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理念下高职数字贸易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08-05 11:15谢阳越
科教导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产教贸易数字化

谢阳越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当前,由于数字技术的不断渗透并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传统国际贸易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由过去以劳动力和资本为生产要素转型为以数据为生产要素的数字贸易蓬勃兴起,给国际贸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1 年中国数字服务贸易交易额2.33 万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增长14.4%;其中1.26 万亿元为数字服务出口,同比增速18%。2022 年上半年,中国数字服务贸易交易额1.2 万亿元人民币,增速9.8%;其中数字服务出口6828 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3.1%。数字贸易成为外贸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据商务部测算,到2025 年中国数字化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将超过4000 亿美元,将占服务贸易总额的一半。而作为数字贸易中以数字化手段和平台撮合的货物贸易跨境电商,2022 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11 万亿元,增长9.8%。其中,出口1.55 万亿元,增长11.7%,进口0.56 万亿元,增长4.9%。可见,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势头强劲,拓宽了外贸发展的空间和时间,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稳定了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将产业数字化和贸易数字化深度融合发展,巩固了我国外贸发展的地位。面对我国数字贸易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应对数字贸易人才的需求不断激增,据统计,2021 年我国职业技能人才缺口达到1900 万,而数字化人才缺口近1000 万,其中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缺口超过600 万,国内超过70%的跨境电商企业认为,专业人才缺乏是发展的最大瓶颈,数字贸易人才紧缺成为当前数字贸易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产教融合培养数字贸易人才已迫在眉睫。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数字贸易

目前,学界对数字贸易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国际经济组织将数字贸易定义为通过数字订购或数字支付开展的交易。欧美国家从数字化变革角度将其定义为,通过电子化手段实现的产品或服务的交易。我国对数字贸易的定义为包括生产、分配、营销、销售或交付由跨境数据流支持的国内外产品与服务,即贸易方式数字化,贸易对象的数字化。

1.2 产教融合

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以参股或契约形式结盟,把产业所需与学校教学密切结合,校企协同相互协作,全过程培养高水平人才。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产教融合方面:德国的双元制是其主要的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形式,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企业雇主协会和行业协会为主管机构,在培养中深度融合指导和管理职业教育全过程。职业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和一般文化素养的培养。英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形式为“现代学徒制度”。企业主要通过制订发布行业标准和考核,对行业所需的人才进行培养。学校基于“能力本位”的理念培养市场所需人才,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搭建制度平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形式为“TAFE”职业教育模式,国家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双方合作,产业(行业)负责确定职业教育培训政策,制订培训包,与地方政府设立的TAFE学院共同培养社会技能人才。中国的参与形式多样化,既有现代学徒制、又有传统订单班制以及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产权参与融合模式。但局限于人才培养过程本身,行业企业对职业标准开发设计较少,专业建设持续性差,产教融合落不到实处,参与主体企业内驱力不强,学校较为主动,政府主导地位未能充分发挥,缺乏将各方优势资源整合联系的平台化思维,产教融合处于表层化。

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方面:在“数字”领域,国内外文献集中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及其应用方面,涉及数字经济的很少,直接探讨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更少。美国以数字化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大力强化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课程,将数字化思想和技能融入课程以培养数字贸易人才;爱尔兰为发展国家软件产业战略,大量投入计算机普及教育资金,培养大批软件产业创新实践科技型人才,以助力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需要。新加坡则以跨境电商体验式与教练式教学为代表,采取跨境电商产业前沿课题来研究实践,以培养具备高水平实践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中国的数字贸易起步晚,以淘宝为开端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借助时代红利和市场红利,赶超发达国家成为全球数字贸易强国。因而,国内对数字贸易人才的培养主要以跨境电商人才为主。中国产教融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表现,一是培养方式多样化。如建设跨境电商微专业校政企培养模式、引入实战平台、设立工作室承接实战项目、设立教学工厂、创建产业学院、引企入赛“课赛证”融通、“网店+创客”专业点+企业群等。二是师资培养方面,通过吸纳企业兼职教师、创新培养“双创型”教师团队、在专业群教师中打造“双岗”“师资”团队。校政行企共培互育的“双师型”队伍、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聘共培”等方式建设“双导师”团队、聘用企业导师、师傅,与校内教师协同育人。

总而言之,国内学者研究主要基于传统专业基础上简单加入数字贸易课程和知识,而数字贸易涵盖了研发、生产、消费全产业链的全过程,平台化、全球化、数字化和个性化是其典型特征。因此,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产教融合理念下数字贸易人才的培养路径。

3 产教融合理念下高职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字贸易人才的方式受到了国家、学校的大力支持。经过近年的努力与探索,高职数字贸易人才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逐步推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3.1 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模糊

数字贸易涵盖了研发、生产、消费等产业链全过程,具有平台化、全球化、数字化和个性化等特征,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紧跟数字贸易发展的需求,然而实际中对于新型数字贸易产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把握数字贸易产业发展的动态和前沿方面滞后,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滞后,开展目标性与前瞻性数字贸易人才培养跟不上数字贸易产业发展,缺少专业建设成功经验。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设立跨境电商专业的高职院校只有321 个[7],并且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只是简单地增加一些跨境数字贸易类的课程,没有系统地设计如研发、数据分析需要的软件开发课程、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课程,且未结合区域内的特色数字贸易产业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及产品课程,同质化现象严重。

3.2 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教学方式单一

受各主体利益驱动机制影响,数字贸易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传统讲授的方式,教材上缺乏高质量的应用型数字贸易教材;教法上教师受经验缺乏和教学设备的限制,主要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操作较少;教学设备上,由于数字贸易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演练和分析,对硬件设备配置要求较高,资金投入需求大,政府、高校、企业的投入较少。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企业导师受运行机制不完善、激励措施少的限制,动力不足,对产教融合协同培养的投入较少。高职校内教师由于本身高负荷的教学任务压力,外加实战经验的缺乏,只能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创新性和创造性外部环境不足。

3.3 缺乏“行、校、政、企”高度融合的协同育人资源库平台

随着互联网信息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平台化、资源共享化思维方式已成为各行业的普遍认知,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教育业也不例外。然而现实中,校企各主体虽已建立了自己的信息资源库,但未形成共享的平台,各自为政,未能充分发挥各主体的数据资源优势,协同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定期交流的平台缺乏,数字贸易行业协会和专家智库建设缺少,行政校企共享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缺失,优质产教融合数字贸易教育资源数字化、在线化资源库平台建设空白。

3.4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各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以往的产教融合或校企协同利益联结大部分靠人脉关系维持,未能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使得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内容得不到落地,形式化现象严重。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培养研发和创新人才资源,提升企业生产竞争力,但由于市场化的人才双选机制,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企业留存率较低,企业全凭一股社会责任感在投入,但作为理性经济人如果投入一直小于产出,必然会及时止损。政府作为产教融合的中间搭台者,在产教融合政策和资金的投入上,直接拨给了高校,高校是受益较多的一方,较为主动和积极。最终导致产教融合利益联结较少,各主体的利益不均衡。

4 产教融合理念下高职数字贸易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4.1 校企协同完善以“数字化”技能为重心的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作为数字贸易的实践者,对数字贸易全流程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是第一发言人,高校对新兴的数字贸易产业在学科建设上缺乏实践的经验,因此,湖南商务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将利用原主管单位湖南省供销社的企业资源和位处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地理位置优势,主动携手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非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kilimall)等数字贸易企业,将企业所需数字化技能转化为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字贸易创业实践和行业比赛,利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分银行”实施细则》置换理论学时。与此同时,与数字贸易行业企业开发建设数字贸易实训基地和实训软件,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可利用与水羊国际长沙分公司成熟的“双十一”订单班的实训经验,创新推广到数字贸易人才实训,定期研讨数字贸易发展最新趋势,科学合理地开设数字化技能实训课程。

4.2 创新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教学方式

一是教材上,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传统大商科专业资源库,邀请数字贸易企业协会和数字贸易专家智库团队和代表性企业共同编制应用型数字贸易教材;二是教法上,通过“课证岗赛”融通一体化教学方式,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数字贸易行业大赛,利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湘商创业园选拔孵化具有培育潜力的数字内容创业项目,以赛促教促学,加快数字技术在数字贸易产业中的应用。教学设备上,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要加快数字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有重要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和企业,建立人工智能化实验室、创新技术服务平台等服务综合体,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三是教师上,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提升教师数字化水平。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学校通过人事制度改革,采用社会化竞争招聘的方式,聘请数字贸易行业一线精英作为导师指导学生实践;另一方面,鼓励校内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到数字贸易企业兼职锻炼,在职称评审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加分措施。

4.3 搭建“行、校、政、企”高度融合的协同育人资源库平台

由于数字贸易发展变化快,学校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不够精准,因此,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需在政府主导下,搭建产教融合数字化平台,协同开发各主体数据资源并共享,打破数据孤岛,使其效用最大化,深化产业链和人才链融合。一方面,政府提供“合作机会图谱”交流平台,把数字贸易行业人才培育的过程转化为人才与技术、资本对接的过程,发挥各方主体育人优势,强化校政企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合作,收集剖析区域内数字贸易产业人才发展现状和需求特征,形成画像,通过线上发布实时人才需求清单,配合线下专场对接活动的方式,共育数字贸易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推动政府、高校、培训机构、行业企业等的数字贸易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在线化资源库平台建设,共同开发在线数字贸易课程,鼓励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实现数字贸易24 小时在线教育。

4.4 深化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各主体利益联结机制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是一项巨大、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能否长期有效地推行,关键在于各参与主体能否获利。针对长期以来产教融合中“产业与教育条状分离,各自为政”的现象,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理性经济人理论分析,究其原因在于各主体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不足。因此,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打破过去高校为主要获利者,企业长期处于利益忽略的状态,构建产教融合各参与主体人才培养利益联结机制。政府需要从宏观层面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制定颁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修订《劳动法》《合同法》,从法律层面最大限度地构建和保障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地方政府设计相关的政策和补偿机制,如税收优惠、金融贷款贴息政策、直接补贴等等,以此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弥补企业产教融合项目中的成本支出。其次,企业要从长远角度考虑,从产业发展的社会大局和社会责任角度出发,积极共建实践基地、共建专业学科、加大资金支持,设置奖项、提供资金、选派专家并完善相关的运营管理制度,共同培养企业和产业发展所需的数字贸易人才;最后,学校要创新产教融合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改革创新股权、人事等相关制度,给予企业权力,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共同培育数字贸易产业的合格人才,构建共生互融、相互依存、互动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5 结语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字贸易的突飞猛进发展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数字贸易人才成为重要的研究命题。文章初步分析了当前产教融合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校企协同完善以“数字化”技能为重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教学方式、搭建“行、校、政、企”高度融合的协同育人资源库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各参与主体的人才培养利益联结机制,以满足数字贸易产业对贸易人才的需求,助力我国贸易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贸易数字化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