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推动包头市湿地高质量发展

2023-08-05 06:18王凯刘瑞龙
内蒙古林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包头市黄河科普

王凯 刘瑞龙

内蒙古包头市湿地保护中心

包头市北依阴山,南临黄河,伴水而生,因水而兴。包头市湿地是磅礴黄河上的璀璨明珠,是草原钢城的自然恩赐,是三百万包头人民的生态家园。包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多措并举,大力促进湿地高质量发展。

湿地保护法治化

2021 年《湿地保护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湿地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的成就,为我国湿地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列入专题学习,强化理论基础。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对《湿地保护法》的立法历程、整体框架、分则内容等进行学习研讨,提高了林草干部职工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为《湿地保护法》的贯彻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大普法宣传,提升普法水平。开展联合普法宣传活动,普及湿地功能价值以及禁止性行为,广泛动员湿地周边群众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号召群众珍惜爱护湿地,积极举报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

修订配套政策,完善法律体系。2021 年《湿地保护法》出台后,2022 年6 月,《包头市湿地保护条例》修订工作被正式列入《包头市人大常委会2022—2026 年立法规划》。同时,包头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压实湿地保护属地责任,将湿地保护管理成效纳入各旗县(区)目标考核范围,督促旗县(区)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定期对辖区内湿地开展巡查管护,依法查处破坏、侵占湿地等违法行为。

严格贯彻落实,严控项目占用。包头市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公布的湿地、水域地类为依据,分解落实全市5.78 万公顷的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目标,严格执行湿地占用审批程序和占补平衡制度,规范湿地用途管理,坚决杜绝违法侵占湿地事件发生。

科研监测智慧化

通过连续、长期对湿地内现有物种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研究,详细了解湿地状况,摸清湿地家底,为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参考借鉴各地经验,运用科技手段,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电子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湿地科研监测道路。通过“森林眼”森林防火监测与预警系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监测系统等设施设备,结合人工监测,对湿地内的动植物开展科研监测工作,极大提升了湿地科研监测工作效率和水平,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依据。野外布设的高清摄像头,能够清晰观测到白鹭、麻鸭、小天鹅等野生鸟类的行为活动,并通过实时传输监控数据和监控画面,实现了对野生鸟类的数量、种类、行为等全天候、全覆盖式的视频监测,给野生鸟类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鸟进人退”的目标。大屏可视化展示系统,在兼顾科研监测的同时,对湿地保护区的执法管护、科普演示、防火防猎等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科研监测智慧化,畅通了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让包头市湿地的野生鸟类数量稳定增长,为包头市湿地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保护工作科学化

包头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全面保护的原则,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2021 年包头市湿地总面积5.78 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1%,主要组成为内陆滩涂、沟渠、坑塘水面和河流水面等。针对各片区的地形、水文水质、植被群落情况,通过湿地恢复工程、湿地保育工程、鸟类栖息地构建以及清淤疏浚、生态营造等措施,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资金,整合市级、旗县(区)资金,保障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顺利开展。

大力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发布重要湿地名录,积极建设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基本构成了科学完善的沿黄湿地保护体系。2000 年,包头市人民政府批准南海子建立市(盟)级自然保护区;2001 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20 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重要湿地。内蒙古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1 年开始建设,2016 年通过国家验收,2021 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重要湿地。内蒙古包头昆都仑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5 年开始建设,2020 年通过国家验收,2021 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重要湿地。2022 年,经包头市人民政府同意,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将腾格淖尔等6 处湿地列入2022 年包头市重要湿地名录,并予以公布。

建立包头黄河湿地国家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科研监测中心、宣教中心、南海子湿地自然学校等,全面开展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加强对包头黄河湿地、南海子湿地、昆都仑河湿地等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动态监测,掌握了黄河湿地资源本底情况。在包头黄河湿地多次监测到世界濒危珍稀鸟类青头潜鸭、遗鸥,首次监测到黑颈鹤、白头鹤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人才队伍专业化

为适应湿地保护工作需要,包头市建立了市、旗县(区)两级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市级层面,在市林业和草原局内设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科,负责监督指导全市湿地保护工作;设立局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包头市湿地保护中心(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旗县(区)层面,由旗县(区)林草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湿地保护管理具体工作,其中5 个旗县(区)成立了专门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

为更好地开展包头市湿地保护工作,湿地保护队伍构成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特点。以包头市湿地保护中心为例,现有在职人员22 人,其中硕士12 人、本科8 人、专科1 人;正高级工程师1 人、高级工程师4 人、中级职称6 人、初级职称9 人。这支队伍既有“60 后”“70 后”经验丰富的“领头雁”,也有“80 后”“90 后”专业对口的“主力军”。包头市湿地保护中心在注重人员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坚持把基层实践锻炼作为湿地人才的培养平台,立足湿地保护工作一线,轮岗轮训党员干部,选派人员跟着专家学习,着力提升青年人才的专业能力水平,提升青年干部对湿地保护工作的职业热情,为包头市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科普宣传亲和化

包头市湿地科普工作从民众角度出发,“以儿童带成人”“以俗语传科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在增强民众湿地保护意识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立足“一中心多地点”。以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为中心,持续开展“进公园、进校园、进社区”三进活动,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接待参观者千余人(次),被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自然资源类)”荣誉称号。

借助“一主题多节日”。以湿地保护为主题,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重要生态节日开展宣传工作,确保常念常新常警醒,强化民众湿地保护意识。

依托“一平台多渠道”。通过“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微信公众号平台举办线上“爱鸟周”有奖答题活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包头广播电视台、包头日报、包头晚报、包头新闻网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互动效果。中央电视台《大美中国·候鸟北归》以直播的形式报道大批候鸟迁飞包头市的盛况,中国日报网面向全球播发了《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变身“天鹅湖”》视频报道,展现了天鹅在包头黄河湿地惬意栖息觅食的美好画面。这些报道为增强民众湿地保护意识做出了贡献。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致辞,让湿地工作者倍感振奋,信心满怀。包头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湿地保护的责任,进一步强化湿地保护能力建设,创新湿地保护模式,科学推进湿地永续利用,实现包头市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绘就“草原钢城”美丽生态画卷。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昭君岛片区

猜你喜欢
包头市黄河科普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六(3)中队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科普达人养成记
『黄河』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
包头市“健康水工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