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复晓 孙欣悦
隐喻是一种认知单位,具有普遍性,在科技文本中发挥重要作用。土木工程专业科技文本在专业领域研究和技术交流中至关重要,其语言研究必不可少。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科技文本中有大量的隐喻现象,给该专业英语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本研究旨在从概念合成理论视角探究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科技文本中隐喻的异同,并结合实例探究合适的翻译策略,促进土木工程行业的交流与发展。
以隐喻为基础的概念系统主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概念系统构成了人们的感知,也构成了围绕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Lakoff 1980)。韩礼德(Halliday 2000)认为,语言的演变史就是一个将隐喻应用到非隐喻化的过程,即在语言漫长的使用中,钝化具有隐喻特征的语言表达,使其演变为日常用语。
隐喻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学派认为,隐喻是一种表达语言同一性的手段,但是研究只局限于文字与文学方面,如诗歌和修辞。而后,柏拉图学派提出,隐喻是反映人类和语言本质的一种机制,将隐喻的研究上升到了语言层面。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学界对隐喻的研究上升到了思维层面。“概念隐喻”一词最早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被提出,是作者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结合数学概念“映射”对隐喻应用的创新研究。“映射”一词将隐喻概念投放到认知语言学的层面,使得隐喻成为一种认知模式。美国学者福康涅(Fauconnier)和特纳(Turner)提出了“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弥合了概念隐喻忽视潜在文化因素及自身变化因素的缺陷,突出其动态统一结构性心理整合的特点,丰富、发展了心理空间理论的研究内涵。随着其著作《心理空间:自然语言意义建构面面观》(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的出版,概念合成理论正式形成,书中详细描述了概念合成理论网络的四大分属空间:输入空间1、输入空间2、类属空间及合成空间(Fauconnier 1985)。这四个空间均属于不同的心理空间,而认知主体需要将输入空间1 和输入空间2 连接起来,该过程称为“跨空间映射”,两个输入空间共同存在的部分,或具有共同特征的类属空间有选择地进入合成空间,从而形成可定义新事物或者新概念的创层结构(the emergent structure)。整体上看,创层结构的生成是认知整合的过程,也是动态的过程。这也充分证明,概念合成理论对于解释意义的构建和理解具有指导性意义。束定芳(2000)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写道:“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经验用于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隐喻研究角度的几次改变反映了人们生理感知、经验感知等认知能力的提升与拓展。人类感知物质世界后所产生的“印记”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这就为探究不同语言之间隐喻的相似性提供了可能。而生活环境不同,人类的思维不会始终如一地一致,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和解读因此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同一个事物在不同语言间存在不同解读。下面,分析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科技文本的用词特点,将概念合成理论运用到具体翻译实例中,详细探讨概念合成理论在该专业翻译中发挥的作用。
科技文本注重文字的精准使用,实现科学信息的高效传递。因此,隐喻在科技文本中的修辞作用会明显降低,而高效、准确地解释科学概念成为其首要原则(刘成盼、刘东亮2021)。
土木工程专业中的隐喻是专业人士之间的一种集体约定,因此词义具有稳定性(王天宇、余高峰2019)。虽然专业用语晦涩难懂,但是绝大部分源自人们身边的物质世界和积累的经验,其中人体隐喻和动植物隐喻现象较为典型。
土木工程专业中含有大量的人体隐喻,这与人的认知习惯相符合。意象图式以人的感知为基底,借助身体不同部位的知觉建立起与外界的联系,由此在人脑中形成对外界事物的印象或经验,最终跨越从未知到已知的飞跃。抽象的科学概念可以通过形象的人体隐喻具体化(王宁2012)。土木工程专业涉及材料、建筑、运输等领域,建筑材料制作方面的专业术语会借助许多人体部位进行解释,如下(见表1)所示:
表1: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人体隐喻词汇
表1 呈现了土木工程专业中一些以人体部位命名的专业词汇。通过隐喻的方式,许多专业术语结合自身科技含义及作用,借助人体部位进行表达,既实现了抽象复杂科学概念的具体化表达,又实现了语言经济性原则。
自然界不仅包括人类本身,还包括与人类共存的动植物,人类早已将其当成解释未知事物的依据。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许多以动植物或以其习性、外形、特征等命名的事物。整理发现,土木工程专业中含有很多的动植物相关隐喻词汇,以下(见表2)是几例较为典型的动植物隐喻词。
表2: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动植物隐喻词汇
语言不仅仅为人们的日常沟通架起一座桥梁,更是文化的载体。词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自然也体现了文化的异同。下面,探究土木工程专业词汇中隐喻现象的异同,挖掘隐藏在词汇背后的认知与文化因素。
语言在客观规律下产生,人类相同的物质条件、大脑,为思维一致性提供了可能。不同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为探索隐喻的共性提供了可能。
汉语和英语从属不同的语言体系,是不同民族生活环境下的产物,自然会受到不同因素如经济、政治、自然环境等的影响造成语言之间的不同(王紫梦、淳柳2021)。思维方式和认知上的差异使得隐喻在使用和构建上产生不同。下面,基于概念合成理论分析人体隐喻与动植物隐喻形成过程,探索概念合成理论在土木工程专业术语命名中的体现与运用。
相似性是隐喻赖以生成的基础(束定芳2000)。以汉语或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因此也在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认知上产生了相似性。
土木工程专业词汇中出现了人体部位的词汇,如face(脸,面部)、head(头,头部)、foot(脚,脚部)等。face 在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科技文本中十分常见,在描述“砌体”的专业知识中出现频率非常高。根据概念合成理论,人体的面部为输入空间1,位于人体肢体偏上,头部的位置,形状呈平面状,是人体头部的重要器官,堪称门面,形状相对其他部位较为平整。“面”字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来源域,为合成空间提供了组织架构。土木工程专业为输入空间2,包括建筑施工材料、施工器具等元素,是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目标域。“物体形状平整”提供了映射空间的元素,两元素共同映射到了合成空间,构成了组合结构,最终形成了包含人体部位“face(脸,面部)”专业词汇,砌体中的“大面”“顶面”就此得来。而在英语中,通过查阅词典可知face 一词的解释有很多,其中有“the front of the human head from the forehead to the chin and ear to ear”的解释,后来也出现了“a surface forming part of the outside of an object”之意,对应的砌体结构对砖体的描述中便选取了该词,如bed face(大面)、header face(顶面)、stretcher face(条面)等。可见中英两国人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施工材料“砌体”的认知存在相似性。
土木工程专业中也包含许多动植物隐喻,如施工器具中的“叶”字表达:single-leaf masonry(单叶砌体)、inner leaf(内叶)、external leaf(外叶)等。这类词汇中,植物部位“叶”为输入空间1,叶生于植物体枝干末端部位,形状总体上呈薄面状,是土木工程专业施工材料“砌体”的来源域;“砌体部位名称”是目标域。“物体形状总体呈薄面状”为以上输入空间提供映射。类属空间指为输入空间提供的映射元素。在mobile crane(移动式起重机)术语中,起重机的形状与动物鹤的形状十分相似,蠕虫的某些特征与涡轮十分相似,这些相似特征反映了中、英两种不同语言在动物和植物隐喻中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虽然语言之间存在共性,但是文化的不同也会造成认知与思维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用语中,还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中。
U 型骨架是土木工程专业中用于描述施工建筑材料的专业术语。U 型骨架又叫作U 型龙骨,是施工建筑时常用的吊顶材料,因为在整体建筑中起支撑作用,所以汉语便以“骨架”命名。从概念合成理论视角看,该词的输入空间1 为“人身体中的骨骼”,包括骨骼的支撑作用。在人们的认知中,“壳”含有“保护、支撑”的意思,这虽然与该器具的科学作用产生了映射,但也体现出了中英文隐喻之间的差异。此外,支柱的汉语、英语不同表达也体现出不同语言之间隐喻上的差异。在“支柱”的英语表达leg member 中,输入空间1 为“人的身体部位,腿部”,腿位于人的身体下部,呈两条长条状,对人体起主要的承重与支撑作用;输入空间2 为“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名称”。“承重与支撑作用”为两个空间提供了映射元素,形成了英语中leg member 的表述。而在汉语中选取了“柱”这一具有典型支撑象征的名称,体现了汉语表达正式、保守、较为含蓄,而英语用词形象、具体、更加直白。这也将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性非常直观地体现了出来。
了解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中隐喻现象的内涵,便进一步为翻译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中的隐喻现象作了准备。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探讨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中隐喻词的翻译策略。
依附于行业产生,语言自然会受到行业实际操作与专业技术要求的影响,变得晦涩难懂。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科技文本中含有大量的人体隐喻与动植物隐喻词汇。这些词汇的使用会大大增加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科技文本的趣味性,实现更为生动、形象的信息传递。对所选文本翻译进行分析,发现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中以人体隐喻和动植物隐喻为代表的专业词汇可采取“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经上述分析可知,中英隐喻中包含许多语义、文化完全对应的词汇,这类词汇的翻译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够实现隐喻词在土木工程专业汉英双语的完美对应,还能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保留隐喻概念在土木工程行业命名中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例1:
原文:External walls with just one wall built in bond are called single-leaf masonry.This structure to erect in terms of craftsmanship,has to perform all the functions of an outside wall.
译文:仅连接一片墙体的外墙称为单叶砌体。此种结构工艺上易于安装,但却具有外墙的全部功能。
例2:
原文:A cantilever footing is a component of a building’s foundation.
译文:悬臂基脚是建筑物基础的组成部分。
例1 中的leaf 和例2 中的foot 属于土木工程术语命名中的隐喻用法,虽然处于不同语言中,但是语义完全对应,可以采取直译法。
意译本质上是将其他语言的概念进行转化,用目标语受众所熟知的概念或意象描述源语所要传递的信息。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对于这类隐喻词汇,译者可以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即丢掉源语文化对某一工程概念的束缚,采用目标语言中所接受的概念。
例3:
原文:The bricks have to be reinforced as to stabilize the structure and erection requires a crane or mobile crane.
译文:运输过程中需对砌体加固以使结构稳定,安装时需要动用起重机或移动式起重机。
例4:
原文:Peripheral tie beams can be made in the form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or U shell under the ceiling,or of appropriately reinforced ceiling strips.
译文:外围的连梁由钢筋混凝土梁或楼板下的U 形骨架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板带组成。
例3 与例4 中的两个隐喻词汇显然无法实现汉语、英语之间的完全对应。工程技术文本需要译者在熟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翻译。在遇到隐喻词汇时,译者要使用所储备的知识认真辨别,充分了解当前词汇所在的特殊语境及其对应的科技含义,将原文所要传达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出去。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中含有较多人体隐喻和动植物隐喻现象。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土木工程专业中英、汉隐喻词的共性和差异性,探究蕴含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心理机制,发现隐喻将复杂抽象的科学概念具体化表达,增强了该行业专业的趣味性。同时,针对隐喻的异同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旨在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带来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