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区域一流的现代化大学

2023-08-02 19:20:35罗旺次仁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西藏学校建设

罗旺次仁

(西藏民族大学 陕西咸阳 712082)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立论定向、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取得的各项成果,必将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宣言书、动员令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报告首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谋划、一体部署,立意深远,明确了科教兴国战略在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使命任务,彰显了党以更大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决心和气魄,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校的创办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国家振兴的政治远见做出的英明决策,是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布局。学校诞生于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前夕的特殊历史时期,担负着为西藏培养各类人才的特殊历史使命。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对学校的筹建、建设做出过具体指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学校的发展十分关心,胡锦涛同志为学校建校50 周年发来贺信。2018 年学校建校60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充分肯定了学校60 年来的办学成就、办学特色和办学精神,明确指出了学校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

办学60 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弘扬“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办学精神,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藏、服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办学宗旨,始终与西藏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共命运,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同进步,积极发挥西藏高等教育孵化器、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重要平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西藏在内地的重要窗口等作用,始终致力于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治藏方略,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始终致力于服务西藏经济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始终致力于为西藏培养一支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党和人民、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建校至今,学校培养了10 万余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优秀人才,其中涌现出了40 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一大批艺术家、作家、教授、医学家、农学家、工程师等杰出人才,赢得了“西藏干部摇篮”的美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学校建校60 周年贺信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一一三三二六六”总体改革发展思路,实施“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战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巩固和拓展学科优势,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各项事业长足发展,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边稳藏战略的能力明显提升。

(一)党建引领体制机制改革赋予发展新动能

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全面深化党要管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党的建设推动学校事业全面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和改进,党建标准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关键时刻起作用。党员立场坚定,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彰显。全面深化从严治党,惩防体系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强化,党风廉政教育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推进,深入查纠不作为、慢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牢牢坚守,网络舆论工作主动权牢牢把握。扎实推动巡视整改任务落实落地。

体制机制改革赋予发展新动能。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统筹稳定发展改革的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持续推进学校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修订或制定《中共西藏民族大学委员会常委会议事规则》《西藏民族大学学院(部)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等一批规章制度,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治校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协同创新机制、医教融合机制、基本建设工作机制、资金项目管理机制以及重大工程全过程审计制度,加强各专门委员会建设,探索建立学校内部控制体系,现代大学治理能力有力提升。

(二)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助推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时期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34 项,总经费突破1亿元。首次获批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参与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退出评估检查项目。新增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 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藏药检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获批为2019 年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项目。协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入选高校智库百强榜单。南亚研究所培育建设成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单位、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凸显,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不断发挥,上报咨政类成果150 余篇,“细胞因子释放风暴监测多因子联检试剂盒“”生态湿地水质净化工艺技术”等成果实现转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4项,出版学术著作163部,发表各级学术论文3018篇。

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稳步推进重点学科建设,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自身优势,优化学科结构,重点支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十三五”期间,获批1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9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6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13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19 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基础医学一级学科获批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学校省部级重点学科达到13 个。扎实推进“民大2020计划”,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基础医学等申博优势学科。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三)专业建设迈上新高助推人才培养水平迈上新水平

专业建设迈上新高。持续优化调整专业布局,新增急需本科专业11 个,本科专业达到61 个。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获批国家一流专业7 个、自治区一流专业18 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 门、国家级(自治区级)规划教材3 部,4 个专业顺利通过师范专业认证。获批为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实行本科专业学分制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3 项、省部级教改项目55 项。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日趋完善,开展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和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推动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升教学设施,建成多间智慧教室、多功能培训教室。建成MOOC(慕课)5 门,建立西藏民族大学“金课”网站。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成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创新“123”班级常态化管理机制,开展学业和行为预警教育,提高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强化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区本科高校前列。

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新成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格局,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深入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五观两论”教育,实现党员干部教师联系学生全覆盖、班级结对全覆盖、学生帮扶全覆盖,提升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充实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创新教育方式和载体,民族团结教育逐渐贯穿育人全过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品牌影响不断扩大。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学校“奖助贷勤医免补偿”八位一体资助体系,五年共资助学生49413人次,资助资金8094万元。

(四)服务保障能力上水平助推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师资队伍数量持续增加,质量明显提升,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稳步增加。截至2022 年底,学校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7 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61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608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7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47 人。加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对口支援政策优势,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建设需要,构建“育引用留”工作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建设力度,积极开展与对口支援高校导师互聘工作。新增国家级人才8 人,全国优秀教师1 人。柔性引进院士1人、“长江学者”3人。

逐步健全教师发展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二级单位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开设师德师风专题网络培训班,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开展教师实践实战能力提升项目计划、双创师资培训班,开展对口支援高校教学技能提升培训,实施“藏秦喜马拉雅·人才发展支持计划”,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持续组织课程思政系列研讨、教学大练兵、教学示范课等活动,加入区域高校教师发展联盟,资助教师外出培训。

服务保障助力新发展。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实现无线校园网覆盖办公、教学和学生宿舍区域,校内骨干万兆互联,总出口带宽5.9G,建成两校区光纤直通互联和互相备份、全校一卡通系统。建成统一信息门户、身份认证平台、“智慧民大”APP 应用平台等。获批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图书资料不断丰富,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324 万册。打造藏学文献信息中心、藏族木刻版画艺术陈列室、民大文库、古籍特藏室四个特色馆藏,建设“西藏文化特色数据库”。后勤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完善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引进学生宿舍空调、食堂、商超等方面社会资本,显著改善师生学习生活环境。附属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附属医院办院条件大幅提升,附属单位服务保障学校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新空间。秦汉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11栋单体建筑及运动场、道路、校门等附属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15 万平方米,极大拓展学校办学空间,学校形成秦汉、渭城两校区及拉萨教学实践基地三地办学格局。渭城校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先后实施青年教职工公寓、附属医院综合楼、附属中学新图书实验楼、周转房维修、学生公寓楼加装电梯等17个建设项目和绿化、亮化及服务设施、老旧管网等改造提升项目。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十三五”期间基本建设投资10多亿元,建成23万多平方米建筑。学校固定资产增至9.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

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果。受援工作成效显著,签订《中国人民大学等六所高校“十三五”期间团队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学工作方案》,签订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口支援协议,38位教育援藏干部人才先后来校工作,选派百余名干部、教师到对口高校挂职、访学和交流,选派456名交流生、联合培养生赴对口支援高校学习,联合举办高端学术会议,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共建实践基地,助力申博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校地、校企合作不断拓展,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加强双方在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等方面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与南亚地区教育交流合作。

平安校园建设取得新成就。牢固树立稳定安全压倒一切的底线思维,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防范和抵御分裂思想、宗教邪教向校园渗透。持续构建全员参与、全员有责的维稳安防体系,不断完善稳定安全应急处突和常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强化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加强维稳能力建设,有力确保了学校持续稳定、全面稳定。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施策,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方案和规章制度,实行部门联动协作,全校联防联控,发挥党员作用,紧盯重点环节,确保了防疫、教学、生活秩序安全有序,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营造了安全健康校园环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紧盯“水、电、火、气、毒”等风险点,打好防范化解风险“主动仗”。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学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部署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将在第一步率先实现,作为基础性、支撑性、先导性工程,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富战略资源和创新人才储备。必须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根本定位,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西藏民族大学将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2035》《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按照西藏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的加快推进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新篇章作出的总体安排[2],牢牢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历史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西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总体战略,奋力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区域一流,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学新征程,为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实现这个总体目标,我们将实施好“十项工程”重大任务。

(一)党建强基领航工程

党的领导是做好学校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学校教书育人工作全过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推动学校干部队伍建设,以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保障学校事业沿着正确方向持续发展。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魂工程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打牢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三)学科建设提升工程

优势特色学科是建设区域一流现代化大学的基础,要按照“优势、特色、急需”的思路,优化调整学科结构布局,加快传统学科升级改造和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强化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建设,提升学科建设层次和水平,用优势特色学科辐射带动学科整体跃升发展,助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人才培养提质工程

人才培养质量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科研创新攀登工程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学校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瞄准大需求,争取大项目,组建大团队,构建大平台,产出大成果,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加强自然科学研究,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六)师资队伍优化工程

师资队伍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坚持推动学校政策、资源、投入进一步向教师倾斜,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加强青年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建设区域一流现代化大学的支撑力和保障力。

(七)交流合作开拓工程

不断深化教育受援工作,开拓校际、校地、校企合作新局面,积极探索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提升交流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八)体制机制动力工程

加强依法治校,深化综合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持续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汇聚发展动能,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治理效能,构建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建设区域一流现代化大学注入活力、增加动力。

(九)综合保障增效工程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智能校园信息化体系,提升图书档案资料服务教学和科研的条件,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经费和资产管理,增强建设现代化一流大学的综合保障能力。

(十)稳定安全固本工程

稳定安全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反分裂斗争教育,深化稳定安全长效机制,统筹安全与发展,坚持把保障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安全发展贯穿学校事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着力建设平安校园,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安全保障基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1]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明确了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任务,指明了大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心,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规划了清晰路径,提供了科学方法。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也是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大功能齐备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承载体,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赋予高校新的历史责任和战略使命。展望未来,西藏民族大学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定”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区域一流、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学,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西藏学校建设
都是西藏的“错”
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神奇瑰丽的西藏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一个人的西藏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1
西藏:存在与虚无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6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