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管理对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

2023-08-03 09:05徐泰一刘翠云张逸飞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规划空间

徐泰一 刘翠云 张逸飞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19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都面临着快速扩张的城市化压力[1]。为了缓解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逐步完善相关政策。然而,在当前形势下,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缺乏相应经验,也间接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盲目追求“大拆大建”,忽视区域整体性,造成大量土地浪费;随意改变现状,破坏历史文脉,忽视历史文化保护等。因此,在当下积极探讨规划管理对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避免上述问题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规划管理的理论研究

1.1 概念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下,通过制定、实施、监督和调整有关城市规划管理法规、规章以及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等来协调和控制城市的空间布局,控制城市规模和发展节奏。其目的在于使城市经济合理布局,社会协调发展;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到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管理[2]。

1.2 内涵

城市发展过程中,规划管理是政府为促进城市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对城市的空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使城市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同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保障人民生活和工作质量。

2 城市建筑设计受规划管理的影响

2.1 城市建筑的特征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空间形态和结构形式反映着城市的性质和特征。因此,了解城市建筑的基本类型、基本功能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和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建筑的种类分为以下几类: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公共建筑(如办公建筑)、工业生产及辅助设施、居住建筑等;按使用方式可分为独立式、混合式和组合式三种;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木结构、砖混结构和钢结构等几种;按照建造年代的不同可分为主体的历史性建筑和次生的现代主义风格两种类型等。

2.2 规划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规划,没有规划的城市极为可能发展为混乱无序的“大工地”。随着社会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人口数量激增造成的“摊大饼”式发展方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方面,由于缺乏合理的布局与科学的管理,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因缺少必要的空间管制而造成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加强规划管理,以科学、合理地干预来引导城市有序发展,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2.3 规划管理实施的方法措施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合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与功能。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历史文化特点等综合因素,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和城镇建设规模边界,明确不同地区的职能分工和产业定位;制定并实施近期建设规划和远景发展规划;编制交通、市政设施以及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通过创建各类规划的相互协调机制,实现各专业规划的衔接平衡。

强化对建设项目选址的前置审查制度。严格控制新(改)建项目在城镇开发边界以外新增选址范围及规模;对于确需在城镇开发边界以外新建项目的用地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加强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查把关力度。对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的设计方案不予批准或提出修改意见,防止因盲目设计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的现象发生;同时要积极推进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工作进程,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以及围护结构的气密性等质量指标要求。

3 规划管理对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

3.1 规划管理要遵守的原则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在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上仍需延续这一原则,即在进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需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进行合理安排;同时也要兼顾做好地上建筑与地面道路、市政设施的衔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整个城市的发展目标。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我们在进行规划管理工作时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的原则[3]。首先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其次对于一些重要的区域要优先予以要素保障;最后还要加强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工作。图1为某地区规划容积率示意图。

图1 某地区规划容积率示意图

坚持科学决策和公众参与相结合原则。我们建议在开展各项具体工作之前应尽力做到科学决策、公开透明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坚持依法行政与民主监督相结合原则。

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为前提。在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务必考虑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并以此作为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的依据。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时期城市的发展重点及主要矛盾的变化,对规划进行适时调整与修订。

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协调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因我国各地区资源环境禀赋及自然生态条件差异较大,从而导致各地区发展水平、城市建设水平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因此在规划管理中应紧密结合各地区发展实际,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布局结构及其比例关系;对于不同功能区或不同类型用地应采取分类方式合理编制相关规划指标,或通过出台不同类型引导规定来促进其合理布局,并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率。

3.2 城市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建筑设计应在满足规划管理要求的框架下,不断扩展设计内涵,深入开展空间一体化设计,即统筹建筑、广场、景观、道路、绿化等多类型要素,共同打造城市景观共同体。

要充分发挥城市特色自然景观、建筑群、雕塑小品等的空间价值作用,融筑于景,共塑城市特色景观。我们建议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元素的价值和作用[4],并在设计过程中融入文化、产品业态、拟承载活动等其他非空间信息要素,多要素综合统筹设计,共同打造城市特色景观载体,提高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图2为某地区临海空间一体化设计空间示意图。

图2 某地区临海空间一体化设计空间示意图

要充分关注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美学特征以及文化内涵。建筑设计的美学特征应能综合反映出建筑的使用价值、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时代当前技术能力与审美导向。

要充分注重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共生关系,重点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设计思想。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绿色生态是建筑设计方案构思的基础命题。近年来,由于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钢筋混凝土建筑中,很少能欣赏到大自然所创造出的美景,因而,人民对于自然生态的渴求已逐步转化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应充分给予关注。

要充分发挥对历史遗迹及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总思路,不断通过建筑设计方案构思来活化利用遗产、遗迹,创新激发城市活力。

要充分注重对城市特色的打造,突出个性[5]。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充分运用多元设计手法,以建筑实体空间为载体,不断赋予使用者多元社会文化活动,从而强化对城市特性和文化肌理的塑造[6]。

3.3 加强规划管理工作对建筑设计的引导

借势于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及近年来快速城市化的发展浪潮,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但在与规划管理工作结合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应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基本来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前提。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7],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符合规划制定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指标要求,注意解决建筑与环境、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创造更加理想的建筑空间。

应注重城市绿化指标的合理传导。当下,人们对于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等基本生活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发展方式也由之前的“有没有”“够不够”向“好不好”“优不优”进行转变,通过规划合理配置城市绿化资源分布仍是当前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因而,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除需对城市绿化指标进行刚性落位外,还应具有全局意识,通过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补充形成城市重要生态廊道、景观廊道和绿色交通廊道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应注重生态节能的绿色设计。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也在不断觉醒,建筑师们也逐步开始重新审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共生关系,以期通过建筑设计来消解建筑、环境对人类健康、能源等不利影响。规划管理也将通过规章规定、指标控制等方式来引导建筑设计落实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理念,将绿色生态思想贯穿于建筑设计之中,倡导清洁生产、绿色工艺、创新研发,不断采用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法与技术措施,推进建筑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化。

应注重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建筑作为城市的名片,其设计的风格特色与地域文化的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建筑形态展现着城市的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建筑创作的活力也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生命力。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应落实规划对整体空间风貌的系统性引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地域文化理念,提炼地域文化特色要素,将文化理念与特色要素融合于建筑设计之中,营造具有地域性和标识性的现代建筑和城市空间,加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在传承城市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助力城市复兴。

应注重对功能需求的适度超前。伴随科技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所需空间形式也随之改变。在建筑设计中应时刻注意建筑空间是否能够满足当下及未来一段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随着电商的发展,传统商业形式已由单纯的购买空间,向沉浸式、体验式购物空间转变,商业空间也由最大化货物布置向特色化、景观化、标识化转变。图3为某地区建筑设计方案示意图。

图3 某地区建筑设计方案示意图

应注重功能性与艺术性的融合统一。伴随普通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功能性为主的建筑设计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优美城市环境品质的追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尤其是对城市重要节点或重点风貌片区内建筑设计,要注重其延续性和创新性,应充分强调建筑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风貌、乡土情怀的有机融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时代发展,我国城市建筑设计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合理布局与科学管理,从而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缺少必要空间管制而造成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因此,为切实提高我国城市建设水平与精细化城市治理能力,在进行规划管理与建筑设计过程中仍亟需就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绿化指标合理传导、生态节能绿色设计、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功能需求适度超前、功能性与艺术性融合统一等方面做更进一步思考与探讨。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规划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建筑设计的困惑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迎接“十三五”规划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