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有人要偷我东西。”
“今天正月十五了吧?”
“现在三月份了。你还认识我吗?”
“你当然认识啦。”
“那我们认识几年啦?”
“我们认识四年了!”
刹那间!我泪如雨下,他痴痴地看着我,无辜得像个犯了错的小孩子,显得不知所措。那是我最后第三次见到他,也是我们认识的第八年。
时间回到2016年,学校毕业的我在金东方工作,也是他在金东方颐养中心养老的第二年。那时候的他帕金森病得厉害,领导让我送他去市里医院看病从而相识。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拄着拐杖,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饱经沧桑的脸庞上戴了一副黑色镜框的眼镜,神情显得有些焦虑和呆滞。虽已年迈,但谈吐间依旧透着儒雅、温和、风趣。他在路上和我讲起了他辛酸的童年。六岁被送到江阴外祖父家去上学。外祖母早逝,外祖父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寡言少语。外祖父不让他回家,即便是寒暑假也要给他看瓜看萝卜。他心里的苦楚和无奈只能一个人在日记里倾诉。后来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我渐渐地对他产生了崇拜。他也对我格外亲切。他总对我说,他和别人都没有话,和我有话说。他说我是他小弟,他是我大哥。之后我们一起去看油菜花,一起吃饭,一起谈天说地。那一年,他82岁,我20岁。
2017年的下半年我离职了。后来他给我来过两个电话,我也都推托了,一来对曾经单位受的委屈有些憎恨,二来当时和他的交情也不深。之后有次和父亲去山西看一个绿化项目,我想起了他,毕竟他在山西几十载了。也恰巧他给我来了一条短信,我和他约定等山西回来了就去看他。他说他有这方面的老朋友,你们去谈谈看吧。多了这层关系以后,我们的关系越发地紧密。我们常常在一起就是一整天,形影不离。他谈起他的代表作《跋涉者》里面杨昭远、丁雪君对理想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复杂的人事纠葛的矛盾冲突。教我如何写文章,如何刻画人物、如何精练、如何留白、如何起伏……有次我们聊得很晚,他说人生有一知己足矣!有次我在工地上时间久了,我发信息说我为了他可以折寿十年,只为他平平安安。他说他看了老泪纵横,他为了我一定好好活着,要是能够助我人生一臂之力就是他最真诚的祝愿。收到他回的消息,我也感到了温暖和力量。我总盼望着能和他永远永远,我总想着等山西的活干下来就回来和他好好学写作,我想成为他那样的人,他满足了我对未来的一切幻想和期待。
“莱莱,你又来啦!”
“我来了,我心里总担心你会忘了我。”
“你会不会忘了我啊?”
“我不会忘了你的。”他紧紧地抓住我的手。
“我们认识八年了嘛!”他接着说。
最后他时而清醒,时而模糊。也不知道他到底想了多久才想起来。那也是我最后第二次见到他。
时间回到2020年,那一年父亲在安徽碰到工程诈骗,山西的事情也是从春天等到冬天,再从春天到冬天,终究也是落了空。事情都没有往好的方向发展。我顿感生活的无力、茫然和绝望。我也起了去河南支教的想法。我把我萌生的想法告诉他的时候,他用手敲击椅子,反复地劝我不要走,又用话语刺激我。我能看出他当时也是多么沮丧,多么痛苦。挣扎过后我也害怕离开他了,选择了没走。
2022年的时候,疫情正严重,我常常寄自己写的思想笔记给他看。他看了給我打电话,“莱莱,你要知道人性本恶啊,我今天发誓我要好好活着,等我身体再好一点,我们一起回山西。你们在山西的事情我要去找他要个说法,我家里的那些书我也想都留给你……”为了山西的事情他总是很自责,他曾在短信里说,他很欣赏我,曾想助我一分半分之力,惜乎自身条件,竟也成了空想,忝为长者,深感惭愧!疫情的原因和身体的原因已经让他三年多没有回过太原——他奋斗了一辈子的地方了。 到年底他染上了新冠,康复后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回山西的愿望已是不可能了。我也明白和他见一面也是少一面了,心里也越发地担心和恐惧。
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说话也没什么力气了,已经开始自言自语了。我带去了他曾经最爱吃的白鱼。我流着泪喂他吃白鱼,那是我第一次喂他,也没承想却是最后一次。我记得我和他第一次去吃白鱼的时候,在乡下饭店,他颤颤巍巍地操着木筷,手不停地抖动着,那是我第一次见他红了眼眶。现在我问他好吃吗?他说太甜了!以前他总会说太咸啦!太咸啦!以前他最爱吃这个菜。奶奶总是说他,总是盯着一个菜吃,怎么吃都吃不厌。怎么现在连味道都不知道了!奶奶晚上来了短信,说他讲到天和地已经开始做生意了,以前有个人帮他,现在也不帮他了。我预感不妙,也没想到那么快!
三月中旬,那个复杂且单纯,伟大且痛苦,浪漫且充满感情的他没有了。那个一见面就能让我开心好久的人,那个让我快乐又痛苦、爱恨交加的人为何说走就走了。以后我的喜怒哀乐又该和谁讲,以后我的一切又该和谁分享,以后我写的东西又该给谁看,以后我的泪又该为谁流。我每天在跋涉路上见到那么多跋涉者,却为什么再也见不到他。
(2023年3月21日,常州籍著名作家焦祖尧在常州逝世。晚年回到家乡养老的焦祖尧先生与黄莱结下了“忘年交”。在焦祖尧先生逝世一个月之际,黄莱写下这篇文章深情怀念这位长他62岁的“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