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你,治愈我

2023-07-27 16:50林文峰
妇女生活 2023年7期
关键词:养老院丈夫儿子

林文峰

母亲摔倒,身边无人,最终不治而亡,她心里满是愧疚

2013年的一天,杨德芬突然接到远在外地的弟弟打来的电话:“姐,咱妈在家里摔倒了!我今天去外边谈生意,回来时看到她倒在客厅地板上,问她咋回事,她说倒地上半天了,自己起不来。我现在送她来医院急诊了,你快来。”挂断电话,杨德芬心里五味杂陈。她兄弟姐妹7人,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生病去世,母亲顾不上悲伤,就开始为生活发愁—那时家里穷得叮当响,真的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拉扯他们兄妹,母亲平时干完农活就泡些豆芽去卖,农闲时进些镰刀、剪刀之类的东西,背着走几十上百里路,去山里挨家挨户贩卖。说是贩卖,其实跟乞讨差不多,因为那时候人们的生活都不富裕,山里人家能给钱的不多,大多给点儿从山上挖的、摘的能吃的东西,或者几个馒头。尽管生活这样艰难,杨德芬的四伯去世后,四伯家的两个孩子没人照顾,她母亲又把两个孩子接到自己家,怎么照顾杨德芬兄妹,就怎么照顾他们。

杨德芬说,有一年暑假,母亲又背着镰刀、剪刀进山,她非要跟着一起去。走到半路她就后悔了,明晃晃的太阳晒得她嗓子冒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她感觉那路怎么都没有尽头,真的不想再走了。可看看母亲,低着头,弓着腰,背着东西只管往前走,露在衣服外面的皮肤黑明发亮。好不容易走到一处村庄,一个老奶奶看她们母女的样子,就知道她们生活艰难,提出可以收养她,这样也能减轻她母亲的负担。可她母亲没答应,硬是拉着她继续往前走。

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们兄妹到了上学的年纪,母亲仍将他们送进了学校。他们想减轻母亲的负担,不去上学,母亲就骂他们,甚至动手打他们。在母亲的坚持下,他们兄妹都上了学,认了字。

现在他们一个个结婚成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都争相孝敬母亲,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可母亲不愿给他们添麻烦,总说自己一个人可以,这次弟弟好不容易说服母亲去他家住一段时间,谁知竟出了这样的事。

杨德芬赶到弟弟所在的城市,母亲已经被送进ICU病房,昏迷不醒。半个月之后,母亲撒手人寰。料理完母亲的后事,杨德芬心里满是愧疚,母亲操劳一生,晚年该享儿孙福的时候却意外早早离世,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为弥补对母亲的愧疚,她决定开办养老院,让母亲的悲剧不再上演

之后半年多时间,杨德芬一直郁郁寡欢,始终走不出母亲离世的阴影。突然有一天,她对丈夫胡云庆说:“我们办养老院吧,好好照顾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把对母亲的愧疚弥补起来,让母亲的悲剧不再上演。”

当时,杨德芬和丈夫手里有些积蓄。她和丈夫胡云庆都是勤劳能干的人,他们结婚后不怕脏不怕累,养鸡、养鸭、养鹅、养猪,还烧窑卖过砖,只要能挣到钱,多辛苦的活都干。多年下来,两人省吃俭用,攒了一大笔钱。胡云庆原本是打算用这笔钱办个小学的,也和杨德芬商量过,因此当杨德芬突然提出办养老院时,他不同意,觉得老人事儿多、不好照顾。而且他们在县城边上,周围都是村庄,人们能愿意把老人送来吗?杨德芬推心置腹地跟丈夫沟通:“人都有老的一天,人老了身边真的离不开人。就像咱妈,如果当时身边有人,她摔倒了能及时扶她起来、送她去医院,悲剧就不会发生。咱已经留下遗憾了,不能再让别的儿女也留下遗憾。”说到这里,杨德芬哽咽起来。胡云庆看到妻子这个样子,觉得如果不开这个养老院,妻子可能一辈子都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儿,认真想了想,觉得妻子说的也有道理,同意了她的提议。

说干就干,杨德芬和丈夫认真准备了一段时间,于2015年到辖区政府提出申请。工作人员提醒他们:“开养老院不但要做好付出大量心血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长期亏钱的准备,你们考虑清楚,不要感情用事。”杨德芬对工作人员说:“我们想好了,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各种手续跑下来后,杨德芬和丈夫开始全身心投入养老院的各项建设中。2017年,养老院项目开始动工,地点就选在杨德芬和丈夫经营多年的砖厂那里。由于长期采挖,砖厂整体就是一个大坑,最深处低于地面五六米,仅是用土填平就用了8个多月,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

那段时间,杨德芬和丈夫总是最早来工地又最晚离开,随时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2019年3月,在县、乡各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规划102张床位的养老院终于开张营业。开业当天,杨德芬夫妻激动得热泪盈眶。

以心换心,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温暖了别人也治愈了自己

养老院开业前,胡云庆和杨德芬在周边做了调查,了解有养老需求的老人并不少,也印了传单发了出去。可开业前几个月,养老院里只来了3位老人。说心里一点儿也不失落是假的,可杨德芬和丈夫还是尽心尽力照顾老人。养老院附近有个大广场,平时很多人来这里健身、游玩。天气好的时候,杨德芬和丈夫就带着养老院的老人去广场溜达,并趁机宣传。

渐渐地,来养老院了解情况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看养老院环境优美又远离闹市,更重要的是,住在这里的老人状态不错,对养老院都赞不绝口,便有了送家中老人来这里的想法。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作为机构负责人,杨德芬完全可以只动嘴,安排院内服务人员做好老年人照护就行,可她从不这样。她和丈夫24小时轮班,一刻不离养老院区,时刻关注老年人的衣食起居,为老人端茶送水、喂饭、查房,遇到老人不舒服,她常常一整晚都陪着老人。有一天,杨德芬查房时,看到一位老人把被褥盖得很严,就问他是不是冷,需不需要换个厚一点儿的被子,谁知老人一脸尴尬,连说“不用”。杨德芬感觉不对劲,把手伸进老人被窝摸了摸,原本是想看看被窝是否暖和,谁知却摸到床单是湿的—老人来不及上厕所,尿床了,又不好意思说,便拿被子盖严实。杨德芬什么也没说,赶紧给老人换了干爽的被褥。此后再查房时,她都会摸摸老人的被窝,看是否干爽。

有一位老太太入院时因脑梗后遗症丧失吞咽功能,意识不清,脸色蜡黄。儿子儿媳忙于工作,无法长期照料老人,便把她送到了养老院。当时那个儿媳妇就对杨德芬说:“看我妈这情况,估计活不过一个月,我们没法在家照顾她,只能把她送到这里,也算是尽最后的一点儿孝心了。”杨德芬仔细查看老人的情况,与她儿子儿媳商量后,给老人插了胃管。之后一段时间,杨德芬时刻陪在老人身边,给老人喂饭、按摩。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身体渐渐康复。如今两三年过去,老人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不仅能认出家人,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了。还有一位老人,送到养老院时,后背、胯骨处长满褥疮,病变部位高度腐烂。到院后,杨德芬每天给老人擦洗、上药、翻身,直至老人完全康复。

还有一位老太太,老伴儿去世后儿子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想把她送来养老院,可她死活不愿意,还骂儿子不孝顺。儿子儿媳都要工作,实在没有办法常常陪着老人,最终还是把老人送了过来。刚来的时候,老人觉得被儿子抛弃了,常常流泪。杨德芬便耐心开导她,给她讲开心的事,陪她出去溜达。渐渐地,老人习惯了养老院的生活,过年时儿子儿媳来接她回家,她也不愿意回去了。老人的儿子儿媳看她干净利索,气色很好,非常感激杨德芬,每次来看老人时都会给杨德芬也带一份礼物。

有些老人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常用的慢性病药没有保障。杨德芬便自掏腰包,经常备一些老年慢性病药,免费提供。

随着养老院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入住的老人也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养老院同时入住八九十人。

自养老院开业第一天起,杨德芬夫妇就定下规矩:照顾老人是个良心活,办养老院不能图挣钱,要把它当成一个事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入住的军烈属、困难老人只收护理费,不收住宿费;对村里的五保老人,能帮的也要帮一把。

以心换心,今年60岁的杨德芬在养老院里常常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闺女”。她说,老人们的一声“闺女”,是对她最大的认可和肯定,不僅温暖了她的心,也治愈了她对母亲去世的遗憾,更激发了她为更多人服务的热情,她和丈夫谋划在养老院旁建一个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大食堂,微利为附近社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养老院丈夫儿子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打儿子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