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下的乡村产业振兴制约因素及推进路径

2023-08-05 14:29杜天骄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品牌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数字

文/杜天骄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后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伴随着数字技术加速革新,数字经济作为一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 (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支撑,更进一步地将现阶段的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潜能被进一步激发[1]。通过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为带动乡村经济正向增长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我国乡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尤其是表现在各主体、技术和客观因素支撑上,乡村经济的发展潜力没能释放完全,亟须发展新动能。因此,需要抓好数字经济这一战略机遇,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在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发挥各产业的差异优势,使数字经济深入融入乡村各类产业之中[2],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经济下乡村产业振兴的成效

近年来,数字经济作为推动乡村产业转型、融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品牌建设、农村三产融合和乡村旅游业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有效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

(一)农村电子商务规模逐步扩大

农村电商是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是帮助农户增收致富、带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AI 系统、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广泛深入到农业农村中,为电商扶贫助力乡村提供技术保障,使我国乡村经济在农村电商下得到充分提升。其中,部分地区准确把握住了数字经济和农村电商的发展机遇,形成了各式带有本土特色的电商模式。例如,围绕猕猴桃种植业,陕西金渠镇年第村、唐家岭村等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助力下,现已逐渐发展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种植村和全国知名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并孵育出一大批种植农户和合作社,有效带动了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当前,农村电商正处于稳步快速发展阶段,在未来一段期间内,农村电商仍然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催化剂。

(二)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发展

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着力点。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发展,不仅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达到一流水准,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将带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农产品品牌体系,推动农产品品牌效益提升,促使农产品流通渠道更加多元,为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农产品品牌发展也提出新的要求,即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保护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加强营销。各地农产品品牌在推动下得到长效发展,例如六安市绿茶品牌“六安瓜片”以建设品牌、生产标准化、建设渠道和科学的品牌延伸战略作为特色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的4 个支撑点,持续完善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三)农村三产融合不断深化

随着更多的地方将农村三产融合列为发展重点,我国各地三产融合已取得较大成效。以陕西为例,该省将三产融合的机制创新和模式探索作为主攻方向,在主体、产业和载体三个层面上更加突显融合,且随着农村三产融合机制的不断优化,多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以及农村特色产业小镇在陕西区域内落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由此朝向多业态、多主体、多要素的方向推进。但同时,比较各地三产融合的现实制约因素,不仅在程度和层次上表现出融合程度浅、层次低,在基础设施和利益联结机制上还存在着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3]。

(四)都市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有效推进

随着城乡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粗放型旅游业态已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乡村旅游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业态体系优化和服务升级。数字化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一个突破口[4]。经过近些年的深化改革,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国内旅游的重要板块。从早年间的“农家乐”成功完成转型升级,形成了集特色景区、研学实践、民俗体验和风情民宿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不仅可以实现观光、休闲等基础旅游内容,还能在此基础上推出度假、康养等多种体验方式。

二、数字经济下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技术研发体系不健全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下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全国范围看,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网络质量差、基础设施应用能力低等发展短板,乡村互联网普及率、宽带接入率仍有很大增长空间[5]。从科技创新角度看,诸多地区还未形成较先进的数字基础技术研发体系,加之产学研模式落地难度较大,长期存在“资金缺口”,使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的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达不到要求。例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潜在价值未得到有效发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水平。从支持因素看,由于多数地区的现有基础设施建设仍保持传统形态,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数字化改造,同时加上地理位置、地形环境等复杂因素影响,使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搭建成本高、难度大,限制了数字经济向乡村地区的延伸和发展。现有数字基础设施的水平无法满足乡村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爆发式增长需求,将使得农业企业间的信息传递受阻,阻碍乡村产业向智能网络化转变,不利于农业企业生产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提升。

(二)要素支撑能力欠缺,数字人才供给不足

数字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当前,乡村数字人才供给的质量和数量仍然不足以支撑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全面融合。由于农村地区人才来源渠道较窄,相对匮乏的数字人才队伍无法完全承担起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作,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数字人才不足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一方面,多数乡村留守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严重,教育水平不高,受传统观念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影响,难以较快地接受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技术和知识,与数字经济下乡村产业振兴所需要的微观主体不匹配。另一方面,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素质劳动力由于城乡之间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存在差距而持续外流,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大趋势未发生根本改变。这也进一步使得乡村人口数持续走低,乡村人口结构失衡愈加严重,使得数字经济下的乡村产业振兴受到阻碍。

(三)数据共享不畅通、数据要素流动受阻

数据是数字经济下乡村振兴发展最突出的生产要素。当前,受各种制度障碍和标准壁垒的影响,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数据要素仍难以在不同地区、部门和机构之间实现有效衔接[6]。一方面,各地区和部门基于各自使用目的对农村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在数据统计标准、数据资源目录等方面是缺乏合理沟通的,这就使得众多具有多源性、非结构性和碎片化特性的原始数据在没有经过充分准备和深度加工的情况下被采集、统计和应用,从而进一步使得采集来的数据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数据在识别、对接和关联等方面无法有效应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区域、行业的数据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加之“数据鸿沟”,使得乡村资源要素的数字化能力欠缺,数据获取能力因此无法朝向范围更广、时效更强、序列更长的趋势发展。

三、数字经济下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机制

乡村产业振兴将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加速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和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数字经济下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机制,确保其在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上具备科学性,进而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是重要支撑力

科学合理的政策才能确保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方向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政策的制定要具备连续性和完备性,即能够为数字经济下的乡村产业振兴提出更加详细的规划部署,给予在生产组织、人才、科技等方面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乡村产业振兴须需要不断提高对利益联结机制的理解,将多元主体的诉求纳入规划中来。“订单农村”利益联结管理机制的创新,为企业工商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签订购销合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利用大数据技术改变农村发展模式,以提升农产品供应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通过引入股份合作管理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和闲置农房所有权作为投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户、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和龙头企业之间的多元化合作。

(二)数字技术是关键推动力

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乡村产业振兴很大程度上需要数字技术的创新。一方面,知识的技术的溢出效应在数字经济下得到显著的加强,使得技术创新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乡村传统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新产业和新业态出现,比如利用数智公司的进入,引导部分传统农村地区开展传统作品的种植,以订单制、入股方式合作联系乡镇和农户,以此给广大农户创造更大的就业和创业平台,带动农民的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还可利用网络、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与农村企业的生产、经营、配送和营销活动等紧密连接,从而大大提升农业产销衔接能力与供需平衡,进而达到了对农村资源的优化调配和集中使用。

(三)信息技术人才是主要拉动力

信息技术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唯有培育高水平、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才能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主体性保障功能。

随着乡村领域智能化生产的普及,劳动力技能被赋予了全新的阶段性要求,信息技术人才逐渐符合劳动力市场的用工偏好。为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并适应新环境变化带来的对数字技术的新要求,完成数字技能培训、提升数字素养成为必修课。提高人才数字素养可以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支持。数据信息的发展和农村产业融合,使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村特色产品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形式,使农村产品的流通更加有序化。

电商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带来了巨大变革,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四、数字经济下乡村产业振兴的优化路径

(一)顺应落实支持政策,做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保障工作

第一,加大农民创业补贴、技能培训等政策支持力度,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帮扶主体转型为带农增收致富主体。第二,引入具有市场竞争力、社会责任感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提高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农能力和带农覆盖面。第三,持续开展网络空间安全问题防治,在推进乡村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规范一些不良投机行为。针对较难化解的相关数字经济风险问题,相关专家和知名企业可以促力合作探究,给予对应的指导意见。完善数字金融市场准入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数字金融的监管,制定更加完备的网络信息安全规章制度。第四,规范围绕数字经济的相关数据统计工作,在原有的规则基础上,增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大数据信息采集法规,逐渐做好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保障工作。

(二)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催生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第一,大力提升农产品品牌的影响效应,培育一批知名、优质、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发展品牌战略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农产品的独特性,突出其独特的特色,以便形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实现互补优势。第二,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通过收集、评估和推荐优质农产品,发布地方优质农产品名牌目录,引导消费者选择。第三,农产品品牌主体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品牌价值,采用差异化的宣传途径,如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加大品牌影响力。运用最新的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和5G 网络等数字技术,加强品牌营销。第四,探索数字经济下乡村产业新业态,由政务部门带领,中小企业和农户共同参与,建立更深层次、更多元化的农村电商发展途径。多元化的数字流通渠道的建立,可以进一步降低农村电商物流成本,推动农村电商运营更具规模化和标准化。第五,通过多元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创新,推出更多带有特色性的农村电商品牌,依据当地独特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结合体验农产品、休憩农产品、创意农产品等,促进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例如,在乡村旅游方面,不断加强智慧旅游服务质量,提高各景区、参观公园、文化特色村、农家乐等数字化服务能力,并利用网络直播和短电视推广特色旅游项目,打造旅游特色小城镇、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等,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提高农户数字素养,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

第一,通过提高人力资源技术水平,为乡村产业振兴创造强有力的人才培养支持。为此,应该进一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学校+中小企业”三方协同创新机制,建立由政府部门、大学院所、产业链重点公司共同参与的实业化运营平台,以加强人才培养链对产业链、技术创新链的支持效应。第二,建立一个以企业创新意义、技能、实绩和奉献为主导的人才管理体系,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实施“引培并重”,积极引进本地及外部高层次人才,以推动数字农业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三,加强对农户的数字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了提升农户的数字文化素养,应大力推进改变传统观念并增强信息技术的溢出效果。此外,还应当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重视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进一步优化企业人才技能构成,以满足当前数字化生产过程和模式。为了更好地满足就业需求,应该进一步加强数字思维培养,并将高等教育与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电商数字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答数字
数字看G20
电商下乡潮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