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07-30 14:50魏亚玲刘胜兵龙泗成汪立宇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黔南州羊肚菌种

魏亚玲 刘胜兵 龙泗成 汪立宇

摘 要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羊肚菌种植规模逐年增长,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产业菇”“致富菇”。截至2022年底,黔南州羊肚菌种植面积超333.33 hm2,迎来了历史高峰,其中惠水县种植面积97.07 hm2、三都县种植面积81.80 hm2。当前黔南州羊肚菌产业发展面临优良菌种少、抗风险能力弱、缺乏统筹谋划、技术人才支撑不足、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为促进黔南州羊肚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菌种研育,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适度规模经营,防范栽培风险;延长产业链,建设区域特色品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加快制定行业标准,提升核心竞争力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 羊肚菌;产业发展;对策;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9.055

羊肚菌口感脆嫩、香味诱人,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多糖及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发展前景广阔。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较快,从1990年首次种植羊肚菌面积不足60 hm2,发展到2022年全国羊肚菌种植面积达1.67万hm2[1-2]。作为贵州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食用菌产业按照“做优做强大宗食用菌、做特做精特色珍稀食用菌”的发展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四化”之路。据调查,贵州省从2014年开始零星种植羊肚菌,填补了当地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空白,2016年贵州省各市(州)采用“冬种春收”“林下栽培”等栽培模式实现羊肚菌成功出菇。随着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不断成熟,贵州省羊肚菌产业发展迎来暴发式增长[3]。截至2022年底,贵州省羊肚菌种植面积约3 333.33 hm2,较2018年增长了3.88倍[4-5]。据统计,2015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惠水县、三都县有散户少量种植羊肚菌;2020年,黔南州羊肚菌种植面积达94.27 hm2;截至2022年底,黔南州羊肚菌种植面积超333.33 hm2,迎来了历史高峰,其中惠水县种植羊肚菌97.07 hm2,三都县种植羊肚菌81.80 hm2。

1  发展现状

1.1  菌种研发与推广示范逐步加强

通过培育和招引龙头企业,黔南州在菌种研发、生产及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依托中国科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科技支持,黔南州建成了羊肚菌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的菌种研发中心。州专班与州农业科学院的相关专家,引进了5个羊肚菌栽培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以总结筛选出一套适宜黔南州的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切实解决菌种退化、品种单一、质量下降等问题。经相关专家测产验收,筛选出2个长势良好的羊肚菌品种,每667 m2产量分别达252.07 kg、286.50 kg。长顺县青山村探索高地栽培模式,羊肚菌种植面积8 hm2,经测产验收,每667 m2产量达315 kg,为后续高地栽培羊肚菌奠定了品种基础。

1.2  品种结构优化与种植规模扩大齐头并进

黔南州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按照“扩规模、调结构、强龙头、增效益”的发展思路,以重点县、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同时,逐步优化品种结构,调减平菇、香菇、黑木耳的种植比例,主推优质羊肚菌、红托竹荪、灵芝等高附加值优势单品的种植面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竞争力,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当前,黔南州共有三都县和惠水县2个羊肚菌种植大县,66.67 hm2以上羊肚菌示范基地1个,33.33 hm2以上羊肚菌示范基地2个。

1.3  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创新

黔南州通过外引、内育的方式培育壮大了一批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不同经营主体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不同领域的比较优势,通过企业找销路、下订单,合作社对内统领、组织,农户专抓生产,建立利益共赢、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截至目前,黔南州种植规模1 000万棒以上的企业数量达到7家。

1.4  产销渠道基本畅通

依托省内外市场、食用菌批发市场销售食用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双线”运行,拓宽食用菌销售渠道,保障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食用菌产品,提升产品知名度。黔南州抓住广州市对口帮扶契机,以粤港澳大湾区质量标准为标杆,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开辟出口销售渠道。据统计,2022年黔南州共销售食用菌19.69万t,其中省内市场销售7.69万t,占销售总量的39.05%;省外市场销量12.00万t,占销售总量的60.95%。

2  发展优势

2.1  生态优势

黔南州属东亚季风气候,地区差异和垂直差异明显,具有低海拔高热、中海拔温热、高海拔冷凉3个立体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3.6~19.6 ℃,是贵州省多雨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在1 200 mm以上。黔南州屬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流域面积26 193.2 km2,其中长江流域7 586.9 km2、珠江流域18 606.3 km2。温和而又多样的气候特征和丰富的水源条件为黔南州发展高品质食用菌及周年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2.2  区位交通优势

途经黔南州的贵广高铁(贵阳—广州)、沪昆高铁(上海—昆明)、湘黔铁路、黔桂铁路、株六铁路纵横交错,构成了联通西南、西北与华南、岭南的铁路网络。沪昆高速、兰海高速、银百高速、道新高速等高速公路贯穿州境,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 460 km,综合密度居贵州省第1,形成高速公路出省通道2个、出州通道21个,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黔南州内3个内河(乌江、江界河、红水河)航运港口可直通长江、珠江,近达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远达上海市、广州市。

2.3  政策优势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将其作为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相继出台《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年)》《贵州省2022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推进方案》等政策文件;黔南州委、州政府积极响应文件精神,相继出台了《黔南州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黔南州2020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推进方案》等政策文件,在菌种研发、菌种保供、菌材供给、经营主体培育、品牌市场建设、废菌棒(袋)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

3  存在的问题

3.1  优良菌种少

目前,黔南州羊肚菌菌种主要来自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等地的科研院所,在菌种选择、试验示范、推广利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羊肚菌菌种质量参差不齐,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生产效益无法实现最大化。虽然黔南州羊肚菌产业走在了贵州省的前列,但与四川省、湖北省、江苏省、云南省相比,黔南州在菌种研发、野生菌种利用、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且黔南州仅有贵州龙泉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羊肚菌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3.2  抗风险能力弱

羊肚菌属于低温型食用菌,原基分化和幼菇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敏感,剧烈高温或低温刺激会出现原基消失、幼菇死亡等情况,导致羊肚菌减产甚至绝收。为避免原基分化和幼菇生长发育阶段温度的剧烈变化,可采用两层薄膜覆盖技术,前后两端薄膜设置通风口,保证空气形成对流,在实现菌棚保温的同时避免缺氧。羊肚菌种植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高回报”的产业,存在连作障碍严重、产量不稳定、受菌种影响大等情况,在种植时应做到量力而行,切忌盲目扩张。但当前黔南州部分农户受羊肚菌高收益的诱惑,在自身技术能力欠缺、经济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跟风种植羊肚菌、盲目扩大种植面积,致使种植风险增加,损失惨重。例如,2022年惠水县一种植大户种植了367.73 hm2的羊肚菌,仅有1/3的菌棒正常出菇,导致种植亏损严重。

3.3  缺乏统筹谋划

当前,黔南州生产的羊肚菌主要以鲜品、干品的形式进行销售,精深加工不足,缺乏品牌效应,没有自身行业标准,产业链不健全。各经营主体间缺乏沟通协作,羊肚菌菌种引进、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等各自为政,未形成发展合力,且受市场影响大,产能未得到完全释放,整体市场竞争力弱。黔南州羊肚菌产业发展整体资源配置和区域布局上还有待进一步统筹。

3.4  技术支撑不足,人才资源匮乏

黔南州羊肚菌产业起步晚,创新能力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少,科技投入不足,生产管理技术主要靠效仿。从事羊肚菌产业发展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等人才匮乏,多数从业人员是由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专业转向羊肚菌研发,对羊肚菌菌种研发、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等知识储备不足,导致黔南州羊肚菌产业快速发展缺乏产业人才及科学技术的强大助力。

3.5  行业标准缺失

黔南州羊肚菌生产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产量、忽略质量的问题,没有制定相关的食用菌行业标准,且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生产,随意性较大,导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与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不符,不利于产品销售。据统计,当前黔南州尚未有独立经营主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执行,也没有制定自身的企业标准。

4  发展对策

4.1  加强菌种研育,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1)优良菌种和本土化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羊肚菌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黔南州获得羊肚菌种子生产许可证的贵州龙泉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加强菌种质量保障,积极与州农业科学院、州市场监管局协同制定羊肚菌菌种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2)依托黔南州农业科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母种—原种—栽培种—营养袋繁育的一体化保供体系。3)引进羊肚菌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黔南州种植的羊肚菌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总结一套黔南州羊肚菌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切实解决羊肚菌菌种退化、品种单一、质量下降等问题。

4.2  适度规模经营,防范栽培风险

科学规划羊肚菌栽培种植规模,不断优化菌种研发、催菇出菇、田间管理等栽培技术,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研发羊肚菌工厂化生产,进行反季节栽培,实现周年生产,达到高产量和高效益的双赢局面。

4.3  延长产业链,建设区域特色品牌

1)围绕种植、加工、废物利用,进一步“建体系、搭平台、建基地、育人才、优服务”,加大与州外羊肚菌精深加工企业的合作力度,挖掘羊肚菌高端保健价值,开发羊肚菌饮料、香辣羊肚菌、羊肚菌酸奶、羊肚菌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推进“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使食用菌产业由生产初级菇类产品向药品、保健食品、营养化妆品、生物制品等多元化方向发展。2)紧扣“绿博黔南+”品牌,着力用好地方公用品牌,大力创建发展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企业产品品牌,通过增强现有三都“周覃好”、瓮安“一芝清”等品牌品质管控和宣传,增强消费体验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4.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1)为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黔南州应充分抓住省、州食用菌专班及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资源优势,深入基地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精准技术指导,确保技术服务跟踪到位。2)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大户、致富能手为对象,培育一批懂技术、能创业、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二传手”,为高质量发展食用菌种植提供技术支撑。3)同时,加强从事羊肚菌种植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定期向非农业专业的技术人才培训普及相关知识,推进人才工作提质增效。

4.5  加快制定行业标准,提升核心竞争力

鼓励和引导食用菌企业实施产业标准化战略,实现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协调配套的食用菌全生产过程技术标准化。以绿色、营养、美味为内涵,积极打造以“山珍美味”为定位的“绿博黔南+”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稳定可靠的质量追溯体系。

5  结语

黔南州产出的羊肚菌品质已逐渐被广东省、深圳市、上海市等地市场认可,且随着市场需求的逐年增长,羊肚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黔南州羊肚菌产业还存在野生羊肚菌优良菌种少、抗风险能力弱、缺乏统筹谋划、人才资源匮乏、行业标准缺失等现实问题,应通过加强菌种研育、适度规模经营、延长产业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制定行業标准等措施,严格按照废菌棒资源化利用要求,持续推进黔南羊肚菌产业发展,尽早将羊肚菌产业打造成贵州省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刘伟,何培新,时晓菲,等.我国羊肚菌栽培历程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J].食药用菌,2022,30(4):261-270.

[2]   谭方河.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前景[J].食药用菌,2016,24(3):140-144.

[3]   桑俊青.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2(4):71-73.

[4]   张志昌,杨慧,顾昌华,等.贵州省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农业与技术,2021,41(3):153-155.

[5]   谌金吾,李琳琪,陆兰芳,等.贵州黔东南州林下仿野生栽培羊肚菌[J].食用菌,2021,43(6):49-51.

(责任编辑:张春雨  丁志祥)

猜你喜欢
黔南州羊肚菌种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寻味贵州——黔南州
“数”说黔南茶业
助力黔南州茶业发展 有我一份
羊肚菌补肾壮阳
来吧!老年朋友们
——黔南州老年大学校歌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