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然岚
摘要 目的:研究適合贵州册亨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最优配比方案。方法:选择册亨县坡妹镇者王村试验田进行对比试验,玉米种植行距为40 cm,大豆种植株距为8 cm。玉米-大豆行数配比按照3种模式,即玉米∶大豆分别为2∶2、2∶3、2∶4。3种模式各处理3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布在9个试验小区,田间管理方法均相同。结果:每个试验小区均收获中间1带玉米和大豆作为试验数据,处理1~3的大豆产量分别为887.85、892.80、872.25 kg/hm2,玉米产量分别为7 189.50、6 765.15、6 088.80 kg/hm2。结论: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玉米和大豆行数按照2∶3的模式增效最显著,可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试验
中图分类号 S344.2;S565.1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11-0018-04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近些年许多地区都在推广的新型间作套种模式,由于玉米和大豆株高差别较大,间作套种后高矮差距较大,2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在空间上形成互补,有效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效果,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近年来,贵州省册亨县由县农业农村局统筹安排,抢抓时令,在参考省级推荐技术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册亨县内开展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示范种植,拟通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实现粮食增产增收[1-3]。为探索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最优配比方案,笔者在册亨县坡妹镇者王村开展了玉米-大豆间作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根据册亨县生态条件选择适宜搭配,玉米品种选择经国家或贵州省审定的,植株高度低于250.0 cm的紧凑型或半紧凑型、耐密植、抗倒伏的高产品种,具体为云南佳玉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佳玉101;大豆品种需选择经国家或者贵州省审定的高产、耐阴、抗倒伏的春大豆品种,具体为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培育的黔豆10号。
1.2 试验地点
对比试验安排在册亨县坡妹镇者王村张家坪组张永书农田内进行,地块面积为30.0 hm2。该试验地交通便利,平均海拔620.0 m,年均气温6.8 ℃,年均降水量503.0 mm,年均蒸发量1 867.4 mm。土壤均为黑沙泥,透气性与保水性较好,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油菜,春翻耕整地。
1.3 试验设计
1.3.1 试验固定因素 玉米行距设置为40.0 cm,大豆株距设置为8.0 cm,间种2行玉米。
1.3.2 试验处理 玉米-大豆行数采用3种配比模式进行对比。处理1:采用2∶2的模式,即2行玉米、2行大豆。处理2:采用2∶3的模式,即2行玉米、3行大豆。处理3:采用2∶4的模式,即2行玉米、4行大豆。
1.3.3 田间设计 3种处理模式重复3次,采用小区随机区组设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配种植区域,将地块分为9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长4.8 m,宽度4.0~5.4 m,面积19.0~26.0 m2;小区间距50.0 cm,区组间距1.0 m用于通行。
1.4 田间调查与记录
做好9个试验小区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工作,做好大豆、玉米物候期经济性状的调查,进行产量测算。收获、测产以小区中间的1个完整复合带为单位测定和计算。各小区玉米取20株、大豆取20株考种,测定各小区的大豆产量、玉米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等(记产面积仅为中间1带的玉米和大豆);计算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产值,并进行效益分析。
1.5 田间管理
1.5.1 播种 播前精选种子,剔除病斑粒、虫食粒、瘪粒等不合格种子,晒种1~2 d。本次试验大豆用种统一不采取包衣拌种处理,玉米用种以寄送种子为准。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当地气温稳定在12 ℃以上达10 d后播种。采取人工点播方式播种,播种时严格按试验处理株行距技术参数进行,要求土壤湿度50%~70%,可选择在临近下雨前或下雨后播种,并按施肥配量要求施放底肥后下种。播下地的种子不应与底肥相接触,下种后用细土覆盖2.0~3.0 cm[4]。
1.5.2 施肥 玉米施肥的原则是保证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相同。可施用复合肥(N∶P∶K=15∶15∶15)450 kg/hm2作基肥,拔节期追施尿素225 kg/hm2,抽雄吐丝期追施尿素225 kg/hm2。大豆施肥的原则是大豆带施足基肥即可,不在大豆带追施肥料。可施用复合肥(N∶P∶K=15∶15∶15)225 kg/hm2作基肥。
1.5.3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按田间配置的行株距要求进行补种或者匀苗(玉米可采取移栽,将过密的苗移栽至苗不足处)。出苗后25~40 d,人工中耕1次,并铲除杂草。
1.6 收获
每个试验小区收获中间一带的玉米和大豆(小区两边的玉米和大豆带不计入试验测定数据范围),采取实割实收方式。大豆、玉米分别收获装袋,籽粒大豆在叶片完全脱落、茎变黄、荚变褐、籽粒呈现椭圆时,选择在晴天收获;籽粒玉米在玉米苞叶变黄,籽粒饱满变硬时及时收获[5]。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试验测定
2.1.1 玉米物候期 全过程详细记录玉米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时间,包括播种、出苗、拔节、抽雄、吐丝、成熟等关键日期(表1)。
2.1.2 玉米经济性状 取每个试验小区内中间生长正常、无缺株的连续20株玉米为考种样本(非边行边株),并做好详细记录,收获后将产量补入该区。详细记录玉米样本的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秃尖长、穗长、穗粗、穗重、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等数据(表2)。
2.1.3 玉米产量 每个试验小区选择中间一带的玉米籽粒,晒干扬净后称重(将玉米样本的重量加入),单位按kg计,保留2位小数,最后折合为每hm2产量(表3)。
2.2 大豆试验测定
2.2.1 大豆物候期 全过程详细记录大豆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时间,包括播种、出苗、开花、成熟等关键日期(表4)。
2.2.2 大豆经济性状 取每个试验小区内中间生长正常、无缺株的连续20株大豆为考种样本(非边行边株),并做好详细记录,收获后将产量补入该区。详细记录大豆考种样本的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总荚数、每荚粒数、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倒伏程度、抗病性等数据(表5)。
2.2.3 大豆产量 每个试验小区选择中间一带大豆籽粒,晒干扬净后称重(将大豆样本的重量加入),单位按kg计,保留2位小数,最后折合为每hm2重量(表6)。
2.3 综合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1玉米单产为7 189.5 kg/hm2,处理2玉米单产为6 765.15 kg/hm2,处理3玉米单产为6 088.80 kg/hm2,表明帶状复合种植模式对于玉米产量及性状的影响并不大。从表6可以看出,处理1大豆单产为887.85 kg/hm2,处理2大豆单产为892.80 kg/hm2,处理3大豆单产为872.25 kg/hm2,表明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及性状的影响较明显。按照玉米与大豆行数配比分析,配比2∶3效果最佳,2∶2次之,2∶4效果最差。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进行总体分析,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大,单位面积下玉米与净作种植产量接近,而大豆增产效果比较显著,增产约900.00 kg/hm2。
3 讨论
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试验中,对玉米和大豆行数采用了3种配比,即2∶2、2∶3、2∶4,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玉米、大豆与单作种植差异不大,生产季节与单作也基本相同,玉米产量变化不大,大豆产量有了很大提升,较单作增产约900.00 kg/hm2,总体增收效果明显。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大豆生育期产生的根瘤菌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复合种植模式可以达到土地用养结合的效果,对土壤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比较适合在册亨县推广应用,可提升复种指数及单位面积总产量,有利于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科,徐红丽,许靖宜,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产量与效益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7):40-42.
[2] 王婷,王强学,李永梅,等.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根系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1,36(3):507-515.
[3] 束林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农家致富,2021,861(9):22-23.
[4] 林育捍.玉米套种大豆种植技术要点[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394(10):169-171.
[5] 云善良.玉米和大豆密植套种栽培模式及配套机械化探究[J].种子科技,2022,40(19):71-73.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