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桂发
矗立于泰州市姜堰区南大街 219号的曲江楼,始建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前后,因位于通扬运河的拐弯处,故名曲江楼。1940年夏秋,新四军东进抗日,9月中旬解放姜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随即进驻曲江楼,总指挥陈毅下榻楼上西房间。之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陈毅在这里召开苏北八县军民代表会议,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做了大量的统战工作,为后来黄桥决战胜利、打开苏中敌后抗日新局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抗战时期,姜堰是苏中重镇、苏北粮盐集散地。当时姜堰镇内货栈粮仓林立,粮食堆积如山,有“金姜堰”之称。但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下令驻扎在姜堰的保安第9旅张少华部对新四军实行经济封锁,断绝粮源,企图将新四军逐步压缩至沿长江狭小地区。为粉碎韩顽阴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决定攻取姜堰。
1940年9月13日,姜堰战斗打响。王必成率领新四军第二纵队从东北方向展开主攻,陶勇率领第三纵队由西面和南面进攻,叶飞的第一纵队在白米、马沟一带阻击韩顽的援军。二纵队挑选了约两个排的勇猛精干的战士组成“勇敢队”,向姜堰纵深突击。突击队由共产党员带头渡河,队员们用橡皮包裹住马刀和铁剪,砍开或剪断电网,从碉堡之间的缝隙中猛插进去,打开一个缺口。他们首先敲掉了保9旅司令部,再由里向外打,内外夹攻,经一天一夜的激战,终于攻克姜堰,歼敌千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和其它军用物资。保9旅旅长张少华化装成商人,从东街丁家巷仓皇逃跑。
姜堰战斗打响后,周边群众踊跃支援新四军,配合部队运送伤员、清扫战场。9月14日战斗结束,姜堰第一次获得解放,新四军受到老百姓的夹道欢迎,工商界代表还向部队赠送月饼以示慰劳。受“勇敢队”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所感染,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李增援、章枚激情创作了战斗歌曲 《勇敢队之歌》,在根据地广为传唱。
姜堰解放后,曲江楼成为新四军部队的指挥所。在这里,陈毅运筹帷幄,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交苏北各界贤达,与他们肝胆相照。为保持政治上的主动,陈毅再次表明“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初衷,并亲自或派人四处奔走,联络各界代表,呼吁重开谈判,以求合理解决纠纷。由于新四军团结抗战旗帜鲜明,海安韩国钧等许多上层人士和八县代表四五十人应声响应,出面斡旋。但韩德勤却乘机要挾:“新四军如有合作诚意,应先退出姜堰。”他认为新四军不会放弃姜堰,这样一来可以混淆视听,制造摩擦的新借口。一些代表也认为韩德勤要价太高,新四军必定不答应,和谈必将失败。
面对韩德勤的无理要求,出乎士绅们意料的是,我方毅然答应让出姜堰。9月27日,在曲江楼召开八县军民代表会议,陈毅慷慨陈词,表明我方顾全大局、相忍为国的民族大义,但也要求对方履行诺言,“如省韩必欲置我党我军于死地,我方也只有自卫这一条路可走”。陈毅的一番言词,得到与会代表的赞扬和支持。黄桥爱国名士朱履先说:“如果你们退出姜堰,省韩还来进攻,则是欺人太甚,万分无理,不但欺骗了你们,也欺骗了我们,必遭到苏北人民共弃!”
陈毅在姜堰期间,不单得到了各界人士政治上的支持,还得到姜堰商会广大商户的大力资助,筹集到充裕的粮棉等军需物资,打破了韩德勤的经济封锁。同时,粟裕等预先在黄桥进行了战场勘察,为防止韩德勤耍两面派制造摩擦做了两手准备。
9月30日,新四军履行诺言,撤出姜堰。但韩德勤却认为新四军退出姜堰是示弱,再次蛮横地提出新要求:“新四军一定要撤出黄桥,开回江南,才可进行谈判。”各界人士听到消息个个愤愤不平,韩国钧更是怒骂韩德勤:“小子无义,天必殛之!”
新四军撤出姜堰的同时,韩军嫡系部队就已出动,威逼黄桥。10月4日,黄桥决战打响。战役前和进行时,黄桥民众用从姜堰运来的面粉,几天内做出了数以万计的烧饼送上前线阵地,解决了7000多新四军将士的吃饭问题。经过一昼夜的激战,5日下午,我方发起追击反攻;7日,乘胜占领海安镇。10日,新四军与八路军在大丰的白驹镇胜利会师,黄桥战役胜利结束,为苏北成为华中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悠悠运河水赓续着新四军爱国为民的血脉传承,巍巍曲江楼见证了姜堰军民团结抗战的光荣历史。1986年,在江苏省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原泰县人民政府对曲江楼进行了原址整修。整修后的曲江楼占地826平方米,坐东朝西,是一座上下两层、前后两进的走马回廊式徽派风格建筑。悬挂在西楼外屋檐下的“曲江楼”匾额面对南大街,醒目庄严,是抗战期间曾任中共泰州县委书记的彭冲同志题书。曲江楼后来又被公布为姜堰市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编辑 余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