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质量满意度研究

2023-08-03 10:05:32陈禹何雨张海锋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医科双创满意度

陈禹,何雨,张海锋,2★

(1.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2.医院管理研究所)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医科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质量关系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医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质量的提升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教育领域,满意度的研究,早期是被管理者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学生对教育管理的综合评价[1-2],后来被高校用来监测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价[3-4]。课程教育满意度研究特别是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研究[5-13],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现有研究缺少对医科院校这一具有行业鲜明特征的高校群体的相关研究。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有着最为关键的发言权。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的问题表现为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满意度评价。本研究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对高等医科类院校的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尝试为高等医科类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质量提升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2年6月25日,对安徽省内公办医学本科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现状进行初步调研,并于2022年8月10日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2022年8月15日至9月25日,通过问卷星形式面向安徽、江苏、浙江等全国27个行政区域的48所公办医学本科院校在读学生进行调研,共回收1447份问卷,剔除答卷时间过短、非医学院校学生、刚步入大学的新生问卷以及答题中存在逻辑错误等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078份,有效问卷占比74.5%。其中男生358名,女生720名;本科生873名,研究生205名;医学专业491名,非医学专业587名;自身有双创经历,即参加过创新创业类赛事或活动共201名,无创新创业经历的学生共877名。

1.2 方法 为了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医科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需求情况,从而分层分类地设计不同创新创业课程,满足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本研究在文献调研基础上,设计了医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共20个问题,分为2部分:(1)研究对象背景因素与创业意愿调查;(2)创新创业课程满意度及影响因素量表。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量表的信度系数值为0.803,大于0.7,量表信度较好,可以进行效度分析;对量表进行效度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KMO的数值为0.766,大于0.6,其中,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性检验为0.000,自由度为36,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107.523,因此具有较好的量表效度,有良好的因子分析基础;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取主成分法抽取因子,采用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进行抓轴;旋转在6次迭代后收敛,共提取3个因子,这3个因子对变量的累积方差率达65.300%,表明这3个因子对医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评价的解释能力可接受。

通过矩阵旋转后,不显示小于0.6的成分因子得分,量表中所有变量被重新分为3类,结果见表1。每个公因子下所含题目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将公因子1定义为“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评价”,简称课程设置满意度;公因子2命名为“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简称教评满意度;公因子3命名为“学生对课程开设必要性的评价”,简称课程开设必要性评价。

表1 旋转成份矩阵

1.3 评价指标 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反映医科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程度,体现医科院校的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目的的理解及创新创业教育对医科院校学生学习的影响,是衡量教与学配合情况的指标。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体现双创教育对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及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更是衡量创新创业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双创知识与其所授专业知识融合程度的指标,同时也可反映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建设。课程开设必要性的评价,是医科院校学生对双创课程是否能够满足自己需求、能否培养自己想要的能力的衡量指标,反映学生对于开设此课程的意愿。参照文献[14]方法,采用Likert 3点计分法,“不太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计1、2和3分。分值越低,说明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课程教学满意度、课程开设必要性的评价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学生群体对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存在差异 本科生对于课程设置满意度、教评满意度及课程开设必要性评价得分低于研究生(P<0.01);非医学类学生的教评满意度评分高于医学专业学生(P<0.01)。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大学生双创教育满意度的比较(±s,分)

性别民族所在年级所在专业独生子女户籍所在地家庭所在地男女t P汉族少数民族t P本科生研究生t P医学非医学t P是否t P城市农村t P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或县城乡镇乡村F 358720 968110 873205 491587 330748 376702 137201 250135 3552.32±0.602.33±0.61-0.2140.832.35±0.611.79±0.523.870.0212.42±0.522.65±0.6116.1020.0002.34±0.642.45±0.580.960.4812.31±0.652.34±0.59-0.5730.5532.29±0.622.34±0.59-1.3670.1722.20±0.622.32±0.632.30±0.572.30±0.562.41±0.613.2651.91±0.031.92±0.02-0.3230.7461.93±0.621.75±0.567.1670.0011.98±0.622.02±0.614.1690.0011.86±0.622.13±0.752.2160.0121.89±0.631.93±0.61-1.0750.2831.91±0.631.92±0.61-0.3710.7111.85±0.611.93±0.631.91±0.631.95±0.611.94±0.620.8722.26±0.042.27±0.27-0.2570.7972.29±0.762.09±0.643.1580.0432.30±0.762.52±0.746.4290.0002.26±0.782.28±0.190.7670.6732.29±0.762.26±0.740.840.4012.32±0.742.23±0.751.7530.0792.18±0.712.33±0.772.27±0.742.20±0.752.25±0.760.699组别项目n课程设置满意度教评满意度课程开设必要性评价

续表2

表2 不同特征大学生双创教育满意度的比较(±s,分)

双创经历亲属双创经历毕业后选择本校是否建立实践平台P有无t P有无t P就业升学自主创业其他F P有无t P 201877 410668 469527 2557 726352 0.0112.16±0.582.37±0.60-4.3770.0002.28±0.622.36±0.59-2.0920.0372.39±0.622.22±0.572.20±0.612.40±0.724.1210.0062.26±0.592.48±0.61-5.6580.0000.481.82±0.611.93±0.62-2.3380.021.89±0.611.94±0.63-1.2550.211.90±0.641.91±0.582.04±0.682.06±0.731.530.2051.77±0.592.23±0.57-12.1810.0000.5932.16±0.722.29±0.75-2.1840.0262.24±0.752.28±0.74-0.9140.3612.33±0.802.22±0.692.25±0.752.23±0.842.0890.12.18±0.722.45±0.77-5.4720.000组别项目n课程设置满意度教评满意度课程开设必要性评价

2.2 创新创业意识不同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存在差异 有创新创业经历的学生在课程设置满意度、教评满意度、课程开设必要性评价得分上与无创新创业经历的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亲属是否有创新创业经历在课程设置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教评满意度、课程开设必要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创新创业环境不同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存在差异 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学生在课程设置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在教评满意度及课程开设必要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家庭所在地位于省会城市的学生的评分较低(P<0.01)。见表2。

2.4 不同民族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差异不同民族的学生在3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少数民族的学生评分均最低(P<0.05)。见表2。

2.5 课程模式不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存在差异 有实践平台的学校,课程设置满意度、教评满意度和课程开设必要性评价得分均低于学校没有实践平台的学生(P<0.05)。见表2。

2.6 毕业后选择不同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存在差异 毕业后选择不同的学生在课程设置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在教评满意度及课程开设必要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注意的是,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满意度上的评分最低(P<0.05)。见表2。

3 讨论

通过对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方面的满意度研究,摸清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迫切需求,有助于我国医科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使得我国医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本研究调查了不同民族、年级、院校所在地、创业意识、创业环境、教育模式等对医科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满意度的影响。

可能因为是受到医科院校学科特殊性影响,大多本科生专业课程较多且安排密集,而且大多学生认可毕业后回到医疗卫生岗位上,对双创教育的了解浮于表面,甚至不感兴趣,而研究生自主安排的时间较多,学习目标更明确,对双创教育的学习内容针对性更强。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普及,医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基本覆盖不同年级的各个专业,基于综合性高校的“广谱式”双创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医科院校学生的需求,需要分层分类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横向上看,同样的课程内容非医学类学生的满意度高于医学专业学生,可能的原因是在医科类院校中,非医专业学生就业范围较医学类专业学生更广,他们对于双创教育的参与性和认可度更高。医科院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不仅要基于医科院校学科特色,同时也需要关注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灵活分类安排双创课程,将专业知识融入双创教育中。纵向上看,要保证双创教育覆盖本研全年级学生,不断深入教育,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需求,目前高校在分层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研究生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创新创业经历的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满意度较低。有创新创业经历的学生共201名,仅占最终样本数的18.6%,可见愿意“积极创新、主动创业”的学生比较少,说明医科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论上,无法满足具有实战经历的学生需求。医科院校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参加双创活动的主动性,积极鼓励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自己爱好、所长,将双创经历上升为大学学习规划。同时,积极拓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途径,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与实验室、科研机构、附属医院等单位的交流,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激发创新意识,推动科研成果进课堂[15],拓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途径,提高创新创业课程满意度。

从学生家庭所在地的角度来看,省会城市的学生对于课程设置满意度最低,原因可能是省会城市聚集了全省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使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对课程设置要求更高。从毕业后的选择来看,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满意度方面的评分最低,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有意向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更加渴望了解、学习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而高校在有关课程设置方面可能忽视了该群体的需求。高校在开始创新创业课程的时候,需要因地制宜优化和丰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另外,高校可将创新创业课程调整为“必修课+选修课”模式,进行分层、分类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和拥有资源量不同的学生需求。必修课为通识性教育,选修课为能力模块,针对创新创业中的不同能力需要进行设置,进而提高医科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满意度。

从不同民族差异的角度看,少数民族学生的满意度较低。可能的原因在于,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少数民族可能拥有本族的文化信仰,而医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可能忽视了这一点,从而导致少数民族学生教评满意度评分较低;其次,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落后,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相对较保守,创新创业意识较薄弱,可能会使少数民族学生对课程开设必要性评价较低。医科院校在少数民族学生中进行双创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特性,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将其民族特色与所学专业有机融合,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次,可以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组织双创教育培训班、开设少数民族双创社团等措施,有针对性地改善民族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满意度。

从学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角度看,有创新创业平台学校的满意度较低。可能的原因在于,拥有广阔实践平台、多元课程模式的医科院校的学生对于双创教育水平的要求更高,更加突出了实践在双创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取得成效的学校,特别是实训平台建设较完善的医科院校,很多实训项目压缩了参数人员,这也可能是影响这些学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潜在原因。改善医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满意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赛”和“创”的实践指导。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分为三个层面:训-赛-创,对于拥有创新创业平台的学校,学生基本上能够得到很好的“训”,但是实战是当前国内高校比较明显的短板。虽然国家和地方都在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类比赛,但是能够参加高层次比赛的学生还是少之又少。而在后期的“创”过程中,高校的持续支持更加短缺。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医科院校,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性指导,是改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发力点之一。

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从样本量的角度看,我们的研究生样本还是较少,无法进一步进行分类比较研究;(2)从统计方法的角度看,本文的统计方法相对较为单一,且在显著性检验分析时,没有考虑个体差异的不同对研究结果的影响;(3)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线下实践机会较少,也会对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需要分层、分类同时考虑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特点等因素,开展创新创业特色教育,提高学生课程满意度。

猜你喜欢
医科双创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工会博览(2023年3期)2023-04-06 15:52:34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小康(2021年7期)2021-03-15 05:29:03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4:38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杂文月刊(2019年15期)2019-09-26 00:53:54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
医校协同开展医科生医患心理教育的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