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羽
今年以来,全国演出市场供需强势上行。数据显示,仅2023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6.89万场,较去年同比增长95.42%;演出票房收入49.8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10.99%;观演人数2185.22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42.96%。尤其是演唱会的关注度持续升高,频频冲上微博热搜。以中国台湾一知名乐团为例,6月上旬,记者在微博搜索其演唱会的信息,发现单个话题阅读量达14.6亿人次之多。
热门演唱会一票难求,“开票即秒没”的情况层出不穷。转头一看,“黄牛”却囤积着大量门票,伺机大赚一笔。“黄牛”炒票乱象不止不休,有歌迷通过集体呼吁的方式,向“黄牛”宣战:“宁可鸟巢门口站,也不能让黄牛赚!”
是什么让“黄牛”炒票如此嚣张?记者梳理发现,这背后有着各种原因:如市场供不应求,“黄牛”通过倒卖门票能够获得高额利润,这使得一些人以此为业;又如信息获取不对称,“黄牛”通过各种渠道获取门票信息,在早期抢购到大量门票。还有“黄牛”使用抢票软件,提高了抢购成功率,导致普通消费者在正常渠道购买门票的难度增加。“有需就有供”,演唱会是歌手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沟通,有些粉丝为了见到心爱的歌手,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购买门票。“黄牛”正是利用这种心理,将门票价格抬高。
除了普通渠道抢购,这些“黄牛”的票还可能来源于何处?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排除从票务公司或活动主办方内部购买或交易的可能。此外,“黄牛”会在一些购票社交平台、二手交易平台等处购买急需出手、因故无法观看的观众手中的门票。有些活动会有团体票的优惠政策,“黄牛”可能借此机会大量购买团体票,然后分散出售。
对于“宁可鸟巢门口站,也不能让黄牛赚”的集体抵制,有媒体评论道:“杜绝倒票现象绝不能只靠粉丝自觉,我们更期待多方共同参与和治理,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演出市场秩序。”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看,“黄牛”炒票行为目前受到哪些规制?孙宇昊分析道,当“黄牛”乱象达到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程度,将会被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如《行政处罚法》规定对非法经营、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进行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针对扰乱公共秩序、非法买卖票证等行为进行处罚。如果“黄牛”在兜售门票中采取了欺诈、虚构事实、虚假票据、虚假信息等诈骗行为的,可能涉嫌构成诈骗罪。此外,可能关联非法经营罪、敲诈勒索罪等,这需要根据具体行为、主观故意来综合判断。
同时,孙宇昊表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就“黄牛”问题的规定仍需要进一步明确,处罚力度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有效防止“黄牛”炒票衍生出的消费者权益受损及社会治安问题。需要指出的是,“黄牛”行为的隐蔽性极强,往往通过隐秘手段倒票或者代购,甚至在互联网平台上使用虚假身份发布消息和倒票,这些行为给监管带来困难。
保障消费者权益,由不得“黄牛”猖狂!2023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的通知》,明确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联合属地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打击“黄牛”炒票、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记者注意到,2023年4月起,北京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演出票务市场“黄牛”非法倒票的专项整治工作。据《北京日报》消息,截至2023年6月底,北京共抓获演出票务市场“黄牛”143人。
一些演唱会主办方正在探索实行“强实名(人、证、脸三合一)+不可转赠+不可退票”的规则,以期减少“黄牛”倒票行为,保证票务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时,“强实名”有助于提高演唱会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防止不法人员利用演唱会进行非法活动,提升社会治理效率。
然而,这一规则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不利于票务流通,增加了购票程序的烦琐度,对消费者购票体验造成一定影响,也有可能会导致部分票务资源闲置,消费者在特殊情况下无法获得退票或转让的机会。此外,实名制购票规则下,消费者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应引起重视。
对此,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文称,商家实名制并限制退改的初衷是打击“黄牛”,本意为好。但文体演出类消费有其特殊性,通常提前数月开票,部分消费者更需要跨地域参加,其中不可控因素多,如果限制退改,可能会“误伤”普通消费者。这无疑是将打击“黄牛”的成本转嫁给普通消费者,将打击“黄牛”和保障消费者权益对立。
孙宇昊告诉记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可知,排除适用七日内无理由退货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要件:第一,商品在性质上属于不宜退货的商品;第二,消费者在购买时已经确认该商品不宜退货。票务行业普遍规定“一经售出、不退不换”,主办方在售票平台的购票界面大多有标注并附有简要的说明,明确告知消费者演出门票由于其商品性质不宜退货,消费者在购买时已经确认该商品不宜退货,做出购票的选择也说明消费者对演出门票不宜退货的性质表示明确认可,加之演出门票具有时效性和专属性,符合排除适用七日内无理由退货商品的两点要件。在提示到位且具备极强的时效性和专属性后,网购演出门票不适用七天退换或具有合理性。
“但這不代表购票后就一定不能退货,也不能代表不退不换规则是合理的。”孙宇昊进一步指出,考虑到可能构成格式条款,演出门票与电影票、高铁票、飞机票等具有相似的性质,建议参考类似票据的退改规则,建立在合理期限内允许退改的制度。比如航空行业推出了“阶梯退费”政策,铁路行业则实行“阶梯退费+候补”的组合规则。他还建议,可对于演唱会门票的转手交易进行限制,但不应当单方面禁止。
记者查询7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一场演唱会时发现,该演出票务实行“阶梯退票”的规则——本次演出预售期间,凡购票观众在购票订单生成付款后的48小时内,在购票平台客服正常工作时间内,可无条件办理退票;本次演出正式开票日前24小时内,在购票平台客服正常工作时间内,可无条件办理退票(整单整退);本次演出正式开票日起至售票通道关闭前的48小时,在购票平台客服正常工作时间内可以申请退票,此阶段退票将收取订单价格20%的退票手续费。
如果说遇到高价票,是“忍痛”花钱,那么遇到骗子,就是血本无归。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王晉斌提醒,演唱会一票难求,给许多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诈骗手法更是“与时俱进”,套路满满。
套路一:冒充内部人员,谎称“有渠道”。在演唱会官方门票开售前,骗子大肆宣扬作为“内部人员”有官方售票渠道,诱使歌迷上钩。等歌迷准备买票时,这些“内部人员”便假借付定金、辛苦费等各种虚假理由要求支付一定价款,甚至称卡单了需要重新备注支付才能出票,以此骗取歌迷更多钱财。等歌迷发现被骗、要求退款时,却发现已被对方拉黑,再无法联系上“内部人员”。
套路二:发布虚假购票链接,实质却是钓鱼网站。骗子悄悄潜入歌迷QQ群、微信群中,发送虚假网站链接诱导歌迷通过网站付款,有人点开链接后未仔细甄别,以为是正规购票平台,殊不知下单后钱款直接进入了骗子的口袋。
套路三:以假乱真,现场兜售高仿门票。在演唱会现场周边,歌迷求票心切,骗子抓住这种心态,在当天的场馆外伺机而动。然而这些票不仅溢价极高,且很有可能是高仿票。等歌迷满心欢喜准备进场时却被工作人员拦在场外,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而骗子早已溜之大吉。
王晋斌表示,购买演唱会门票时需要多加留意,防止落入诈骗陷阱。一是时刻保持警觉性。特别是当不法分子宣称可以低价、原价代买或转让热门门票,这与市场行情明显不符,其中可能有诈。二是核实重要信息再交易。当从他人处收购门票时,务必选择第三方平台或者当面交易,且交易时应当核实对方身份及门票的真实性。三是选择正规网站购买。不轻易点开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也不要简单地通过网络搜索,而是应当对登录的网站地址仔细核对,谨防木马程序盗取网银账号。若因一时疏忽被骗,要主动报警,并提供事先搜集的相应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