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政务新媒体建设与发展的调查分析

2023-07-28 07:02:15
传媒论坛 2023年12期

刘 浩 于 霞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传播方式逐渐添加上科技的色彩,产生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一系列新媒体形式。政务部门对新媒体的使用,不仅为政务部门开通了一条新的在线政务服务通道,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与政务部门交流沟通、获取政务信息与服务的平台。[1]

目前,地方政务新媒体尚属起步阶段,不够成熟,其宣传度和关注度亟待提高,而群众对地方管理和服务部门的功能和作用也较为陌生,少有人了解地方部门的工作和服务内容,导致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地方政务新媒体建设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将新媒体全方位应用于地方政务部门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政务部门工作的宣传效果,增大受众人群的信息量进而为大多数人理解;地方政务新媒体的出现为宣传地方政务工作创立了条件,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接受信息和反映问题搭建了合法的平台,增强地方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

二、研究方法

本项调查主要通过线上调查和线下访问的形式开展,线上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政务新媒体”“传播媒体”等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通过发布线上问卷调查、线下走访贵阳市群众并收集问卷等形式,共收集线上、线下问卷93份。经统计分析,约有73%的网民在平时关注政务信息,约96%的网民认为政务新媒体的出现为自己接收政务信息提供了便利并提高了解政策的兴趣,平时偶尔或经常浏览到不真实信息的网民约占91%,82%的网民表示希望能以短视频的形式来传播政务信息。根据调查结果,主要总结出以下情况:

(一)随着地方政务新媒体的出现,群众切实感受到接收政策信息的便利性,同时可以自由发表言论,讨论关乎其切身利益的话题,调动了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热情,满足了公民及时了解政策和反馈意见的需求,证明了新媒体应用及发展的必要性。

(二)新媒体作为工作宣传的新兴产物,其内容更新速度较快,虚假信息及谣言等常以假乱真,容易蒙蔽部分分辨能力较差的群众,降低公民对政务新媒体的信任。受众对惩处发布虚假信息者、官方人员及时辟谣、快速识别官方媒体等有一定的需求。

(三)被采访的大多数群众表示更期待新媒体上发布的内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如漫画、海报、短视频等,尽可能做到精简、通俗易懂,而非仅长篇大论的文字。

三、研究意义

(一)加强沟通交流,促进政民良性互动

探索建设便捷性的地方政务新媒体,便于群众参与,搭建良性互动桥梁。新媒体的到来为加强各级服务部门的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创新政务工作的良好机遇。[3]地方政务可借助新媒体传播快、范围广等优势,在宣传自身工作的同时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行答复。

一方面,平台增多或者群众反馈途径增多,将会方便民众积极反映和反馈实际问题。新媒体的建设与发展使得公民参与政治活动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可以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公民可以通过参加“网络听证会”等新方式来监督政府方针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地方管理和服务部门能够短时间内接收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反馈,提高解决问题效率,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创新宣传方法,如通过短视频或漫画的形式宣传法律法规,使公民在潜移默化中增长法律知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二)提升服务部门的公信力

公民对政务工作不了解、不理解的问题依然突出,地方管理和服务部门如何跳出“塔西佗陷阱”[4],让人民群众增强对政务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渠道新媒体的宣传和推广,可以让更多群众知道某项举措现实的意义,增强公民对地方政务工作的支持力度。

在政务新媒体不断兴起之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到管理和服务部门人员的工作,从而实现了人民群众与管理和服务部门的“零距离”[5],增强对政务部门发布信息的理解,使地方管理和服务部门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四、研究内容与对策

(一)地方政务新媒体的现状调查

1.目前地方政务新媒体面临的形势

调查目前地方政务新媒体面临的形势,了解现存的地方政务新媒体的运行现状。互联网时代的衍生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网民的接受速度远小于网络产品的更新与产生速度,这就容易使得公民对地方政务新媒体与其他媒体之间产生混淆,也就是不知道哪个是属于地方政务的官方媒体。

2.当前地方政务新媒体的优缺点

地方政务新媒体在建设中既存在优点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我们通过对政务新媒体的现状调查之后,对政务新媒体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产生深刻的认识,其中,对于优点我们应继续保留并发扬,发现的缺点及时弥补、改正,保证新媒体朝着满足公民需求、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受众群体的需求

关于受众群体的需求问题,类似于经济学中的“生产与消费”关系: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在政务新媒体建设中受众的需求就相当于经济中的消费,只有清楚受众需要、喜欢什么样的方式以及内容,才能更好地“生产”出满足受众需求的东西。因此,本项目对不同年龄段的民众对新媒体的需求进行了调查。

(二)地方政务部门更好发挥新媒体作用的路径

如何统筹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对地方政务新媒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媒体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6]

1.提高信息的精准度

新媒体一定要重视移动终端的自身传播规律,精准定位不同人群的不同信息需求[7]。在新形势下地方政务媒体建设应坚持与时俱进,发挥出传统媒体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新媒体建设要有精准的信息服务,使得各地方政务部门公职人员分工明确,清晰本地方的实际情况、现实问题及公民的呼声,更好地联系人民群众,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平台管理人员在发布信息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关注度的聚集点,结合公众的真实需求和想法来挖掘能够充分体现出平台建设的内容[8];要保障公民在新媒体前人人平等,保障公民的发言权,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提高信息发布的可靠性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非法分子借机通过发布谣言来吸引热度。为了使公民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政务新媒体建设应提高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并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要统筹推进补齐政务新媒体短板和锻造长板,在新媒体建设上下功夫。

新媒体建设应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坚持及时阻断非法信息的传播,对人民群众和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不实信息发布者应加以法律制裁,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网络监管人如果对网络信息内容缺乏严格的监管,就容易导致大量虚假或负面的网络信息的滋生”[9]。因此,还要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督,地方政务新媒体管理者应及时辟谣,保障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

(三)地方政务新媒体可持续良好发展的保障

1.制度保障

决策部门应健全支持政务新媒体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为新媒体运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如对使用者应建立实名制,对参政议政次数多的公民进行奖赏,对传播非法、非实信息的人进行处罚等措施。在地方政务部门内部应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利用政务新媒体办事效率高的部门应加以鼓励。新媒体运营者也应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拦截非法、不良、虚假信息数量多的人进行奖励,以此保障发布信息的科学性与可信度,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引导正确的网上舆论,保证新媒体建设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促进新媒体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还应完善合理的分配制度,从而提高新媒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人才保障

“各媒体应该进行改革,打造能打硬仗、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高端人才队伍”[7],尤其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有了人的科技创新才能确保新媒体不断地充满活力。地方政务部门要把新媒体建设好需要引进专业的人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设立考核制,并实行一人一岗保证信息质量;还要有专门的人员对政务工作进行宣传。通过引进、培训人才为地方政务新媒体建设打造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为新媒体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五、研究成果的预期价值

(一)改进宣传方法,促进政务新媒体发展壮大

加强地方新媒体建设有利于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传播,洞察社会的新诉求用,用真实生动的语言打动受众,凸显政务部门依法行事、履职为民的特点,提升传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10]地方公职人员通过新媒体可以充分了解民意的同时对国家出台政策方针进行宣传,与人民群众建立良好的互动、互信关系,从而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使地方政务新媒体的建设得到更多公众的支持。

(二)坚持透明公开,加强主流舆论阵地建设

地方政务新媒体可在如地方人大对其他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时,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同时可以实现公民对地方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将监督工作置于网民监督之下,即实现“实时监督”,顺应网民监督要求,让公众切实感受到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同时借助新媒体良好的互动功能,对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和提取建议的采纳情况及时向公民反馈,使公众切实感受到地方政务新媒体对生活带来的便捷性,从而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科学民主决策,营造政务部门与公民良好的关系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

(三)密切政民互动,切实服务受众

通过新媒体可以建立一个常态化的政民互动机制,利用新媒体在管理和服务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搭建起一个良好沟通的桥梁。地方政务部门通将消息实时传输到官方新媒体上,而民众可根据分类、时间、地点有选择地进行查看,并提出个人意见建议。地方政务部门可以综合运用网络访谈、意见征集、网络调查等新媒体手段调查问题并做出回复。此外,地方管理和服务部门在进行决策时可利用新媒体征集公民的意见,使决策更贴近民意。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需求逐渐提高,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如医疗、就业、教育等,“新媒体”无疑是地方政务部门倾听群众的呼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便于公民及时反映问题。但地方政务新媒体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媒体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和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地解决。相信随着科技和制度的进步,政务新媒体发挥的地方政务部门与公民之间的“桥梁”作用会日益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