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文华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关键,大部分学生会在这一阶段显露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呈现出小学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初中知识在小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远比小学知识更深、更难、更广,同样也是为高中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因此,进入初中阶段后,数学知识面变得更加宽泛,需要熟记的公式、定理、概念等内容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易使学生混淆,还有准确理解题意、抓取关键信息等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将知识分类,并且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思路、有条理、有逻辑,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科素养。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概述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看文字和看图像有着截然不同的记忆感觉,通常情况下,看图像要比看文字的印象更加深刻,图像让大脑加速记忆,而文字效果不会太明显,需要阅读后分析、思考、理解,才能将其记忆。试想一下,人类在回顾一个很久之前的事件时,留在脑海中的基本上是一个图片,也许是这一事件中的某个瞬间在脑海中永存,通过这种图片印象,能够勾起整个事件的记忆。思维导图作为风靡全球的思维训练工具,充分运用左右脑的功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生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所谓思维导图,又被称为“思维地图”,它的结构模仿人脑中武术的神经元突触和網络。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图文笔记思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把大脑中的想法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真正专业的思维导图一定具备两个非常重要的视觉特点:(1)图文并茂。绘制思维导图,应当有图像、有文字,而这里所说的文字,并不是很长的句子,而是关键词。(2)发散结构。整个思维导图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不是直来直去的单一线条,而是有主干、有分支。所以,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是由以下五大要素组成,如中心图、分支、关键词、关键图、颜色,这五个要素各司其职,帮助学生高效思考,解决问题。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简化知识,系统掌握
回顾传统数学教学形式,基本上都是以“黑板+教材”的方式呈现,教师会边讲解边进行板书,“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对某一数学概念感到模糊,对某一知识点难以理解,混淆公式、定理等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降低,学习态度越来越被动。初中数学知识在内容上较为零散、繁复,涉及方方面面,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要想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脉络。而思维导图这一学习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多便利条件,采用图文的形式将知识清晰地呈现出来,使每个知识点之间有效衔接,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整体结构来看,思路清晰明确,简化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包含概念、性质、方程解法、实际运用等方面。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衔接在一起,把控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含义,并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将知识内化于心。
(二)逻辑清晰,提升思维
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思维的调动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多样化问题,问题促思维,思维促发展,围绕一个知识点引出问题,连环性问题不仅能活跃思维,还能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变。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自主发现新的思路、新的亮点,尝试推理与运用,扩大思维空间的同时,为学生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带领学生摸索数学知识的内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讨论、探究、思考,能够在知识中摸索数学规律以及隐藏的条件,不断发散思维,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思维变得越来越灵活。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方式进行解题,在解题过程中寻求问题,一步步朝着给出的条件推理,对数学基本概念、性质、公式等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延伸知识,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多次强调的内容,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但在实际学习中发现,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有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预习,也并不理解课前预习的意义,不清楚从哪方面着手,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预习就相当于没有留作业,无关紧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对课前预习提高重视度,并传授给他们一些预习方法、预习技巧,给予他们一定的引导和启发。因此,课前预习环节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边预习、边思考、边绘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前,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充分借助思维导图的功能完成预习任务,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将预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这样的学习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主地投入预习环节,同时也会思考如何预习、预习的内容等,并用一些关键词去概括,绘制出各种各样的思维导图。
比如,有个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核心为“正数和负数”,同时形成两个并列的结构,分支为“正数”和“负数”。在此基础上,从“负数”中延伸出两个新的分支,分别为“负数的形式”和“正确读写正负数”。其中,从“负数的形式”中又延伸出两个新分支,分别为“符号”与“数字”等,这样逐步完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这样的方式不会将预习的方向局限于数学教材之中,而是需要对预习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思考、质疑、探究,把这些知识内容转换为关键词,预习会更加深入、全面。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能够对新知识有大概的了解,并分清知识重难点和结构,同时也能了解自身学习的薄弱项,在正式学习时,能够着重听教师的讲解,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能力。
(二)课中笔记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会在课堂上一边听讲,一边忙于记笔记。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当练就“一心多用”的能力,为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寻找到正确记笔记的方法,有部分学生在记笔记时恨不得把教师板书上的内容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课上教师说什么都抓紧记录,最后错过听重点内容。这样一节课下来忙忙碌碌、密密麻麻,但记录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没有太多的价值,无法突出课堂上的重点内容,还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数学教师应当寻求一种“特效药”,帮助学生找到科学的方法来记笔记,化繁为简,精准提取信息。在课堂上,边记笔记边听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调整专注力,不会轻易走神,还能够主动思考,确保学生听课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记笔记要抓取关键信息,有些文字可以用符号表示。详细到位的笔记,才能作为学习数学、复习数学的有力依据。因此,思维导图这一方法对症下药,解决学生记笔记的一大难题,这一方法不仅不会有遗漏的现象出现,还能将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省时省力,实用又高效。
例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的中间位置记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发散,跟随教师的节奏,记录讲解的相关内容,如线段的比、周长的比、面积的比等相关内容,把它整理到“相似三角形元素的比”这一分支上。记录完毕后,将这些小分支继续发散,如线段的比可以单独划分出一个分支,可以继续罗列出对应边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高线的比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三)课后复习
从课前预习到课中记笔记,思维导图带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简便、快捷、准确,成为学习中的好伙伴。当然,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依然有着不可动摇的实力,有助于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时搭建知识,呈现出清晰的数学思路,自主梳理数学知识,将知识分门别类,提取重点、难点,并能够在复习中查漏补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初中生所学的科目较多,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再加上数学知识过于抽象,逻辑性强,在课上学习过后,如果自己不能巩固知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会逐渐模糊,长时间后学习成绩会逐渐下滑。当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时,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就会在脑海中储存一遍,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而思维导图是运用全脑思维,采用关键词来体现重点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图像和色彩鲜艳的线条将信息可视化、趣味化。图像记忆要比文字记忆更鲜明、生动,更容易记住,采用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记忆重点信息,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复习“三角形”时,教师会安排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一步思考、总结知识,绘制出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以“三角形”为中心关键词,朝着四周扩散,逐步延伸“三角形相关定义、概念”“三角形分类”“三角形的性质”等作为一级关键词。然后从一级分支“三角形分类”中再次延伸,分支出按角分类、按边分类,以此为二级关键词;从“三角形的性质”这一分支中也可以继续延伸出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外角关系这两大类。学生一步步进行知识梳理,可以从每个分支逐步延伸,还可以按角分类延伸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而按边分类则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这样一级一级进行延伸和扩张。由此可见,采用思维导图复习方法,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激活思维,科学、合理搭建知识构架,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助推作用。
(四)解题训练
在初中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与学生日常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审题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很多题干中都会有很多隐藏条件,也有很多陷阱,学生在审题时经常会踩坑、踩雷,导致解题错误,痛失分数。还有一些学生在拿到题目后,看到一堆文字和数字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完全没有思路,破罐子破摔,选择自我放弃。这种种原因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为了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在解题训练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从问题开始推理,再到已知条件、隐藏条件,挖掘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还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要知道一切思考都有目的性,当学生踏上思维导图这班列车,从停靠在广场中央的那个关键词开始,就是帮助学生锁定目标,充分发动大脑机器,开启数学思考之路,开始新的启程。
四、结语
新时期,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带给学生太多的震撼,当学生专注力不集中,学习没有重点,多半情况下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没有享受过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简单易懂、实操性强,实现手、眼、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史莲玲.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分析[J].学周刊,2016(30):137-138.
[2]林玲.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学咨询,2021(9):172.
[3]明建国.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孩子天地,2022(2):49-51.
[4]裴娜.“数”海无涯“图”作舟: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A].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7.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盐场美发中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