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婧 郭晓丽 魏锐 唐珑畅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逐步提高。同时,生活中的设计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以人为本”的设计成为新时代的趋向[1]。校园是社会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摇篮,2019 年,我国出台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倡导建设为师生提供安全、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学习及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并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和谐校园[2]。我们的校园可能已有一些绿色友好的设计,然而在使用中,可能仍存在问题。因此,本案例以学生熟悉的校园作为改造地点,凸显基于需求调研、展现“绿色友好”的改造,属于“开展调查、改造设计类”科技创新项目式学习。
项目简介
本项目的核心驱动性问题就是改造绿色友好校园,制订并呈现改造方案;学生以校内宣讲和公众号文章的形式展示他们的改造方案、模型,并呈现过程性的成果及反思;学生将在“做中学”,经历设计产品/方案的完整流程,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本项目,学生将体会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培养设计思维中的用户意识,充分锻炼创新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多方面表达能力,并在团队任务过程中提高沟通合作的能力。本项目着重突出的设计理念包含如下几点。
依据真实问题解决思路设计活动环节 本项目属于“改造类”活动,解决校园使用过程中的矛盾,符合解决矛盾的一般思路方法。即首先要明确问题是什么,接着收集现状的所存事实,挑选问题和不当之处,然后明确改造目标,进而制订出可行的代表方案,进行方案分析,归纳出改进方案,建模对改进方案进行模拟和测试,优化获得最终的改进方案。与其他矛盾不同的是,本项目矛盾的产生源于人的使用需求,因此在明确问题阶段,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情境、日常学习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注重以人为本,通过检索信息、观察和亲身体验、问卷或访谈调查等途径,充分调研用户(师生)需求,明晰现状,发现问题,基于真实问题、真实需求明确改造目标。
利用多种外显方法手段实现设计思维的培养 如通过头脑风暴法发散思维,构思改造方案;利用四象限收敛法权衡筛选最优方案;实践制作模型的工艺、手段,尝试呈现改造方案;通过用户测试结合“回馈捕捉格”收集方案反馈,迭代优化;以多种形式推广宣传改造设计。
凸显反思,实现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对项目中学习应用到的知识技能进行总结,对过程中个人表现、团队合作表現进行反思,对项目成果进行总结反思,这样的反思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规划
本案例在拆解项目时主要考虑了以下3 个方面:①项目是否符合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流程;②学生能否利用常见的材料和技术实现设计;③项目是否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发展。基于第1 点的考虑,借鉴了设计思维的方法论[3] 设计项目的任务流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呈现方案—测评优化方案—宣传方案—总结反思。基于后2 点,把绿色友好校园拆分成3 个方面:健康宜人的室外空间;舒适节能、方便友好的室内空间;节约利用资源的设施和运行机制。在项目导引中引导学生对以上3 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体验,学生将对项目开展的方向、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在后续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项目,并且只需选择其中某一个方向、针对校园中某一个区域进行改造,大大降低了项目的执行难度。项目内容的展开符合解决矛盾的一般思路方法,任务1 明确问题,确认目标;任务2 制订改造方案;任务3 呈现改造方案(如图1 所示)。
活动设计
项目导引:开启“我的绿色友好校园”改造行动
活动1 主要带领学生探讨了解什么是绿色友好校园。在活动2 中,学生可以从3 个方向(室外空间、室内空间、设施或机制)中任选其一进行初步体验,并通过汇报与班内同学分享交流。本项目在每个方向中都提供相关拓展阅读或可参考样例,并且引导学生思考样例中值得借鉴的方面。学生针对自己的校园现状,调研哪些空间存在改造需求,以及该怎样改造。经过活动2,学生基本可以对后续项目内容、开展方式具备一定的初步想法。在活动3 中,学生组建团队,并且思考项目应该包含哪些环节,对项目进行规划。
任务1:确定绿色友好校园的改造目标
任务1 为确定改造目标。学生通过检索信息、观察和亲身体验、问卷或访谈调查等途径进行需求调研,最终得到细化、具体的改造目标。活动1 中,学生搜集与目标改造区域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如造成问题的原因、标准化要求、现有解决方法、相关市售产品或样例等。
活动2 中,学生学习体验设计思维中的同理心思考(即换位思考),通过给出的案例,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观察和“扮演”用户,该怎样观察和“扮演”用户;学生设计执行针对所选改造区域用户的观察和“扮演”,并整理得到结论。通过该活动,学生代入用户的角度思考,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并体会设计的“以人为本”——并不是设计者要做什么,而是用户需要什么。
活动3 中,基于前期调研基础,学生通过问卷或访谈的方法进一步调查,并且利用一些工具(如问卷星)进行结果处理与分析。最终,梳理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提炼出改造项目的具体目标,并分析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受到的限制及应对方式。
任务2:制订所选区域的绿色友好改造方案
任务2 为制订改造方案。通过头脑风暴法构思可能的改造方案,通过四象限收敛法权衡筛选出最优方案。学生学习头脑风暴法,围绕自己的改造目标进行头脑风暴,发散产生创意;发散之后需要收敛,学生可以用方案可行性为横轴,绿色友好效果为纵轴,创建出四个象限,把头脑风暴生成的点子写进四个象限的对应位置中,则第一象限中的创意就是既可行性高又效果好的,从中选出综合最优的方案,或把第一象限中的点子进行结合,生成最优方案。
任务3:呈现所选区域的绿色友好改造方案
任务3 为呈现改造方案。首先是绘制设计图,学生选择改造的方向不同,则所需绘制的设计图不同,如有的学生需要绘制场景平面图或场景效果图,有的需要绘制设备的三视图,有的需要绘制运行机制的流程图。绘制完设计图,接下来需要制作方案模型,该活动的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学生选择方向与能力、条件进行调整。可做场景的实物沙盘,可以采用《我的世界》等游戏构建虚拟沙盘;可做简易的手工产品模型,还可利用3D 建模、3D 打印等技术呈现;若学生选择改造的是运行机制,则可以拍摄模拟运行的演示视频。活动3 是测评优化,引导学生设计测评,利用“回馈捕捉格”收集和整理测评所获得的反馈,并且进一步分析是否在目标本身、实现目标的方案、呈现方案的模型等方面需要调整,通过迭代改进获得优化的方案模型。
成果交流:宣讲所选区域的绿色友好改造方案
最后一项任务模块是成果交流与反思。首先带领学生准备宣传材料,学生明确展示对象,梳理展示内容,根据对象和内容汇总素材。学生可用多种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可制作PPT 进行演讲;可由教师创建本项目的公众号,以公众号文章的形式展示成果;还可以将公众号文章生成二维码,张贴在所选改造区域或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广泛宣传。学生在班级内预演宣传成果,并由学生组成评分小组选出比较优秀的改造方案。收集每班优秀方案,在校内开展绿色友好校园宣传活动,学生可在所选改造区域展演并開放投票,评选出全校师生(用户)认可的改造方案,并推荐给学校参考落实。学生通过不同的展示方式,锻炼多种表达能力,并在不同范围多层次地宣传绿色友好理念。最后,学生在3 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知识技能、过程和成果,在过程的反思中又分为个人反思和团队合作自评与反思。总结反思对于项目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本任务模块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自评与互评,学生学习客观评价,体会多角度思考。
项目特色
本项目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基于真实情境的跨领域学习,学生基于真实问题、真实需求明确目标,通过超学科的探究和实践创新进行项目式学习。
基于迁移性极高的设计思维,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学习使用设计思维方法论及具体方法工具(如头脑风暴法、四象限收敛法、回馈捕捉格等),可迁移应用于解决一般问题、其他项目(尤其产品或方案设计类)的学习实践,教师亦可将本项目系统地迁移应用于其他项目式教学。
强调以人为本,学生学习运用检索信息、观察和亲身体验、问卷或访谈调查等途径,充分调研用户需求,体会培养用户意识、换位思考意识及同理心。
开放性高,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改造方向,产出的方案设计个性化强,呈现方式灵活多样。
使用建议
本项目对于科学探究的经验和设计制作模型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高中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调整任务的要求和成果形式。建议教师提前熟悉设计思维理论,在具体任务时补充辅助案例。本项目在任务中留出了学生可以填写的空间,可直接作为“任务手册”使用。另外,该项目课时弹性较大,可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以组织思维性的、引导性的活动为主,引导学生课外进行实践性的、发散性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吴丹.浅谈设计中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J].大众文艺,2011(21):1.
[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校园评价标准:GB/T 51356-201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3] 蒂姆·布朗.IDEO,设计改变一切[M].侯婷,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1.
(本案例为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开展的“科创项目式学习示范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为魏锐、郑永和,郭晓丽系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