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旗袍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3-07-30 06:08王熙元闫丹丹
关键词:海派旗袍符号

王熙元 洪 吉 闫丹丹

1.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2.凯捷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上海 200025

一、海派旗袍文化

(一) 海派旗袍的概念与特征

“海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海派起源于晚清时期,是指艺术种类中的上海流派,如海派绘画、海派文学等。广义的海派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生活方式、艺术审美、文学作品等[1]。

海派旗袍是中西服饰文化融合的产物。中国的传统服装多以平面十字结构为主,受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海派旗袍的结构向立体方向发展,吸收借鉴了省道、立体剪裁等西方剪裁技术,从传统的宽大廓型发展为注重合身、贴合形体的版型[2],在展现东方女性独特魅力的同时,追求时尚、性感、简约与便捷,这也是海派旗袍区别于传统京派旗袍最主要的特征。

(二) 海派旗袍的文化特征

1.海派旗袍的传统性

海派旗袍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经发展变迁,成为现在所看到的经典服装样式。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海派旗袍发生了明显变化,剪裁从平面十字变为立体,轮廓从宽大到修身合体,纹样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到追求装饰性。但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始终是在传统旗袍的基础上进行的,旗袍本身的传统性并没有因为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有所改变。制作旗袍使用的盘扣工艺、刺绣工艺以及旗袍的经典领型等都是中华传统服饰文化中的经典元素,是旗袍传统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海派旗袍文化始终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2.海派旗袍的时代性

民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赋予了海派旗袍独特的时代性,它在民国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发展成为独树一帜、别具风格的服装类型。它处处展现着传统旗袍的经典元素,却又与传统旗袍有着本质的不同,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海派旗袍的改良与变化伴随着民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社会环境的变化、思想的交流、文化的碰撞都通过海派旗袍这一载体呈现出来。海派旗袍承载了一段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历史,为研究中国近代社会这一历史时期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时代造就了海派旗袍,海派旗袍也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它不仅是一种服装样式,更是一段历史的留存。

3.海派旗袍的包容性

海派旗袍产生、发展于民国,体现出强大的包容性。清王朝的统治结束,民国初建,封建残余尚未清除但新思想已萌芽,新制度未及稳固而西方势力仍不时搅扰,在这样复杂而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旗袍作为一种服饰,很容易受到各种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审美因素等的影响。上海的手艺人们以包容借鉴的态度,在中国传统服装的基础上,融合西方服饰的特点,创造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的包容性体现在其形制上,以西方技术进行剪裁,使用传统手工艺进行装饰,突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经典元素,如盘扣、立领、开衩等,同时留有西方服饰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如装饰纹样、荷叶边、拉链等,使旗袍更具时尚感和新意。海派旗袍将我国服饰文化和西方服饰文化进行了完美融合,旗袍本身及其装饰的传统元素和西式元素都充分地体现了它的包容性和丰富性。

4.海派旗袍的开放性

海派旗袍的变化发展过程体现着当时的社会由封建保守到文明开放的过程。清代的旗袍廓型宽松,长至脚面;20世纪20年代,旗袍的版型发生了变化,但依然保持宽松平直的传统风格;20世纪30年代开始,旗袍发生了本质改变,版型贴合形体、裙长只稍过膝盖,装饰明显简化;之后,旗袍的变化更加频繁,根据当时的流行,旗袍的版型、领型、袖型、开衩等都不断发生变化。旗袍不再是封建社会为遮掩女性身形的服装,而是体现身材美感、追求时尚潮流的新服饰[3]。海派旗袍体现了当时自由平等思潮的兴起和我国女性独立意识的苏醒,是中国女性破除封建思想禁锢的突破口。海派旗袍样式以表现女性自然体态为目的,旗袍的发展过程伴随着我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熟,不仅体现了女性思想从封建保守到开放、自由的转变,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开放和人们思想的开放。因此,海派旗袍的开放性是毋庸置疑的。

二、海派旗袍文化保护与传承路径

(一) 理论基础

1.文化符号理论

索绪尔符号学将每个符号分成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能指是符号的外显特征,所指是符号传达的意义和内容[4]。民族文化符号是某一地域、民族、国家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或意义的标示物及抽象体现[5]。民族文化符号认知和选择的依据是其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共同承载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格。

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符号的选择、运用和创新至关重要。只有尊重文化实际,充分了解和认识海派旗袍文化符号,才能正确运用这些文化符号,实现从符号的摹写到真正的传承,进而使海派旗袍文化得到创新发展。

2.集体记忆理论

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是群体中的个体共享、传承和建构的事或物,是指一个群体对过去事实的共同记忆,它能够使个体在集体中产生归属感,增强群体的凝聚力[6]。

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中交织着这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社会和生态,应当通过对海派旗袍文化的深入研究,探索对海派旗袍集体记忆的重构,探索让历史与记忆回归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法。集体记忆借助唤醒精神文化,引起群体的共鸣,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文化记忆理论

文化记忆理论将记忆看成是和文化、历史等范畴紧密相连的概念,它以集体起源的文化现象、与现在存在距离的历史事件为记忆对象,解释集体性质的文化和历史事件存在的合理性、正当性,实现巩固以集体为核心的主体身份认同的目的[7]。

借由文化记忆的三个维度来剖析海派旗袍文化,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海派旗袍文化的认知,还有助于了解其如何从文化符号发展成为社会集体记忆进而成为一种文化记忆,并与时代共进,形成上海地区独有的服饰文化。

4.文化自觉理论

费孝通先生将“文化自觉”定义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可以促进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及所处文化环境的反思,判断文化的发展方向,使文化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8]。

海派旗袍是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演变发展、逐渐形成的海派风格服饰,是传统服饰文化在多元文化世界中求新求变、包容创新的产物。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时代,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海派旗袍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其文化主体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文化自觉理论尊重文化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有助于海派旗袍文化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确立位置,找到适应模式,在交流创新中寻求“和而不同”的共存共荣路径。

(二) 模型构建

1.文化符号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

各种文化现象都有其相对应的文化符号,符号是人类文化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联结人类与文化的重要纽带。符号通过其能指和所指与文化主体建立联系,使集体中的个体在交流中产生认同的记忆,巩固和传播集体形象。

集体记忆是由文化体系中的符号构建出的一种意义表征,是一个社会集体知识的总和,其以文化符号为基础,塑造个人、集体、民族的身份认同。因此,文化符号是集体记忆的基础和前提,集体记忆依赖于文化符号,文化符号影响集体记忆,符号文化与集体记忆是促进关系。

2.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之间的关系

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彼此关联,在一定情况下相互转化,每当属于集体记忆的事物对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变得不可或缺时,它就会被提炼并加入文化记忆中;如果原来的社会结构改变,最初属于文化记忆的事物不再具有其意义,它就会慢慢被淡忘。集体记忆只有在被转化为文化记忆后,才有可能变得愈发牢固,成为相关集体成员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在集体记忆向文化记忆转化的过程中,记忆发挥着媒介的作用。

3.文化记忆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关系

文化记忆中的内容必须不断地与现实生活中社会群体的记忆产生新的联系并被个体记住,随着个体对这一内容的吸收,个体除了个人认同和社会认同之外也获得了文化认同。文化记忆理论强调文化记忆在传承过程中作用于个人、社会和文化的认同本质特性。

文化自觉关注的是某种文化的发展趋向和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发展路径问题。文化自觉是个艰巨的过程,需要文化主体认识自己的文化,了解其他不同的文化,并善于反思,取长补短,取得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找到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文化记忆,集体中的个体建立并培养共同的身份和归属感并构建身份认同。文化主体只有在对自身所处的文化建立起认同感的情况下,才会主动了解和反思自身所处的文化和文化环境,从而进行自主性和创新性的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认同本民族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进一步加深文化记忆,实现文化传承的有序推进。因此,文化记忆促进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建构过程也是巩固文化记忆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的影响关系。

4.理论关系总结

通过理论关系的梳理,本文构建了文化传承路径三层次理论模型(图1)。其中文化符号理论是基础层次(第一层次),文化符号理论是文化的基础组成部分,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基于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集体记忆理论和文化记忆理论是第二层次,集体记忆在记忆媒介的作用下向文化记忆转化,文化通过记忆的三个维度与时代共进;文化自觉理论是第三层次,文化自觉通过文化主体的自知、反思和自信为文化传承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内生性动力。

图1 文化传承路径三层次理论模型

(三) 路径探索

基于上述理论模型,总结出海派旗袍文化传承路径:文化符号是海派旗袍文化的基础组成部分,文化符号的质量对海派旗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关系到文化发展方向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的全面性;个体通过与文化符号的互动,并在集体中交流、共享和传播自身对于文化符号的记忆,从集体层面产生对海派旗袍文化符号的记忆,即集体记忆;在记忆媒介的作用下,集体记忆向文化记忆转化,形成稳固的海派旗袍文化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受众不断建立对海派旗袍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的认同感;文化受众认同自身文化,对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有归属感,才会乐于了解和反思自身文化,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大环境中,始终保持对海派旗袍文化的文化自信,积极探索新的文化传承路径,融入时代精神,不断丰富海派旗袍的文化内涵,使其符合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要求,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也能保持可持续的传承和发展。

三、数字时代海派旗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 数字化对海派旗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1.有利于海派旗袍数字图像数据建设

海派旗袍传统的展示和保存方式是使用实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服装的老化不可避免,书籍也不能永久保存。数字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等数字设备将海派旗袍的实物及图片书籍等进行数字化采集、记录和数据转化,进而建立海派旗袍数据库,这不仅可以弥补一些传统保护手段的不足,也可以促进海派旗袍资料的再利用,降低文化受众获取信息的成本,使受众能及时便捷地获取海派旗袍的相关信息,有利于海派旗袍文化信息的分享和传播。

2.有利于获取与海派旗袍文化相关的数据

用户通过数字平台浏览、获取海派旗袍的相关信息,会在后台留下浏览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到用户对海派旗袍文化的偏好,判断海派旗袍文化的发展方向,促进文化反思,为海派旗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有利于文化自觉的建构。

3.为海派旗袍文化提供高效的传播途径

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数字媒体获取信息,将文化传承与数字技术、数字传播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应借助数字化平台的影响力,开展线上海派旗袍文化推广,加大对海派旗袍的宣传力度,依靠数字传播迅捷高效、实时互动的特征,扩大传播范围,提高海派旗袍文化的宣传推广效率,使海派旗袍的文化内涵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让受众真正了解海派旗袍,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4.为海派旗袍文化提供多样的展示方式

数字技术中的虚拟再现技术可以将海派旗袍以虚拟的方式还原,并通过VR沉浸式体验、虚拟时装秀等展示方式呈现给观众,使展示方式多样化,营造深度体验的氛围,带给观众新鲜奇特的视觉感受。数字展示方式充分考虑参观者的体验效果,不仅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而且还能避免海派旗袍实体受到不利影响,可以在保护海派旗袍服装的同时全方位对海派旗袍文化进行传播。

(二) 对海派旗袍文化数字平台建设的建议

1.海派旗袍文化数字平台应对海派旗袍文化符号有深入、准确的了解

文化符号是文化的基础,各海派旗袍文化数字平台为确保其传播的文化符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通过平台对文化符号进行数字化展示之前,应当对海派旗袍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知,不仅要筛选出高质量、高价值的文化符号能指部分,也要向受众准确传达海派旗袍文化的所指部分。文化符号的能指部分能够让受众更直观地了解海派旗袍文化,而所指部分能够让受众理解海派旗袍文化的真正内涵。各种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增强海派旗袍文化符号展示中的体验感,突出文化资源的深刻内涵,如利用高清摄影、3D扫描技术实现海派旗袍文物的数字化采集,使用户可以360度查看海派旗袍的图案、结构及工艺细节,利用各种动态图讲述与海派旗袍相关的文化故事,引发用户主动学习海派旗袍文化的兴趣。同时,要认清数字媒体碎片化的事实,将文化符号要素拆解成微小版块,突破不同媒介之间的传播藩篱,向文化受众及时推送相关资讯,方便用户多渠道接收和反馈信息,拓展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加深用户对海派旗袍文化的印象。

2.海派旗袍文化数字平台应重视集体记忆对文化记忆构建的作用

集体记忆阶段是形成文化记忆的过渡阶段,在文化传承路径中起重要作用,集体记忆只有转化为文化记忆,才能变得越发牢固,在社会中发挥作用。海派旗袍文化数字平台应当重视记忆传承,展示具有历史回溯性的文化信息,唤醒受众对于文化的记忆。平台还应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交流海派旗袍文化知识以及相关的工艺等,并通过数字平台积极宣传,也可以开发在线课程,学习、传承海派旗袍工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重塑受众对于海派旗袍文化的记忆。记忆共享方面,应当利用数字手段对海派旗袍文化进行数字化保存和系统性整理,为海派旗袍文化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音频、视频及三维数据提供数字化存储、展示、检索等手段,建立数据库,实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共享,允许用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实现最大限度的文化资源利用和共享。记忆交流也是集体记忆建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应当增强平台运营者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完善平台中的互动交流功能,如设置发布、评论、点赞、关注、分享等功能,使用户可以在平台中分享感兴趣的海派旗袍文化相关话题,交流心得体会,在交流中加深对海派旗袍文化的认知;这些功能也便于平台文化信息的转载,实现传播者与受众身份的转换,实现文化信息的二次传播;平台也能够及时获得反馈,跟踪分析用户需求,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向。

3.海派旗袍文化数字平台应重视文化受众的文化自觉建构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理解与欣赏,是用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了解自身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懂得反思自身文化,取长补短,主动思考自身文化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发展趋势。构建文化自觉是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条件,海派旗袍文化数字化平台应重视文化受众的文化自觉建构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否能强化用户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是平台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应认真筛选平台中的内容,确保向用户呈现高质量的文化信息,提高用户黏性,突出用户海派旗袍文化爱好者的身份。同时,积极向用户宣传海派旗袍的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增强用户的文化认同感。在构建用户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基础上,需要着重关注文化创新,以文化精神为内在依托,推动海派旗袍文化的现代转化。数字平台应该利用好海派旗袍文化的文化符号、思想观念、造型审美等,发挥艺术设计在文化资源整合和跨界联动方面的优势,以设计带动创新,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并结合时代元素,以新颖的形式缩短文化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塑造受众的创新思维,以积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海派旗袍文化。平台应持有兼容并蓄的文化态度,不断汲取创新活力,促进海派旗袍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开启文化创新之局。

四、结语

海派旗袍在中国传统服饰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既彰显了中国服饰的审美趣味,又融合了西方服饰的特点,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本文首先总结了海派旗袍的文化特征,其次从文化符号与集体记忆、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文化记忆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关系出发,构建出文化传承路径三层次理论模型,最后结合数字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和影响因素,对海派旗袍文化数字平台的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海派旗袍的美是一种文化之美,在数字化时代应当不断探索海派旗袍文化保护与传承方式的可能性,使其经久不衰。

猜你喜欢
海派旗袍符号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我来说说旗袍美
海派剪纸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旗袍找不同
变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