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雯洁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资发财评规〔2022〕23 号)专门把“强化税务管理,实现规范高效”作为重点强化五项职能之一,更是明确提出“推进集团化税务管理”“强化业务源头涉税事项管控”“完善税务管理信息体系”等职能作为强化点。显然,国家层面已经要求企业尽快将涉税事项管理前探进入业务环节。那么,如何推进企业的业财税融合一体化管理,就急需企业去认真思考。业财税融合主要是指将企业的“业务”“财务”和“税务”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助力企业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帮助降低运营风险。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就业财税融合管理的意义展开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措施,目的是促进企业的管理提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开始认识到加强业财税融合管理的重要性。所谓“业财税融合”,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企业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前台“业务”和中后台“财务”“税务”融为一体,即将企业的税务工作主动穿透预算核算、报告分析等大财务工作,前探到业务领域开展融合管理工作。近几年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监管环境发生诸多变化,只负责缴税的传统税务工作方式在企业内外部都面临多重挑战,主要体现在“应缴尽缴”税款、“应享尽享”财税优惠政策后,接踵而来的内外部、各层级税务检查和稽查,可以说传统税务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积极展开“业财税融合”管理迫在眉睫。
光认识到加强业财税融合的重要性还不足够,企业的各层管理者和各个部门都要明白业财税融合管理是大势所趋。从企业内部将本增效的管理需求角度看:一是可以直接降低税务人员的工作量。要建立完善的从业务到财务再到税务的核算体系,为企业稳步运营提供财税保障,避免因不了解业务实质所导致的纳税问题。例如印花税,如果业务人员在签合同时在企业的采办/合同系统中录入详细、准确、完整的信息,并且税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提取相关数据,将有效降低税务人员统计、判断和计算印花税的工作量。二是可以直接提高税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各部门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既要加强各部门人员间的沟通,又要加速各专业数据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动,才能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的目的。例如所得税中节能环保设备的税额抵减政策,如果业务人员在购买设备时看到采办系统中有相关税务优惠政策的自动提醒,有意识的告知税务人员,并在税务的帮助下基于有关税法要求直接准备留存备查资料,同时税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从采办系统、会计记账系统或是其他数据湖中基于关键字提取相关信息预警,则将有效提高税务人员做年度汇算清缴时的工作效率。三是可以直接降低企业的纳税问题。例如,房产税,如果业务人员在企业经营所在地以外的地区购买房产并及时告知税务人员,或是会计人员在记账时通知税务,或者甚至税务管理系统基于关键字自动提取数据、自动预警,则将有效帮助企业规避少缴漏缴税款的问题。从外部监管倒推企业税务管理提升角度看:日常纳税申报所用的电子税务局系统,增值税发票所用的金税系统及频繁的税务检查、稽查、协查,都在不断推动企业优化自身的税务管理体系,一是要提高企业税务数据质量,二是要提高数据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三是要进一步细化数据颗粒度和分析维度。
推动业财税融合管理,企业高层要足够重视,合理的顶层设计是前提;企业应通过优化各级管理层,包括综合、业务和财税等部门管理人员的复合型职业素养,为业财税融合管理提供有效理论和人力支持,人员和部门配合是必要条件;当前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税务数据和信息系统化是必然趋势,推进税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并真正落地使用是重要的技术支持手段;同时,注重对一线员工实施系统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准确熟练运用税务信息管理系统,才能实现预期的税务管理目标;企业更应加强税务人员与企业前台业务拓展人员、中后台会计人员、预算与财务分析人员等之间的沟通,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循序渐进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1]。
企业高效推行实施业财税融合,亟需高层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形成自上而下的改革动能。一是改变旧有管理习惯,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理解支持。财税管理本身所涉及领域就比较广,它的综合性比较强,对人员能力要求较高,倘若部门之间再互相掣肘,必将影响融合效果。为此,应注重对高层领导人员的理念培养,他们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只有改善他们的固有思维,获得他们的大力支持,才可以顺利开展业财税一体化融合。二是搭建新的管理体系,需要高层管理人员有不破不立的勇气。管理人员要树立融合意识,通过对标对表已有的“最佳实践”,才能建立符合自身行业、企业特点的财税管理机构和体系,弥补传统财税管理方式的不足。三是全面进行公司治理调整,协调各部门共同合作,需要高层管理人员自上而下的推动改革。为了能够为业财税融合提供良好的改革环境,企业高层要推动加强各部门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各层级公司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财税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既了解公司业务又了解财税要求,能够灵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配合业财税融合,能够及时发现融合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进而有效协助企业高层自上而下推动改革[2]。企业高层还要推动各部门自有数据信息系统间的自动取数,只有各数据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化、系统配置支持改变,才能够为业财税融合管理切实落地提供数据基础。
企业推行切实落地的业财税融合管理,需要做到整体布局,管理框架要多维度、全覆盖、数据颗粒从粗到细且管控范围可不断延展。首先,财税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密不可分,整体布局是保证融合管理有效落地的前提,不容领导人员忽视和小觑。企业前中后台各层员工,包括业务人员、技术人员、综合服务部门人员、财务人员和税务人员等,都要各司其职,精通本职工作且对业财税融合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才可以帮助税务人员将相关工作逐步延伸到业务前端。当然,这个前探不仅限于大家都知道的并购财税支持、新设/注销分子公司或是资产划转这类重大的涉税事项,像是签个购销合同、开个发票、对外捐赠礼品现金等相对小的事项,业务部门和综合服务部门也都要明白其中涉及税务问题,具体办事的业务人员要有基本的税务概念,会计人员要有初步的涉税判断,税务人员收到相关信息要及时问询和反馈。其次,财税管理具有自成体系的专业性,需要专业人员多维度、全覆盖的考虑公司业务、财务和税务情况,搭建符合公司特质的融合管理框架。需要组建一个专业的工作和监督管理小组并配备专业的人员,加强对财税部门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为业财税融合管理提供更多更及时的业务和技术支持。同时,融合管理框架的搭建需要从粗到细,不断延展管控范围,逐步细化管理颗粒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中信息技术支持部门要全力支持配合,既要不断更新硬件设备设施,还要不断完善财税系统对接企业内更多的软件系统,例如业务系统、合同系统、采办系统等;更要不断优化细化数据池中的维度和颗粒度,要确保数字信息资产的安全,要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要避免数据信息泄露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企业想要进一步推进业财税融合管理需要注重创新,它是一个企业长久稳固发展的驱动力。
以往在税务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方式方法单一,重“缴税”轻“业务”,并不太能为企业业务发展出谋划策。同时,单纯重视按时足额缴税还导致很多公司的税务人员目前仍然依靠手工统计并进行纳税申报,这不仅加大税务人员的简单且重复类工作的工作量,而且工作质量也过于依赖个人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所以新时代背景之下企业应注重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基于企业的业务特点尽量多的实现信息系统自动控制,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数据的收集速度和税费计算的准确性,还可以不断细化数据的颗粒度,增加数据统计的维度,促进税务数据的分析。甚至于部分企业还可以做到内部系统有效对接外部税务系统,自动做惯例性的税费申报,切实提高税务工作效率和准确度,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另外,税务信息系统建设也为与其他企业建立税务协作关系提供可行性。例如,前文所提到的印花税缴税问题,若两企业间签订买卖合同的同时就通过企业间的采办系统或是税务信息系统自动交换指定数据和信息,保持应税税目、税率一致,则可以应对将要到来的全面实行电子发票,金税后台随时匹配企业征缴信息的时代,将有效提供税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公司的潜在纳税风险[3]。
企业在实施业财税融合管理时,都会需要业务部门的配合,若想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需要通过层层推进、理清税务管理主线来实现。推进管理线条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税务人员的基础工作,即按时准确纳税,必须做到应缴尽缴,不少缴漏缴,这主要基于现有财务系统准确的记账和后续税费计算来完成。第二步是税务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跟随新发布的财税政策学习研究。这主要基于税务人员的自我修炼,不仅包括财税政策,还包括税务人员主动了解大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行业发展趋势,小到企业业务、营收主要动因等。第三步是对财税政策的争取,即合理合法的向政府主管部门伸张企业诉求,这就需要依靠业务、财务和税务人员通力合作。当前市场日趋饱和、竞争逐渐加大,若有对口政策扶持对企业来说必是如虎添翼。需要认识到,政策申请的发起方虽然大概率在企业的税务部门,但是切入点必然来自业务前端,税务人员不仅要积极学习理解行业、企业的业务实质和发展方向,还要了解国家大的发展战略和部署;业务部门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自身发展和市场,也要了解和行业、企业相关的财税政策。可以说只有业务和财税部门配合,才能切准时代发展的脉搏。
同时,管理人员在实施财务管理时还要明确的管理线条,比如生产线、销售线、再生产线等,这有助于加速“业财税”融合速度。管理者要将管理主线与具体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提高产品生产质量,最重要的是应对各类产品的收支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针对薄弱的环节,都要加大处理力度,实现盈利与管理双赢的目标。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针对“业财税”融合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降低问题对企业自身经济利润所带来的影响。再者,财务管理人员要发挥职能作用,应对影响企业收入的主要因素加以分析。通常情况下影响收入的原因主要是产品的单价与销售量,我们只有控制好这两个因素,才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比如,可以通过理清财务管理线,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当然还可以执行分部的财务统计与和披露方式,加速“业财税”融合的速度。必要的前提下,企业还需要能够以产品销售和综合利润为核心,通过层层递进实现利益最大化。
企业在实施业财税融合管理时,还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协作的目的[4]。
业财税融合在落实中虽然有领导支持、有技术支撑,但是要实现最终共同协作的理想状态,还需要企业各部门循序渐进慢慢磨合。首先,企业要有准备,业财税融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企业单纯的促进“业”“财”融合就已经做了十数年;专注增值税管理的金税系统,也已经发展了十年有余。而企业的发展涉及多地区、多税种、甚至多税制,因此实现融合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企业各层各部门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敢急功近利。其次,企业要吸取“业财”融合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逐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分阶段改善数据的标准化水平、改善数据的颗粒度和多维度,最终打破各系统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自动交换。同时也可以利用金税助推企业发展。同时,企业可参照会计结账、报告年度审计的做法,更加重视所得税预缴和汇算清缴的工作。按照季度、年度的频率梳理与税务相关的收入和成本问题,积累案例,跟踪分析,最终达到事前预警,主动将税务工作前探到业务端,推进业财税融合管理。通过立足于自身做好全面核算管理以及科学评价,助力业财税融合提速,企业从而得以有效规避运营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并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之下脱颖而出[5]。
总而言之,市场大环境和监管环境在不断变化,很多企业已经开展实践业财税融合管理,它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规避企业的潜在税务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等。但是,一部分企业在推动业财税融合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可以预见的困难和挑战。具体包括,从高层入手,形成自上而下的改革动能;整体布局,用多维度的分析实现全覆盖的目的;同时在业财税融合过程中,一要注重技术创新,以创新为驱动力发挥信息技术、大数据的优势,二要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用层层推进的方法来理清管理线条,三要建立打持久战的态度,循序渐进的推动各层级各部门间共同协作、共同进步;从而全面释放业财税融合管理的势能,进而形成企业业财税一体化融合管理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