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斐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NBV同比分别增长16.6%、8.84%、7.7%,与2022年增速相比明顯回暖;其中,太保NBV增速高达16.6%,领先同业的主要原因为业务结构调整导致长期保障性保单占比提升,进而推动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改善;平安与国寿NBV扭负为正主要得益于新单保费业务的快速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27.95%和16.6%。
由于“资管新规”打破了保本和刚兑的潜规则,银行理财产品稳赚不赔已成为过去式,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潮的出现就是这种转变的体现——受2022年债市波动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大面积多轮破净引发的“赎回潮”,居民对银行理财安全性的信心有所受损。在储蓄意愿维持高位、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快速增长、市场风险偏好较低叠加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保本保息的储蓄型保险产品的吸引力持续提升。
在利率下降的大趋势下,监管部门适时要求新开发保险产品的定价利率上限从3.5%降至3%,6月,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及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35%、21%、39.02%、24.21%、77.18%,环比分别增长2.66%、11.87%、34.08%、6.83%、41.06%,对预定利率3.5%的保险旧产品停售预期在短期内加速保险销售的升温,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储蓄险正迎来销售高潮,从而支撑新单保费快速增长。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民生福利保障领域新政策不断落实以及民众保险意识持续提升,寿险行业成长空间广阔,如果未来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企稳回升,即使没有预定利率下调在短期内刺激保险产品销售升温,寿险保障类产品的需求仍有望逐步回暖。
从供给端来看,随着寿险行业转型改革的不断深化,代理人队伍建设从“野蛮生长”向“精细化高质量管理”转变,各险企正加速代理人员清虚,出清低效率产能,坚持队伍分层精细化经营,严控增员质量,强化队伍培育,着力提升代理人队伍质效。
从2019年年底到2022年,保险公司进行了执业登记的销售人员锐减超400万人。具体来看,自银保监会2019年发布清理整顿文件后,国寿、平安、太保三家险企的代理人规模显著下降,2020-2022年,新华与人保代理人规模持续萎缩。目前,国寿与平安等代理人规模降幅收窄趋势明显,预计人力清虚活动接近尾声,代理人队伍规模将逐步企稳。
伴随着虚假人力与低产能人员的脱落,各险企正在加快建设高效能队伍。粗放式的供给模式显然已难以满足当下需求侧的变化,供给侧向“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升级是寿险行业二次增长的关键所在,代理人队伍发展模式正发生深刻转变。
自转型改革推进以来,代理人队伍建设呈现向好趋势,核心人力、产能稳步提升,退保率稳中有降。2022年,平安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1%,新华保险月人均综合产能同比提高18.8%,中国太保保险营销员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提升47.6%,高质量代理人队伍成为险企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代理人队伍“量稳质升”的基础上,银保渠道大放异彩。由于银行天然具有储蓄类客户优势,各险企2022年银保渠道转型提速,打造银保优才队伍,秉持价值银保定位,价值贡献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2022年,人保、太保、国寿、新华和平安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37%、308.72%、28.56%、7.84%、17.64%,同时银保渠道新单收入占比全面提升,同比分别提升3.21%、29.77%、6.27%、10.74%、1.72%,其中,中国人保和新华保险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占比均超60%。
2023年一季度,太保银保渠道新单保费期缴规模同比大幅增长399.1%,新华保险银保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5.9%,银保渠道正保持高速发展势头,预计未来银保渠道对寿险新单保费与新业务价值贡献度将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