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士毅
夏天到了,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小时候母亲编织麦秆扇,以及家人不时轻摇麦秆扇纳凉的场景。如今母亲早已过世,但她编织的麦秆扇仍是我家中的一宝。
记得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老家的耕地上大都种植着冬小麦,每年五一前后麦子收获,麦秆便成了编织麦秆扇的好材料。不少人家会趁着天晴,将麦秆收拾干净放在太阳下面晾晒,晾晒好后便可以用来编织麦秆扇了。
编织麦秆扇的技术含量不算高,但要编织出一把美观的麦秆扇来也并不容易。在这方面,我母亲可以称得上有一技之长。她凭借灵巧的双手,编织出各种漂亮、美观的麦秆扇。这些麦秆扇除满足家人使用之需外,还时常被赠送给亲朋好友,可谓:一把小小麦秆扇,一世长长亲友情。
编织麦秆扇一般需要经过以下程序:先选好麦秆处理干净,用五股辫的编织方式将麦秆编织成宽3厘米左右、长数米的带子,然后以这根长长的带子的一端为圆心,从内向外,一圈又一圈地盘绕成直径25厘米左右的扇面,再把内圈的边与外圈的边用粗线缝在一起,并在扇面最外一圈的边上缝上布条,以防扇边磨损。最后,给编好的圆形麦秆扇面装上竹制的扇柄,一把麦秆扇就大功告成了。母亲喜欢将一些布料,尤其是花布用剪刀剪成各种图案,再用针线将这些图案固定在扇面上。这给原本平淡的扇面增添了不少色彩,令人爱不释手。
以前乡村里几乎看不到电风扇,更没有空调之类的电器,夏天,乡村百姓取涼都离不开扇子,其中就地取材制作而成的麦秆扇功不可没。
夏夜,月色如水,劳作了一天的母亲会在自家的庭院里摆上竹凉椅或竹凉床,让大家避暑纳凉,也放松一下自己。一家人手持麦秆扇,一边驱赶身边的蚊子,一边摇来习习凉风。
夏天的夜晚,要是村里放露天电影,母亲带我们去看电影时,也会带上一把麦秆扇。人们一边看露天电影一边轻摇麦秆扇的情景,我至今难以忘怀。
夏天,我乡下老家的房前屋后种植的冬瓜、南瓜、丝瓜等生长正旺,藤蔓间不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每到夜晚,萤火虫便出来凑热闹,在藤蔓之间穿梭,不时闪着亮光。于是,小小的我手里拿着麦秆扇,在夜幕下兴奋地追逐萤火虫。每当靠近萤火虫时,我便赶紧朝着萤火虫挥几下麦秆扇,萤火虫说不定就会落在我的手掌之中。一旦捉住萤火虫,我就将其装在透明的玻璃瓶中,然后拿到房间里挂在蚊帐上。晚上,萤火虫的光亮会伴随我进入梦乡。如今想来,别有一番童趣。
记得炎夏时节,每当夜幕降临,母亲都会拿起麦秆扇,驱赶家中蚊帐里的蚊子,直到蚊帐中再也不见蚊子的踪影,才合好蚊帐,好让家人睡觉时免遭蚊子叮咬。我小时候睡觉时,母亲往往会陪在我们这些孩子身边,手里不时轻轻地摇着麦秆扇,给我们带来丝丝凉风,让我们很快入眠。我至今难忘母亲为我们轻摇麦秆扇的温馨时光。
母亲编织的麦秆扇带来的不只是舒心的凉风,还有许多温暖的家庭记忆。我忘不了母亲的麦秆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