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炯
倫敦的几大知名景点总是摩肩接踵,流连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看到本真的伦敦,我干脆起了个大早。清晨五点,我从酒店出发,一路走向伦敦桥。还未苏醒的都市因少了旅客的侵扰,洗去了浮华与喧闹,在雾霭隐约中还原本色。
早上五点的冷清街道上,双层巴士幽灵般掠过,我在西敏寺对街的丘吉尔雕像下站定,大不列颠的种种风云际会在心中泛起涟漪,对面不远处是唐宁街的巷口,警察们一边喝咖啡一边执勤,开启不知是否会发生特别事件的一天。
漫步到泰晤士河岸,大本钟在晨曦中露出身影。我喜欢变换不同角度端详这座世界第三高的钟楼,它有着苗条挺拔的身姿,于1859年5月31日建成后,已默默矗立着为英国人民服务了近160年。身为这个国家的象征之一,大本钟身上有着太多的故事,教人百看不厌。
与大本钟隔岸相望的是1999年年底开幕的观景摩天轮——伦敦眼。在晨雾尚未散去时,它的美貌还未尽显。要等到白昼、等到天色大亮,与海鸥和白云一道盘旋之时,才能明白为什么这座原本只是英国为庆祝2000年到来而兴建的临时性建筑,能凭借颜值在市议会的表决下长期保留,并始终不乏排着长队、渴望登上观景舱俯瞰泰晤士河风光的游人。
提到泰晤士河,自然不得不提到一座座连接两岸、形象各异的桥,其中最著名的还是英国童谣中的伦敦塔桥。这座始建于1886年的悬索桥分上下两层,上层支撑双塔,下层可供车辆行人通行,大型巨轮经过时,塔桥下层可两边翘起。
塔桥离伦敦眼不远,我喜欢顺着河道走过去看它。保养得宜的它在外形上传承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哥特式装饰风格,桥身涂有天蓝和大红的花纹点缀,十分养眼。这次,我等了好一会儿,才看到巨轮经过时的桥身开合,从中足见老牌工业强国当年的底蕴。
华莱士收藏馆被誉为“伦敦最美的小型美术馆”
除了那些经典地标之外,漫游伦敦的重头戏当然是参观博物馆。我喜欢将时间大把大把地耗在这些装满珍宝的历史建筑中——去感受全世界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大英博物馆,混迹于国家美术馆的人流中与一幅幅世界名画相逢,在泰特现代美术馆门口与一名英伦游吟歌手一起回顾那些英伦摇滚,迷失于VA博物馆里那些繁复的藏品……
这一众博物馆里,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两个小众去处。
其一是华莱士收藏馆,它隐藏在牛津街后方的静谧街区里。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美丽的小院子,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观者步入其中,谁承想远远映入眼帘的竟然是那幅洛可可时期的名画《秋千》,画面上明亮暧昧的颜色与整个博物馆的氛围相辅相成。
华莱士收藏馆的展品 约翰·索恩博物馆外观 图/约翰·索恩博物馆
华莱士收藏馆被誉为“伦敦最美的小型美术馆”,更有人称其为“可与巴黎卢浮宫相媲美的地方”。收藏馆原是华莱士爵士的家族宅邸,所陈列的展品原为他的私人收藏。华莱士爵士去世后,他的遗孀把全部收藏和宅邸赠予国家。绘画展厅位于建筑二楼,主要以18世纪的法国洛可可时期的收藏品为主,这里并没有大英博物馆那样如潮水般汹涌的人流,大可以优哉游哉地和伦勒朗、鲁本斯和委拉斯凯兹等大师的名作“一对一”。
在二楼的另外一个房间里,收藏着来自奥斯曼帝国、波斯和中世纪欧洲骑士所穿戴的铠甲和头盔,还有两千多把佩剑,可谓实现了男人们的堂吉柯德武器库之梦。
另一间令我印象深刻的小众博物馆是约翰·索恩博物馆。此前,我只知道这是英国建筑大师约翰·索恩爵士的私人住宅,但隐身于一排豪宅之中的它,外表却不算惊艳。然而当我遵循“不可拍照”的参观要求,将相机和背包寄存并真正踏入建筑的那一刻,整个人活像进了藏宝洞的阿里巴巴,完全迷失在这个“光、空间和装饰品完美结合的诗化建筑”中。
在游览中,我得知它是英国最小的国立博物馆,也是全世界最早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之一。据说在1833年时,约翰·索恩设立遗嘱,将自己的住宅捐赠给国家,但前提是从内到外的陈设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改动。因此这座博物馆内的陈列,至今还和当年索恩爵士在家时一模一样。
与其说是“家”,它更像是一座耗费主人毕生精力雕琢成的空间艺术品。这里保留了索恩爵士生前收藏的约六千件文物和艺术品,这些珍宝主要来自埃及、希腊和罗马,涵盖青铜器、雕塑、马赛克、建筑装饰等门类,还有超过3万张建筑图纸。
最精彩的部分是整栋建筑的中庭,也就是原主人约翰·索恩的住房中庭。高高的空间和镂空的房顶被他改造成了雕塑馆,自然光主宰了整个房间,大量的天窗和彩色玻璃为艺术品笼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彩。因为房间内过道狭窄,很多地方只容一人通过,而屋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密密匝匝地挤满了展品,所以,上一秒你刚和某位罗马将军的头像擦肩而过,下一秒可能就要贴着古埃及的石棺去摩挲这千年的历史。
这种被展品包围的氛围感和历史的包裹感,完全有别于任何一座常规意义上的博物馆,让人不禁感叹索恩爵士是有怎样的天才,才能将自己家装点成如此绝世的艺术品。沉浸在这座别有洞天的博物馆里,虽然无法留下一张影像,但是却拥有了难以忘怀的至深记忆。
約翰·索恩博物馆内的藏品琳琅满目 图/约翰·索恩博物馆
因披头士乐队而声名大噪的阿比路
伦敦对世人而言太过熟悉,这个名字穿梭在各种故事中,而故事中的主角就藏身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稍加留心就会和那些神交已久的人事交汇。
冲着一张专辑封面,我找到了一条过街人行斑马线,这就是那条因披头士乐队而声名大噪的阿比路(Abbey road)。无论何时来此,慕名而来的歌迷都能“霸占”这个路口,来来回回地模仿偶像专辑封面上过马路的姿势,致敬那个经典时代、致敬那支不世出的乐队、致敬那张永远听不厌的唱片。
离此不远处就是“全球最好录影棚”——阿比路录音室。在这里,不仅诞生了披头士将近两百首单曲和众多英伦歌手的大热唱片,还先后录制了大众耳熟能详的《星球大战》《哈利·波特》《指环王》等电影的原声。那些代代流传的旋律就来自这个看似普通的地方,街边和墙角还都布满了与披头士相关的涂鸦,临走时,你又如何能忍住不在纪念品商店里买下一堆与之相关的周边呢?
贝克街211B是福尔摩斯迷的必到之处
福尔摩斯纪念馆内陈设忠实还原柯南·道尔的原作
《歌剧魅影》纪念周边
冲着一本小说,我找到了贝克街221B。虽然福尔摩斯只是柯南·道尔妙笔生花写就的角色,但是这栋建筑却足以让全世界的福尔摩斯迷都为之疯狂。作为一栋“假故居”,这里实则是一间陈列有关福尔摩斯物品的纪念馆,馆内外到处洋溢着作品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气息。陈设上,馆方按照小说细节,完整复刻了福尔摩斯的起居室和卧室,比如桌子上摆着福尔摩斯的烟斗、猎鹿帽、凌乱的实验仪器,还有一把只剩两根弦的小提琴。
最有趣的是,一路上不光能遇到不少穿着打扮上颇有福尔摩斯和华生范儿的游客,纪念馆门口还有书中人物“雷斯垂德警官”坐镇,一瞬间我仿佛穿越到了小说中。
冲着一首歌,我选择在西区看上一场《歌剧魅影》。虽然整个故事早已烂熟于胸,但是待到那盏巨大吊灯轰然落下时,观众席上的我还是被舞台效果所震撼。缠绵悱恻的浪漫乐章一首首萦绕耳畔,想必从天南地北汇聚在这座音乐厅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无国界的音乐魅力。
敦特书店内景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说,如果一个人厌倦了伦敦,也就厌倦了生活。每当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伦敦街头,总是会对这句话深表赞同,因为伦敦总能突然给予我惊喜。
比如创建于1912年的敦特书店(Daunt Books),名列“伦敦最美书店”“世界十大魅力书店”榜单的它最初是我无意间在街头邂逅。这是一家主营旅游文学类书籍的专门书店,你需要按照它以国别陈列图书的方式去发现和偶遇好书。书店本身是爱德华时代建筑,整个格局是深长的直条形,两边排列着高大的橡木书架,屋顶是玻璃的,自然光得以照进书店。独特的采光方式为阅读者平添惬意,仿佛更像是身处一座颇有历史的图书馆。选一本喜爱的书,挑一把藤椅,让阳光洒在身上,只恨无法将每一本好书都买回家中。
博罗市场是伦敦的“吃货天堂”
富足了精神,也要犒劳辘辘饥肠。谁说伦敦是美食荒漠?只能说明你没有找到正确的入口。在伦敦,腹中空空时,我通常爱去博罗市场(Borough Market),它号称伦敦的“吃货天堂”,承载了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市集里既有将蔬菜水果陈列得像艺术品一样的小摊,也有各种手工的美食小点心,暖黄的灯光将氛围衬托得特别温馨。流连其间,如同走入一部充满生活气息的浪漫英剧,令人久久不愿离去。
华灯初上的伦敦市中心
当夜幕降临,我回到皮卡迪利转盘(Piccadilly Circus),这个繁华的街心交通枢纽离我落脚的酒店不远。广场中心高处的丘比特天使始终温柔地望向来往行人,仿佛想把对这座城市的爱射进每一个路人的心口,穿行而过的我,只遗憾可供停留的时日短暂。
皮卡迪利转盘上演露天嬉皮士演唱会
或许是丘比特听到了我发出的感慨,就在我即将离开伦敦的前一晚,皮卡迪利转盘上演了一场露天嬉皮士演唱会。身着维多利亚时代服装的演出者拉着满街的游客和观众载歌载舞,前一秒我们还是陌生人,这一刻歌舞狂欢,下一瞬又将各自天涯,但我们都在拥抱那个真实而充盈的人间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