抓住文章的深刻内涵。深化阅读理解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保障,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然策略,基于此,思维导图在课外阅读中的运用就显得重要且必要。思维导图能够将阅读文本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与每一个人物的变化,理解每一个情节的意义与作用,从而实现深化阅读理解的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强调与突出,任何教育教学的设计都应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从而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能够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辅助学生的理解与思考,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支架。因此,在实践设计中,思维导图的设计与运用也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在思维导图的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要求过高、教学严格,导致学生只能“踩着教师的脚印”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与探究,并没有真正感受到思维导图的优势与意义所在,只是为了运用而运用,不利于课外整本书阅读效果的提升。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的试错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完整性原则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知识接受、吸收与记忆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很难全面、完整地获取阅读信息、发展阅读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导图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基于此,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查漏补缺,遵循完整性原则,引导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全面与完整,使学生从整体视角感受和理解知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切实提高。

(三)灵活性原则

在运用思维导图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思维导图的运用目的。首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更容易接受简单的形式,因此一旦思维导图的形式过于复杂,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对思维导图的绘制提出统一且严格的要求,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思维导图本就是作为一种阅读辅助工具而存在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除了强调基本的逻辑思路以外,还要鼓励学生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思维导图中运用一些自身更能接受、更有兴趣的独特符号,让思维导图更具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思维导图的辅助功效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得以顺利提升。基于此,在思维导图的教学与运用中,教师应当遵循灵活性原则。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一)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整本书课外阅读篇幅过长是学生面临的主要难题。面对大篇幅的阅读文本,学生很容易在阅读过程中出现内容混淆、思维混乱的情况,导致其难以把握阅读文本主线与中心思想,阅读兴趣大受打击。基于此,教师应当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大篇幅的阅读文本,将阅读材料分解压缩成若干个小篇幅的内容,并以此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再结合各个小篇幅中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二次梳理分析,最终绘制出整本书的阅读导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晰明确地洞悉阅读文本全貌,并在此过程中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核。

以小学五年级的推荐书目《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为例,这本书讲述了一只从不向人献媚讨好、孤独又骄傲的猫的生命轮回。故事中的猫经历了多次生与死,学生很容易在阅读过程中被如此奇幻反复的情绪“迷失双眼”,从而难以真正领悟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猫每一次的生命旅程进行分析与归纳,再将这些内容进行汇总,分析猫最后一次生命与之前的生命有何不同,从而引导学生领悟爱让生命绽放光彩、让生活充满价值的思想主题。

(二)利用思维导图,分析人物形象

在小学高年级整本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不乏小说类读物,要想真正读懂一本小说,就不能不关注其中的阅读要素——人物。然而,在阅读过程中,不少阅读文本人物较多且人物关系复杂,学生难以分清,更无从把握,导致阅读兴趣丧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出发绘制思维导图,以人物为主题理清相关的事件与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在故事中的意义与作用,并通过梳理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认识。

以高年级读物《西游记》为例,其中主要的关键人物有四个,这四个关键人物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四个人物为思维导图的绘制主体,结合人物的具体事件,逐渐深入细化人物特点。通过思维导图,这些人物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既能够全面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又能够基于对人物的理解,明确小说的深层含义,加深对阅读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再如,在英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的阅读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王子与贫儿为思维导图绘制主体,根据两人的特点与经历梳理他们的成长轨迹,既能够把握阅读文本的思想大意,也能够挖掘作者埋藏在背后的精神内核。

(三)利用思维导图,抓住人物品质

对一本文学作品而言,如果将人物与内容比作这部作品的外在,那么人物品质与故事内蕴则可以看作是这部作品的内在。品读一本书就像欣赏一个人,光鲜亮丽的外在虽然会让我们眼前一亮,但如果无法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在与思想,那么对这个人的了解依然会停留在肤浅的层面。读书,最重要的不是读到了什么内容,而是留下了哪些感受。在小学阶段的课外读物推荐中不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人性的光辉与高尚的道德可圈可点,值得学生学习、品鉴与思考。为了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文本的思想与内涵,对人物品质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与解读,教师应当以人物品质为基点,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中的推荐读物《鲁滨孙漂流记》为例,鲁滨孙虽然流落荒岛,但依然表现出了直面现实、顽强坚毅、积极乐观等高尚品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这些品质出发,搜集、分析、整合故事中能体现此类人物品质的情节,并以此为基点设计人物导图。学生完成阅读活动与思维导图绘制后,便能够惊讶地发现,虽然不同的事件都能体现出同样的人物品质,但是程度有所不同,鲁滨逊的精神品质在逆境之中愈发坚毅,既深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分析理解水平,具有一箭双雕的教学成果。

(四)利用思维导图,组织小组合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课外整本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当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状态设计教学活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较强,精力充沛,喜欢与同伴交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引导其在小组合作中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在增强学生阅读意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集思广益、互帮互助中提高阅读效率与质量。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的阅读文本组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习不同的思考视角,优化阅读体验,让阅读效率与成果得到最大化体现。

以六年级推荐读物《小王子》为例,这本书是一本著名的儿童短篇文学,也是一本写给大人的童话,虽然情节简单、语言天真,却蕴藏着无数哲理和引人深思的内涵。对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而言,这本书的阅读难度较大,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及时补充被忽视的细节,在学生齐心合力的努力下,思维导图更完善、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这份蕴藏着努力与合作的思维导图,学生更容易梳理和分析书中的人物情节,从而对文章内容与架构做出合理判断。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扬长避短,借鉴他人的阅读方式与习惯,实现自身能力的飞跃,从而为未来的语文学习与阅读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在小组合作阅读形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充分保障,阅读兴趣得到很好的激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思维导图作为整本书课外阅读辅助工具,发挥着重要意义与作用,能够降低阅读难度、深化阅读理解、细化阅读习惯。基于此,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指导课外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完整性原则以及灵活性原则,让思维导图的运用有科学的策略与依据,促进思维导图的实际效用。而在阅读指导活动中,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思维,运用科学的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抓住人物品质,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让思维导图真正在课外阅读整本书教学中发挥奇效。

猜你喜欢
整本书绘制导图
Art on coffee cups
《论语》整本书阅读
烃思维导图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放学后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