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泽超
拆烩鲢鱼头是一道著名的扬州非遗菜式。这道菜对于拆骨的要求可以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既要做到一根细骨不留,又要保持整个鱼头的形态不变。
古时,鱼头是不值钱的下脚料。后来人们发现,做得好的鱼头肉质滑嫩,汤汁鲜美,其实很好吃。但吃鱼头的过程一点儿都不“儒雅”—边剔刺边吃也就罢了,要想把鱼头吃干净,还得一块块搛起来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厨师找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拆烩:将拆除了鱼骨的鱼头与佐料混合,经大火烹饪、文火慢煮之后,再开大火把汤汁收浓,使其最大限度乳化成奶白色。“拆”体现了这道菜细腻的制作工艺,“烩”则是呈现完美口感的重点。
据考证,拆烩鲢鱼头创始于清朝末年,因发扬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淮扬菜精髓而传播久远。在据手抄本整理出版的清代菜谱《调鼎集》里,这道菜的名字叫烧胖头鱼:“鱼头拆骨、入鲜汤,和酱油、酒、姜、葱红烧……”
鲢鱼通常指的是白鲢,但拆烩鲢鱼头中的鲢鱼多为花鲢,很多地方也称其为“胖头鱼”,古时称“鳙魚”。相比其他淡水鱼,花鲢的肉偏柴,而且鱼肉中的小刺很多,让人难以大快朵颐。幸好,花鲢的头够大。古人云“鳙之美者在鱼头”,民间也有“鳙鱼头,肉馒头”的说法。花鲢的鱼头集结了诸多精华:鱼脑充满胶质,一口吸下去丰美无比,而鱼脸颊的两块“核桃肉”更是又嫩又鲜。
去扬州旅游时,我拜访过一位淮扬菜老师傅,他介绍:“拆烩鲢鱼头对厨师技艺的要求近乎苛刻。鱼头肉相连的部位要用牙签辅助着剥离,在这一过程中,鱼眼周围的皮肉尤其重要,一旦拆烂,鱼头的形状就荡然无存了。”
拆烩鲢鱼头汤鲜味浓,入口即化。在扬州,这道菜的吃法也有讲究:鱼头肉不能用筷子夹,要用勺子挖。吃上一口,鱼皮黏糯滑腻,鱼肉肥嫩,汤汁浓稠,食客在赞叹其鲜美的同时,无不对这道菜的发明者以及演绎它的大师们充满敬意。
(摘自《风流一代·青春》2023年第5期,旺仔糖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