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波
《红楼梦》的文化价值极高,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小说本身与现实生活浑然天成,内容复杂且丰富,将建筑、民俗、历史风情囊括其中。《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继承了前朝优秀小说的传统,大事件的描写绘声绘色,故事以及人物性格都洋溢着生活的兴味,也揭露了封建时期的纲常伦理。在人物描写方面,只需三言两语就能勾画出鲜明的形象特征,因此,读者可以根据简短的词汇以及动作,判断出人物的个性。同时,作品将叙事、诗词等融为一体,叙述语言表现力极高。《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顶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瑰宝。
一、《红楼梦》的文学意境解读
《红楼梦》第一回中写,女娲补天炼彩石,大荒山无稽崖剩一块顽石,被丢弃再无人过问。这块顽石经过数万年的修炼,精通灵性具备幻化的功能,他不能去补天,但常怀悲悯之心。后来的僧人与道士将这块石头变成扇坠大小,将他带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宝玉就是这块顽石,全书都说他顽劣,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与这人世间格格不入,是他选择了命运,反之命运也遗弃了他。《红楼梦》的故事实际上就是贾宝玉的人生故事,不同的人阅读这个故事,读到了不同的含义。有人将其看作寓言,寓言通常有劝谏、讽刺的意味,使用夸张的手法讲述一个个令人醒悟的道理,让人们试图从故事当中解读那些意义,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反衬深奥的生活哲理。寓言不是给小孩子看的,能读懂深意的人阅历丰富,而一块石头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哲理,还是教训,是启迪,还是呼唤,还是人生的另一种暗示和隐喻?人们在充满魅惑、充满陷阱的世界中,渴望找到关于人生的答案,渴望开启属于人生的宝藏来点醒自己。《红楼梦》正是通过它深远的意蕴给人暗示、指引、唤醒,这需要每一位读者去揣摩和体会,而最终能得到什么,都是看个人罢了。
《红楼梦》在语言方面有很大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反映出童真和淳朴。大部分人在读它的时候,很容易带入自己,实际上大观园的女孩子和男孩子,不过是二八年华的小孩,甚至更小,那些稚嫩是可以在字里行间看出来的。读者只需要细细品味,就可以得到辩证思维背后深厚的哲理,而且在语言的使用上“删繁就简”,整体语言雅俗共赏,大量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表达了一个时代的变迁,让整部作品都散发出迷人的魅力。《红楼梦》既有深度,也有广度,读者不能人云亦云,而需要自己去体会这部文学著作的魅力。红学家周汝昌说,《红楼梦》是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其文学造诣可见一斑。它虽然是部悲剧,但始终在文学之林中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二、《红楼梦》的文学特征
(一)具有鲜明的悲剧色彩
《红楼梦》深刻揭示了中国历史环境下人生和社会的悲剧,有鲜明的悲剧色彩。在《红楼梦》之前,古典小说多是以离为开端,以合为结尾;或者以悲伤开始,以欢乐结束。无论是唐朝时期的传奇还是宋元明清时期的话本,多是在结尾处阖家团圆、夫妻美满、好人富贵、坏人得惩,这也导致整部作品都令人十分满意,在中国的古典小说图谱中缺乏真正的悲剧。《红楼梦》改变了这一现状,它的开篇花满富贵,以大观园女眷们的嬉笑相聚开始,却在大观园中人去楼空、花落人亡中结束,奠定了整个作品的悲剧基调。从行文上来看,故事中每一个人物基本上都在过着失意的人生,彻底失去生活信念的贾宝玉出家当了和尚;令人惋惜的绛珠仙草林黛玉含恨而终;薛宝钗与贾宝玉度过一年夫妻生活便独自守寡;曾经威风八面的王熙凤在重重压力之下病重而亡。贾府曾经一度沐浴在皇恩之下,门楣显赫,傲视一方,最终却变成陋室空房再无人踏足。《红楼梦》激发了人们对文学、哲学、宇宙的思考。小说的悲剧色彩基本上是通过作品人物故事反映出来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这也是《红楼梦》的特征。这部著作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700多个,全部人物数量上千,描写这些复杂的人物形象非一般文人所能及,可想而知曹雪芹的功底多深厚。如薛宝钗,出场落落大方、敦厚温柔,是大观园众多女眷中十分出彩的一位,当故事情节不断发展,薛宝钗的世故和成熟也逐渐显露出来,金钏被王夫人逼死以后,曾经与她有过节的袭人都曾痛苦,但是薛宝钗只顾着安慰王夫人,认为金钏的死是因为自己“糊涂”,甚至认为“用几两银子打发,也算是尽主仆的情谊”。她是十分冷酷世故的,为笼络人心而给赵姨娘送礼,讨好贾母。曹雪芹将她对封建社会制度的维护描写出来,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一个深受封建社会毒害的复杂人物形象。除了薛宝钗以外,《红楼梦》中每一个人,包括主子、丫鬟、市井之徒都各有特色,曹雪芹深刻的刻画就是作品的一大亮点。
(二)叙述手法十分成熟
《红楼梦》叙事手法成熟恢弘,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主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其中穿插多条支线,《红楼梦》中的“隐笔”是语言含蓄的表现形式,言在此而意在彼,看似写明实则写暗,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真挚而热烈,但又甜美而痛苦,好似饮一杯有毒的酒,颜色醉人却是毒药,贾府是封建文化中典型的贵族,林黛玉却是一个人,这注定她的情感将无疾而终,再多的情谊也无法表达出来,他们只能通过曲折的方式来表露情感,这一过程甜美却痛苦,言语曲折、情谊表达曲折,其中出现诸多口误、口角,增加两人的痛苦,同时也让读者在两人误会解除之后欣然一笑。这样的爱情看起来更真实,虽然是前朝往事,读起来却宛如在眼前。在两人的情感中,有四大家族的荣宠兴衰、甄士隐的寥落、贾雨村的宦海沉浮、尤三姐的悲剧等。无数故事穿插在一起,在读者面前一一闪过,以自己的经验讲述封建社会的林林总总,既不杂乱,又显得丰厚,以至于剔除一个支线,都会让整部巨作受到损伤。有人说《聊斋志异》是散段,削其一二无碍,但是《红楼梦》乃整章,不可删其分毫。比如在第五回中,十二金钗的命运已经初现端倪,第八回就暗示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而在“离魂”“乞巧”等四出戏中埋伏了宝玉送玉的情节,《长生殿》影射贾元春的死,等等。《红楼梦》展示出的叙事手法奇妙,有粗有细、大气深沉,不得不赞叹作者精巧的构思。
(三)贴近现实的语言
语言能够体现出文学创作的功底,《红楼梦》语言洗练优美、雅俗共赏,无论是描述性的语言还是对话,都蕴含强大的感染力。在语言上,文字类似白话文,以北方话为主,夹杂各地方言,很容易就看懂了。在书中各种对仗、押韵、诗词随处可见,可以让人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写刘姥姥的“扭扭捏捏于炕沿上坐下”,短短几个字将刘姥姥没有见过世面的小气和拘谨之态描写出来。在书中大部分都是家长里短的日常对话,但是每一个对话都可以看出角色的性格,比如在诸多对话中,可以看出同为主子,薛宝钗沉稳世故,史湘云坦诚爽快,林黛玉机敏尖利;妇孺中的王熙凤诙谐尖酸,李纨寡淡无味,秦可卿温柔可人。宏观上看,《红楼梦》是一部封建主义夹杂理想主义的宏大诗篇,气势恢宏,体系庞大,以至于人们往往遗憾它的残缺。仅仅从语言上来看,《红楼梦》单纯而含蓄的语言风格让人读起来流连忘返。小说语言向读者输送信息的时候,仅仅是有限的文字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文字语言恰如“环肥燕瘦”,多一分嫌腻,少一分则柴。在写作上还使用两种事物之间的关联,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多时候虽然只是瞬间,但是背后的意义无可限量,无尽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含蓄的语言表达中沉醉,随着作者的文字起伏波动,这就是有情感的表达所营造的虚拟世界。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读《红楼梦》,有人看见缠绵,有人看见建筑,有人看见美食,有人看见封建历史,有人看到宫闱秘事,可见它的内涵是多么丰富。也有很多人称誉它是一本形象的百科全书,是风俗画卷。《红楼梦》本身文学艺术价值超前,迎来无数人的深度解讀。一部作品,以浓厚的情感写就,所以历久弥新,成为无数人拜读的佳作。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它,都可以让它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