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汉翠(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石莲子畜牧兽医站)
仔猪水肿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仔猪期间,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该病主要表现为皮下水肿、呼吸困难、厌食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猪只生命。目前,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是环境因素、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与其发生有关。针对该病的防治措施也十分复杂,需要综合考虑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卫生控制等多种措施。笔者将对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及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养殖户和兽医提供借鉴。
1.定义和特点。仔猪水肿病是一种由链球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仔猪阶段。该病的主要特点是猪体出现皮下水肿、肢体肿胀、呼吸困难、厌食等症状。仔猪水肿病通常在仔猪出生后的1~4周内发病,特别是在出生后2周内更容易感染。该病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特别是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流行状况和病例分布。仔猪水肿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特别是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据统计,在某些地区,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可以高达30%,病死率也非常高,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在中国,仔猪水肿病也是一种常见的猪病。据国家畜牧兽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养猪业的仔猪水肿病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居高不下。根据不同地区的病例分布情况,我国的仔猪水肿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区。除了中国,亚洲其他地区如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家也有发生仔猪水肿病的情况。在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区,仔猪水肿病也是一种重要的猪病,经常给养猪业带来重大损失。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目前尚无确定的单一因素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然而,许多因素都可能会影响仔猪的免疫力和生理健康,从而增加其感染水肿链球菌的风险。以下是可能导致仔猪水肿病发生的一些因素:
1.病原菌感染。仔猪水肿病是由水肿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水肿链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能够产生一种名为链激酶的外毒素,使得机体的血管和组织细胞受损,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外渗,从而引起全身性的水肿和炎症反应。
水肿链球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消化道传播。在养猪场中,水肿链球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进行传播,当一个猪群中有一只或几只猪患上水肿病时,通过密切接触、共用饮水器或饲料槽等途径,易使病原体迅速传播到整个猪群中。此外,高温、高湿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水肿链球菌的传播和感染风险,因此,在高温季节和潮湿环境下,特别需要加强仔猪的管理和疫病防控工作,预防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2.环境因素。仔猪在繁殖场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因素也可能影响仔猪的免疫力和生理健康,从而增加其感染水肿链球菌的风险。高温高湿是水肿链球菌易感染和繁殖的环境条件,此时仔猪的抵抗力下降,病原体易于在机体内繁殖,从而导致水肿病的发生。仔猪密集饲养环境中,空气质量容易下降,空气中尘、氨等物质含量过高会影响仔猪的免疫力,增加仔猪感染水肿链球菌的风险。仔猪饮用的水源质量直接影响其健康状况。饮水器、水管等设施若清洗不彻底或不经常更换,容易滋生病原菌,导致仔猪感染水肿链球菌。饲料质量不佳也容易导致仔猪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仔猪感染水肿链球菌的风险。猪舍清洁卫生的不良会为病原菌的繁殖创造条件,导致水肿链球菌感染率的增加。环境因素是导致仔猪水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通过改善饲养条件和猪舍管理等手段来降低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3.饲养管理。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中,饲养管理是一个重要因素。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的不合理配比,或者过度饲喂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都会导致仔猪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原菌。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猪只之间的空气不流通,水分蒸发缓慢,湿度过高,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传播。饲料、饮水的质量和卫生状况对猪只的健康非常重要。饲料或饮水中含有过多的细菌和病原体,容易使猪只感染疾病。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仔猪的健康,使其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原菌。如不按时换饮水、不定时清理猪舍、不及时更换垫料等都会使猪舍内的环境脏乱,有利于细菌和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因此,为预防和控制仔猪水肿病,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设计饲料配方,控制饲养密度,保证饲料和饮水的质量和卫生状况,保持猪舍干净、干燥、通风良好,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加强对猪只的日常观察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4.原发性疾病。仔猪如果存在原发性疾病,例如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也可能降低其免疫力,增加感染水肿链球菌的风险。原发性疾病指的是猪只本身的先天或后天疾病,例如下列疾病可能会导致仔猪水肿病的发生:猪瘟病毒感染后,猪只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和其他病原菌的感染,从而导致仔猪水肿病;猪链球菌是引起猪群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猪只感染后容易发生全身性水肿,从而导致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大肠杆菌感染是引起猪群肠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当感染严重时,可引起全身性感染,从而导致仔猪水肿病的发生;猪蓝耳病毒感染后,仔猪容易发生水肿病症状,而且该病毒感染率高、致死率高,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很大。因此,为了预防和控制仔猪水肿病,必须加强猪只的免疫管理,及时给猪只接种疫苗,防止原发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猪只的日常饲养管理,保证猪舍的环境卫生,防止细菌和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1.早期症状。在感染后的3~5天内,仔猪水肿病的早期症状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眼结膜充血等。此时仔猪还能正常进食、活动和呼吸,但已经出现了水肿链球菌感染的迹象。
2.中期症状。在感染后的5~7天内,仔猪水肿病的中期症状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全身水肿、食欲下降、体重急剧减轻、发热、呼吸急促、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黏液分泌物增多等。此时仔猪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全身水肿症状,呼吸困难严重,感染已经发展到中期。
3.晚期症状。在感染后的7~10天内,仔猪水肿病的晚期症状最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全身水肿、食欲极度下降、体重急剧减轻、高烧不退、呼吸急促、呼吸音嘶哑、流涕、鼻翼扇动、眼结膜充血、口唇发紫、黏液分泌物增多等。此时仔猪已经严重缺氧,生命体征逐渐衰竭,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导致死亡。
1.临床症状观察。仔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包括体温升高、全身水肿、呼吸急促、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皮下组织坏死等,通过仔细观察仔猪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水肿病。
2.病理学检查。通过解剖和组织学检查,可以发现水肿链球菌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如组织水肿、坏死、出血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3.实验室检测。可采用多种实验室检测方法来确诊水肿病,如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等。其中,细菌培养可以从组织样本或分泌物中检测到水肿链球菌的存在,而PCR检测则可以更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病原体的存在。
保持猪舍干净、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清理消毒,定期更换垫料,减少污染源。合理设计饲料配方,确保饲料质量,避免营养过剩或缺乏导致仔猪机体免疫力下降。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饲养和过度育肥。在仔猪出生早期,及时为其注射水肿链球菌疫苗,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加强水源管理,确保饮用水质量,保证水管、饮水器等设施的清洁和消毒。对于已经发生水肿病的猪群,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对兽医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仔猪水肿病预防、控制的宣传教育,加强病例监测和处理。
总之,预防和控制仔猪水肿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猪舍卫生管理、饲养管理、免疫力提高和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加强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保证兽医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防疫意识,提高疫病防治的效果。
1.抗生素治疗。如果仔猪水肿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抗生素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氯霉素、阿莫西林等。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药物,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
2.抗生素联合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会遇到抗生素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此时可以考虑采用抗生素联合治疗。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但也要注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3.对症治疗。仔猪水肿病患者常常伴有高热、脱水、贫血等症状,需要对症治疗。例如,应用退热药物、输液、补液等方法来改善病情。
4.免疫治疗。患仔猪水肿病的猪只免疫力通常较弱,因此可以采用免疫治疗来增强免疫力。例如,给予免疫增强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剂,可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和提高。
在治疗仔猪水肿病时,应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同时注意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同时,预防和控制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预防感染,才是最重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