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沾化冬枣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3-08-04 07:13李占俊王立仙李占辉王仲霞郭俊华李文杰
中国果菜 2023年7期
关键词:冬枣

李占俊,王立仙,李占辉,王仲霞,郭俊华,李文杰

(1.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滨州 256800;2.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滨州 256809;3.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政府,山东 滨州 256812)

沾化冬枣是目前我国300 多个鲜食枣中口感最好的晚熟品种之一,是集药用、食用、观赏于一体的枣树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山东省沾化区地处北纬37°,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季度平均气温最低为-4.4 ℃,7~8 月最高为26.3 ℃,全年无霜期212 d,常年平均降水量575.5 mm,土壤属于滨海盐化潮土,含盐量3‰以内,pH 值6.8~8.2,略呈碱性,矿物质非常丰富。在多盐的环境中能够增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能力,有利于冬枣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沾化冬枣先后被誉为“世界第一果品”“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跻身全国地标产品100 强,产业年产值突破45 亿元,山东省沾化区也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1-4]。

近年来,滨州市沾化区冬枣产业发展迅速,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 万亩(1 亩≈667 m2),总产量3.25 亿kg,枣农人均冬枣纯收入达到8 562 元,冬枣产业成为沾化区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冬枣产业的健康发展[5-7]。本文对沾化区冬枣产业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以期保障冬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沾化冬枣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近几年的研究资料表明,沾化冬枣无论是在口感品质上,还是营养保健价值上均位于所有鲜食枣之首。沾化冬枣平均单果质量14.6 g,可食率达93.81%[1],水分63.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0%以上;粗蛋白1.65%,灰分2.25%,粗脂肪0.73%,膳食纤维2.30%,总黄酮0.26%,总糖17.30%;每1 000 g 含胡萝卜素1.1 mg、维生素B10.10 mg、维生素B22.20 mg、维生素C 1 079.1 mg,每100 g 含烟碱0.87 mg;并且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E、钾、钠、硒、钙、锌、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果实成熟晚,9月底到10 月初陆续成熟上市,果实生育期125~140 d,为优质的晚熟鲜食品种。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报告表明,沾化冬枣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 种氨基酸[2],总含量高达1.6 mg/100 mg,其中8 种氨基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冬枣还含有抗癌物质环磷酸腺苷,所含的黄酮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枣果实、种仁、叶片、木心、枝皮均可入药。沾化冬枣具有药用和保健价值,中医学认为,枣具有益心、润肺、合脾、健胃、养血安神、调百药、解药毒、助十二经等多种功效,是中药常用药剂,冬枣更为上品。

沾化冬枣已进入欧盟、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2020 年9 月,“沾化冬枣”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通过182 项指标检测成功进入美国市场,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又一优势产业。它既是我国新果品资源对丰富世界果品的一个新贡献,也对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意义重大。

2 沾化冬枣产业发展途径

20 世纪80 年代末,沾化冬枣仅有56 株散落于农家庭院,现已发展到近34 000 hm2,产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沾化区将发展壮大冬枣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注重品质提升和质量安全,建立和完善冬枣产业标准化体系;强化“三品一标”认证;突出品牌内涵提升、营销开拓和产业链的拓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种植模式,不断提高冬枣产量和品质,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

2.1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沾化区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加强商标保护,打造品牌效应。在全国大中城市对沾化冬枣品牌进行多元化宣传和保护,与全国一流的品牌建设团队合作,策划制定“沾化冬枣”品牌发展战略、管理办法和宣传方案,规范地标标志授权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山东省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中的冬枣良好农业操作规范,严格冬枣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其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基本达到欧盟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组建冬枣质量安全执法队伍,严厉打击以次充好的行为,维护沾化冬枣品牌声誉和价值。

2.2 产业模式逐渐规范化

根据现行标准体系,沾化区研究制定了地方标准《沾化冬枣技术规范》,包括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疏密间伐、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采收、储存、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内容。大力推进“沃土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省力化、机械化”种植模式,加大有机肥、土杂肥和微生物菌肥的使用,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培肥地力,不断提高冬枣产量和品质。

按照“宽行密植,划线成一”要求栽植,实现冬枣标准化、机械化和水肥一体化生产。严格规范种植密度,一般要求种植密度56~111 株/667 m2,通过疏花疏果控制产量,提升冬枣品质。大力推广冬枣树设施栽培种植,加快大田种植向大棚种植转变,提高冬枣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2.3 强化科技创新和示范导向

沾化区通过贴息贷款促进‘沾冬2 号’+设施栽培的黄金种植模式推广。首先在沾化区下洼镇、下河乡、古城镇建设了高标准的冬枣设施大棚,通过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使冬枣在8 月底上市,比正常上市时间提前了2 个月。在冬枣研究所新建设了物联网工程,对冬枣生长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做到溯源,保障了冬枣生产的品质。近年来,在下洼镇、下河乡、古城镇、冯家镇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冬枣示范园,带动其他乡镇街道向示范园方向发展,加快了冬枣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3 沾化冬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出口贸易的加大,冬枣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冬枣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冬枣新品种研发、配套栽培技术、产品市场开发、品种混杂退化、自然灾害、从业人员老龄化及产品的深加工不足等问题也正在制约着冬枣产业的发展[3]。

3.1 优良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发不够深入

沾化冬枣规模种植已有30 多年历史,品种退化严重,种植模式和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外加山西、陕西、新疆等地的错季鲜枣产业的快速发展,抢占了市场销售份额,严重影响了沾化冬枣产业的发展。目前研发的‘沾冬2 号’是当前国内冬枣品种中最具发展优势的品种,皮更薄,汁更多,口感更加脆甜,含糖高达35%(一代25%左右),营养更加丰富,可溶性固形物是普通沾化冬枣的1.3倍[8-11]。但其产量和抗逆性差,栽培管理难度大,适宜大棚栽培,种植成本高,推广难度大,栽培占比偏低,因此研发口感甘甜、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冬枣品种,仍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

3.2 重产量轻品质和“采青卖青”现象普遍存在

在冬枣生长过程中盲目追求产量轻品质,主要表现在种植密度过大、滥用农药、化肥施用量超标、有机肥施用量不足、过量使用激素等,没有严格按照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管理,造成果实变形,颜色变暗或不着色,果实成熟晚,果皮厚,汁液少,失去脆性,严重影响冬枣品质[12-15]。冬枣适期采摘在9 月底至10 月中下旬,受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影响,人们普遍采摘早,年年有“采青”现象,糖分含量低,口感差,影响冬枣后期销售。正确的采摘时间是每天早上露水干后和傍晚温度低带柄采摘,采摘时轻采轻放,避免碰伤,采后分拣即入箱。目前冬枣采摘还是沿用传统人工采摘,因时间紧,劳动强度大,天气因素等导致采摘方法难以做到规范。

3.3 受品种特性限制,受天气环境影响大

沾化冬枣以大田种植为主,因品种成熟晚、甜度高、皮薄肉脆汁多等特性的限制,受自然灾害天气影响较大。近几年,受暖冬的影响,冬枣采摘适期逐渐推迟。期间遇到大风、降雨、冰雹、冻害等自然灾害,冬枣落果、裂果、腐烂严重(冬枣含糖量高),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3.4 冬枣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

沾化冬枣不耐储运且糖度高,适宜加工。目前市场上虽有冬枣芽茶、枣花蜜、冬枣醋、冬枣饮品、枣花酒和冬枣酿造酒等产品,因缺乏强势企业的带动和资金投入,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此外,冬枣产业的科技含量较低,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不足2%,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研发能力不足。辖区大部分生产企业受企业规模、冬枣品质、营销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常年冬枣深加工能力与产出极不匹配。

3.5 市场管理体系与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不完善

冬枣品质是开拓市场、走出国门的金钥匙,虽然早在2002 年7 月沾化冬枣原产地域保护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组织的技术评审通过,但原产地域保护工作没有落到实处[8]。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冬枣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混乱、价格不一,再加上沾化冬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低,品牌认证体系不够完善,增加了沾化冬枣市场管理难度。此外,也有些不法商家假冒沾化冬枣,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沾化冬枣的声誉,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保护不到位。

3.6 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严重

从业人员老龄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是制约冬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业人员的限制导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新技术、新品种得不到很好地推广,科技成果转化慢;政府政策和规范措施落不到实处,阻碍了沾化冬枣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4 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优良品种选育,构建配套的栽培技术服务体系

‘沾冬2 号’是沾化冬枣的新生代产品,较一代果皮更薄,肉汁更脆,枣渣更少,抗逆性差,产量低。推广‘沾冬2 号’设施栽培种植,对冬枣整体品质有很大提升[8-9]。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并开展规模化育苗和推广种植,按照“复纯原生代,推广‘沾冬2 号’,研发新品种”的工作思路,加速早、中、晚熟冬枣品种选育及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及肥水一体化技术,疏密间伐和限产提质,强化冬枣质量检测监管。加强冬枣气调保鲜技术研究,适当延长冬枣保鲜期;开展农事科学管理、冬枣品质提升、产量控制、科学采收分选、包装流通和产品精细加工技术研究。组织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和农户对接,搞好线上线下技术培训,为冬枣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2 以产业发展路径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大力推广优势品种的设施栽培种植,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减少病虫害侵染危害。虽然成本高,但成熟早,品质好,价格高,无公害,产品附加值高,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建设高标准冬枣示范园、示范区。大力推广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种植大户等规模化种植,建立“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家庭农场+农户”“企业+合作社+物联网营销+旅游”“党支部+合作社”等新型经营模式[16-18]。截至目前,沾化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至567 家,其中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67 家,惠及枣农5 万余人,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4.3 强化对新型市场的开拓

巩固老市场,开辟国内国外新市场。大力开展沾化冬枣“进百城入千市惠万民”活动;加大对冬枣出口基地和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继续做好冬枣出口文章;大力推广电商、微商、天猫、京东等新兴销售模式和抖音、网红直播带货,拓宽冬枣销售渠道,倡导旅游观光采摘,设置优质采摘园一键导航功能。以冬枣原产地和生态旅游园为基础,建设沿海天大道、永馆路和滨东路三条冬枣采摘长廊。注重品牌宣传打造,继续办好枣王争霸赛、冬枣节和农民丰收节,提高沾化冬枣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4 加大政府政策调控和资金投入,积极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

沾化冬枣的提质增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枣农、企业与政府通力合作,完善机制,协调行动[19-20]。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冬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依靠政府支持,实施项目带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实力强的大型加工企业,大力开展冬枣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弥补冬枣深加工行业短板,拉长产业链条;尽快培育一批实力强、成长性好的本土冬枣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打假力度,确保品牌效应,打造智慧平台,形成沾化冬枣产业核心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冬枣
冬枣陆地栽植技术管理
冬枣风雨后管理技术措施
山西冬枣出口荷兰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冬枣好吃但不要吃多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叶面施钙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北方冬枣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