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萌 张雨晴 韩正阳
数据的分享和使用仍有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政务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数据的共享与利用要经过数据的汇聚、传输、存储、应用等环节,各个环节都会存在着数据被非法篡改与滥用、网络黑客攻击等问题。行政资料牵涉到大量的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如果被不法分子获取,将会对国家和个人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害。
大数据统筹管理水平仍需提升 “统”指的是各行政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筹”指的是各行政机关对外的信息资源进行调剂与使用。当前,政府各职能部门主要采用的是垂直层级的管理和水平的分工合作,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开展过程相互独立,容易导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
与大数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在大数据环境下,传统的行政管理工作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作为制度保证。当前,尽管国家加大了对数据使用的监管力度,但是在数据采集、共享和公开等环节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灰色地带,缺乏系统和完善的法律规范,这种野蛮生长的行为必然会影响到数据使用和共享的安全性,进而危害到用户的数据隐私。
有利于优化管理行政队伍 在大数据的环境下,有关部门不但要对其管理部门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扩展,而且要将员工的信息化水平纳入到数据管理范围之内。在大数据的环境下,工作人员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水平,才能对信息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灵活的反应。因此,在大数据的推动下,行政管理团队的整体素养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保证决策质量 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有助于保障政策制定的质量。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各相关部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地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而且还能多角度地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为后续的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最终做出科学客观的决策,提高有关管理部门的权威。
有利于简化流程 由于信息数据化,当前行政管理部门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轻。信息数据化加速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可以有效地节省大量人力、物力。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办公的信息化将会极大地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將会进一步加速。
改进管理机制 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必须对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在大数据环境下,有关部门应明确政府治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着力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体制。大数据的运行模式和政府的治理模式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要想让大数据技术在行政管理的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就需要对管理机制进行持续的完善和改进。
明确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目标 在大数据环境下,政府机构必须明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与发展趋势,才能保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推动整个改革工作的全面落实,让工作流程更具有主动性和精准性,有效地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
改善基础支持环境 为了保证在大数据环境下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大数据支持平台。一是构建立体的网络环境,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无线通信等手段,对各种数据进行实时的收集和整理,建立高速的数据传送渠道,保证数据的高效传送;二是建立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的数据处理平台。在确保国家机密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整合各个行政部门所掌握的行政资料,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构建一种可以让各个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与协作的科学的数据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政府工作的效能。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大数据环境下,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如何进行行政管理模式的变革已成为重要课题。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把握时机,切合国情,制定出与我国当前发展相适应的各项改革方针和政策,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展。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