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军 王磐岩 张琰 袁建奎 LIU Yujun WANG Panyan ZHANG Yan YUAN Jiankui
我国提出在城市更新行动中落实绿色低碳要求,在城市更新单元层面开展绿色低碳技术路径研究可有效落实该要求。通过相关研究,探索提出更新单元绿色低碳技术指标体系构成及更新策略,其成果在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项目中进行了阶段性实践验证。
城市更新;绿色低碳;技术路径
我国相继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要落实绿色低碳要求”等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主办方明确指出“要建设城市更新的示范工程;要进一步突出绿色生态、科技智能等特色,充分展示国内外城市建设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在城市更新单元层面展开绿色低碳技术路径研究及在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以下简称“合肥园博园”)项目中的实践应用,为其他项目提供参考。
1958年荷兰海牙召开了世界首次城市更新研讨会,对城市更新概念进行界定:城市居民对居住房屋的修理改造,对街道、公园、绿地等环境的改善,上述关于城市改善的建设活动为城市更新[1]。
西方城市更新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城市复兴(1960—1969年)、城市改造(1970—1979年)、城市再开发(1980—1989年)、城市再生(1990—1999年)、衰退下的再生(2000年至今)[2]。不同阶段城市更新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我国起初并未出现“城市更新”概念及大规模实践,更多地表现为城市发展中出现特定问题的具体应对,如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老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等。2021年我国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城市更新的重点工作包括3个方面:①探索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②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③探索建立城市更新配套制度。
学术界针对城市更新内涵展开广泛讨论。张杰认为城市更新包括4个主要方面:①城市空间(更宜居、生态);②社会环境(更包容、开放、公平);③城市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就业等);④城市治理(更多元诉求的利益协调)。阳建强认为城市更新更注重城市内涵发展,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城市功能结构的优化、人居环境的改善及城市社会经济活力的提升。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提出“城市更新要落实绿色低碳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建科〔2021〕63号)要求城市更新要“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绿色低碳城市更新是指区别于传统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大拆大建模式,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绿色低碳社区建设为主要单元,以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为重要环节,推进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居民生活协调发展,打造成本集约、功能复合、生态友好的城市更新模式[3]。
从规划角度来看,绿色低碳城市更新规划是指在城市更新区域的制度构建、规划编制,建设运营过程中落实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除综合考量传统规划关注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开发强度、设施配置外,要关注生态环境改善、资源集约利用、绿色交通设计、绿色建筑发展、绿色高效管理等内容[4]。
“双碳”背景下,城市更新被赋予“低碳”内涵,故现阶段重点推广水、资源、建筑、规划、交通、食物等领域的绿色技术应用,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减少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5]。
韩国关注绿色低碳城市与城市更新的耦合关系,将绿色低碳城市指标与技术体系融入完整的城市更新项目,并结合实施管理办法的创新,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及产业、功能、结构、空间治理等作进一步综合考量[6]。
绿色低碳技术路径包括促进保护与减量利用公共自然资源、“可循环”生产和营建方式、绿色消费、废弃物无害化分解和资源再生4个方面。在城市更新单元层面,主要通过统筹更新单元与项目、搭建绿色低碳技术指标体系、制定更新规划设计策略等方式实现。
城市更新单元是指在保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整的前提下,为统筹各类资源配置,实现片区可持续发展,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综合考虑道路、河流等自然要素及产权边界等因素划定的相对成片区域[7-8]。
城市根据自身条件确定更新单元的规模。重庆市规定面积原则上不宜<0.50km2,昆明市规定城市更新单元以2.0~5.0km2为宜。
城市更新项目是城市更新的最小实施单位,由单一或多个更新对象组合构成,通过实施文化记忆、功能引导、建筑更新、道路交通、环境景观、基础设施六大更新要素,实现综合更新。
合肥园博园位于骆岗生态公园,占地3.23km2,是规模适宜的城市更新单元。园区现存原机场建筑、配套街区、跑道、草地、水体、林地、村落等,体现了园区更新的综合性、多样性(见图1)。
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需持续完善现有技术与未来技术创新发展思路。GB/T 51255—2017《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指出,结合城区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特点,对城区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资源与碳排放、绿色交通、信息化管理、产业与经济、人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在城市更新单元层面,结合行业相关标准及研究成果,摸索绿色低碳技术指标体系,提出绿色低碳分类指标、分项指标及主要技术要点(见表1)。
表1 更新单元绿色低碳指标体系
3.3.1 绿色低碳
1)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原则 更新单元内部空间格局是宏观层面物质形态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组织模式[9]。通过塑造高品质空间与丰富城市景观,实现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绿色低碳更新。
2)坚持“留改拆”原则 防止大拆大建,以保留为主、“留改拆”并举的城市更新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坚持保护生态空间原则 保护公共空间生态系统,保留原场地的文化记忆与生活印记;对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或废弃场地空间进行生态修复及场所、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塑[10]。
3.3.2 分级分类
通过制定绿色低碳更新策略进行全过程更新约束。绿色低碳专项规划明确控制要求、提出控制指标;设计阶段加入绿色低碳相关内容及创建审批节点。
合肥园博园通过编制园区控制性详规及各地块的修建性详规,统筹整体开发建设,并分级分类制定相应更新策略,实现园区绿色低碳更新目标(见表2)。
表2 合肥园博园分级分类更新策略
结合第十四届园博会举办的契机,合肥原骆岗机场区域全面开展城市更新实践。建设过程中,设计总承包单位采用展园更新规划设计与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同步进行的策略,为同类型更新单元绿色低碳实践提供参考,并提出以下建议:①选择展园平稳运行的某个年度作为基准年,通过组织边界、运营边界及编制温室气体报告完成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工作,为园区长期减碳做好准备;②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申请、主要建筑绿建运营标识申请、城市建设馆历史建筑挂牌等工作;③构建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为数字智慧园区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