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烨
摘要景德镇青花山水的历史上溯李唐,下至明清,历经千年发展,各个时期有其独特的风格面貌和艺术特征,从原料到工艺再到技法都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时至今日,材料精良、工艺完善、艺术多样,青花山水自成体系,成为当代陶瓷艺术中的集大成者,本文试从其历史发展脉络着眼,探讨青花山水在当代的多样性艺术表达。
关键词 青花山水;发展;当代;艺术表达
1青花山水的发端与发展
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工艺品种之一,它蜚声海外,成为欧洲皇室贵族们争相抢购的“白色金子”,甚至不惜以骑兵交易来换取景德镇的青花瓷瓶。彼时的青花瓷主要以花鸟人物为主,山水题材早期一直是作为背景和陪衬存在的。
考古研究发现,最早以氧化钴为发色剂进行绘画的瓷器出现在唐代,零星花叶装饰的碎瓷片让后人看到了青花的滥觞。自唐至元,青花瓷上的山水仍是人物画、刀马人题材的配景,较为罕见。
明清两代是景德镇制瓷业的盛世之期,为皇家烧造御器近600年的御窑厂给了景德镇最好的资源与资金支持,青花瓷的手工制瓷技艺趋于完善,瓷上装饰不拘一格,人物、山水、花鸟、祥瑞等题材丰富,技法娴熟,景德镇的青花瓷达到了历史顶峰。
明代小说戏剧的兴起,使国画、版画等各类画种中都出现了戏剧人物故事的题材作品,青花瓷上的人物故事与神话故事题材成为主流,间接促使了山水从配角慢慢成为主角,进而形成独立的绘画题材。
早期的青花山水画常常出现在人物故事画的背景中,用以充实画面,笔法工整,但缺少意境之美。从画面布局分析,人物画的主体图案还是人物,山水作为远景铺陈开来,观感上人物大于山水,偶有近处山涧溪水配以渔人村居,画面以表现人物故事情节为主,人物刻画生动,山水则略显粗糙。
景德镇的青花瓷发展至明代晚期才有了典型意义上的山水瓷画,明崇祯朝山水纹饰构图以国画中常见的散点式为主,景深开阔,以分水晕染技法为主,着墨不多,笔法简逸、洒脱酣畅,呈大写意之状。以崇祯时期的青花《郊游图》瓷瓶为例(见图1),这件青花瓷已经有了国画山水的笔法和意韵,构图虽仍以人物为主,但山水题材的典型元素如远山近石、流水古树的刻画较前期更加精致细腻,山石形状以国画的铁线描绘,自然景物如云雾、花草等装饰都不再以工整为目的,青花分水点染层次过渡,能够看出画师较高的文人画水平,具有了国画水墨山水画的典型特征:笔法灵动、水墨趣味突显。这件青花瓷瓶或可成为青花瓷画从人物过渡至山水题材的代表作。
青花山水在清代康熙、雍正两朝不再是配景,而是像国画山水一样独立成画,有了文人水墨画的旨趣,与之前相比较不仅仅是占主体地位的区别,而是有思想、有艺术、有目的地刻画悠远、超然的山水之境,并借此抒发文人士大夫们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造诣。
以官窑康熙山水为例,此时的青花料已实现自给自足,上等的翠毛蓝发色湛蓝通透,山石笔法以斧劈皴、披麻皴、牛毛皴为主,笔法大气疏朗、构图虚实相交,空远幽深,颇具文人气质,常见于茶器、文房、清供、碗盘等器物。
2瓷上青花山水的绘画技法
陶瓷艺术是材料语言的充分表现,它的绘画技法受制于工艺和材料的完善,因此青花虽在唐代就已出现,其后幾百年却鲜少进步,而到了后期,青花料的自有、分水技法的出现、文人画的兴起都助推了青花山水的良性发展。
今天的研究者普遍认为,瓷上青花山水具有国画山水同样的水墨韵味,这与青花瓷的工艺技法密切相关。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一类,使用含钴的青花颜料在泥坯上绘画,坯体吸水性强,青花料经调配形成墨分阴阳的山之气韵。
青花山水的绘画技法经明代发展至清代,已经得到了较大地丰富和提升,尤其是清代御窑厂直接受皇家审美的影响,使青花山水瓷画在工艺和艺术上相辅相成,既有多样的工艺表现形式,又在艺术审美上具有绘画的笔墨变化。
景德镇的陶瓷画师们在绘画青花山水时,以浓淡相宜的层次铺陈远中近景,蘸墨分水法可绘写意山石,自然无拘,各种皴擦技法配合使用,以坯体当纸,晕染物象,表达意境,彰显瓷上淋漓水墨。青花山水的画面色彩以蓝为主,淡雅清逸,色料渗透进坯体自然晕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分水技法的运用,这是景德镇画师独特的坯上作画技巧,较早见于明成化时期,初时只有浓淡两种色阶,勾线平涂清新明快。万历、崇祯两朝,分水技法更加娴熟多样,色阶也更加丰富。所谓“分水”,即以大肚饱满的鸡头笔蘸满浓淡不一的青花料,依据山势运笔作画,青花山水的发色不仅与钴料调配浓淡有关,画师蘸料多少、运笔快慢、力度大小,以及在坯上停留时间长短都影响了画面的表现。由此可见,山水画师的技法显然高于其它题材的画师,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眼光,以写意与工笔相结合的笔法,把青花山水的高远、平远、深远气势生动刻画,画面宏伟壮丽、幽隐神秘,山势肌理或雄奇、或叠嶂、或广阔、或渺茫,观者见画知意,尽显生动气韵。
发展至当下,青花山水的绘画技法则更为多样,甚至把国画、油画、版画的绘画技法运用在陶瓷上,素描、速写、泼墨、拍打等技法成为青花山水的常用表现手法,目的都是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彰显作者的胸怀与思想,呈现出极具时代感和个性特征的青花山水作品。
3当代青花山水的多样性艺术表达
时代在发展,艺术必须与时代同步,当代青花山水也在不断创新中呈现出更为多样的艺术表达与个性抒发。
青花山水的创作人群从工匠拓展为院校教授、学生、当代前卫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不同群体有其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修养,绘画创作追求个性与独特,因此手法各异,表现方式中西特色兼具,表现手法越来越多元、综合、当代。院校体系的创作者以西方绘画理论为基础,青花山水作品更讲究空间与透视,绘画语言丰富,笔墨质感强烈。艺术家们在利用青花为颜料进行山水创作时往往更加不拘一格,主张观念的前卫与手法的突破,他们会以各种材料组成山水画面,甚至以真石、真枝、真花嵌入坯体,营造三维山石和花木,再以青花笔墨串联成画,成为探索青花山水多样性的重要尝试。
在景德镇,民间匠人继承发扬了传统的青花山水画法,很好地沿袭了明清至民国时期青花山水的优良之处,他们的特点在于完整地保留了历代古拙的青花山水画风格,使传统画脉为后人提供养料,推陈出新,奠定当代陶瓷艺术创新的基石。
近代以来,景德镇的青花山水不仅独立成画,还打破了材料壁垒,与各种釉上彩、高温颜色釉、影青雕刻及其它材料进行结合,开拓出表现语言丰富的新的青花山水艺术。青花山水与高温颜色釉结合,同属于釉下彩的品种,二者可以同时绘画,青花的素雅与色釉的张扬形成强烈对比,为画面营造出极强的艺术张力。青花还可与釉里红相搭,山石云雾以青花晕染,山中花树则用釉里红点缀,颇有“万山丛中一点红”之意韵。再如青花山水配以影青雕刻的手法,平面与立体相融于器,增强了视觉、触觉等感观的综合体验,不仅体现出当代景德镇在工艺技术上的创新,更是全面展现了作者敢于尝试、突破传统的新思想、新表达。
受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西方抽象主义、表现主义渗入陶瓷艺术创作,泼彩技法在当代青花山水上的运用可谓独具一格,不同于传统的青花分水,泼彩是将青花料倾泻泼于坯上,利用它的自然流动造成山势肌理,弱化线条,重视没骨的表现,形成以块面为主的大写意式的艺术语言。
青花泼彩山水瓷画具有强烈的当代性,以抽象表现自然,釉料的流动性张扬了作者肆意不拘的个性主张,借由西方抽象之美实现中式传统意境的营造,其核心仍是中国美学思想,而观念上则更趋同于西方,构建了当代青花山水艺术新的美学范式,这种中西结合的陶瓷绘画艺术也是当代青花山水瓷画的重要艺术表现特征之一。
参考文献
[1]万思蓉.明清时期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0.
[2]张晓凌,冻月.中国古代绘画大师画风系列[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3]沈周.沈周精品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4]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