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信 黄洪明 汪暖 刘玉兵 赵永良 刘新华*
(1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321000;2 兰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兰溪321100;3 东阳市巍山永良粮食专业合作社,浙江东阳322100;第一作者:caochunxin2010@163.com;*通讯作者:jhzjny@163.com)
早稻是金华市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播种面积呈逐年上升态势,2022年全市播种面积为1.63 万hm2,比上年增加了0.18 万hm2。辣椒是金华市重要的蔬菜作物,2022年种植面积0.16 万hm2,产量4.86 万t,产值2.98 亿元,主要有大棚早春、春秋露地及大棚秋延后等栽培方式。轮作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1-3]。研究发现,稻菜轮作不仅能解决粮农和菜农争地的矛盾[4],还能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5-7],缓解土壤连作障碍[8],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出效益[9-12]。早稻和加工型辣椒进行科学轮作,通过水旱轮作形成截然不同的水旱生态环境,不仅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而且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经济效益。“早稻-加工型辣椒”水旱轮作栽培模式是指春季种植早稻,秋季种植加工型辣椒。早稻在3 月下旬育秧或4 月上中旬直播,7 月下旬收获;辣椒于7 月中旬播种,8 月中旬定植,11 月上旬分批采收或霜前一次性收获。笔者在前期试验研究和生产应用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早稻-加工型辣椒“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早稻-加工型辣椒”水旱轮作栽培模式中的加工型辣椒优选兰溪市小萝卜加工所需的小米椒类型,产业基础较好,市场需求量大,果实可根据市场行情分批采收或霜前一次性收获。
该模式一年二熟,土地利用率高,温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解决了种植早稻经济效益不高、耕地复种指数低等难题,适宜在金华市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
该模式不仅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表1),而且能破坏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栖息环境,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进而为水稻和辣椒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表1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020年和2021年分别在兰溪赤溪街道、水亭乡和女埠街道进行多点试验,结果如表2 所示。该栽培模式早稻平均产量467.3 kg/667 m2,收购价3.09 元/kg,政府补贴350.0 元/667 m2,产值1 794.0 元/667 m2;晚稻平均产量507.5 kg/667 m2,收购价3.01 元/kg,政府补贴350.0元/667 m2,产值1 877.6 元/667 m2;辣椒平均产量768.9 kg/667 m2,收购价8.00 元/kg,产值6 151.2 元/667 m2。“早稻-加工型辣椒”水旱轮作模式平均产值7 945.2元/667 m2,比“早稻-晚稻”模式3 671.6 元/667 m2增加116.40%,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表2 不同种植模式经济效益
选择抗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早稻品种,如中早39、中组143、中组18、金早239、株两优831 和中嘉早17 等。
在3 月下旬至4 月上中旬播种,采用机插秧或机直播技术,用种量6 kg/667 m2左右,催芽露白后播种。机插秧每盘(规格为58 cm×28 cm)播110 g 左右种子,每667 m2备足35 盘,机插密度以30 cm×(11~14)cm为宜。
根据“施足基肥、早施蘖肥、巧施穗肥”的原则,做到前期促蘖争足穗,中期壮秆孕大穗,后期保叶增粒重。一般每667 m2基施水稻配方肥(N∶P2O5∶K2O=15∶6∶9)30~40 kg,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氯化钾7.5 kg 作分蘖肥,后期根据苗情适施穗肥。
机插秧要求薄水或无水机插,机直播在播种前必须耥平田面,开好畦沟、疏通边沟,播种时做到田面无积水;播种至出苗期间保持田间湿润;适时搁田控苗,控制群体,防止倒伏;后期间隙灌溉,干湿交替以湿为主,防止过早断水引起早衰减产。
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等药剂浸种消毒,根据防治时期、杂草类型和生育阶段选择直播净等对口除草剂化学除草。生长期间主要做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的防治工作。二化螟:每667 m2用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5~10 mL,或32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100~200 g,或10%溴氰虫酰胺20~26 mL 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每667 m2用16%甲维·茚虫威10~15 mL、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5~10 mL,或5%阿维菌素10~15 mL 喷雾防治。稻飞虱:每667 m2用30%噻虫胺15~25 mL,或22%氟啶虫胺腈15~20 mL,或20%呋虫胺30~40 g 喷雾防治。纹枯病:每667 m2用75%肟菌·戊唑醇10~15 g,或50%氯溴异氰尿酸50~60 g,或45%戊唑·咪鲜胺35~40 mL 喷雾防治。稻瘟病:每667 m2用5%氨基寡糖素75~100 mL,或325 g/L 苯甲·嘧菌酯30~50 mL,或2%春雷霉素80~100 mL 喷雾防治。
选择抗性强、商品性好、辣味浓、产量高,并经国家登记的早中熟加工型辣椒品种,如星秀、星悦和星艳等。
采用穴盘育苗,根据苗龄,选用50 孔或72 孔穴盘。将肥沃疏松的营养土(泥炭∶珍珠岩∶蛭石=2.5∶1∶1)装入穴盘,每穴播1~2 粒种子,覆盖0.5~1.0 cm 厚的营养土(珍珠岩∶蛭石=1∶1),浇透水,覆盖2~3 层黑色遮阳网。苗期幼苗易受蚜虫和蓟马为害,可用黄板和蓝板进行防治。定植前5~7 d 进行炼苗,逐渐通风降温。当秧苗轻度萎蔫时适时浇水,不应在傍晚或雨天浇水。
辣椒采用起垄种植,露地栽培,畦宽连沟1.2~1.6 m,畦高25~30 cm,双行定植,每穴1 株,株距40~50 cm,密度2 500~2 800 株/667 m2;或畦宽连沟0.6~0.8 m,单行定植,每穴1 株,株距40~50 cm,密度2 500~2 800株/667 m2。中熟、长势强的品种适当稀植,早熟、长势弱的品种适当密植。定植后1 周内发现死苗及时进行补种。
定植前1 周结合整地作畦每667 m2施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15∶15∶15)30~40 kg。定植后根据辣椒苗长势情况合理追肥。果实采收期间每隔10~15 d,根据植株长势,结合灌水每667 m2追施5~6 kg 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15∶10∶30)。苗期保持育苗基质表面湿润,定植后浇透定根水,缓苗后保持土壤湿润,选择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浇水,具体浇水量视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而定。
辣椒常见病虫害有猝倒病、青枯病、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灰霉病、蚜虫、烟粉虱、蓟马和烟青虫等。猝倒病:每667 m2用30%精甲·噁霉灵30~45 mL 喷雾防治,或30%霜霉·噁霉灵300~400 倍液浸种防治。青枯病:每667 m2用0.1 亿cfu/g 多粘类芽孢杆菌1 050~1 400 g 灌根防治。疫病:发病初期,每667 m2用687.5 g/L 氟菌·霜霉威60~75 mL,或23.4%双炔酰菌胺30~40 mL,或250 g/L 嘧菌酯40~72 mL 喷雾防治。炭疽病:每667 m2用75%肟菌·戊唑醇10~15 g,或42.4%唑醚·氟酰胺20~26 mL,或10%苯醚甲环唑50~83 g 喷雾防治。病毒病:每667 m2用50%氯溴异氰尿酸60~70 g,或5%氨基寡糖素35~50 mL,或24%混脂·硫酸铜78~117 mL喷雾防治。灰霉病:每667 m2用50%咪鲜胺锰盐30~40 g 喷雾防治。蚜虫:每667 m2用10%溴氰虫酰胺30~40 mL,或50 g/L 双丙环虫酯10~16 mL,或1.5%苦参碱30~40 mL 喷雾防治。烟粉虱:每667 m2用17 %氟吡呋喃酮30~40 mL,或22%螺虫·噻虫啉30~40 mL,或75 g/L 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45~53 mL 喷雾防治。蓟马:每667 m2用10%溴氰虫酰胺40~50 mL,或150 亿孢子/g 球孢白僵菌160~200 g,或21%噻虫嗪10~18 mL喷雾防治。烟青虫:每667 m2用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7 mL,或200 g/L 四唑虫酰胺7.5~10 mL,或14%氯虫·高氯氟15~20 mL 喷雾防治。
金华市温光水资源丰富,水稻和辣椒产业基础较好,能够充分满足“早稻-加工型辣椒”水旱轮作模式需求。在该模式下,辣椒种植后土壤肥力较好,可大幅减少早稻肥料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早稻产量和品质。另外通过水旱轮作,不仅克服了土壤连作障碍,减轻了辣椒病虫害的发生,而且提高了辣椒品质。“早稻-加工型辣椒”水旱轮作模式可提高稻田周年效益,促进早稻和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