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课程 + 全环境 :基于政策导向的区域幼小衔接推进策略

2023-08-03 17:33朱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幼小幼儿园儿童

朱平

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儿童习惯、能力、生活、健康、评价等诸多方面,不仅是入学准备期和入学适应期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环节,更应从教育整体发展视角渗透于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全过程。幼小衔接工作的推进不是某个幼儿园或者小学的专门工作,而应该是所有相关学校都应共同努力的事情。现就青岛市市北区近些年的实践,浅谈如何在区域层面推进幼小衔接工作。

一、以政策文本为导向,审视幼小衔接现状,确定衔接重点与方向

(一)梳理相关政策文本,审视本区幼小衔接的已有经验和问题

自2018年起,教育部陆续颁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了科学幼小衔接的基本内涵,指明了科学幼小衔接的方向。我们以政策文本为出发点,总结本区在幼小衔接工作的已有经验和问题。

我区在幼小衔接工作上的已有经验主要有:第一,日常监管保持常态化。市、区两级对幼儿园去小学化(超纲教学)、小学“零起点”教学的监管力度较大,日常督查、专项考核(质量评估、年检、普惠园认定)均有涉及。第二,关注课程衔接研究。幼儿园有游戏化教学、儿童习惯养成课程实施的研究与推广,小学推行一年级入学适应周(月)的校本课程研发、一年级教师有幼儿发展特点和教学策略的集备研讨。第三,重视家长工作。幼儿园、小学均组织对家长的入学培训或互动沙龙。

然而,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对文件要求的贯彻形式较单一,缺乏整体、系统性的研究推进;幼儿园、小学研究重点相对独立,双向融合研究不足;家园校工作视角以幼儿习惯培养为主,家长和儿童仍存在个性化的困惑和需求;园所间、学校间的理念认识、管理研究效果存在差距;等等。

(二)确定幼小衔接重点和方向,科学制定区本化的推进制度与实施方案

在解读政策和问题研析后,我区将幼小科学衔接重点确立为:构建整体、系统的管理与研究体系,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深度融合;立足儿童发展视角开展课程研究与实施,达成对每名儿童的有效培养;提升家园校科学教养理念方法的互通和实效,形成客观、理性的教养共同体。

由此,我區集中教育局管理(学前、基教、督导、民管、财审)与研究(教研、科研、师训、信息)相关科室之力,结合国家导向、区本实际,制定并下发了《市北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验落实方案》《幼小双向科学衔接行政推进制度(试行)》《2022年市北区幼小科学衔接推进实施方案》,对园校专项衔接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幼小全课程衔接的构建实施、家园校的培训沟通互动、立足生本的多元观察评价、两学段的双向融合共研等方面,进行了区本化的引领、要求、指导。

同时,我们以市、区两级幼小衔接示范园、校为重点研究基地,辐射带动8个幼儿园教育联盟(占全区幼儿园的1/2)、4个学校联盟,将研究成果与典型经验进行学期性全区展示(幼小衔接专项现场会、学术节专场),全面推进幼小衔接的深化研究。

二、立足儿童发展,深化课程构建与实施,促进“全课程”幼小衔接

(一)全年龄段贯通,构建“全课程”教育理念

为了促进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方面的连续性,[1]通过组织区级课程构建与实施专题培训、优秀课程案例评选与分享、教育质量评估、典型活动开放等方式,引领各园校进行两方面研究:一是课程目标与内容在小中大、低中高年级平行推进,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如倾听、自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各年龄段均有相应的主题与活动的组织实施(见表1),独立、主动的生活意识在各年龄段的有效、递进渗透(见表2)。

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多元,满足儿童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如泥塑、运动、劳动等园校本课程(活动),技能递进、形式多样,萌发幼儿和学生兴趣,吸引其主动投入活动,具体情况见表3。

(二)多维度联合教研,破解课程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我区通过教研员“3+1+1”跟班指导(3天分散入园校跟踪指导、1天集中跟班指导、1天包基地示范园校指导)和个性化培训、课例与活动的典型经验分享推广、学期督查评估跟进等方式,引领各园校将生活化、游戏化的集体教学研究落到实处,深化各项习惯、能力在课余、一日活动多个环节的自然渗透和有效养成,从而促进双向深入融合的教学研究。

如5~6月,小学语数英教研员与对口小学分管校长、教师每周走进幼儿园,观摩幼儿半日活动,与园长、教师、学前教研员共研儿童发展特点与教学组织策略。全面了解大班幼儿在集体教学、生活自理、自主游戏、体能锻炼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及个性差异,研发小学阶梯式新生衔接课程、优化学校课堂教学与生活管理策略,帮助新生积极应对新身份、面对新环境、适应学校生活。

而在9~10月,则由学前教研员与园长教师进入共同体小学课堂,观摩学科教学,领会小学课标与教法策略,追踪新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与小学教师、校长、教研员围绕学生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关键素质,反思调整园本化教学研究细节,从而促进和提升每名幼儿的实际发展,保障其自然顺利入学。

(三)多元评价关注儿童个性化、持续性发展

看见每名儿童,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其全面发展,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我们通过案例式培训、集体研发编辑提供范本、加强专项指导和督查评估,深化各园校对课程、课堂教学和儿童发展评价的研究,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育质量,助力儿童健康发展。

学校课堂上有了更多的全面观察与正面鼓励,课余增加了对新生生活习惯、交往能力的观察引导与鼓励表扬。教师在丰富、多元的活动中开展个性化、形成性评价,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学习的主动性。

幼儿园通过加强对幼儿生活、游戏、运动、集体活动的过程性实录、对比和分析,加强对幼儿个体发展的客观、全面评价研究。如在学期初、学期末的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开放中,利用定点观察、个体追踪实录的方式,对幼儿生活能力习惯、游戏喜好及水平、交往方式、表达状况进行观察、对比、解析,达成对幼儿发展的客观评价、对教师教养策略的优劣评价、对课程内容的适宜性评价。

三、捕捉家長的现实需求,构建家园校教养共同体,在“全环境”中实现科学幼小衔接

(一)调查明晰家长的顾虑和需求

家长的理念和焦虑情绪将直接影响到幼儿,通过全区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发现家长普遍存在怕孩子上学不适应、学不好的顾虑:别人学了,我们不学,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学校教学有进度,不能暂停,“等一等”了孩子就学不会、跟不上。因此,家长对幼小衔接班就有了一定的期待:孩子先学过一遍,再入校学习就简单了。其实,家长产生焦虑情绪的根源在于对小学低年级教育缺乏理解和对孩子的实际学习方式和水平缺乏认识。因此,首先要帮助家长了解当前小学低年级教学方式的“幼儿园化”,[2]其次帮助家长看见孩子的真实发展和兴趣需求,让其了解儿童的认知与学习特点,传递科学适宜的亲子互动方法。这些就是转变家长观念、优化家长行为、缓解家长焦虑的关键。

(二)重新确立家园校工作视角

构建一个有利于个体发展的生态环境,形成教育过程中积极的关系,对儿童和谐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家园校协同工作有利于良好的幼小衔接环境的构建。[3]据此,本区首先组织面向全区园长、校长、教师的《对幼小衔接的思考与实践建议》专题培训,从国家导向、区本实际、家长顾虑和需求、研究与实践建议四个方面,引领园校长、教师充分重视,立足儿童与家长的问题和需求,研讨确立家园校工作新思路,组织开展连续、渐进、有实效的家园校活动。其次指导幼儿园自小班起就开展不同形式的讲座、开放日、研讨和亲子活动等,指导家长在生活和游戏中观察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坚持践行科学育儿策略,协同幼儿园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和习惯;指导小学组织全方位的开放、展示、家校研培活动,解析入学政策、课标与课程内容、家庭教养方法与案例,引导家长学习倾听、陪伴、鼓励的方法,帮助家长看见孩子的真实发展,学会循序渐进地引导,从而激发孩子对上小学的憧憬和向往,助其愉快、积极地融入小学生活。

(三)给予家长专业适切的引领指导

一是组织面向全区幼儿家长的“上小学,您准备好了吗”“家有学童”等专题培训,从解析社会热点和家长焦虑点、幼小课程特点、儿童学习特点规律、引导方法、作息与学习生活安排等方面入手,帮助家长全面、客观地了解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理性看待孩子成长,明确亲子互动、有效陪伴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二是编写并下发《青岛市市北区幼儿园亲子游戏指导手册》(5~6岁,入学准备),汇集全区优秀骨干教师,从语言表达、益智(数学)、美工操作、生活、运动5个方面,编写了44个亲子游戏和若干个延展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并掌握科学陪伴5~6岁幼儿的基本方法,在轻松、愉悦、有趣、有益的亲子游戏和活动中,丰富家庭生活,增进亲子情感,促进幼儿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为幼儿形成积极的入学向往、充足的入学准备奠定基础。

幼小衔接的价值不仅是帮助儿童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而且应共同追求儿童后继的可持续发展。[4]“衔”的是理念认识、实践方法,“接”的是每名儿童的发展。市北区将继续立足国家导向和区本实际,找准研究发力点,科学推进深度引领,从而促成幼儿园与小学的携手合力、双向而行,努力让从幼儿园到小学不再是翻山越岭,而是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延伸。

参考文献

[1]邬春芹.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幼小衔接的国际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3,35(02): 28-31.

[2]段会冬,莫丽娟,王轶哲.“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安放家长的教育焦虑:基于幼小衔接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58(02):73-82.

[3]苏婧,李一凡.家园协同视角下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5): 80-85.

[4]李召存.李琳.迈向高质量教育时代的幼小衔接[J].学前教育研究.2002(05):1-10.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园儿童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