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霞
(东明县检验检测中心,山东 菏泽 274500)
食品安全向来都是人们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因为这不仅关系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还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食品具有流通性强、消耗快的特点,且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之后,很多情况下不易溯源,对人体的影响时间也较长,尤其是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波及的范围会更广,造成的社会损失也更加严重。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会让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性过分担忧,对市场失去信心,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的稳定。同时,还会造成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整体下降、公共卫生环境恶化、政府公信力严重受损等恶劣影响。不仅如此,一旦发生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但会在国内引起消费者的恐慌,还会引起外媒的关注,甚至会对食品的进出口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的食品产生怀疑和排斥心理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植入大数据技术,能够给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辅助和更多的可能。比如将大数据技术和农药残留管理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方便人们准确高效检测出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利用食品安全数据平台,不仅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能更好推动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消费者、商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通过大数据库的实时更新,相关部门还能及时了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零售网点的在售食品是否达标,从而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检测管理力度,用高压态势迫使生产企业以及销售网点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人身安全[1]。
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快速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在风险防控领域,现阶段很多企业都会选择通过大数据技术搭建信息监控平台,以提高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够快速分析出数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时作出预警。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产品的信息进行跟踪,能够有效监督产品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对食品安全在某一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作出报警,让食品安全数据一目了然,及时掌控[2]。
风险预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风险评估,这同样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对比分析,能够有效避免送检样本的片面性,及时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风险因素,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水平的纵向和横向管理。通过对食品安全危险源程度的准确评估,能够更有针对性地确定风险评估管理措施,从而控制向食品安全事故过渡的条件管理等指标,提高风险评估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在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更快地找出问题所在,及时做好跟踪,同时做好预防工作。现阶段,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食品数据进行分析广泛应用在食品安全风险预测模型系统当中。风险预警存在的意义是,食品市场中还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因此,必须提前制定好应急措施和预案。食品安全大于天,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必须制定风险预警措施,以便能及时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大数据技术能对食品信息进行有效追踪,根据食品的流向、危险程度等信息有针对性地给出应急方案参考,一旦有问题发生,就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管控,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损失。
食品从原料到餐桌的流程主要有生产、包装、运输、加工、食用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通常只对市场上销售的食品进行抽查,而忽略了其他环节的重要性。这种监管模式主要依赖于监管部门引导、市场进行干预以及成立第三方对食品市场进行管理,社会各界希望通过这种模式构成一个资源整合型的食品智联安全管理体系。但是,食品领域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很多食品之所以会存在安全隐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包装没有处理好,精细化的包装往往能在食品流通到市场前起到隔绝污染源的作用。但是在一些不法分子看来,好的包装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一些小作坊往往会选择廉价的包装材料,这就很容易导致食品受到污染,而且这种污染是肉眼无法观测到的,一些不知情的消费将不合格产品带上餐桌,很容易引起身体的不适,甚至引发食品安全事故[3]。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很多食品都面临着微生物污染的问题,尤其是农副产品更容易被添加剂、生物药剂污染。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法律的健全完善,我国对于食品用添加剂及药物残留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从立法上对此类行为进行了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含量。不仅如此,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环境的污染也同样会给食品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病死肉、“僵尸肉”“注水肉”等,更容易携带病原体、毒性污染源等,人们食用后容易出现食物中毒现象。
当前,虽然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但是还没有真正实现全面掌握食品的安全信息,在进行选购食品的过程中只是通过卖家出示的信息获取相关信息,再加上很多卖家出示的食品信息,通常都是由检测机构提供并直接控制,很有可能存在利益输送所导致的恶意修改等情况,导致检测过程不透明、检测结果不精准等不利于消费者的现象发生,降低了食品公示的公信力,造成信息不对称。上述情况的出现很容易导致一些企业以以次充好、过度包装、过度营销等手段进行促销,干扰了市场的正常运营。另外,一些商场喜欢开在社区周边,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但是,一些小型商场、迷你超市、24 h无人便利店通常不会主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相关部门也只是季度性甚至年度性的抽查,导致通过此类渠道售卖的食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最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尝试,该技术已经成为管理的主要工具,但是实践中笔者发现,要想大数据技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关键还得依靠专业人才。现阶段,在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很多高校只重视培养理论知识和管理能力,忽略了对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数据分析型人才的紧缺。监管部门要加大与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完善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开设的课程中融入大数据分析工具使用方法等课程,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确保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食品安全管理。此外,还要根据市场的发展以及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和人才发展情况相结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大数据技术技能的培训,确保大数据技术水平能力的提高。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以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5]。
(1)要在食品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用好大数据技术,进一步简化对食品的审批流程,尽可能压缩审批周期和时长,全面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管理。
(2)要履行好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和职能,加大对生产加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检查,符合规定的企业可以申请获批食品生产许可电子证书,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通过互联网等工具对企业信息进行公示,并建立全证管理模式,建立获证企业台账,搭建数据库。
(3)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部门要不定期对获证企业进行抽查和复查,严格要求这些企业按照相关标准构建数字化管理模式,以及生产经营数据和销售数据等专有数据库,以便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各类数据,实现全面监控,从而有效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推动食品安全管理的发展,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特有的信息共享,搭建信息化、科学化的互联网管理平台。利用该平台,工作人员能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过程全了解,借助互联网终端设备对企业下达各种指令,并完成线上线下巡查的信息同步,从而形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新模式,以确保能够实现对食品各环节信息的追溯,让食品原料的来源变得更加可靠,不仅可以让食品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完成数值化改革,还能有效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有企业生产了不合格食品或者在管理中出现安全问题,工作人员在现场取证后,可以将证据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上传到管理平台,以便其他同事对管理情况进行查看,还能方便后期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过程当中,能够快速有效实现对食品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从而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的全面监管,提升了食品监管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同时,也让食品安全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化,有效推动了市场的不断改良以及监管的规范化、科学化,不仅能提高管理水平,还能切实加强企业的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保证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提高了食品安全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