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英
相处是一门学问。任何交往都需要保持一个恰当的“度”。在你看来,怎样相处才是刚刚好的?请以“这样相处刚刚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思路导引】
交往领域的“度”的把控问题,确实值得深思。这个题目新颖而又关注生活实际,对引领学生成长非常有价值。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在中国审美里,过犹不及,“适度”才是最好的状态。首先要理解“刚刚好”这三个字的具体内涵。第一,“刚刚好”可以指距离上的合理把控:过于疏远,是冷漠;过于亲近,是腻歪。第二,“刚刚好”可以指程度上轻重的得体:薄情之人不可交;一往情深,丧失理性,亦是灾难。第三,“刚刚好”可以指奔赴双方的均衡用力:单方给予不能永恒,双向付出才可长久。第四,“刚刚好”可以指彼此间收获的相得益彰:你我互为支撑,因为对方,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处双方是谁?这里将是本次写作思维创新的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大部分孩子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人与人相处:如何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邻里等周围群体相处才算是“刚刚好”?但其实,我们的选材立意视线可以触及更远,比如“人与自然”如何打造最和谐的相处局面?
无细节不动人。本次创作“这样相处”具体内容的呈现将是最考验细节描写的地方。一定要通过细节描写将相处的情境具体、生动、有情地再现出来。
【推荐素材】
素材一:
近日,一份“爷爷的日记”火了。86岁的老人陈千炜20多年的时间用4本日记坚持记录了孙女陈潞成长的点滴。这份写在纸上的爱感动了很多网友。陈潞出生的第一年每个细小的变化都能在日记中找到。陈潞表示,看到爷爷把很多小事都记了下来,觉得很庆幸、很感动。如今,陈潞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与爷爷相处时间的珍贵,就像爷爷关注自己一样,她也不愿错过老人晚年的一点一滴,祖孙俩的电话变多了,还约定每周都一起喝早茶。(素材来源:《人民日报》)
素材点拨: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趁着亲人还在身旁,请用心理解、回馈他们给予的这份深沉的爱,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每分每秒,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素材二:
骨骼被多根钢钉固定,从脚背延伸到脚后跟的手术刀口,密密麻麻缝了十多针,这是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生闫单童的脚。2022年10月11日,正在家中的闫单童,忽然听到窗外一声巨响,紧接着就是小孩急促的啼哭声。“有个孩子从楼上掉下去了!”闫单童喊上父亲闫立波立刻冲到楼下,他们在院墙外架好梯子。闫单童马上爬上墙头,围墙近3米高,闫单童却不等梯子重新架好,纵身一跃就跳了下去。闫单童看着孩子被送医,这才松了一口气。救助结束后他才发现右脚肿得厉害。经医院诊断,闫单童右脚足跟粉碎性骨折。(素材来源:央视新闻)
素材点拨:
“纵身一跃”不只是勇气,更是闫单童的本能选择,是他心底“舍生取义”价值观的真实呈现。为了救人,忘记了疼痛,因为此刻在他心里,孩子的生命最重。何其有幸,我们有这样正气凛然的人民卫士!何其有幸,我们有这样的中国青年!
这样相处刚刚好
长沙市北雅中学2105班王亦凡
几名小学同学,一直形影不离。毕业分别的日子却猝不及防地插手了这段友谊。学业所需,曾经的好友各自去了不同的学校,相聚的日子越来越少,彼此之间的距离徒然增加,想着如果再见,估计应会隔了一层厚厚的屏障吧。
新的学校,新的同学,虽然我竭尽全力适应陌生的一切,但总怀念小学六年习惯的熟悉。突然特别想找曾经的他们聊聊天,诉说各种不适应的落寞,或说说那些渐行渐远的童年趣事。
于是我尝试着,分别与他们发了消息。本以为这消息将如石沉大海一般渺无音讯。可没曾想,朋友们都回了消息,于是约着在曾经的“根据地”相聚。
见了面,才发现心中对陌生感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我们畅谈彼此的学习生活,好像又回到了以往亲密无间的那段时光,熟悉而美好,仿佛我们从未分离。当我一股脑将初中还不适应的忐忑讲出,另两个好友马上说,“都一样,你比我们适应性更强,会很快好起来的!”三言两语,就让我的心瞬間得到宽慰,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力量。我们聊新的同桌、新的老师,聊每天总在千万遍重复训练的足球操。交谈中,有欢笑,有回忆,也有祝福与鼓励。
原来距离让我们彼此有了牵挂,但从未让我们之间筑起屏障。当再次遇见,我们把彼此生活中的阳光渗进对方的心灵,让彼此有了继续前进的力量。相聚的畅所欲言,让我们亲密无间,似乎,长大了一岁的我们比曾经更懂得如何去鼓励彼此。
将要分别的时候,我问其中一位好友,可曾因距离而担心友谊的破裂。他却笑答:“正因有距离,相聚的日子才更美好啊。”此话一出,心底暖意盎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应该说的就是这种感受吧。
自此之后,我们仍然不常联系,但每有苦恼、困惑的时候,只要一句简短的留言,就会收到一段长长的暖心回复。让我知道,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我不孤独。
这样的友情虽然平淡,却永不褪色,随岁月弥深。这样的友情,虽然有距离,但从未有隔阂的屏障,因为彼此间默默的牵挂与懂得。
不曾相见,却永远心有所牵——这样相处刚刚好。
【评点】
友情是什么?不是日日的形影不离,而是距离也阻隔不了的懂得与牵挂。本文通过记录自己与好友相处的故事,阐述了对朋友间相处距离的思考:朋友不一定时时相见,但朋友一定是那个在你遇到问题时会第一个想到、也会第一时间给你鼓励和拥抱的人。
这样相处刚刚好
长沙市北雅中学2104班姚思源
燕语呢喃,屋檐下,爷爷端一杯清茶,眯着眼,晒着太阳。暖阳下,燕子,爷爷,这样相处刚刚好。
那是春天已至的时节,我回到了爷爷住的山沟里。偶然發现,去年被爷爷“赶回去”的燕子又穿越了寒冬,飞回来,在屋檐下筑了新巢。
不知为何,这窝燕子老爱在这屋檐下筑巢。往年春天,这燕子不知被爷爷驱赶了多少回。一问,总说这黑燕是“丧门星”,不吉利。
直到去年春天那晚,我一个人坐在窗前,看到那长长的竹竿,才明白。
那天晚上,我睡不着,坐在窗边看着星星。黑色的夜空愈发静谧,忽地,燕窝里的一声长啼打破了静谧,其中似夹杂着焦急和恐惧。我打开窗户,向上望去。不看不要紧,竟是一条细长的蛇!它正蜿蜒在电线杆上,爬到了燕窝的旁边,燕子在窝里慌乱地叫着。听爷爷说,这山沟里,经常有动物和家禽被蛇咬死。看到此景,吓得我大气都不敢喘。很快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是爷爷匆忙中穿上拖鞋的声音。似乎又听见他走向工具堆,拿起了竹竿向外跑去。站在窗边,我看到爷爷仓促的背影。
那背影焦急地跑向门外,长长的竹竿在眼前晃动。他眼睛不好,借着屋内照着的昏黄的灯,吃力地举起竹竿,一次又一次尝试,终于,细长的东西“啪”地掉下来,倏地溜走了。爷爷看着窗边的我,喃喃地说:“这里经常有蛇,筑巢危险,谁想这群燕子赶都赶不走。”
第二天,再看那燕子,深情地朝屋里叫着,似乎满怀感激。爷爷围着屋子洒了一圈雄黄,说是可以驱蛇。从此之后,爷爷再也不驱赶燕子了,燕子也就在这儿彻底安了家。
几天后,我回到了城里读书,但眼前总出现深山里爷爷坐在屋前“吧嗒吧嗒”抽着烟的孤独的背影,总担心他一个人留在乡下太冷清。
今年春天回老家,燕子又新来了两只,这里俨然成了它们自由出入的家。一窝燕子在窝里叽叽喳喳欢叫着,让这山沟的老屋有了生机,让爷爷的日子不再只有悄无声息的静寂。屋檐下,爷爷端一杯清茶,眯着眼,晒着太阳,还有燕语呢喃相伴。
危险时,你竭力护我周全;孤独时,你欢唱驱赶我的寂寞。燕子,爷爷,这样相处刚刚好。
【评点】
爷爷竭尽全力保护燕子,燕子欢唱驱赶爷爷的孤独。文章首尾呼应,展现暖阳中燕子与爷爷相伴的温馨图景。在作者娓娓道来的笔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跃然纸上。“这样相处刚刚好”,本文为我们打开了另一种写作思路:除了思考人与人的相处,人与万物的相处同样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