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栋 樊丽
苹果作为水果之一,物美价廉,果肉香甜,营养价值高,热量低,深受百姓喜爱。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苹果种植过程中,如何解决苹果产量与品质、农民投入与收益的矛盾,是当今苹果产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合理修剪、科学施肥、合理施药等都是提高果品品质的有效措施,进而可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1 选择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是生产优质果品的前提,苹果是多年生作物,树体生命周期较长,具有市场滞后性,所以必须重视良种的选择。选择抗寒性较强、产量较高、品质较好、耐贮藏的品种,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根本措施,应当因地制宜地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优生区建园,不同的地区,地势、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各不相同,都会影响果品品质。山地果园和丘陵果园,果品品质好于平原果园。
培养健壮的植株。树体弱、光合作用差的植株,果实获得碳水化合物少,果品含糖量低,影响果实着色。树体健壮的果树才能获得高产能、高品质。
2 花果管理
2.1 保花保果
一是花前复剪。在花芽膨大期,对长花枝短截、串花枝适当回缩、过量花芽以及瘦弱花芽适当疏理,调节花量,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坐果率。二是对果台副梢摘心。5月下旬至6月上旬对旺盛果台副梢,在保留8~10叶片的位置进行摘心,抑制新梢旺长,促进幼果生长发育。
2.2 合理负载
严格控制留果量,一般小果型品种枝果比例4~5∶1,每果台留1~2个果;富士等大果型的7~8∶1,每果台留1个果。留中心果、壮枝上的果、侧生果、下垂果、端正果、大果、无病虫害的果。
2.3 扭梢
果树分枝能力强,开花能力较弱。借助外力长时间扭曲、摇动、揉搓和拉扯枝条和嫩枝,可促使开花结果。
3 科学修剪
(1)采用修剪增强果园的通风透光性,夏季来临,可用拉、吊的方法,调节主枝和主干角度,保持间距,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图1)。
(2)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可将果树外围生长过旺过密的枝条和背上枝剪除,使果实得到充足的光照,抑制秋梢生长,使树体养分有效贮藏,有利于果实上色。
(3)合理整形修剪,对着色和提高含糖量具有明显的效果。比如选主枝少、层次距离大、树冠通风透光的树形,结的果实颜色就好、香甜可口,品质好。合理的修剪,可达到缓和树势、通风透光、果树健壮、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
4 适时追肥
(1)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追施有机肥,使有机质含量达到2%~3%。平衡配方施肥,过量和缺素都会影响果实品质。比如氮肥过多影响果实的着色和糖的积累,过少影响果个增长。钾可以增强果实的抗病能力,促进果实着色。当氮/钾的值为1.2时苹果上色效果最佳。适当施肥,发芽前或开花前期追肥以氮肥为主,在果实膨大期以磷、钾肥为主,可明显增加单果质量和着色。采摘前追施氮肥,虽然可能增大果个,但严重影响着色。
(2)硼和锌也相当重要,硼肥可以促进雄花发育,促进花粉的形成;锌可以预防“小叶病”,还可促进雌花发育。喷施叶面肥,从6月下旬开始,间隔15天喷施1次磷酸二氢鉀,有利于着色。同时,喷布光合微肥、稀土微肥和氨基酸微肥等也有利于着色。
(3)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碳水化合物是形成蛋白的基本要素,分子质量低,植物可立即吸收,解决有机肥营养供给迟缓的问题,有利于糖及营养元素的有效积累和果品品质的提高。
(4)果园生草。果园生草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护水分不被蒸发,还可促进果实着色。果实脱袋后,如高温、气候干燥,果面容易发生日灼、干裂纹,种草后可营造小气候环境,提高果实外观质量。
5 人工授粉
此项操作对果树来说不可或缺,可减少畸形果,使果形匀称。传统农业都是靠动物,或自然天气进行授粉,这种做法具有局限性和不稳定性,如果气温条件发生变化,授粉的目的达不到,就可能影响坐果率。若没有授粉树、现成的花粉,就要通过人工授粉来补救。为保证苹果的生产能力不受限制,可养蜜蜂辅助人工授粉,或喷洒少量化肥。
6 促进果实着色
6.1 果实套袋
套袋是果农普遍采取的一种降低农药残留和提高果实外观品质的最有效的方法。一是选择质量合格纸袋,耐日晒和雨水冲刷,防虫、防菌、透气性能好。二是套袋时间为花后35天,半月之内完成套袋任务。三是应在采收半月前分两次进行除袋,海拔低的可适当提前此项操作。先除去外面的袋子,3~5天之后除去内袋。中午日光较强,温度较高不适宜除袋,以防日灼发生(图2)。
6.2 铺反光膜
苹果去袋后在树冠外沿向内或行间铺设银色反光膜,可使光照度增加4倍,利用反射光,促进果实全面均匀着色,果皮花青素含量增加2倍以上(图3)。
6.3 摘叶
为防止果实表面出现花斑,把果实周围5~15厘米处的遮光叶、贴果叶摘除,可以使60%以上的果面接受到直射光的照射。在摘叶过程中不能一次性、过多、过早,要分期进行,防止灼伤、果面降色和对花芽以及树贮藏养分产生不利影响。
6.4 转果
果实阳面着色之后,达到商品标准要求时,为了使背面的果面能够充分得到光照,就需要人工转果。把原来阴面的转向阳面,促使果实全面着色。距离枝近的果实用手转动180°靠在树枝上,对于下垂果可用透明胶带转180°固定在树枝上。转果之后,可以提高着色率20%左右。一天中最好选在下午转果,不能在晴天中午高温下转果,以免发生灼伤现象。
7 适时适量灌溉
(1)发芽前必须浇透水,发芽时果园干旱,会使发芽迟缓,新梢短,叶片小。花期干旱或多雨,对授粉有影响,容易形成畸形果、偏斜果。花后幼果期也不能受旱,会造成落果还会影响果实的增大。
(2)果实膨大期水分必须充足,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如果干旱,果个就会小,果形扁。
(3)果实着色期要适当控水,注意排水。如果雨水大,果实着色就会不良,含糖量低,烂果病严重。如果久旱灌水,会造成裂果,特别是砂地果园。
(4)果实成熟期灌水相当重要,灌水量多会造成秋梢旺长,果实裂果,口味变差,不易上色。应多次少量灌水。
(5)采收前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可多次少量进行果园灌溉。保持土壤和空气的湿度,促使果实着色,避免秋梢旺长和果实裂果。但是如果干旱过度,自然空气湿度偏低,果实也不易着色。
8 适期采收
进入秋季,各地苹果进入采收期,采收时间的早晚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采收过早,外观差、含糖量低;采收晚,果实硬度小、抗病性差、不耐贮存。
(1)根据生长期采收。正常情况下,每个品种的生长发育周期固定,从盛花到果实成熟期160~190天为最佳采收期。
(2)根据果皮颜色采收。大部分品种在从幼果到成熟的过程中,果皮颜色都有规律的变化,由深绿变浅绿或黄色,就表明果实成熟可以采收。
(3)根据果实硬度采收。随着果实的成熟,果肉变得松软,硬度不断下降,真正成熟后,硬度比较稳定。
(4)根據果实用途和贮藏期长短采收,鲜食的可在食用成熟时采收;要进行长期贮运的可在接近成熟期提前采收;气调贮藏比冷藏的采收早;加工果应在成熟前采收。
(5)采收方法。用手轻托果实,食指抵住果柄底部,轻轻按压即可,轻摘轻放,避免与土壤直接接触,碰伤果面,影响商品率和品质(图4)。
9 病虫害防治
9.1 常规防治
制定切实可行的病虫害防治方案,采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在防病害的同时,减少果品农药残留,减少病虫害对果树生长的不利影响,提升果品品质。
9.2 绿色防控
为确保果品质量安全,实施以生物诱杀、精准施药为主的绿色防控措施,采用挂杀虫灯、使用诱虫带、悬挂诱芯、投捕食螨等果树病虫无害化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推进统防统治,改进施药方式,实施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确保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提高苹果果品品质,实现提质增效。同时确保果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使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