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飞
(北京市南口农场有限公司 北京 102202)
随着北京地区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的陆续实施,一道绿、二道绿及平原生态林环绕首都的格局逐渐形成,人工林存量不断增大,造林理念不断发展,植物配置要素趋于多样化,以及城市居民对周边绿色活动空间需求的不断上涨,绿化造林和森林经营的主要矛盾点开始从数量够不够向质量好不好转移,造林目标从功能单一的传统防护林逐渐演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多功能生态景观林,人工林养护管理从林木保活向森林经营转变,如何营造近自然、多功能的混交林,实现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经营,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乔化果树更偏重果品生产的经济价值,并不注重果树的景观与生态价值。北京地区有着丰富的果树资源,果树品种繁多,栽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相对成熟。相对矮化果树和藤蔓类果树,乔化果树树干挺直,姿态优美,更适合与常规绿化树种搭配造景,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等潜在价值[1],具有应用到绿化造林中的实际条件。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在鼓励退林还耕、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进一步发展,是当前绿化造林和果树栽培当前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结合北京市绿化造林、休闲农业、林果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应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乔化果树,开发生态观光及采摘,将人工林与乔化果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融合,成为今后绿化造林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经营的重点,发展空间很大。
植物配置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造林树种的多样性属于当前研究热点,目前城市园林绿化中关于观赏果树的研究及应用较为普遍[2-4],已经开始使用多种类型的观赏果树,但由于北京地区气候条件的限制,仍存在资源开发不足、可应用品种有限等问题,果品生产常用乔化果树的应用范围较小[1],而关于乔化果树应用于北京市百万亩造林的研究尚少,实际应用时缺乏理论性指导,果树配置未能达到理想状态。因此,依托当前两轮百万亩造林现状和现有的果树栽培体系,系统性分析果品生产常用究乔化果树的应用现状、应用价值及其具体应用途径,可以发掘乔化果树资源的潜在价值、开拓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打造多功能高质量的城市森林、优化人居环境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长远意义。
北京地区林果业栽培经验丰富,生产历史悠久,乔化果树主栽品种有苹果、梨、山楂、樱桃、李、杏、桃、枣、柿、桑、核桃、石榴、板栗等。花、果、叶、型均具有一定观赏性,在色彩、季相、层次上均能满足不同园林绿化功能的需求。这些乔化果树在长久的栽培历史中已充分适应北京地区的自然条件,应用于园林绿化中易成活、便于栽培管理,并能突出本地特色。
目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观赏类乔化果树的应用日益增多,北京地区常用树种有银杏、西府海棠、北美海棠、紫叶李、碧桃等,常作为城市街道的行道树或庭院造景,在公园绿化和百万亩造林中也有所应用,已经成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备果品生产功能的乔化果树当前应用程度较低,主要作为小区宅院的庭荫树和部分厂区、办公区的绿化点缀,在两轮百万亩造林中应用极少,以北京市南口农场所属4000.89 亩造林地块为例,首轮百万亩造林仅涉及君迁子等极少数品种,应用比例低于3%,新一轮百万亩造林有所提高,桑、柿等少数树种作为食蜜源植物获得了小范围应用,应用比例小于10%。
在两轮百万亩造林的新增造林、原有林的林分结构调整及林窗空地的林下补苗中,乔化果树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比其他常规绿化树种,乔化果树具备多样化的观赏特性,形态丰富的花、果、叶、型均可给人不同的观赏体验与感受。季相变化也是果树观赏价值的重要体现,根据季节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观赏效果。在百万亩造林中和其他绿化树种搭配、合理运用这些观赏特性,能够营造独特的森林景观、开发风景林旅游资源。
乔化果树最主要的观赏特性是观果,不同品种果树的果实大小、形状、颜色各异,极具观赏价值,如富士苹果果实为粉色,杏、黄金桃果实为金黄色,柿、樱桃、毛樱桃、枣、石榴、山楂果实为红色,李果实为紫红色,黑柿果实为黑色,三白石榴、白桃果实是白色,且随着果树育种的发展,当前乔化果树果实的形状和色彩日益丰富,有些同一树种不同品种之间果实颜色外形多变,如梨有黄色、红色、绿色品种,苹果有粉色、红色、黄色、绿色品种。有些特殊品种的果实果形奇特,如蟠桃、茶壶枣、蟠枣、磨盘柿等,观赏价值较高。部分树种如枣、柿、海棠、山楂等的果实成熟后不易脱落,叶落之后仍能悬挂于树枝上,能宿存至冬季,观果时间较长,累累硕果挂于枝头,在秋冬色彩匮乏的北京地区极具观赏性,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北京地区乔化果树的花期以春夏为主,花色和花形丰富,开花数量极多而美丽,桃、梨、石榴、樱桃、杏、李、苹果、海棠等均为北京传统观花树种,深受居民喜爱,部分树种可在花期散发出浓郁花香,弥补了常规人工林地春夏缺乏色彩和香味的遗憾。乔化果树的叶形叶色多种多样,同样具备观赏价值,柿树、海棠、石榴、板栗、山楂等树种的叶色还会随季节变化,呈现出金红色、红色等色彩景观,可以搭配种植,形成色彩多变的季相景观。
相比树形低矮、畸形怪异的矮化果树,如矮化苹果、矮化桃等,及杂乱无章、需要精细修剪造型的藤蔓类果树,如葡萄、猕猴桃等,北方乔化果树主干挺直,树姿端正、树形匀称优美,且大多枝繁叶茂、冠大荫浓,尤其是核桃树等,天然适合与常规绿化景观树种搭配观形。冬季落叶后其枝、干、树皮形色可展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如桃枝型自然弯曲,苹果主干挺拔侧枝整齐,而垂枝桃、垂枝杏、垂枝李、垂枝国光等垂枝型果树,有和垂柳一样的下垂枝条,杏、山杏、樱桃、李冬季枝条呈红色、山桃枝条呈古铜色,枣、石榴树皮粗糙古朴,柿、君迁子树皮具有长方型裂纹,核桃、板栗树皮有纵沟,梨、山楂树皮光滑。大多果树耐修剪,应用于绿化造林时可通过修剪塑造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变的树形,作为造型树布置于重点区域,部分树种的天然树形本身就很奇特,如龙须枣、龙爪桑等,可以直接作为景观点缀。
2.2.1 丰富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累累硕果一向是丰收和喜庆的象征,柿树秋季果实挂在枝头,寓意丰收或事事如意,桃寓意长寿,苹果寓意平安,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山楂寓意红红火火等,这些果树自带的文化属性流传已久,深受国人重视,在原本仅有生态防护功能的林地中加入乔化果树,可以为单调乏味、功能单一的生态景观林地增添精神寄托,丰富文化内涵。相对目前常用的观赏果树,用于果品生产的乔化果树结实多、果实大,更能突出朴素的美好寓意。
2.2.2 强化城市森林功能
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深入,城市居民对周边绿色空间的渴望日益增长,且很少有机会接触传统林果业,,应用乔化果树营造树种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景观,集观赏性、趣味性、科普性于一体[5],可以扩展林地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城市森林功能,为市民构建休闲观光、游憩、娱乐、体育锻炼和科普教育的一体化场所,让城乡居民有认识果树和相关果树知识科普教育的机会,近距离接触果树的各个生长期,提升城乡居民的绿色获得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
2.3.1 改善局部环境、降低农业污染
乔化果树在遮荫、降噪、防风固沙、调温调湿、保持水土、滞尘和净化空气等方面具备与一般绿化树种相同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小气候。且部分树种在生态保护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如柿树能长时间耐受二氧化硫,山楂对氯和氯化氢抗性良好,苹果、桑可以有效吸附降解硫化氢,核桃除在防尘、滞尘方面表现优良,整株可挥发杀菌性物质减少自身及周边树木的病害发生率。同时乔化果树在林地内近自然式的分散混交式栽植,降低了单一果树树种间相互传播有害生物的几率,减少了农药的大面积使用,有效避免了常规果品生产的农业污染。
2.3.2 拓展造林树种、维持生物多样性
可以丰富造林树种,使人工林由原本树种简单、树龄统一、树高一致的单林向多层、异龄、混交的近自然林转变,林分结构更趋合理,以培养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苹果、桃等果树是优良的食源植物,枣树等更是传统重要蜜源植物之一,能很好的吸引蜜蜂、熊蜂、食蚜蝇等传粉昆虫,并为喜鹊、乌鸦、刺猬等天敌性鸟类或小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在绿化林地内栽植乔化果树,可以提高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大规模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平衡,可以作为北京地区林分结构调整和营造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的重要措施之一。
2.4.1 果品收益
乔化果树产出的各种果品本身具备经济食用价值,经济效益高于大田作物,远高于一般绿化树种。由于采用近自然混交林的经营模式,农药及肥料用量也大为减少,利用林地栽植还避免了大多数果园由于种植时间久导致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积累问题,可以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无公害绿色果品,依托北京城市圈内的水果消费市场,借助百万亩造林地处北京城市圈内的地利优势,前景可观。作为林花、林药、林油等之外的林果模式,能提高生态景观林的直接收益。林地周边具备条件的还可以开展林果种植示范,进一步开发类似林田模式的林园模式,建设特色主题的生态果品绿园,采用“林园融合”生产果品。
2.4.2 开展休闲旅游
随着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北京城市居民对于生态旅游、农事体验等需求的与日俱增,这将进一步促使乔化果树价值的充分发挥利用。结合林下经济、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业态,根据市场需求、林地特色以及乔化果树生长特点,结合两轮百万亩造林配套的诸多村头片林公园、郊野公园等完善基础设施,在适宜地块内规划建立观光采摘区,充分展现具有田园风光的森林景观和林园相协调的自然郊野风貌,吸引游客在不同时期前来观花、观果、采果,开展休闲采摘、生态旅游、观光游憩、植树、树木认养等经营活动,让游客直接参与果树的栽植养护与果品的实地采摘品尝,带给游客更加丰富、有趣的体验。开发第三产业和绿色产业,进一步消除乔化果树相比常规绿化树种人工投入大的缺点,林、果、旅融合,营造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相结合的“三生空间”,开拓消费空间,使果树价值和林地价值互相促进、得到充分的发挥利用。
相对常规绿化树种,乔化果树在前期的树种选择、规划设计、造林时的苗木来源、造林后的养护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难点,这些难点也是制约乔化果树应用的关键因素,如何确保果树中规划、配置、经营等环节的科学性、有效性,充分发挥潜在价值,是乔化果树在绿化造林中大范围应用的前提。
相对于常规绿化树种和景观果树,乔化果树对气候环境的要求更严格。本地区的地形地势、土壤理化性质、降雨量、有效积温、极端气温等各类气候环境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到果树的成活、生长和开花结果,不同树种和品种对气候环境的要求也有差异。北京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多风,春旱秋旱严重,昼夜温差大,夏季降雨集中,易雨涝,对树种的适应性要求较高,露天栽植时要选择耐寒、耐旱、枝条强韧的寒带果树和部分暖温带果树。在选择乔化果树作为造林树种时,尽量应用在本地生产实践中广泛栽培的乡土树种及品种,或已长期引种、被证实本地区生态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及品种,以确保造林苗木成活率、降低后期林木的日常养护难度、减少人工及农药化肥投入,当需要选择外来树种或品种时,不能盲目引种,应先进行局部少量引种实验,根据果树的表现来确定是否大范围推广应用,切不可随意照搬其他地区的种植经验大面积栽植。
乔化果树由于需要产出果品,在管理上较为严苛,因此,在造林或林分结构调整的设计阶段,就需要充分考虑科学规划,分析乔化果树生长所需的温度、水分、土壤、营养、光照、气候等各类条件,明确所应用的果树品种是否与本地条件相符,尽量挑选管理较粗放的树种或品种。具体到某造林地块的树种选择时,应严格遵循“适树适地”原则,提前调查该地块的光照、土壤、地势等立地条件,喜阳树种如枣、樱桃等,要确保栽植地块光照条件良好,郁闭度较低;中性树种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如山楂、苹果、核桃、石榴等,可以与其它高大乔木混种,适当提高郁闭度。当土壤贫瘠或地势较高、易干旱时可选择栽植枣、黑枣、柿、山楂等耐贫瘠树种,土壤盐碱性强时可选择栽植石榴、桃等耐盐碱果树。抗风性强的树种如黑枣等,可以栽植于地块外围,低洼地块可以栽植桑、梨等耐水涝果树。还要考虑到有害生物的防治问题,能传播同种病害的树种分开布置,如地块内栽植有桧柏、侧柏等柏树时,尽量减少苹果、海棠、梨等果树的数量,以防止梨桧锈病的传播。
在应用乔化果树设计造林方案时,应深入调查地块条件,科学布局,遵循统一性、和谐性、均衡性、韵律性的基本造景原则,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景观林体系,最大化凸显果树绿化的各类价值。
3.2.1 季相设计
不同乔化果树观赏特性差异较大,同一树种不同季节的变化也较大,有些树种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如花期、果期内发挥景观效果,可能造成果树景观与季节变化严重脱节。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果树花期、果实期、叶片变色期的长短,与其它绿化树种搭配以有效的突出季相景观,保证果树造景与林地内的四季变化相融合。如观花品种集中栽培形成春季花海,以便市民参观游览,枝叶繁茂的品种成片栽植于路边,利于夏季游客乘凉,秋季观果品种与观叶品种搭配布置,突出丰收景象并满足采摘观光需求,观果品种与油松、白皮松等常绿树种搭配,营造冬季雪景。
3.2.2 配置设计
应分析不同果树外形特点,明确各个树种之间的组合优势来设计组合形式。根据林地内不同位置运用不同的配置方式,采用丛植、群植、列植、林植等方式,因地制宜,营造丰富的景观配置效果。主干道路列植高大茂盛的果树,遮阴的同时突出绿化效果,支路和小路宜栽植树冠小、干高的树种,营造林荫路氛围;林窗空地或林地边缘可丛植杏、桃、梨、苹果等大冠幅果树;林内混交可群植柿、枣、山楂等小冠幅果树。要注意在配置时乔化果树不宜过于分散,应尽量集中配置,以便于后期养护管理。乔化果树一般为大乔木或亚乔木,不同高度的乔化果树树种和绿化树种、灌木、地被等其它植物要素相互搭配,可以营造层次分明的林地空间。同时也应注重色彩的统一性与差异性,避免色彩冲突,如元宝枫、黄栌等秋季变色的彩叶绿化树种,可以与柿、板栗、山楂等成片混种,突出整体效果,或呈块状与其它非彩叶树种搭配,分布于林地内明显位置。
当前乔化果树的主要来源包括苗圃培育的商品苗,果园更新品种或树龄较高的淘汰大苗,以及营养钵栽培的实生小苗等,由于果树商品苗的个体特征与一般绿化苗木差异较大,如果品生产用果树的分枝点一般较低,且多数为嫁接苗,而绿化实生苗木的分枝点要求较高,部分地区禁用嫁接苗,受果树栽植现状影响,果树苗木的一致性相对绿化苗木较差,因此在设计阶段不应采用一般绿化苗木的规格、标准或要求,需要考虑实际情况,不同树种分类对待,要想大范围推广,还需制定苗木标准,对苗木来源充分开发。
绿化养护管理是保障人工林各类价值充分发挥的重要工作环节。果树的管理标准相对常规绿化树种更加严格,在果园式生产中一般需要高投入的养管措施才能保证植株健康和高产,不同树种或品种的果树栽培管理差异也较大,应用于大范围造林时,养护投入大幅度下降,管理措施也相对简单,尤其是在水肥管理、修剪造型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均与一般果园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可能会出现树势衰退、果品减产或质量下降、病虫害失控等现象,严重影响其价值。除选择管理较粗放的树种品种、合理选地配置外,还需要采取多种养管措施。
一方面,传统果园由于长期经营及大量施药导致土壤污染及药物残留严重,很难产出无公害绿色果品,另一方面,乔化果树需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规范,才能产出外观美丽、个大的果品,被应用于园林绿化中后,随着管护管理方式的改变,果实的外观和大小会有所下降,影响经济价值。近年来,居民对绿色有机食品越来越青睐,可以利用生态景观林近自然栽植的特点,采取生物防治等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培育无化肥、无农药、无激素、土壤无污染的无公害生态野果,主打风味、绿色、低产量、高品质的果品属性。果实成熟后,会招致游客大量采摘,容易破坏果树或出现登高、踩踏等安全隐患,后期采摘不及时自然掉落的果实也会影响林地景观效果。因此,要加强林地安全宣传与巡查力度,设置警示标志,结合休闲农业深度开发,或分片承包、统一组织采摘。
近年来,在园林绿化中观赏果树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果品生产常用乔化果树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相比常规绿化树种,乔化果树具备多样化的观赏特性,以及较高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乔化果树应用于绿化造林时,在树种选择上应注重乡土树种和适地适树,在实际配置过程中合理运用季相变化和不同类型的配置方式,运用分级分类管护等多种措施提高养管水平,培育低产、高质量的绿色生态野果。
北京地区有着丰富的果树资源,在两轮百万亩造林中应用具有乡土特色的乔化果树,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结合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是人工生态景观林今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举措,在原有造林的林分结构调整和新增造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