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军
摘 要:新形势下,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企业需要创新内部经济管理体系。为实现这一目的,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了企業当前经济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创新策略与创新发展注意事项。通过研究,实现了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促使企业内部运作更加高效、稳定,提高了企业的社会职能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经济运作;经济管理体系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市场逐渐步入新的格局,新形势悄然而至。新形势的到来不仅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因此,不少企业在新形势环境下出现了多方面的不适应感,其中就包括经济管理体系,存在比较明显的滞后性,难以在新形势下抓住发展契机。着眼于此,企业纷纷意识到自身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对内部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创新改革,故如何创新改革成了企业关注的问题。由此,为了帮助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改革,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新形势下我国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因此改变了传统市场环境,使得很多企业内部管理方向发生转变,从以往的生产型管理变为经营型管理。这种转变意味着企业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面对这一局面,继续沿用传统经济管理体系会导致企业因经营能力不足而无法应对市场竞争,不利于企业整体发展,因此现代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也为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必须对自身内部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其二,新形势使得我国逐渐脱离了传统工业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方向迈进,因此,企业如果继续按照工业经济的方式进行经济管理,势必会与国家经济发展脱节,这对企业自身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均不利,因此,企业要创新内部经济管理,让自身成为知识型企业。其三,面对新形势中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所面临的经济竞争压力更大、竞争格局更为复杂,滞后的经济管理体系无法让企业继续保持强大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对内部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市场格局。其四,企业作为商业组织,具有较强的逐利性,但要获得应得利润,企业就必须保持先进发展态势,否则必然落于人后。因此,从企业个体角度出发,即使单纯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企业也应当创新内部经济管理。
总体而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创新势在必行,同时,由于我国步入新形势格局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初期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如果不能快速适应,将会对整体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故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有紧迫性的要求。
二、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主要问题
1.管理理念滞后
受历史因素影响,国内很多企业在新形势到来后,依旧采用传统管理理念进行经济管理,但事实,上新形势下传统管理理念已经不适用,会导致企业经济管理目标、方向滞后,或发生偏差,因此对企业经济发展不利。例如,因为管理理念滞后,所以管理人员难以找到正确的工作方向,不能科学把控企业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使得企业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失控,且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导致企业经济管理理念滞后的原因有两种:其一,当前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重视新形势带来的影响,固执己见,或盲目沿用传统管理理念;其二,更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新形势给自身带来的影响,也非常重视管理理念的创新,但因为缺乏思想指导,不知该如何创新,而被迫沿用传统管理理念。无论何种原因,如果广大企业继续沿用传统管理理念,那么将不断拉大企业本身与外部市场环境之间的差距,最终导致企业经济发展与经济环境脱节,这个后果是企业乃至国家无法接受的,因此,企业管理理念滞后问题应引起重视。
2.管理机制与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企业逐渐发现自身经济管理成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现象的成因有很多,但从经济管理体系的角度来看,主要成因为:其一,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经济活动难以有序推进,并且出现了管理内容不够丰富等类似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内部经济运作的稳定性。例如,一些企业的经济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企业在经济管理中不能很好地把控成本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平衡,加大了经济风险的发生率,不仅导致企业经济发展畏首畏尾,还在风险隐患的作用下,导致内部经济运作不稳定,经济活动经常被迫搁置、暂停,弱化了企业经济发展效率。同时,企业所面临的不仅是外部风险,还包括内部风险,此类风险多为人有意为之,相关行为属于典型的违规、违法行为,对企业经济发展有严重影响,然而,不健全的经济管理机制使得企业内部监管部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类似行为依然偶有发生,导致企业经济价值大幅降低。其二,企业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提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当前很多企业提出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因此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一些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中缺少权责边界的相关内容,使得企业高层频繁干预经济管理岗位的工作,弱化了该岗位专业人员的职能作用,且暴露出企业高层专业性不足、工作主观化等缺陷,自然导致企业难以取得理想的经济管理成果。
3.管理模式传统与管理方式配套基础滞后
多数企业采用的经济管理模式、方式比较传统,导致企业难以取得理想的经济管理成效。相关问题主要为:其一,经济管理模式方面,企业为了保障自身收支平衡,针对自身经济运作会提出多方面的限制性要求,且出于“收益最大化”的逐利性目标,企业对于支出的限制往往非常极限,并通过审核管理模式对此进行管理。例如,企业工作人员为了执行下一步工作,向企业提交了资金申请报告,而企业审核部门会对报告中的工作资料、资金申请额进行对比,如果判断出资金申请额与工作资料背后的实际资金需求不符,就会驳回申请,要求削减资金申请额。这种模式对企业的工作开展不利,也限制企业业务范围拓展,还会给工作人员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同时,通过这种管理模式未必能让企业取得更多收益,事实上,多数情况下工作人员因为资金不足,不得不更改工作计划,使得计划不完善,所以最终成果带来的收益反而更低。其二,经济管理方式方面,企业一贯使用的是预算管理法,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即使在新形势下也能继续使用。但在新形势环境下,企业在经济管理时要处理的经济信息量级、类型明显增多,此时预算管理法出现了配套基础滞后的问题。例如。很多企业在预算方案编制环节都会出现漏项,这种情况往往就是因为企业没有深入分析信息所导致的,但繁杂的信息无法通过人工进行深入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未建立配套的信息分析基础。
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与注意事项
1.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1) 革新管理理念
新形势下,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的缺陷愈发明显,因此企業要明确意识到传统管理理念的不足,理应着手革新理念,为后续经济管理创新奠定基础。为了确保企业能够顺利革新理念,地方政府及学术领域要给企业提供思想指导帮助,促使企业管理人员认知提高,推动企业管理人员理念发展。创新后的管理理念能够给企业新形势经济发展提供明确指向,提高企业经济运作的先进性,这样管理人员就可以准确根据企业经济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力,保持企业经济健康态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应对新形势下的竞争压力,并且有能力抓住发展契机,促使自身并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后的管理理念主要强调两个要点:其一,虽然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格局瞬息万变,但很多变化都是可以提前预测的,因此,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应当抱有超前意识,预先分析未来变化,并从中做出正确选择,然后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就能与他人竞争,抓住契机,谋求发展。其二,经济管理不能着眼于眼前利益,拒绝进行任何大额投资,相反要将目光放长远,关注投资对行业、社会的帮助,这种帮助会给企业带来长足的经济收益,提高企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另外,管理理念不能只在管理人员层面上革新,事实上,企业内部所有人员都应当做到理念革新。出于这一目的,管理人员要将自身作为全员理念革新的起点,先实现自身理念革新,然后发挥自身在工作中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将新理念传递给其他员工。例如,管理人员要做好工作榜样,或者加强日常思想教育,让其他人员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有新的认识,这样他们才能在工作中彻底贯彻理念。同时,这种方式也能更好地激发每一名企业人员的作用,促使他们能更好地负责自身工作,为企业发展而努力。例如,管理人员为了推动企业发展,总是将自己得到的利益分配给其他工作人员,无形中传递了“集体利益为先”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新经济管理理念的核心内涵之一,能感染其他工作人员,由此达到目的。在此基础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不再与新形势经济市场脱节。
(2) 完善管理机制与制度
首先,针对管理制度,企业必须全面分析当前经济管理制度的缺陷,秉持完善制度的目标,针对缺陷提出新制度。不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缺陷不同,缺乏权责明确边界是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种,针对这个缺陷,企业应提出的制度为:其一,无论高层、中层、基层,所有岗位之间都存在明确的边界,在边界范围内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由对应岗位负责,其他岗位在非特定情况下不允许干预,且如果必须参与(参与不等于干预)相关工作,相关岗位也是工作中的主导,不允许发生越权管理问题。其二,针对高层会干预中基层经济管理人员工作的情况,高层人员只具有工作监督权、监督管理权,代表高层人员只能对基层工作进行监督,只有在监督发现明确问题后才能接手干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变得完善,而完善的制度可以让企业取得更加理想的积极管理成果,代表企业能够在新形势市场中充分展现自我,积极推动社会发展。
其次,针对管理机制,企业最需要新建的机制就是经济风险管理机制,该机制又包含了外部、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外部风险管理机制主要以外部风险信息分析为主,要求相关人员做好外部市场信息、数据采集及分析工作,要求定期提出经济分析报告等资料,以便企业经济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资料把控市场动向,科学调整企业经济发展战略。内部风险机制主要以内部监管为主,对于内部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问题进行全面监督,方法上可以考虑采用全员监督、最高层管理的形式,能够提高监督力度,加强机制约束力,保障管理公正性,同时实施经济责任管理体制,发挥经济管理作用,让所有问题无所遁形。
(3) 创新管理模式与管理方式
针对经济管理模式,审核管理模式可以继续使用,但其审核思想目标要进行创新,即所谓的“收益最大化”,事实上是指合理范围内的最大化收益,而不是理想化的最大化收益,企业要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审核管理模式中,审核的最终目标应当是“优先保障投资成本符合项目推进要求,确保工作项目开展可行性,然后再考虑经济投入是否过多”。由此,表面上可能使企业投入的成本增大,但事实上企业能够回收的效益更加稳定,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收益最大化”。
针对经济管理方式,企业要积极补全预算管理法的配套基础缺陷。例如,为了避免预算方案编制出现漏项问题,企业可以引入大数据、智能技术等来采集、分析所有市场经济信息、数据,然后整理出全面的资金项目,这样就不会出现漏项问题。除此以外,相关技术的作用不限于此,企业预算管理法配套基础缺陷也不尽相同,故企业必须实事求是,深入分析配套基础缺陷,活用技术手段等补全,确保预算管理法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支撑企业做好新形势下的经济管理工作。
2.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中的注意事项
很多企业在自身经济管理创新发展工作中,都会将目光聚焦于企业本身,因此会忽略一些细节问题,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这使不少企业在经济管理创新发展中遇到很多困难,故这个问题应当引起企业重视。当前,企业工作人员综合素养问题的主要表现在非专业素养、先进技术素养方面:其一,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使得很多岗位的职能变得丰富,如财会等岗位不仅要负责财会工作,还要负责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具备财会、管理两项职能,但在岗人员可能只具备财会专业素养,管理素养不足,这就是非专业素养不足的一种表现。其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引入了智能技术、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人员理应使用这些技术开展工作,但很多工作人员对此类技术不够了解,无法合理使用,说明人员存在先进技术素养不足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建议企业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工作,如定期举办培训会议,围绕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发展变化,对人员进行非专业素养、先进技术素养方面的培训。同时实施竞岗管理、绩效激励方的法,调动工作人员个人发展积极性,促使他们加强个人学习,完善个人能力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
四、结语
综上,新形势给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也给企业经济管理带来了挑战,企业应当勇于面对挑战,正视自身经济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全面改进,实现经济管理创新目标。通过创新改革,新经济管理体系将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能够在新形势环境中更好地发展,这不仅对企业自身有益,也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奕臻.探究行政管理理论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10):40-41,158.
[2]付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路[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18):9-11.
[3]宋靖.经济新常态下国有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的思考[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2(10):178-179.
[4]王凯.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成品油零售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创新[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2(01):201-203.
[5]钟昌宝,胡彤,林浩然.数字经济背景下知识管理对企业即兴能力的影响——基于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22(24):11-16.
[6]谷磊.基于目标管理的企业经济管理办法及优化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09):74-76.
[7]周艳艳.关于乡镇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05):106-108.
[8]言娟,王陈璐,陈毅,等.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1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