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茹 魏涛
洛阳市涧西区东方第三小学拥有67 年悠久历史,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新时代,学校提出“生态教育,给孩子最好的未来”的办学目标,坚持传承与创新,把科技创新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致力打造学校科技创新特色品牌,取得了显著成绩。
依托特色校本课程,构建“一体三翼”生态
型科技创新活动教育体系
学校科技活动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注重校内、校外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开展科普、兴趣小组及科技社团活动,探索课后延时服务的科技特色模式。学校坚持以科学和信息科技学科为基础,依托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成立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社团,构建起以信息科技为根基,人工智能创客教育为主体,“一科两机三模”(小牛顿科学实验,无人机、机器人,海模、航模、建筑模型)为翼的科技创新教育新体系。
注重课内和课外活动结合,以点带面,助科技创新教育全面开花
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活动
自2016 年实施创客教育以来,学校积极开发具有本校特色及团队教师专长的特色课程,先后编写出《Scratch 创意动画设计》《开源电子创意设计》《自制智能机器人小车》《趣学人工智能》等阶梯化、系列化创客教育校本课程,为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实施提供课程支持。学校“乐创”人工智能创客社团获得“涧西区文明社团”“洛阳市优秀社团”及“洛阳市中小学科学实验优秀社团”荣誉称号。
三维设计活动
2016年,学校依托3D one软件尝试开展三维设计教学,是全国最早开展三维设计教学的学校之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几年,学校结合航天主题日活动,引导学生设计长征火箭、太空舱等航天运具,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激励他们发扬中国航天精神,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
此外,已经开展20 余年的“三模”(航模、海模、建筑模型)和“两电”(无线电测向、电子百拼)活动深受学生喜欢;2022 年新引入的小牛顿实验活动,依托航空科普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航空科学知识;依托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展的机器人活动,主要教授学生使用编程软件控制机器人,比如掌握基本巡线、机械臂结构设计、任务巡线等。
设计家庭实验活动,拓展校外活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
为了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持续激发科学兴趣,科技教师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了喜闻乐见的小实验、小制作等趣味作业,可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同时,为学生搭建展示科学才能的舞台,利用班级群、学校群或其他自媒体平台分享展示学生录制的科学小实验、小制作视频,调动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
坚持办好校园科技节,积极参加市、区科技节
学校自2017 年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7 届,始终坚持“全员参与、全员动手、全员展示”原则,每年的主题均有所不同,项目也不断创新,比如四级联动、杆秤制作、手指搬运、自制测力计、机械蠕虫、我和魔方、纸飞机、机器人展示、树叶贴画等,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走进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开拓学生科技视野
学校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科技馆,走进科研院所,亲身体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比如,2022 年6 月的涧西区“氢能源”科普月,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氢能源”教学和体验活动。科学课堂中,教师围绕本学期核心知识“能量的认识”,拓展了氢能源部分知识;校外实践中,组织学生参观“洛水氢城”展览馆,深入了解氢能源知识,体会氢能源作为新能源为世界带来的变化。
建设航天育种实践基地,提升学生科学劳动素养
2022 年9 月,学校建立了洛阳市首家学校航天育种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科学探究与生命教育融于一体开展实践活动,为学校的科技活动开辟了新的场所。学校聘请校外专家,指导学生进行太空种子的播种、育苗、移苗及培苗,感受劳动的快乐,提升科学劳动素养。
坚持科研并行,以课题为导向,提升科技创新高度和深度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科研是促进教师科技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促进科技创新活动教育深化的根本。自2016 年开展人工智能创客教育实验开始,校科技创新教育团队就树立了科研先行的理念,从如何构建学校创客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客教育如何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和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研究3 方面出发,积极参加省市级相关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育创新。
扩大投入,完善设施,为开展科技活动提供硬件保障
健全组织,加强管理
学校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抓;出台科技创新工作例会制度、考核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内容和目标管理,并制订激励措施,将科技创新活动实绩作为教师业务考核和职称评聘的依据之一;评先评优工作向有突出业绩的科技创新教师倾斜,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设场地,完善设施
学校解放思想,攻坚克难,解决硬件设施建设难题。2022 年,在爱心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学校筹措资金30 万元,建立了92 平方米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60平方米的无人机实验室、40 平方米的模型实验室、17 平方米的机器人实验室、17 平方米的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不同功能的活动场所、齐全的设备设施、完善的管理制度、浓郁的文化氛围,为学校做大做强科技创新教育奠定了堅实基础。此外,学校现有常规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共3 间,实验室配备的科学器材和教学器材按照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标准达到省级一类标准。
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成果丰硕
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科技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丰硕的成果使学校成为全国、河南省和洛阳市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代表学校之一。同时,学校积极承办各级科学教育培训、科普活动,配合市、区相关单位完成科技创新活动交流和展示工作。此外,学校领导多次带领科技教师到洛宁等贫困县、区科技活动薄弱学校开展精准帮扶工作,示范辐射周边学校开展科技活动。
科技探索无止境,创新实践一直在路上。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夯实科学根基,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拓宽外延,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科技知识,持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