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晴,张蓝尹
(1.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3;2.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景观隐蔽设计主要贯彻隐蔽遮挡、伪装设计为原则,同时结合周边环境,形成对场地的隐蔽伪装、景观营造的设计过程。考虑到景观隐蔽设计的遮挡、通风、美观等要求,这就对景观隐蔽的设计及提供有了更高的标准,最终使景观隐蔽设计呈现出更好的效果。本文旨在浅析利用“景观遮挡”这种较为特殊的景观设计方式,综合运用绿化遮挡、造型伪装、建筑与景观有利结合等技术手段对地下建筑通风竖井、特殊隧道洞口、建筑单体、园区周边及次要道路进行处理。力图将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景观设施进行遮挡掩盖,同时加强其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协调性,降低各种设施对人类正常活动的不利影响以及人为活动对景观环境的反向破环作用。针对不同部位的景观隐蔽设计提出一定的设计建议,以达到“安全隐蔽、方便管理、适用美观、生态自然”的隐蔽景观效果。
地下建筑通风竖井主要涉及的有通风要求的地下停车场人行、车行出入口、新风口、排风井等地面突出物。针对常规地面突出物的隐蔽设计,常见的景观处理方式主要对其进行遮挡、掩映、造型、弱化以及伪装[1],对突出物进行遮挡处理,从而达到隐蔽的效果。因地下建筑的环境较为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对通风有一定的要求[2],因此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以及突出物性质体量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思考。常规的隐蔽设计主要为,在不影响其通风情况下进行一定的植物种植,结合绿化,将其掩映在植物当中,减少突出物对常规视线内景观的影响。常规的植物种植隐蔽遮挡效果如图1 所示。但对于隐蔽要求更高,工期要求更紧的项目类型,则需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图1 常规的植物种植隐蔽遮挡效果
某项目对通风及隐蔽安全均要求较高,且需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的隐蔽遮挡效果。因此,在对该项目的地下建筑排风竖井进行景观设计时,需在不影响通风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达到隐蔽遮挡的效果。综合业主各个方面的诉求,结合项目周边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案的分析对比,最终确定选用挂网及攀援性植物与周围的植物种植相结合,项目前期可利用仿真爬藤代替,待植物完全覆盖后取消仿真爬藤。这样既能达到隐蔽设计,又能满足短期内的景观隐蔽要求。同时在竖井顶部通过覆土种植小型灌木,为了不影响竖井的通风,在外围一定距离种植冠幅较大的乔木进行隐蔽遮挡,达到隐蔽遮挡的景观效果,地下建筑通风竖井的景观隐蔽处理如图2 所示。
图2 地下建筑通风竖井的景观隐蔽处理
常规的隧道洞口,如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设计形式,比较常见的有端墙式洞口(图3)和削竹式洞口(图4)两种。相较于削竹式洞口的设计,端墙式的隧道洞口立面体量较大,在视觉上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如何弱化隧道洞口的建筑体量,增加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即为隧道洞口隐蔽设计的重点。
图3 端墙式隧道洞口(项目效果图)
图4 削竹式隧道洞口(项目效果图)
对于隐蔽要求较高如军事基地、保密园区等项目,隧道洞口设计优先削竹式隧道洞口设计,相较于端墙式,可以增加了水平方向上的隐蔽,避免立面上大面积端墙的设置,通过周边大型植物的遮挡和洞口的伪装,使其更能隐藏于周边环境之中。在洞口周围种植小型灌木和攀缘型植物,在不影响洞内通风的情况下,对隧道洞口进行隐蔽遮挡,以期达到更优的隐蔽效果。同时,隧道洞口还可选用塑石造型(图5),将隧道伪装成假山或其他构筑物,以期达到隐蔽遮挡的景观效果。塑石造型主要指以水泥作胶结材料,以混凝土作基础,人工翻模成型的假山塑石。还有一种是水泥混合砂浆、钢丝网或GRC(低碱度玻璃纤维水泥)作材料,人工塑料翻模成型的假山塑石。此类工艺技术成熟,仿真效果较好,与攀援植物结合能达到较好的生态修复效果。同时,在高隐蔽要求的园区,其内部主要道路到洞口的车行道的设计也有异于常规的道路设计。为了提高其隐蔽性,结合伪装涂料的应用案例的学习和分析,该项目面层可选用绿色沥青,在满足进入洞内的车行需求的同时,色调与周边的山体植被颜色接近,从空中俯瞰时道路与周边山体融为一体,以达到洞口及周边环境包括道路的伪装。且在洞口周围种植小型灌木和攀缘型植物,对隧道洞口进行隐蔽遮挡,以达到更高要求的隐蔽效果。
图5 塑石造型隧道洞口
关于隐蔽要求较高的园区,其地面建筑的设计同样具有一定的隐蔽要求。因此建筑屋顶均设置为绿色种植屋顶,无疑是最能达到隐蔽效果的。同时建筑方式选用退台式设计,针对建筑退台后的大露台种植大面积灌木进行植被覆盖,兼顾景观与隐蔽[3]。同时建筑周围及庭院结合建筑立面,利用周边常绿植物的种植搭配建筑搭配自然色系外墙石材[4]。在对建筑进行隐蔽设计的同时,将室内外景观利用外部景观与内庭院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协调的自然景观。
针对建筑单体的隐蔽,可选用建筑与景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式为:首先针对建筑形体进行退台,得到的露台以大面积灌木植被进行覆盖,结合绿色屋顶的植物种植,兼顾景观与隐蔽[5]。建筑利用形体处理得到内庭院,进一步消解建筑[6];其次利用自然色系外墙石材,与场地融合。同时女儿墙顶部以更深色号石材收口压顶,平屋面以深绿色防水卷材替换常规黑色材料,减少空中辨识度。最后再增大玻璃面积,提高采光面的同时也增加了反射面,与周边融合;利用室外树木、内庭院景观,双重景观元素,最大可能的将建筑与景观合为一体。建筑周边的绿化设计在不影响建筑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冠幅较大、规格较大的常绿乔木,结合建筑设计,最大限度的对园区建筑进行隐蔽遮挡,使其掩映绿化当中。
园区地面建筑屋顶绿化与地面植物种植结合,建筑顶层全部考虑降板进行覆土,具体降板高度根据结构荷载进行确认。可考虑灌木与地被植物进行搭配,营造常绿与落叶、高低层次、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的屋顶植物景观。区域内地面植物景观的植物选择上,建筑周边可种植成排的竹类与地被植物搭配,既能满足对建筑垂直方向上的隐蔽遮挡,同时可营造幽静、自然的植物景观。
园区入口常作为形象担当,常规的园区大门及入口设计往往通过造型突出、醒目的景观处理方式,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以达到凸显企业形象、表达文化的效果。为了更加深入的表达其精神内涵,在体量上和造型上的设置上往往是较为大型和突出的。但对于有隐蔽要求的特殊园区,处理方式却恰恰相反,不仅需要弱化企业标志、缩小入口通道宽度、减小铺装面积,以最大限度的缩小其入口大门和LOGO 的体量,甚至是取消设置。同时在入口两边通过种植较高大的乔木,以达到水平方向上的隐蔽遮挡,实现项目外部行人通过无感知。园区外围的绿化设计在植物选择上尽量选用竹类和冠幅较大的常绿植物,在营造曲径通幽的景观同时,对项目周边的岗亭及其他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的隐蔽遮挡[7-8]。
园区内部次要道路两旁种植的植物主要以常绿大乔木为主,再搭配少量的落叶植物或花灌木,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的同时,以达到对周边建筑的隐蔽遮挡。在坐凳、廊架等休闲的景观小品周边亦种植常绿乔木,使其隐在植物当中,达到隐蔽遮挡的效果。对于园区外围植物在常规的植物种植尚不能满足隐蔽需求时,则需在靠近外部道路的绿化区域,除了选择规格较大的乔木外,在不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下,还需缩小植物的种植间距,提升植物景观的密闭性,才能达到最终隐蔽遮挡的要求。
通过对地下建筑通风竖井、园区隧道洞口、地面建筑以及园区入口和次要道路的隐蔽设计处理方式的梳理得出,景观隐蔽设计不能单独的依托某一种景观设计方法去处理[9],而是需要根据项目的整体定位、具体要求以及周边环境,针对性的进行景观设计。合理利用周边环境、灵活选用植物种植、外部涂料、造型变化等设计方法[10-11],选择最适宜的设计方法。同时,还应结合项目定位、隐蔽要求以及项目预算,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选取景观隐蔽处理方式,以达到最高效的隐蔽效果。
本研究对于具体某一类型构筑物的景观隐蔽设计未展开分析,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挖掘不同隐蔽处理方式的优缺点、生态效益差别,分析不同类型构筑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种植、造型伪装、涂料伪装等的影响作用,力求为景观隐蔽设计提供更多的建议,为有高隐蔽需求的项目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