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 嵩
(马鞍山市食品药品安全检查中心,安徽 马鞍山 243000)
目前,我国食品加工技术水平逐渐提高,预制菜行业也因此发展迅速。2012 年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仅有1 400 家,但是,到了2020 年,注册数量大增,已经达到12 500 家。与此同时,预制菜的销售额也不断增长,2021 年预制菜行业规模已经高达3 459 亿元,其中,盒马鲜生预制菜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45%。另外,国家的相关政策也有利于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国务院、农业部都曾发文,为预制菜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各省市也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对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大力扶持,鼓励企业建设研发平台,提高预制菜行业的研究水平,促进预制菜行业发展。
预制菜的品质和原料的选取有很大关系,其原料的差异性、储存运输过程,都会对预制菜的品质产生影响。目前,大部分预制菜的加工模式都是统一的,菜肴的品质无法保证。另外,如果原材料储存不当,发生变质,也会影响预制菜的品质。比如,对于鱼肉等水产品来说,在室温条件下储存1 d 后,其蛋白质、脂肪含量就会下降,还可能会发生变质。所以,要采用新型加工技术,对原料储存的方法进行改进,对原料品质进行监测,从而提升预制菜的品质[1]。
预制菜的生产过程会经历多个环节,如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会对预制菜的品质产生影响。比如,早期的预制菜,大部分会进行高温加工,而且加工时间比较长,尤其是罐头食品,虽然有较长的保质期,但是通过热加工,食品的蒸煮味会比较强烈,而且质地变软,会减少其中的维生素含量,蛋白质也会因此发生变化,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预制菜经常采取冷冻的方式进行储存,制冷过程中,冰晶较大,会对食材的质构产生影响,再次加热,固体和液体会分离。同时,在储藏过程中,生鲜类预制菜也会因为微生物的滋生而发生变质。食品在冷链储运的过程中,温度、湿度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即便是无菌食品,经过长期的储存,其口感也会发生变化,如某国航空局曾经对太空食品罐头做过储藏试验,经过36 个月储存,大部分食品会因为美拉德反应,导致其口感、色泽发生变化,或者因为缺少水分,其质构发生变化。另外,如果消费者操作不当,比如,加热不均匀或者过度,就会导致预制菜干硬或者发生氧化,从而影响预制菜的品质。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是社会公共安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些预制菜制作完成后,一般不进行高温杀菌,而是使用巴氏杀菌,然后冷藏。但是,巴氏杀菌的强度低,对于各种菌类,无法做到有效杀灭,比如,嗜热芽孢杆菌。所以,一旦达到适宜条件,芽孢就会生长,从而造成食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有些预制菜需要在低温环境中进行运输、储存,主要是为了阻止微生物的生长,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2]。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规定,食品的冷藏运输温度不得大于10 ℃,所以,要保证食品安全,就要防止运输温度发生变化。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夏季,冷链运输车的温度会在10℃以上。一些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后,因为错误的操作,会导致食品升温。比如,消费者购买烟熏三文鱼之后,到家之前,大概会耗时40 ~75 min,三文鱼的平均温度会达到13.0 ℃。除了运输和储存温度会发生变化,嗜冷致病微生物也会威胁预制菜的食品安全[3]。
因为预制菜种类较多,所以要制定不同的标准,但是我国预制菜标准还不够完善。预制菜属于预包装食品,因此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根据预制菜原料、加工方式不同,其国家标准也不同。随着预制行业的发展,专用标准不够完善对其行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比如,预制菜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不止一种原料、加工方式,但是具体按什么标准生产,是整个行业的困扰。各地政府已经开始制定相应的预制菜标准,使预制菜的生产更加标准化。目前,预制菜行业涉及众多领域,比如,食品加工、零售等,其卫生检测、储运方式的标准仍不够完善。因此,国家需要对这些标准进行完善,从而对预制菜行业进行监督约束管理,提高其产品质量。
预处理是生产预制菜的关键步骤,其中包括清洗、切分、腌制、调配酱料等。首先,优化配菜的比例,可以改善菜肴的品质。其次,调味品的使用,中餐烹饪使用的调味料风味比较独特,通过预处理,可以对菜肴中的pH 值、水分进行调节,使其风味更独特,品质更稳定。比如,将天然植物提取成分加入即食肉饼中,其蛋白质、脂质的氧化会降低,可以替代抗氧化剂,使食物的色泽和口感保持稳定。另外,预处理技术还被应用到肉片的腌制嫩化上。中央厨房设备可以实现肉片嫩化、烹制的一体化,同时在真空条件下,加热更加均匀,氧化反应降低,通过对传统烹调技术进行模拟,预制菜的制作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新型物理加工技术,比如电解水技术、光辐照技术,可以达到护色、清洗原料的效果,使其新鲜度有保障[4]。
中式菜肴烹饪手法复杂,工业化工艺要对传统烹饪手法进行复刻,提升菜肴的品质,保留预制菜的香气、滋味,是提升预制菜品质的关键。加工条件温和、时间短,菜肴的风味、香气受到的影响就越小。微波辅助高温加工,巴氏热加工技术除了能够杀菌,保证食品的安全,还可以保留菜肴的品质、营养。经过研究发现,红薯、土豆泥经过微波辅助热加工,对于维生素的保留,比传统高温加工效果要好。
如果微生物残留超标,预制菜就会出现品质问题。其中,杀灭致病菌芽孢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虽然高温可以起到杀菌的效果,但是也会对食品的品质造成破坏,所以,对预制菜进行杀菌不仅要保障其效率,而且还要保证菜肴的品质。为了降低对菜肴品质的破坏,相关人员研究了新的杀菌技术,比如射频杀菌、热杀菌技术。以预制肉酱千层面为例,射频杀菌技术不仅可以保障食品的品质,而且还可以延长货架期[5]。
对于预制菜的品质、安全性而言,短时间内降低其温度,减缓微生物的生长、生化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现有冷冻基础上,使用新的快速冷却技术,比如磁共振、射频、超声波技术,可以对预制菜的制冷过程进行精准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在冷冻加工过程中,使用压力、微波辅助技术,可以减少对预制菜微观结构的改变,使其质构劣变延缓。目前,速冷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比如,使用雾化液氮对产品进行快速冲击,保存2 个月之后,再进行烹饪和现制的产品基本无差异。日本使用了一项新型CAS 技术,产品在经过该项技术处理之后,保存时间较长,在解冻之后,质量和新鲜产品不相上下。一些研究者通过比较常规冷冻法、高压辅助冷冻法发现,后者对茄子纹理的损伤、滴水的损失明显减少。超声波也可以对食品的速冷进行辅助,通过降低过冷度,以及缩短冰晶成核前时间,可以将食品的总冷冻时间缩短。这些新型速冷技术能够提高食品的表面传热率,对冷冻过程中冰晶体的形成方式进行控制。将这些新型技术运用在预制菜加工中,有利于快速制冷,改善产品质量。
预制菜的包装要符合产品本身的要求,以其制冷技术、原料、加工程度等为依据,选择包装的类型,维持其品质。比如,预制菜中含有鲜切菜,需要在干燥剂中加入氧化钙等,吸收蔬菜呼吸产生的水分,还可以使用氧气吸附剂,对包装内的气体进行调控,延缓产品变质,提升品质。智能包装技术能够以预制菜所处环境变化为依据,调整温度、湿度等参数,主动调控产品的品质。在智能食品抗菌包装膜中,加入抗菌活性物质包,能够释放抗菌物质,可以起到保鲜防腐的作用,延长产品货架期。另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预制菜包装的要求也提高了,比如可降解性。可降解食品包装绿色环保,能够在预制菜行业进行广泛的应用。运用各种物理、化学方式改进现有包装材料的降解性,不仅能够起到环保的作用,也能够增强包装材料的功能性,有利于预制菜行业的发展。
预制菜的运输、储存过程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如果温度变化太大,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冷链运输技术的提高能够有效保证预制菜的品质。由于温度、湿度会对冷链运输中的预制菜品产生影响,因此要对冷链运输的微观环境进行监测。目前,射频识别设备、新鲜度指示剂等是常见的冷链监控技术。其中,温度指示器系统可以监测冷链中的温度、时间,消费者可以得到食品真实的保质期信息。另外,无线传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也可以对冷链中的食品指标进行监控,比如温度、湿度等。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向往美味、方便的食物,但是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自己准备餐食的时间、空间不足。而预制菜的出现以及该行业的发展,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预制菜的安全性不仅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实现,还需要全面的市场监管。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可以提高预制菜的制作水平,做到一链保障、一线加工、一味定型、一键即食,使百姓的菜篮子更加营养、便捷。这也是预制菜行业践行大食物观的发展方向,为国家食品安全战略服务。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应充分发挥中国饮食文化的作用,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以及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