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
摘要 本文介绍了2023年界首市小麦苗情长势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小麦控旺防倒、化学除草、早追施返青肥、综合防治病虫害、合理追施拔节肥、预防晚霜冻害、适时浇好扬花灌浆水、及时开展“一喷三防”工作、适时收获等方面提出了小麦中后期苗情管理措施,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高产丰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麦;中后期管理;措施;界首市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11-0024-04
1 小麦苗情长势情况
2023年,界首市小麦总播种面积32 400.0 hm2。从2月23日苗情监测情况看,全市小麦处于返青-起身期,整体长势较好,叶色浓绿,根系发达,病虫害极轻。平均叶龄8.1叶,单株茎蘖3.8个,次生根8.1条,茎蘖数1 230.0 万/hm2,略少于2022年同期。按淮北地区苗情分类标准划分:一类苗面积25 466.6 hm2,占比78.6%,较2022年同期增加7.38%;二类苗面积4 066.6 hm2,占比12.55%,较2022年同期减少6.91%;三类苗面积1 200.0 hm2,占比4.12%,較2022年同期略微减少;旺苗面积(主要是群体偏大引起的假旺苗)1 666.6 hm2,占比5.14%,较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
2 苗情存在的问题
个别田块选用了弱春性品种或半冬性偏春性品种,由于播种偏早,3~5叶期时温度偏高,小麦生育进程明显加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假旺苗。受2022年11月28日急剧降温的影响,麦苗匍匐地面,越冬期天气晴好,小麦叶片严重失水干枯。部分镇压不实漏风的田块,小麦根系受冻,黄苗、死苗严重。个别田块因玉米秸秆还田量大,秸秆未彻底粉碎,抢时、枪墒旋耕播种,有个别种子在玉米秸秆的包裹之中,根系难以下扎,出现吊死苗现象。部分田块播种过深,出苗不整齐,出现分蘖缺位,次生根较少,麦苗瘦弱,发育不良现象。个别田块播种早、播量偏大,出苗后基本苗在450.0~600.0 万/hm2,群体较大,越冬期小麦有不同程度的疲软,出现旺苗。还有播种机械使用不当,使用前三后四耧腿的播种机播种,出现了前三耧的闷压,出苗较稀,麦苗细弱,群体较小。个别田块发生了纹枯病和黄花叶病毒病,表现为叶色退绿,叶片扭曲发黄。个别田块麦蚜、麦蜘蛛的虫头基数较大,均已达到了防治指标,麦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斑点,从而影响小麦生长。
3 管理措施
针对当前小麦苗情特点,界首市中后期麦田管理的总体要求是:“立足抗灾夺丰收,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促控结合,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搭好丰产架子”。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3.1 控旺防倒
3.1.1 早春镇压,保墒抗旱控旺长 春季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使经过冬季冻融疏松了的土壤表土层沉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减少水分蒸发。因此,对于吊根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导致土壤暄松的地块,一定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早进行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于没有浇水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在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抗旱的作用;对于长势过旺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长,起到控旺转壮作用。镇压最好是人工拉地磙镇压,也可以机械拉地磙镇压。镇压要遵循以下3个原则:①地湿时不压。当田地比较的潮湿时,比如刚刚下过雨,或者刚刚进行浇水,这个时候不进行镇压,要等到土地干燥后。②阴天时不压。阴天时不进行镇压,建议选择在晴天进行镇压操作,因为镇压后的一些小麦会有伤口,晴天伤口会很快愈合,另外在阴天伤口非常容易感染一些病菌。③早晨时不压。上午和晚上一般不建议进行镇压,中午左右的时间段可以选择进行镇压。这是因为早晚的温度相对较低,镇压后低温会造成小麦幼苗生长衰弱。中午的时段,气温相对较高,镇压产生的影响不大。
3.1.2 化学抑制剂控旺 一般情况下,控旺药剂可以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初期使用。控旺药剂通常不宜过早或过晚使用,若过早使用,会造成小麦生长停滞,影响分蘖,严重时甚至会停止生长,造成减产;若过晚使用,可能造成控旺的效果不明显,达不到控旺的目的,并且会造成麦株中间节较粗,后期更加容易倒伏,从而起不到应用的效果。在返青后拔节前对群体较大,茎蘖数超过1 650 万/hm2的麦田及倒伏能力差的品种,用25%缩节胺75~105 mL/hm2,兑水450 kg/hm2进行叶面喷施,务求喷匀。
3.2 化学除草
界首市麦田杂草有30多种,阔叶类杂草主要有播娘蒿、猪殃殃、荠草、遏蓝菜、小蓟、打碗花、泽漆、米瓦罐、宝盖草、婆婆纳、藜等;禾本科的杂草主要有野燕麦、节节麦、狗尾草、看麦娘等。对冬前化学除草效果不好或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于返青、起身期及时开展化学除草。
根据草相选择适宜的广谱除草剂。对于阔叶杂草,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0~780 mL/hm2+20%二甲四氯氯水剂1 875~2 250 mL/hm2混配)兑水450 kg/hm2,进行均匀喷雾。对于禾本科杂草,用阔世玛(3.6%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磺隆水分散粒剂)225~375 mL/hm2+安全剂(1 200~1 500 mL/hm2)兑水450 kg /hm2,均匀喷雾。对于阔叶、禾本科混生杂草,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 mL/hm2+6.9%精噁唑禾草灵悬浮剂1 500 mL/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
用弥雾机或自式试支架喷雾机,防除麦田杂草。弥雾机风力较大喷雾时麦株能够自然抖动,麦株之间的杂草能接触到药剂,除草效果较好,自走式支架喷雾机可以做到不重喷、不漏喷。
药剂除草应做到“三不喷”,日平均气温在5 ℃以下不喷药;大风天气不喷药;土壤表层干旱不喷药。低温、土壤表层干旱防除效果差,大风喷药受药剂面积不均,防除效果差且易发生药害。
3.3 早追施返青肥
对于黄苗、死苗、弱苗田块,总茎蘖低于1 050 万/hm2,主茎叶龄小于7.5叶,次生根小于4条,单株茎蘖小于3个[2],施高氮三元复合肥225 kg/hm2,或追施尿素150 kg/hm2[3],促进返青期分蘖能够多成穗。黄苗弱苗于返青期也可以进行叶面喷肥,促进叶色转绿和次生根增多。可用尿素15 kg/hm2+磷酸二氢钾1.5 kg/hm2+芸薹素内酯150 g/hm2+腐殖酸叶面肥300 g/hm2或氨基酸水溶肥2 250 mL/hm2,兑水750 kg/hm2,叶面喷施2~3次。
3.4 综合防治病虫害
3.4.1 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根部真菌病害防控 可用85%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80 g/hm2或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600~900 mL/hm2,兑水600~750 kg/hm2,田间均匀喷雾。防纹枯病、根腐病时,药液要喷打到茎基部。
3.4.2 小麦返青期黄花叶病毒病防治 用2%菌克毒克300 mL/hm2+5%氨基寡糖素1 125 mL/hm2+氨基酸水溶肥2 250 mL/hm2,兑水450~600 kg/hm2,田间喷雾。病毒病的防治,要注意传毒昆虫的防治。对于麦蜘蛛、麦蚜的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5%阿维菌素乳油450 mL/hm2,兑水750 kg/hm2喷雾,蚜螨兼防。
3.4.3 细菌性叶枯病细防治 菌性叶枯病发病后,叶片迅速变黄,连接成片,最终表现出干枯的症状。传染性极强,一旦发生,可以随水流及农事操作传播,需要及早防治。可用4%的春雷·中生225~300 g/hm2,或20%的噻菌铜300~375 mL/hm2+0.007 5%芸薹素内酯180~300 mL/hm2,兑水450 kg/hm2田间喷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4.4 吸浆虫防治 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小麦拔节期,用50%辛硫磷乳油3 000 g/hm2,加水30 kg/hm2,拌干细土750 kg/hm2,堆闷3~4 h,在雨前均匀撒于麦垄间土表。此期正值小麦吸浆虫开始上升活动,可大量杀灭幼虫,并可抑制其成虫羽化。
4 合理追施拔节肥
小麦拔节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此时小麦小花已经在进行分化,小麦生长量与生长速度都达到了极值。此时及时追施拔节肥,能够有效提高小麦的小花结实,增加穗粒等,为小麦丰收增产奠定基础。对地力水平一般,茎蘖数小于1 200 万/hm2,叶龄小于8,单株茎蘖小于3个的群体较弱苗麦田,可在拔节初期进行追肥,以促弱转壮,可追尿素150 kg/hm2。对地力水平较好,茎蘖数1 350~1 650 万/hm2,叶龄9~10.5,单株茎蘖4~6个,群体适宜的壮苗麦田,在拔节中期追尿素75 kg/hm2[4]。对地力水平较高,茎蘖数大于1 650万/hm2,叶龄大于10.5,单株茎蘖大于6个,群体偏大的旺长麦田,要尽量推迟到拔节后期到孕穗期追施,追施尿素75 kg/hm2。一般在雨后,用独腿耧,隔行冲沟施,如果施肥期干旱,无有效降雨,可先用独腿耧,隔行冲沟施后浇水,以提高肥效。
5 预防晚霜冻害
5.1 冻害发生的基本情况
界首市处于南北过渡地带,春季气温回升快、起伏大,极易发生“倒春寒”。小麦拔节后若地表温度降至-2 ℃以下,易导致主茎及大分蘖冻死,造成穗数不足,一般减产10%~30%,重者达50%以上。孕穗期若地表温度降至0 ℃以下,会影响小穗小花发育,造成结实粒数减少,整穗不实,形成半截穗。抽穗后,未扬花时如遇到3 ℃以下的低温,会出现空颖。
5.2 预防措施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低温来临前4 d,及时开展预防。拔节期可喷施芸薹素内脂等生长调节物质,提高植株的抗寒性。在寒流来临之前,田间进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孕穗抽穗期在低温来临的前3~4 d,喷施芸薹素内脂等生长调节物质,或在当天的凌晨4:00—5:00时,在上风口点燃柴堆熏烟调节田间小气候。
5.3 补救措施
小麦拔节期受到倒春寒的危害,一般是主茎和大分蘖发生冻害,易形成“空心蘖”,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45~60 kg/hm2,结合施肥进行浇水。氮与水的协同作用将促进小麦小分蘖赶大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数,减少冻害损失,或喷施氨基酸叶面肥、腐殖酸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長。孕穗期受冻一般发生在4月上旬,极易形成“半截穗”,穗粒数减少,要结合防病治虫,喷施叶面肥2~3次,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6 适时浇好扬花灌浆水
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25%,如自然降雨不能满足供应,会影响抽穗、开花期、粒重,还会影响穗粒数。小麦灌浆期是否浇水,应根据多种因素综合而定,总的来说,要做好以下“五看一轻”。①看天:灌浆期是否有降水,如果灌浆期有降雨20 mm左右的,可以不浇;如降水不足,中长期天气预报无有效降雨,必须得浇。②看地:看地块的土壤肥料肥力,土壤肥力高的田块可以不浇水,因土壤肥料高可以部分补偿土壤水分的相对不足,不浇水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对于土壤肥力一般的田块以及保水能力较差的沙质土壤,应该浇水。③看种:抗旱节水能力强的品种可以不浇,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不浇,可以提高籽粒的品质,而常规品种灌水有一定的增产作用。④看苗:群体偏大,生长过旺,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尽量不浇灌浆水,否则一旦出现倒伏,产量将会降低更多,风险更大。⑤看水:如果返青、拔节期浇灌过水的,土壤墒情较好,可以不浇水。⑥一轻:灌浆期浇水要做到小水轻浇,注意在大风天气禁止浇水。
7 及时开展“一喷三防”工作
小麦抽穗后,以养根、保叶,增加粒重为管理目标。其间主要有“四病四虫”,“四病”即白粉病、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四虫”即穗蚜、吸浆虫、粘虫、麦叶蜂,危害叶片和籽粒。另外还有西南干热风危害,导致小麦粒重降低。因此,在小麦生长后期要及时开展“一喷三防”工作,把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化肥、微肥,按照一定的比例复配在一起,一次喷药即可达到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的目的[5]。
用22%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450 g/hm2+40%苯甲·吡菌酯悬浮剂300 g/hm2+1 500 g/hm2磷酸二氢钾、7500 g/hm2尿素、1 500 g/hm2黄腐酸盐或5 100 g/hm2美洲星,兑水750 kg/hm2。分3桶水进行叶面喷雾,每10 d 1次,连喷2~3次。
喷药时间一般为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用人工或高容量的无人机打药。喷药注意事项:水要足;化肥、微肥要化透;农药化肥微肥要进行二次稀释;人工喷药要喷到穗部和上部叶片;无人机喷药高度控制在2 m以下;在无风的时候或傍晚打药,喷药后4 h以内下雨,雨后要补喷。
8 适时收获
收获时期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收获过早,千粒重低,色泽差,品质不佳;若收获过晚,籽粒缩小,极易落粒,造成减产。小麦适宜的收获期是蜡熟末期,即穗下节间呈金黄色,穗下第一节间呈微绿色,子粒已全部转黄,但内部呈蜡质状,含水量为22%~25%[6]的时期。此期应争分夺秒抢时间,做到适时收割,保证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 朱永平.小麦生长中后期施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7):400.
[2] 张洪奇.淮北地区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12):52,54.
[3] 肖建军,李华,范保卫. 2014—2015年界首市小麦生产情况及春季田管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5(6):65,68.
[4] 王秉.淮北地区小麦后期生育特点与管理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5):90-91.
[5] 葛梦夏,韩凤阳.小麦高产栽培中后期管理综合配套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9):60-61.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