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欣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22)
元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由蒙古民族为主要执政者的元代作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时代,其宫廷服饰也随之成为中华传统服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代宫廷服饰对后世的蒙古族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度越来越高,201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要求,要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包括56 个民族文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因此,研究元代宫廷服饰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
近年来随着元代相关影视剧兴起,服饰作为在影视符号必不可少,因此研究元代宫廷服饰有利于为影视剧提供史实素材,提高影视剧艺术观赏性。另外,一些含有蒙古元素的服装在蒙古族人民之中倍受欢迎,研究元代宫廷服饰有利于传承蒙古元素服饰文化,促进其经济发展。
20 世纪40 年代以来,针对元代宫廷服饰研究较少,但可以从关于元代服饰的专著和文献中提炼出针对元代宫廷服饰的论述,在CNKI(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元代服饰”检索到文献70篇,文献主题分布如图1,可以看到占比较大的分类主要有元代宫廷服饰、蒙古族、服饰制度等。“元代宫廷服饰”文献8 篇,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元代宫廷服饰的艺术特征、元代宫廷服饰的影响因素、元代宫廷服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图1 主题分布图(来源知网)
元代宫廷服饰最具代表性的有质孙服、后妃袍服、罟罟。此外,元代织绣工艺发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自黄道婆改良纺织机后,织金锦进入了元代贵族的生活,成为元代宫廷服饰必不可少的材料,在李莉莎的《一件元代纳石矢大袖袍研究》[1]一文中,梳理元代宫廷妇女袍服的面料等工艺,为还原元代宫廷袍服提供了历史素材。例如在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2]一书中通过穿质孙服的元世祖和头戴罟罟冠身穿袍服的帝后画像描述元代宫廷服饰皇帝后妃使用的织锦金服装材质,沈从文还从制作工艺角度出发,阐述了罟罟冠制作材料和基本工艺,并否定了元代叶子奇所述罟罟冠“盖唐金步摇冠之遗制”。“罟罟冠”是元代极具代表性的头饰,各界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主要用于元代贵族妇女穿戴,是民族审美文化的结晶,在元代宫廷常见。李莉沙的《罟罟冠演变与形制》[3]中介绍了罟罟冠形成的历史因素、演变发展过程,并列举出罟罟冠的社会功能,认为罟罟冠也可以作为馈赠礼物。文中还通过高度、材料、结构介绍了罟罟冠的形制。后妃袍服作为元代宫廷内女性服装,曹喆在《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元蒙卷》[4]一书中简要介绍了后妃袍服的形制,款式主要以宽而长的袍为主,大袖在袖口收紧。以材质颜色区分身份等级。
元代宫廷男性服饰中质孙服、云肩龙袍为主要研究对象,李莉沙的《质孙服考略》[5]《“质孙”对明代服饰的影响》[6]《质孙服之面料考》[7]三篇文章中,介绍了质孙服的形制,面料及演变过程。金琳的《云肩在蒙元服饰中的运用》[8]认为云肩襕袖袍在元代属贵族专用,且到明代被正式定型为具有标识帝王身份作用的云肩龙袍。
由于元代是由蒙古族执政,游牧民族注重色彩搭配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元代宫廷内除了男性的“一色质孙”,还有多种色彩呈现。在乌云的《元代蒙古族服饰审美特征》[9]一文中,阐释了元代蒙古执政者善用青、白、红、绿等颜色搭配。并介绍了颜色的具体内涵反映了元代服饰利用颜色体现对生命力量崇拜。元代宫廷服饰中不同级别的人着装在款式上区别不大,主要靠面料和颜色来区分。
元代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元代宫廷服饰中主要依靠面料和款式来区别地位等级。关于元代宫廷服饰影响因素学术届主要有四种因素,学者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进行论述。白秀梅的《元代宫廷服饰制度形成的政治原因》[10]和曹喆、熊小语的《元代舆服制度建立过程与冕服制度实施状况》[11]中从元朝服饰制度的角度论述了从元世祖时期着手建立宫廷服饰制度到元仁宗制定“官员士庶衣服车舆制度”标志元代宫廷服饰制度正式确立。在这些服饰制度中,既没有抛弃原有的蒙古特色,也没有否定前朝汉服文化,并巩固了封建统治使元代宫廷服饰保留了自身发展也体现时代特征。
影响元代宫廷服饰制度发展除了政治制度这一推手外,物质经济条件也影响了元代宫廷服饰制度。白秀梅在《元代宫廷服饰制度的经济因素》[12]中从官手工业、贸易活动、课税三个方面论述经济因素对元代宫廷服饰制度的影响,并认为最主要的影响为官手工业对其影响最大,并为宫廷服饰提供物质生产,其次朝贡贸易和课税提供了物质基础。
文化对元代宫廷服饰必不可少,元代国土面积广阔,前期蒙古帝国通过扩张容纳了欧亚地区大部分文化,促成了蒙古草原文化与汉文化及其他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在服饰方面,首先是蒙古族执政者本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宫廷服饰中的应用,其实是外来文化在元代宫廷服饰中的交融。白秀梅的《浅析元代宫廷服饰制度形成的文化因素》[13]和李莉沙的《元代服饰制度中南北文化的碰撞与融合》[14]中从文化角度分别论述了外来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原文化对元代宫廷服饰的影响。认为多元的文化融入造就了多样的宫廷服饰的面料、色彩、纹样、款式。元代后期高丽文化盛行,林丹的《元朝服饰与高丽服饰及其相互影响研究》[15]中提到高丽王朝与元朝通过朝贡贸易,高丽风服饰在元代宫廷盛行。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设计师们对元代宫廷服饰的展示以及实体创新中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崔芳菲、曹丽的论文《元代宫廷服饰在虚拟场景中的VR 展示》[16]一文中分别简要叙述了以实体展示的传统展示方法与以虚拟技术展示的现代展示方法,认为虚拟展示元代宫廷服饰对服饰本身以及鉴赏者都有很大益处。并论述了具体的在虚拟场景中的VR 展示制作方法。但是对消费者在VR 试衣过程中的动态感表现有待提高。林彦希的《元代织金锦艺术在当代服饰中的应用》[17]中通过分析元代织金锦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延伸出对织金锦艺术在当代服饰中的应用,并给出在高级定制服装、布艺软装、文化创意产品中织金锦的具体应用。可以另外,近几年越来越多服装品牌融入了元代宫廷服饰元素,例如蒙古国高级成衣品牌Michel&Amazonka 将蒙古传统制作工艺与欧洲时尚风格相结合,并使用大量民族刺绣;国内的部分蒙古族设计师也将元代辫线袍元素融入设计服装中。
目前虽然有很多关于元代宫廷服饰的文献与著作,但仍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元代宫廷服饰的种类、款式、用料等方面的细节问题,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得到统一研究标准,同时也需要通过考古、历史、艺术多学科交叉研究。
元代宫廷服饰反映蒙古族先民的审美情趣和民族特色,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与独特的美学理念,由于元代存在于历史的时间较为短暂。经过岁月的洗礼仅仅通过少量的实物、文字、绘画得以流传,就此看来传承元代宫廷服饰文化是十分必要的。科技与网络是传承该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元代宫廷服饰文化的资源整合,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服装复原风是近几年热点话题,目前网络流行的服装复原主要以汉、唐、魏晋、明制为主,设计师们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壁画、古画、陶俑及出土文物对人物服饰进行复原制作出实物,在互联网颇受关注,并且还举办了服装复原秀,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在节目中也进行过唐代装束复原走秀,可见服装复原前景广阔,主流媒体愿意为之宣传。笔者认为,元代宫廷服饰复原目前暂为缺口,较为著名的《元世祖狩猎图》和《元代帝后图册》为典型的元代宫廷服饰绘画,其中不仅包括身份高贵的帝王、皇后,也能看见元代怯薛的服饰特色,艺术家设计师们可通过这些古代画作为灵感来源进行服饰复原,也能让艺术鉴赏者通过实物感受600 多年前蒙古族执政者的辉煌。
科技革命给人类提供物质生活的便利之外,也刺激了人类精神需求发展。人工智能、AR、VR、MR 等科技革命成果为设计行业提供更多可能,随着虚拟人物概念的发展,“元宇宙”这一话题也从尼尔的小说中走进大众生活,所谓“元宇宙”指平行于物理世界的虚拟世界人的生活。许多设计师以“元宇宙”话题为灵感设计出了虚拟服装,将元代宫廷服饰与元宇宙相结合目前暂为设计缺口,设计师可以选择复原款元代宫廷服饰与元宇宙相结合,这种体验方式,在博物馆非常适用,可以增强参观者体验感,通过科技手段,领略蒙古执政者审美情趣。也可以选取元代宫廷服饰元素,例如织金锦、罟罟冠、肩襕装饰图案,与现代服装款式相结合设计出以元代宫廷服饰为特点的虚拟服装,通过互联网推广,让大众通过虚拟世界来体验元代审美与现代时尚的碰撞。以蒙古元素为主题的设计师服装品牌服装这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
将服装体验融入景区这一模式在众多景区均有出现,但大多景区服装体验所选用的服装并没有完全符合史实。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与蒙元文化相关的旅游景区,可以通过元代宫廷复原服饰让游客进行实物体验,也可以引进VR 技术通过虚拟元代宫廷服饰进行体验。游客拍照打卡进行二次传播。还可以通过“盲盒”手办等文创产品创作以元代宫廷服饰为主题的卡通人物IP。另外,也可以将元代宫廷服饰融入当今风靡年轻群体的“剧本杀”游戏中,通过创作者编写的以元代宫廷为背景的剧本,主持人和消费者做好元代宫廷造型,这样在体验元代宫廷服饰的情况下更好地传承了中华传统服饰。
中华上下五千年积淀出多彩的中国文化,正如余秋雨先生说:“中华文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枯藤老树昏鸦。”元代宫廷服饰有着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并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将传统元代宫廷服饰通过现代科技进行创新设计,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精神文化的需要,还有益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使之在历史的长河中奔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