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2022年全球石化行业面临全球通货膨胀、地缘局势紧张和供应链中断多重冲击带来的危机,但仍实现了大量新建项目落地和区域间贸易的增长,全球石化市场从新冠肺炎疫情3年来的低谷中缓慢复苏。
2023年,中国石化市场需求的回归为全球石化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全球石化行业扩能放缓,也为市场供需格局调整和行业盈利回升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上游供应恢复速度远超下游消费增速失衡局面,区域市场和贸易格局的重新划分,给石化市场带来了挑战。预计中国石化行业2023年下半年迎来整体复苏,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
消费全面恢复待下半年
2023年初,中国逐步摆脱疫情冲击,1月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突破50%,市场普遍预计中国石化产品市场迎来反弹,投机囤货和炒作一度推高国内大宗产品价格。卓创资讯公司发布的国内化工产品价格指数,在1月底较上月上涨了6%。
但春节后国内大宗产品市场价格接连受挫,市场显然低估了供应恢复速度,高估了需求恢复进程。考虑到疫情风险尚存,失业和半失业人数较多,海外需求不振造成出口增长转负,国内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回落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及家电下乡等政策边际效益递减,唯有政策推动的市政项目有所增长,预计社会库存恢复到正常水平仍需要3~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国内需求实现全面恢复仍需等到下半年,主要增长动力仍来自国内政策性需求领域的增长及内需局面的改善。
考虑到上下游项目建设以及包装、汽车、农业等行业增长情况,预计2023年中国乙烯当量消费增速在6.5%,其中有3~4个百分点的增长是由上年较低的基数导致的,实际增长的幅度依然有限。
二季度行业逐渐实现扭亏
2022年乙烯产量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后,中国才真正意义上成为世界第一大石化生产国,但同时石化行业扩能步伐并未放缓。
在全球扩能有所放缓的2023年,中国乙烯产能仍新增514万吨/年,总产能达到5197万吨/年,丙烯产能新增766万吨/年,总产能达到6339万吨/年,增幅均继续扩大。大量新增产能集中于2023年上半年投产。北美400余万吨/年的聚烯烃新增产能,多集中在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投产。例如2023年初,贝波特聚合物公司(Bayport Polymers)62.5万吨/年得克萨斯州聚乙烯新工厂开始运营,诺瓦化学(Nova)公司位于安大略省的47万吨/年聚乙烯装置也将启动。
国内和国外供应大增,势必将冲击中国的石化产品市场,导致在2023年上半年行业需求尚未全面恢复的情况下,中国石化市场供需矛盾加剧,行业整体盈利回升放缓。经初步测算,中国石化行业2023年一二季度仍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预计在二季度末实现扭亏,三季度盈利水平达到年内高点。
复苏局势分化严重
虽然市场整体向好,但各产品和路线面临的复苏局势分化严重。
随着消费恢复,聚烯烃供应压力2023年二季度末起大幅减轻;虽然广东石化、宁波大榭、盛虹石化公司的3套装置产能在二季度集中释放,对二甲苯市场承压,但油品市场强劲的表现仍将支撑芳烃产品整体市场表现;精对苯二甲酸市场情况在二季度短暂好转后,下半年将迎来恒力石化、仪征化纤及台化等公司共计700万吨/年产能投产,再次对市场造成冲击;乙二醇市场局面则更为严峻,上半年有盛虹石化、海南炼化、三江石化等公司的多套乙二醇装置投产,下半年还有多套煤制乙二醇装置投产,全年新增产能480万吨/年,新增供应压力远超2022年;2022年下半年合成橡胶的需求拉动,加之天然橡胶价格持续高于合成橡胶,将对2023年合成橡膠市场形成支撑。
对于东部地区甲醇制烯烃装置而言,由于进口甲醇价格依然偏高,预计国内甲醇制烯烃装置2023年上半年仍将深陷亏损,部分装置不得不继续关停;计划2023年投产的7套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面临国内丙烯产业链过剩导致装置重启推迟和年底投产推迟的风险。由于2023年4月1日起中国恢复实施煤炭最惠国税率,国内煤炭价格有望重心下移,西部地区煤制烯烃装置均有望在二季度实现盈利。受俄罗斯石脑油转向亚洲以及中东印度供应充足的影响,亚洲石脑油价格涨势有望得到平抑,国内石脑油裂解装置有望率先实现扭亏。
对东南亚产业转移仍将持续
随着中国石化产品自给率大幅提高,预计石化产品进口量进一步缩减,出口量进一步扩大。预计2023年中国聚丙烯净进口量跌破400万吨,至350万吨左右,创下近年新低;受海外价格和需求的影响,出口量在100万吨左右。苯乙烯出口量或扩大至70万吨以上,但进口规模下降至50万吨左右。乙二醇和对二甲苯近年进口规模持续下滑。乙二醇进口量或将下跌5%,至700万吨;对二甲苯进口量跌破1000万吨,至840万吨。
2016年以来,中国下游产业持续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虽然在2021年因疫情出现短暂回流,但产能出海势头一直不减。特别是2022年因国内外疫情政策不同步,中国对东南亚投资再度掀起小高潮。2023年,在海外需求不振的背景下,东南亚企业正在遭遇多面冲击,一季度越南出口额下降12%左右,纺织和鞋类订单均出现大幅度下跌。在东南亚投资成本上升、产业链配套不完善、关税前景不明朗,特别是自贸协定对原产地要求严格使得企业面临较大困难的情况下,部分加工制造企业提出回迁中国。但是,从整体上看,在泰国—欧盟自贸协定即将签署、美国制造业“去中国化”加速的背景下,2023年中国产业迁出仍将持续。
2022年,在遭遇地缘政治风险等一系列动荡之后,世界石化市场迈出了正常化的第一步,市场价格分歧虽在弥合,但新的市场“圈子”和贸易格局正在形成,俄罗斯转向亚洲,美欧转向东南亚,中国和东盟一体化发展。
2023年,中国市场全面正常化将为深陷通货膨胀压力的欧美石化行业带来喘息机会。世界石化行业也将在中国过剩产能的输出、欧洲能源危机持续等挑战中,继续向着摆脱疫情影响的正常化方向迈进。
责任编辑: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