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利哌酮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3-08-04 14:08刘璇闫建芳
健康之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帕利哌酮认知功能治疗效果

刘璇 闫建芳

摘要: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帕利哌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94.12%高于对照组的92.16%(P<0.05);治疗后,观察组WAIS-RC、WCST及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采用帕利哌酮可进一步改善阳性、阴性和精神病理症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帕利哌酮;治疗效果;阳性和阴性症状;认知功能

精神分裂症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是指个人意识、感知觉、情绪和行为方面出现异常[1],多在青年或壮年时期发作,病因与遗传、大脑结构、家庭/周围环境等密切相关,具有难治愈的特征,需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稳定病情。患者主要表现出幻觉、错觉、思维混乱等阳性症状;焦虑、抑郁等阴性症状。若未能良好稳定病情,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危害社会公众安全。因此,需加强可靠治疗方法的研究[2]。

利培酮为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广泛,可有效改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部分学者发现帕利哌酮的整体疗效优于利培酮,帕利哌酮具有药效稳定,耐受性高特征,但是否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需深入研究[3]。本研究以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3~75岁,平均(54.42±3.94)岁;病程1~5年,平均(2.40±0.63)年。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5~75岁,平均(54.71±3.69)岁;病程1~6年,平均(2.45±0.60)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符合《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4]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感染且未得到控制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研究药物过敏者。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利培酮(国药准字H20060283)治疗。第1天给药2次,每次1 mg;第2天给药2次,每次2 mg;第3天给药2次,每次3 mg;依据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一般维持在每天2次,每次2~4 mg,连续治疗8周。

观察组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国药准字H20203265)治疗。初始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3 mg,依据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每天1次,每次6~9 mg,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評估,包括阳性症状(7项)、阴性症状(7项)、一般精神病理(16项),每项1~7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2)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认知功能采取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和威斯康星分类测验卡片(WCST)进行评价评价,WAIS-RC共11个测试指标,WCST共13各测试指标,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强。社会功能采取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越好。(3)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治愈,PANSS评分降低≥75%;显效,PANSS评分降低50%~75%;有效,PANSS评分降低25%~50%;无效,PANSS评分降低<25%。治疗总有效=临床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WAIS-RC、WCST及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难以正常社交,不仅可能自伤自杀,甚至出现伤人行为[5]。目前临床对精神分裂症的具体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尚未明确,认为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据研究发现,患者明确存在大脑和神经障碍,大脑结构和神经递质发生病理变化,其中中枢多巴胺与5-羟色胺(5-HT)之间的失平衡为主要原因,或者身体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变质,因此需利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6~8]。

利培酮为精神分类症治疗中应用普遍的精神科药物,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情感症状,药物与5-HT2受体有高度亲和力,不与胆碱受体结合,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起到治疗作用,而且药物与5多巴胺D2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其作为强有力的D2受体拮抗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起到治疗作用,但对其他受体的拮抗作用弱[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帕利哌酮治疗后可有效促使患者症状减轻,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帕利哌酮具有阻断5羟色胺2A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的作用,而且不在肝脏中代谢,避免药物与药物、疾病的相互作用,提高安全性,减少对病情的影响;该药采取延缓释放技术,保证血药浓度的稳定性,利于持久稳定的发挥功效,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促使患者病情改善和稳定[11]。治疗后,观察组WAIS-RC、WCST及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帕利哌酮治疗可促使患者认知功能逐渐恢复,提高社会功能。帕利哌酮和利培酮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受体活性,改善认知功能,帕利哌酮阻断D2受体的性能强于利培酮,可降低细胞凋亡蛋白酶活性,增强神经元的可塑性,改善神经纤维,利于认知功能改善和社会功能恢复。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帕利哌酮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虽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但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相比,其一般不会出现血浆浓度紊乱,对各系统及代谢的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即使发生也多为轻度反应,无须特殊处理。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采用帕利哌酮可进一步改善阳性、阴性和精神病理症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邹银珍,孔银燕.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21(9):101-103.

[2] 欧盼,戴尊孝.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J].健康前沿,2019,28(2):210.

[3] 路光辉,高丽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的效果比较[J].心理月刊,2020,15(7):44-45.

[4] 甘记兴,李永瑾,庞德兵.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1,23(4):366-369.

[5] 黄雅春.帕利哌酮缓释片、阿立哌唑分别与心理干预联合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研究[J].北方药学,2022,19(3):187-189.

[6] 田文豪,程哲,陈雷音,等.缺陷型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2,22(6):414-419.

[7] 李永丰,陈帅,乔海法,等.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发病机制研究[J].现代中医药,2022,42(1):1-9.

[8] 张彦,肖卫东,王竞,等.血清白细胞介素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甘油三酯、5-羟色胺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攻击行为的关系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1):52-57.

[9] 邓婷婷,张伟,王昆,等.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4):104-107.

[10] 王清溪,赵琳,王硕.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3):447-450.

[11] 郑慧,金金,蔡军,等.棕榈酸帕利哌酮PP1M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1,24(3):270-275.

猜你喜欢
帕利哌酮认知功能治疗效果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帕利哌酮在精神分裂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单灶卒中后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认知信息平台的设计研究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帕利哌酮血药浓度与血清泌乳素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