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策略

2023-08-05 14:29林春翔广东众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精细化成本优化

文/林春翔 (广东众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只有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成本结构、不断改善产品品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因此,制造企业需要采取成本精细化管理来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成本精细化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探究制造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成本管理精细化办法,对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制造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意义

成本精细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和盈利增长等目标,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而言,制造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包括:一,优化生产成本结构。通过成本精细化管理,可以深入分析产品整个生产环节中成本动因,从而找出生产过程增值活动成本和非增值活动成本,对生产中的浪费、返工、落后工艺等非增值活动,分析造成浪费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动优化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或消除无效和低效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本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利用降本增效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行业领先。三,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精细化管理,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成本的最小化。

二、制造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问题

(一)成本费用管控意识薄弱

目前,部分制造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由于缺乏各种有效资源配置,无法对成本管控给予足够重视,片面的侧重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没有形成大成本观念,对生产以外的相关成本费用的管理缺乏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导致企业资本支出难以有效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资金周转能力,甚至企业的发展前景。比如部分制造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只重视对客户产品的交付,忽视对总投入成本费用控制,可能导致投入过高,净收益偏低甚至为负;部分制造企业没有制定明确的成本费用控制战略和规划,缺乏对成本费用的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考;部分制造企业管理者缺乏对成本费用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没有形成良好的成本费用管理意识。

(二)目标成本体系不完善

制造企业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目标成本体系,通过对各环节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可以实现产品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但目前,部分制造企业在进行成本分析时,采用传统的单一成本分析法,缺乏对成本构成的系统性分析,难以准确判断成本构成中哪些环节存在浪费,导致成本控制效果不佳;部分制造企业在制定目标成本时,过于简单粗略,缺乏对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深入分析和合理预测,难以实现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有效匹配;部分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中,还采用传统手工记录方式,缺乏成本管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导致成本信息获取不及时、不准确,影响了成本管控的效果;部分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在成本管理方面,仍存在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缺乏对目标成本控制理念的了解和应用,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管理需求的变化,影响了成本管理的效果。

(三)成本管控未贯穿产品生命周期

制造企业的成本管控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贯穿始终,而不仅仅是在生产阶段进行管控。具体来说,制造企业应该从产品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入手,对相关的成本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管控,以确保产品的整体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不少制造企业成本管控未全面覆盖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管理层缺乏全价值链成本的重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部门分而治之,未能在更高的层面进行统一资源调配,缺乏协调各部门行动,不能将企业重点资源投放到重点领域、高毛利产品等,比如设计部门未能了解市场需求,采购部门不清楚生产产能等现象经常发生。比如从产品设计时,设计人员未能充分考虑实际生产设备及产能等问题,导致工艺复杂实际量产产品成本偏高,难以在市场上竞争;采购阶段成本控制不严格。采购部门未能有效掌控生产投料时间,导致采购回来的材料挤压,但生产需要的材料未能及时送达工位,产生停工待料成本;而生产部门未能有效掌控销售部门需求,缺乏快速联动机制,大量生产市场需求量低的产品,而市场需求良好的产品未能及时排产派工,造成人力、设备和能源等成本的浪费;销售部门未能有效掌控销售成本,未能降低营销费用和销售费用,造成销售成本偏高;售后服务部门未能有效掌控售后成本,未能有效控制售后服务费用,造成售后成本偏高。

(四)成本监督考核不到位

制造企业成本监督考核不到位表现为:一,缺乏有效的成本机制管控,无法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二,考核指标不够全面和科学,只注重成本控制而忽略了成本的优化和降低,导致企业只关注短期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利润增长。三,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奖励挂钩不够紧密,员工没有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激励机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成本控制效果不佳。四,缺乏有效的成本分析和成本决策支持系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导致企业难以做出科学的成本控制决策。

三、制造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优化策略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进一步分析,针对制造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优化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一)强化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与制度

强化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是制造企业提高成本控制水平的基础。制造企业应当从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人员管理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对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视,让成本管理贯穿企业的各个环节。具体措施包括: (1)树立全员成本管控意识,落实到岗,责任到人,提倡节约用水、用电、用料等工作。 (2)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与流程,规范各个环节的标准成本作业,确保成本管理流程的可控性和科学性。 (3)制定明确到每个作业的标准成本体系,明确每个岗位的标准作业规范,并对实际与标准偏差进行监控和考核,确保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4)加强对成本分析的能力培养,建立大成本分析体系,编制适合本企业的成本管控标准分析方法和技巧,定期分析成本结构,寻找成本节约的潜力。 (5)制定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和非物质奖励等方式,激发员工的成本意识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二)应用精细化思想确定目标成本

应用精细化思想确定目标成本是制造企业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一步。精细化思想是指在制造企业管理中,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流程设计和管理措施等方式,实现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优化、协调和控制。在确定目标成本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评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在新产品可行性分析阶段,就要评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情况,包括设计工时、打样投入、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与工时、设备增量产能、委外供应商、供应链、市场和客户开发、售后维护、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在制定目标成本时能够更加准确地估算。二,建立标准成本与目标成本弹性预算体系。首先建立标准成本体系,编制目标产品标准成本、其次在产品标准成本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产量和销量构建弹性成本预算体系,视市场需求的变化而目标产品成本预算随之变化,保持未来一段时间企业供给与市场需求联动,同时有利于制定标准成本差异分析,能够更加精确地计算出产品的成本,为制定目标成本提供基础。三,确定目标成本的管理方式。目标成本的确定不仅仅是一个精细化思想的问题,还需要在实际管理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采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评估体系评估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并通过管理手段和控制措施确保目标成本的实现。四,结合市场需求确定目标成本。在制定目标成本时,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避免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所导致各种无效活动成本,以及产品的研发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从而更好地制定目标成本,并通过合理的控制手段确保目标成本的实现。

(三)加强成本全过程控制

1.产品研发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制造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优化是提高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向之一。首先,制造企业需引入目标成本管理思想。在产品研发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贴近市场需求,按照目标市场定位制定产品目标成本,以此为基准进行设计,避免过度设计和无谓的成本浪费。其次,强化设计标准化。制造企业需制定标准化设计,降低产品设计的重复性和工艺复杂度,从而降低成本。再次,运用成本分析工具。利用成本分析工具 (如价值工程、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等)评估产品研发设计阶段的成本,找出成本的瓶颈和隐含成本,从而寻找优化成本的方案。最后,在设计打样阶段要加强与生产部门的协同:在产品研发样品落地设计阶段与生产部门密切合作,了解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和生产成本,提前预判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优化工艺路线为成本控制提供支持。

2.生产制造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制造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制造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针对这一环节的成本控制,制造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优化生产工艺。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优化,减少非必要工序,减少工艺复杂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实施精益生产。采用精益生产方法,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减少返工工时,提供产品品质,降低废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三,控制原材料成本。在采购原材料时,可以考虑多家供应商的报价,选择价格合理的供应商,将供应商深度参与到本企业的供应链内,与供应商共同分担经营风险,或者部分库存交由供应商管理,降低相应成本,同时也要控制原材料的损耗和浪费。四,优化设备配置。优化设备配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维护成本。五,实施制造标准产品成本核算。制定和实施制造标准成本核算制度,精确地掌握生产制造成本,及时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六,加强生产管理。加强生产计划、物料计划、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等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浪费。七,推广先进生产技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八,实行标准化工艺管理。实行标准化管理,降低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生产成本。

3.销售阶段的成本控制。在销售阶段,制造企业需要继续关注成本控制,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首先,优化销售渠道。通过优化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例如,开发新的在线销售平台,降低销售渠道中间环节的成本。其次,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是销售阶段成本控制的重要措施。制造企业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产品品质等多方面因素,以制定出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维持成本盈利的价格策略,避免过度的折扣和优惠,严格控制销售成本。同时,还要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销售能力和专业素质,提高销售质量和效率。再次,加强销售预测和订单管理。制造企业需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反馈等途径,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趋势,做好销售预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因生产计划不合理导致的成本浪费。同时,建立健全订单管理系统,根据订单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避免因订单管理不当导致的库存积压和资金浪费。同时,企业还需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和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避免因客户投诉和退货等问题导致的成本损失。最后,提高售后服务效率。提高售后服务效率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促进销售。制造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快速、高效的售后服务,同时优化售后服务成本。

(四)建立成本监督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成本监督评价机制可以为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成本控制效果信息支撑,助力制造企业优化成本管理决策和规划。首先,制造企业需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成本控制、成本优化、成本降低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定期公布评价结果,督促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其次,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成本管理制度、规范成本管理流程,并对企业各部门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再次,建立成本考核和奖惩机制,对成本控制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对成本管理不到位的员工进行处罚,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工作。最后,引进成本管理专家或顾问,为企业提供成本管理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帮助企业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另外,制造企业可以加强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搭建以MES、APS 等功能的ERP 平台,通过数字化建设打通从客户到供应商的链接,消除各种设备模块之间的数据孤岛,推倒各部门之间的壁垒,构建统一的数字化云平台,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各环节快速反应高度联动,实现管理信息可视化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提高成本管理数字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为此,制造企业需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及时引入功能更全面、先进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并统一各系统编码口径,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成本信息的实时共享,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全面、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制造企业都在重视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但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来看,不少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新时期,制造企业还需强化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并应用精细化思想确定目标成本,同时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以及销售各环节成本控制要点出发完善全过程成本管控措施,并积极建立健全成本考核监督机制,从而持续优化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推动制造企业真正落实成本精细化管理。

猜你喜欢
精细化成本优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